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北谜踪-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乎意料的是。这块砖竟然只是块半截的砖头,通体漆黑,质地细密,掂在手上很有份量。

大牙惊讶的张大了嘴,直接从我的手上接了过去,在手上掂量了几下,又递给了柳叶。

我则如法炮制,很快的又把第五道与第六道横线中间的丁砖给抠了出来,就在最后一块砖刚刚被抠出来后,脚下的地面就开始震动起来,本来我们就犹如惊弓之鸟,胆战心惊,一见脚底下都开始晃起来了,也顾不上别的了,撒腿就往门口跑。

还没等我们跑到门口,地面突然又平静了,我心里有些纳闷,就回头张望了几眼,就见中心处卦象的位置竟然升起一根石柱。

石柱也就一米来高,粗细和脸盆差不多大。柱头是只圆雕的神鹊,朝天直立,身子上扬,单只脚踩着地,另一只爪子蜷在身后,拍打着翅膀,好像随时都要腾空而起似的,而背上却放着一只盒子。

我一下了就愣住了,见也没有什么危险了,就又掉回头。屏气凝神的走了回去,走到近前时,轻轻的用匕首挑了挑那只箱子,也没见到有什么机关暗箭,就一伸手,把盒子直接取了下来。

盒子有保龄球大小,大体外观近似于球形的,都是用石条拼叠镶嵌而成的,一根根石条纵横交错,参差不齐,每根石条的粗细都是一模一样,棱角分明,打磨的光滑如镜,石条与石条连接十分紧密,连头发丝都插不进去,一看这工艺绝对是鬼斧神工之作。

这只盒子在我们的手上传了一圈,最后又传到了我的手上,谁都摆弄了一阵,但是谁也没弄明白这东西该如何打开。

我觉得有些眼熟,但是一时半会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用手随便的摆弄了几下,石条也不知道是如何连接的,分外牢固。十分结实,根本就没法活动。

大牙见我摆弄了半天,冲我一呲牙:“来亮,这盒子不会是用大理石胶粘的吧?可真挺结实,也沉实,要不咱们切开看看?”

柳叶皱着眉头瞅了瞅大牙:“我看不会,这石盒子不应该是现代的工艺品,哪有什么大理石胶啊!”

我翻来覆去的看了半天,挨个石条都左右晃了半天,也没见有能动弹的,一时也没了主意。

大牙指着这盒子骂骂咧咧道:“要我看。也备不住是古人闲的无聊,随便整堆石条给粘在一起了,就当成了宝贝。其实有啥可显摆的,换到现在,整点大理石胶一粘不就完事了嘛,说白了,就是那阵子科技不发达,就像当年的一个破自行车都让浦仪乐翻了天一样,时代不一样,快乐也不一样。”

大牙的这种看法,柳叶明显不认同,柳叶坚持自己的立场,认为这二十四根石条纵横交错,拼接严密,瞅着就不像是普通的东西,肯定是有方法可以打开,只不过我们现在还没找到方法而矣。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突然间就想到一件事,一拍大腿,瞪着眼睛盯着柳叶问:“你刚才说什么?多少根?”

柳叶显然不明白我为啥这么激动,愣眉愣眼的看了看我,告诉我是二十四根!

果不其然,真的是二十四根!

我兴奋的直拍大腿,接过这盒子又再次看了看,没错,真是二十四根,我看了看一旁的柳叶和大牙,指着这盒子告诉他们,这盒子我知道是啥名堂了!这盒子的确是根据一种特殊的机关锁设计而成的,机关锁的名字叫“二十四罗汉转心锁”!而这盒子自然也就是“二十四罗汉转心盒”了。

这种盒子是用二十四根石条拼卡而成的,每根石条上的榫铆结构都不一样,需要特殊的顺序才能解开,否则凭外力根本就打不开。

柳叶听我说了半天,有些不太肯定的问我:“胡哥,你说的是鲁班锁吗?”

