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由于在草原上的各族部众看来,这次火并是萨满教的祭祀们之间的自相残杀,很多人因此对这些原始的神职人员不再信任,而各部族的首领则因此意外(没被中原文化“污染”前,他们还没那么强的政治远见。)地获得了更大的权力。再加上,由于萨满教的祭祀们很多都是死的死逃的逃,草原上的战乱便因失去了调停者而变得愈加残酷。。。。。。
赵抗听后下意识地叹了口气,眉头微微一蹙,“正是这么残酷的争斗,才能决出真正的霸者啊!看来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必须尽快将燕云屏障拿回来!如果等到草原统一时,我们还没打败金人,那麻烦就大了,我也不能安心。。。。。。”
虽然有些心急,但赵抗也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并没有因此大幅度加快各项工作的进度。尽管如此,赵抗却对时间更加珍惜,即使婚期已经迫在眉睫,他仍然将各项有价值的意见一一落实,比如其中的学校军训制度。
赵抗原先推行的全民习武运动,提升了赵国民众的个人战力,使其在有敌人来犯时不至于毫无抵抗能力。然而,个人武艺再好,在军队面前也是难以抵挡的,除非对手只是乌合之众。而在中学和大学里每年对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军训,不但可以增强学生们的纪律性,纠正他们的一些不良习惯,还能令他们对军队的各项制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样一来,如果战事需要进一步增兵的话,新兵也能更及时地投入前线作战,从各方面都极为有利。而每年一个月的军训虽然对他们的学业有些影响,但这个代价还是值得的。
就在赵抗将手头不能拖延的要事安排好,准备前往临安成婚的时候,一件别人眼中的“小事”,却令他又多在国内逗留了接近一个月时间,差点就将婚事拖到下一年去了。
事情是这样的,一个塔塔尔出身的团长因为不忿某同僚屡次称其为“蛮夷”,借着酒劲将其刺死。军法官认为这件事中死者屡次侮辱凶手,而且带有强烈的民族歧视色彩,对这次惨剧也负有相当的责任,所以主张对那位塔塔尔出身的团长轻判,希望准其将功赎罪。由于团级以上军官的处置必须上报赵抗批准,所以赵抗才在出行前夕得知了此事,但他对此事的处置方式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什么?”,那名姓吴的军法官用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赵抗,差点就说出“陛下您是不是搞错了?”这类大不敬的话了。
“我这样处置自然是有道理的,巴天虎(获得国民身份的胡人都得给自己取汉姓汉名,不过这名字。。。。。。)团长既然已经获得了国民身份,那么他便也是汉人,所以李星参谋的那些话便不存在民族歧视的性质,而应该是诽谤污蔑。对同僚的诽谤污蔑,巴天虎团长应该找你们军法官起诉才对,而不应该私下解决。就算他被怒火冲昏了头脑,也应该采取公开决斗(赵抗的发明,用来解开仇恨极深者的怨恨。)的方式,而不是装着酒醉下黑刀!”,赵抗沉声说道,“按照军法规定,巴天虎团长是应该处死的,不过这件事之所以发生,与你们军法官对军法理解不深、解释不明也有很大关系。所以,我要罚去你三个月的军饷,巴天虎所在团的军法官则要罚去半年的军饷或是重责二十军棍,任其自选。”
出于同样的原因,巴天虎虽然受到重罚,但好歹免于一死。不过这重罚还真不是一般地重,他此前所攒的功勋全被扣去,团长一职被免去而重新从最低的列兵当起,另外,他还被重重责打了一百军棍,要不是他身体强壮,恐怕直接就回老家了。'网罗电子书:。WRbook。'
不过说也奇怪,巴天虎虽然出乎意料地挨了重罚,却反而对赵抗非常感激。原来,对他们这些胡族出身的将士来说,最担心的就是大家将他们视作异类而加以排斥和歧视。赵抗这次出人意料的处罚方式,反而给他们吃下了一个定心丸,从此以后才能放心地为赵国卖命。除此以外,赵抗在巴天虎受刑过后亲自为其上药疗伤,就更是令巴天虎和其他胡族出身的官兵涕泪交流。
藉着这次机会,赵抗在国内掀起了一次小规模的运动,主题是“国民即汉人”。它的意思是,在赵国只要获得了国民身份,不管你原先是什么民族,都可以摆脱原有身份成为汉人,这便极大地加快了国内民族融合的进程,而境内各族间原有的矛盾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其实,由于这几年里从南宋移民到赵国的汉人日益增加,而赵国对授予异族人国民身份更加严格,人口比例中汉人已经占到了绝对多数,民族政策的意义似乎不如当初那么大了。但赵抗着眼的并不是现在,而在于未来,当初唐代时鼓吹民族平等,但却始终没有消除各种不同的民族认同,在唐朝强盛时,那些胡族将领还能忠心耿耿为大唐效力,等唐朝一出问题,立即就是墙倒众人推,这是赵抗所不想看到的。他现在采用国民身份这一标准来界定汉人与非汉人,并在其后的数十年里不断强化这一观念,终于彻底消除了境内异族以民族为单位(个人或小群体的零星叛乱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绝迹的)作乱的隐患。这同时是由于对赵国境内的异族来说,最优秀的那些人才大都成为了赵国的国民,他们融入汉人一方面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吸引了更多的同胞主动融入汉人大家庭,而汉化派与顽固派的隔阂也迅速加深而变得不可弥合;另一方面,他们的离开使得那些死硬分子即使依然心怀不轨,也严重缺乏优秀的领导者,又怎么翻得了天呢?
第四百八十六章 嫁 妆
虽然因为此事耽搁了婚期,但赵抗心里反倒有些窃喜,他实在是很不想和秦家联姻。其实秦莹虽然有些因娇生惯养而生出的小毛病,但总体来说还算是个不错的姑娘,可是在眼光挑剔而又有“婚姻恐惧症”的赵抗眼中,似乎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然而,这件事在临安与赵国上层早就已经弄得路人皆知,赵抗如果继续无限期地拖下去,只怕很多人会怀疑赵抗是不是有着和他父亲同样的毛病。所以虽然心中一万个不愿意,但赵抗最终还是硬着头皮踏上了前往临安迎亲的道路。
赵抗一向崇尚简约,生活也相当节俭(实验花费除外),但他毕竟是赵国的开国君王,大婚事关国体,岂可儿戏?于是,很多重臣都随着赵抗一起前往临安参加这一盛典。不过,由于北伐在即,郑南臣和江晨星等主要将领全都留在国内准备出征事宜,江晨星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老实留在了国内,要不然婚礼上她万一干出什么出格的事来,那就不好收场了。这主要还是由于一夫多妻制的影响,要是当时普遍是一夫一妻制的话,江晨星非跟过去搅局不可。不过,虞允文虽然是来年北伐的最高统帅,却没像众将那样留下,而是跟着一起去了临安,这自然是有缘由的。。。。。。
由此这次北伐志在必得,即使国内再遇到大灾之类的变故也不会就此中止,而各方面的投入就更是上次北伐所无法比拟的。这么大规模的行动,是不可能完全独立完成的,就算南宋不出兵,赵军数十万大军也会通过南宋的领土和海域,不事先与南宋方面协调好是不行的。而在做到这一点的同时,还要保证不将重要的军事秘密泄漏出去,要把握好分寸并不简单,在赵抗看来再没有比虞允文更合适的人选了。因为像他这样同时熟悉两国国情与官场,在南宋士林中也有很高声望,又同时具有很强军事能力的,赵国虽然人才济济也找不出第二个,至于北伐的事,他等到大军北上后再与之汇合也是来得及的。直到数十年后,赵抗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依然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正确的决定,但原因却并不是他现在想到的这些。
虽然“婚姻恐惧症”仍未祛除,但赵抗看到秦桧派人送来的“嫁妆”清单后还是相当满意,大感自己这次“卖身”没白卖。赵抗怎么也没想到秦桧居然如此慷慨,不但将自己的大部分家产都交给了未来的孙女婿,还将秦党的名册一并交到他的手中。这简直有些像是举家托付了,其中蕴含的价值绝不在亿两白银之下,但当赵抗再次见到秦桧本人的时候,就立刻全明白了。
原来,秦桧年事已高,再加上爱子(秦熹虽然是养子,却一直深受秦桧疼爱。)发疯对他造成了很大的打击,现在他的身体状况已经每况愈下,用不了几年,恐怕就要不久于人世了。秦熹死后,秦家再无出色的年轻人可以继承秦桧的一切,秦桧的亲信中虽有人才,但因为之前一直将秦熹作为接班人来培养,对族外子弟重视不够,至少还没有一个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现在秦桧时日无多,即使再想突击培训似乎也来不及了。小皇帝赵昚对秦桧及其党羽一向厌憎,秦桧活着的时候仍能靠着自己高超的政治手腕,逼得赵昚不得不投鼠忌器,但若自己一死,变成一盘散沙的秦党肯定会在短时间内被赵昚一扫而光,就算不会满门抄斩,杀头或者流放总是难免的。虽说那些党羽大多不是什么好人,但总归跟随自己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秦桧始终不忍他们遭到这样的下场,这时赵抗派人来交涉让虞允文夫妻复婚的事,秦桧突然计上心来,便打起了赵抗的主意。
秦桧其人,在面对实力并不具备压倒性优势的敌人时会表现得坚贞不屈,但若他认为敌人强大到本方根本无法对抗,则会轻易屈服,绝不会有“宁可玉碎,不能瓦全”的想法。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大概是由于秦桧一直信奉“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这一信条的缘故。在秦桧看来,如果最终失败的话,那么无论自己表现得多么可歌可泣,也未必就能在青史上留名,而却要损失大量的现实利益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很划不来。明白了这一点,秦桧生平中很多看似矛盾的事例便可以轻松解释。。。。。。
靖康之乱时,秦桧冒死苦谏金军主帅要他们依然立赵家子孙为帝,是由于他认为当时的金军并没有彻底灭掉大宋的决心,还在犹豫不觉之中。如果他这时就卖国求荣,到时候很可能两边不讨好,秦桧不乘这机会向老赵家表表忠心,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而当他们这些北宋大臣交涉失败,一拨人几乎无一遗漏地被掳到北方以后,秦桧便绝望了,他不认为就靠赵构一个人和那点残兵败将能够完成中兴大业,于是他很快便彻底向金人屈服,甚至为了保住自己,连老婆都甘心献上。而当完颜昌将其纵放南归之后,秦桧献上彻底卖国政策“南人归南,北人归北”迅速下马,这才发现此时的南宋已经缓过劲来,并非没有自保之力,于是他的立场再次改变,虽然也会挟虏自重,却一直把握分寸,不会断送南宋的社稷。因为秦桧虽然是个短视的小人,却的确是绝顶聪明,他知道如果南宋灭亡,那么他对于金国便没有了利用价值,就算不死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而如果南宋真的北伐成功,那对秦桧自然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且不说老底将被揭穿,他至少会失去抬高身价的筹码,便再难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了。但是南宋若完全没有进攻能力,金国也未必会多么重视他的价值,所以在绍兴十年南宋的反击前期秦桧并未进行干涉,直到金人被打痛了,主动来找他的时候,秦桧才果断出手,而且这时他也有伤亡数据和钱粮消耗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