我点了点头。

鲁班锁也叫孔明锁,亦称六子联方、莫奈何等。

传说春秋时代鲁国工匠鲁班为了测试儿子是否聪明。用六根木条制作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叫儿子拆开。儿子忙碌了一夜,终于拆开了,这种玩具后人就称作“鲁班锁”,其实这只是一种传说。它起源于中国古代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构。

这种锁把古代的榫卯结构应用到极致,十分巧妙,都很难拆装。原创为木质结构,外观看是严丝合缝的十字立方体,充分反应出了古人的智慧,拿到现在,其中的结构都让人叹为观止,有些汗颜,根本不用一只钉子,只是简单的开几个榫卯,就可以使其牢不可破。

看上去简单,其实内中奥妙无穷,不得要领,很难完成拼合。后来民间按照榫卯结构逐渐触类旁通,又在标准鲁班锁的基础上派生出了许多其他高难度的榫卯锁,种类复杂多变,什么四季锁、十二方锁、正方锁、二十四锁、十八插钩锁、十四阿哥锁、三三结等。

而眼前这只石盒明显就是一只大号的“二十四锁”。这种锁,我在潘家园有次闲逛时曾经遇到过,据卖东西的那老头介绍说,这种锁是在鲁班锁的基础上改进的,中间内空,可以放置一些小件物品,而这种锁的解锁之法十分繁复,如果不得要领,就算是研究上十年八载也未必能找到方法。

面前的这只盒子肯定不像普通的玩具那样可以任意尝试,估计一个不留意就会损坏里面的东西,幸好我们刚才都只是小心的翻看,并没有破坏性摆弄。

大牙听我说了半天,一直没有吭声,闷头看了半天后才问我:“来亮,你说了一大堆,整得像是个大明白似的,你到底会不会开啊?”

我摸了摸脑袋,这东西是有固定的顺序的,当时我特意还摆弄了一下,不过也忘的差不多了,这东西不要紧,只要知道来路了,回去在网上查查,估计肯定能找到解开的方法。

我刚想把这盒子让大牙和柳叶看看,就听大牙惊呼一声“不好”,然后冲我和柳叶大叫:“来亮,妹子,不好了,快点跑吧,要是晚了就没命了,快点儿把防毒面具赶紧戴上!”

本来我们一直都戴着防毒面具,但是刚才那阵子实在是闷热难熬,所以都摘了下来挂在脖子上,突然听大牙这么一吼,我和柳叶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见大牙也不像是在开玩笑,qǐsǔü赶紧都扣上防毒面具,也顾不上别的,抓起那这只盒子就往门口跑。

第二卷 叶赫诅咒 第七十六章 水银沁

大牙在前面连窜带蹦。跑的飞块,甩开大长腿,几步就冲到了门口,左手扶了一下门口的柱子,但速度没有减慢,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我拉着柳叶紧紧的跟在后面,一看大牙飞奔而去的方向,我赶紧在后面喊他,冲他连喊带比划,大牙这才意识到方向跑错了,赶紧一折身,朝左面跑去。

我们的位置在西南位,想要出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按原路返回,出了这道暗门,然后往左跑,没有多远就是正南离位。

不到十分钟,我们三个先后冲出了离位的大门。

跑出去没有多远,柳叶突然在后面拉了拉我,我下意识的停了下来,回头看了看柳叶。就见柳叶用手指了指先前放在这里的骨骸,有些为难的看着我。

我这才想起来,“武曲”的骨骸还在这儿放着呢,只好顺手一抄,把包着武曲骨骸的帆布袋提在手上,而另一只手拉着柳叶就要接着再跑。

柳叶回头看了看剩下的另一只帆布袋,然后又看了我一眼,什么也没有说。

我看到这里,心里暗自叫苦,没办法,只好两只手分别挽起一只裹尸袋,招呼柳叶赶紧在前面先跑。

看得出来,大牙是真拼了老命了,跑的比兔子都快,一边跑,一边还回头冲我们喊,让我们坚持住,胜利就在前方,有事也得跑出去后再说。

我和柳叶累得也不敢张嘴说话,都出了一头的汗,勉强咬牙在后面逛追。

我心里一个劲的骂大牙,一点眼力见儿也没有,也不说回头接接我们,帮我拎个包啥的,就自己活蹦乱跳的在前面尥蹶子跑。转过念来,心里也有些埋怨柳叶,都这个时候了还发扬什么人道主义关怀。这“破军”的尸骨要不要意义也不大,真要是为了这个,最后把命拖累没了,真就是得不偿失了。

跑了也少知道有多远,就感觉胸口发闷,嗓眼发咸,实在是跑不动了,抻着脖子,撕心裂肺的冲前边的大牙狂吼了一声,然后一屁股就坐在地上,两条腿就像灌了铅似的,一步也挪不动了。

大牙听我这吼声也不是啥好动静,知道我是实在跑不动了,又一溜小跑的跑了过来。

我坐在地下,上气不接下气的问大牙,到底是啥事,像火燎屁股似的跑个没完没了,马拉松还让中途喝口水呢,咱们这一口气也跑出好几里地了,咋的也得歇口气啊!

大牙此时也是吁吁带喘,看了看我和柳叶。然后把我扣出的那半截砖头又递给了我。

我就是一愣,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把这砖头揣怀里为的是哪般,一块破砖头能有啥看头,愣眉愣眼的接过来之后,三心二意的看了看。

这块砖头表面略显粗糙,有些砂眼,掂在手里就感觉阴凉刺骨,阴气逼人,心里也有些惊讶,但是也不至于让大牙吓到这份儿上啊?我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有什么名堂,就随手又递给了柳叶。

柳叶只看了两眼,就又还给了我,显然对这砖头也不感兴趣。

大牙见状,冲我们直砸舌,撇了撇嘴:“要说你们啊,真是有眼不识金镶玉啊!错把美玉当顽石!”

说完后,大牙接过这块砖头翻过来掉过去的看了看,然后指着其中的一处让我和柳叶仔细再看看。

我和柳叶也不知道大牙在搞什么名堂,只好接过来后用手电又仔细的照了照,仔细这一观察,还真让我们大吃一惊,原来这砖头还真是大有名堂。

这块砖头从尖角处的磨损处竟然隐约可以见到玉色特有的光泽,虽然一时之间分不出来到底是块什么玉,但是可以断定,这块砖头肯定不是普通的青砖,不是烧制的,而原本就是一块罕见的玉石籽料。掂量了一下份量,最少也能有一公斤重。就算是玉质一般,但这么大的一块玉料,就算是按斤称估计也能值俩银子。

不过转念一想,不对,就算是块玉石,大牙也不至于撒丫子就跑啊?

我刚想问大牙缘由,眼角的余光突然被这块玉石表面的黑漆给吸引住了,愣了半天,终于想明白了为什么大牙跟见了鬼似的什么也不说就开始疯跑。

因为这块玉石表面的黑漆不是别的,正是“水银沁”。

古玉上的水银沁,在清朝徐秦基撰写的《玉谱类编》中就有过记载,“古者殓用玉,以水银在尸腹内,遇玉即凝,故用玉塞之。水银随地皆生,故非葬玉而亦有水银沁。”

玩玉的人常将古玉沁色中的黑色称为“水银沁”;而通体沁成黑色的,则俗称之为“黑漆古”。

眼前这半块砖头大小的古玉,就是正了八经的一块“黑漆古”!

这种老玉,虽然看着老磨卡齿眼的,但是到了玩玉的人手里,会把这块玉再盘出本性,使之温润纯厚,晶莹光洁。还原玉石本来的面貌。而且盘过后的老玉经过各种色沁之妙,更加富有无穷的奇致异趣,悦人之目,醉人之心。

但是古玉纵然具有最美的色沁,如果盘功不济,则将隐而不彰,玉理之色更不易见,玉性不还复,形同顽石。古人十分重视和讲究盘玉之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懂的盘玉的人并不太多。而高人则更是凤毛麟角。古玉一经盘出,往往古香异彩,神韵毕露,逸趣横生,妙不可言。

我们手里的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