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万禄说:“组织游击队同组建救国会不一样。救国会是群众组织,主要地宣传抗日,支持抗日。组织游击队,那要同小鬼子真刀真枪地干,要不怕牺牲,弄不好会掉脑袋的。还必须非常坚定,被敌人抓住,要能够经得起严刑拷打而不说出别人和组织。因此组织游击队和参加游击队的人,要非常严格。”
几天后,梁自堂把最亲密最可靠的五个年轻人组织在一起,成立了一个游击小组。梁自堂带着五个热血青年,见到梁万禄,让梁万禄给以指导。梁万禄告诉他们三条,一条是坚决抗日,不怕流血牺牲,不出卖同志和组织;一条是不坑害百姓,处处保护百姓,这样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从而更好地对敌人斗争,游击小组才能发展;第三是服从滦县地下抗日政府的领导,这样才能同其他游击队密切配合,分散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消灭敌人。梁万禄还给他们讲解了游击战战术。梁自堂几个人听了梁万禄的话,信心百倍,表示秘密联络各自的有志抗日的亲朋好友,尽快发展队伍,将游击小组扩充为游击队,要在榛子镇范围内大干一场。
梁万禄又到赵各庄、前后小寨、刁家庄、狼窝铺、哑巴庄子。悄悄成立救国会或游击小组。悄悄说服百姓,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有枪出枪,共同抗日。
接连三天唱《王佐断臂》(3)
在榛子镇的王达忠,也取得不小的进展。建立了几个救国会小组。还在学生中发展民先会,在商界组织抗日救国会小组,还在一些作坊、店铺的伙计中建立了抗日工会小组。这些都是秘密组织的,都不能让榛子镇的东、南、西三个住所的联庄会知道,更不能让警防队知道。尽管警防队长朱印范不会使坏,但是警防队中可有死心塌地跟日本鬼子的人。如果让这些人知道了,那就麻烦了。
梁万禄和王达忠互相交流了一下情况,向滦县县委做了汇报。滦县县委对他们俩的工作给予肯定。县委指示,不仅要做群众工作,组织各种救国会、游击队,还要加强对有爱国思想的伪势力,如伪警察的争取工作,如能争取暴动参加到抗日队伍最好,如若不能,也尽量争取他们不要死心塌地为日本鬼子卖命。
做伪势力的工作,从哪入手呢?梁万禄心想,榛子镇的朱印范实际上等于自己的人了,县委也知道;别人还有谁呢?梁万禄想来想去想到了滦县警防队一个分队队长邹维新。听说这个人还比较有中国人的良心,要找机会做做这个人的工作,也许有希望。
一对青磁花瓶
梁万禄赶着车又到了榛子镇,找到朱印范。问朱印范认识不认识滦县的邹维新。朱印范说,邹维新还比较熟,但是没有什么深交。
梁万禄说:“听说这个人还有点爱国思想,不愿意受日本宪兵指挥去屠杀中国人。有时候,让他派人去抓人,他多次悄悄报信,让被抓的人跑掉,然后像模像样地再派人去抓。他对大烟馆、白面馆、日本浪人和朝鲜浪人,都挺恨的。我想认识认识这个人,看看能不能说服他暴动抗日。你看怎么样?”
朱印范说:“也许能行。不过二爷可要小心。这个人不满意日本人,可也不赞成共产党。这可能是听反动宣传听得太多了。他比较佩服的还是国民党。他手底下有国民党的人,也有蓝衣社的人。没准也有汉奸。我听他说过,要想救中国,还得靠国民党和中央军。”
梁万禄说:“这没有关系。只要他抗日,我们就团结他。共产党和国民党,八路军和中央军,到底哪个真抗日,哪个假抗日,哪个积极抗日,哪个消极抗日,慢慢他就明白了。不期望他立刻表示赞成共产党的主张,只要不做抗日的绊脚石就行了。如果能投身到抗日队伍中来,我们更欢迎。”
朱印范说:“争取他不做抗日的绊脚石,我看还是有希望的,至于能不能投身到抗日队伍中来,甚至于把他的兵马都拉过来,那可就说不准了。”
梁万禄说:“尽量争取吧。我今天跟你说这个事,是想借你们的关系去认识他。我不想让你直接引见,因为直接引见,如若争取不成,日后对你不利,你再为抗日做事就难了。”
朱印范说:“是的。哪怎么办呢?”
梁万禄说:“你能不能想个什么事,写封信让我送去。其他,我见机行事。”
“让我想想”朱印范想了想说,“要不这样,二爷,我这里有一对朋友送我的青花瓷瓶,印的字是康熙年间的。这瓷瓶可能是假的,仿制的,可是工艺还不错。他比较喜欢古董,就当真的送给他,我再写封信带上。这样二爷就能见到他了,还能说说话。”
朱印范提起笔,唰唰唰写好一封信,递给梁万禄,上面写着:
维新仁兄:
自上次别后,已有数月,愚弟日日思念。在事业上蒙仁兄多方关照,愚弟终身铭记。总想向仁兄表示谢意,无以为计。前不久得康熙年间青花瓷瓶一对,今托梁叔带到贵府,献给仁兄,以聊表愚弟寸心,万望仁兄笑纳。
夏安
愚弟朱印范
敬上
又拿出一个带有红色套印的信封,顺着从右到左写上:
面呈
邹维新队长台鉴
弟朱缄
“祭红”
朱印范把信纸装入信封并递给梁万禄:“二爷看看,这样行吗?”梁万禄看了看,说:“很好,话说的好,字也好。”梁万禄把信纸装在信封里,说:“我还有个想法,刚才我想了一首诗,写出来放在瓷瓶里,他在欣赏瓷瓶的时候会看见这首诗的。对他进行试探,看他有什么反应。如果他反应积极或者平淡,就可以进一步攻心;如果反应恶劣,可以适可而止,看在你的面子上,他也不会把我怎么样。”
朱印范说:“是吗?写出来让大侄子开开眼。”说着拿出一张套红信纸铺在桌子上,把笔蘸好墨递给梁万禄。
梁万禄微微把气沉了一下,一口气写出来:
叹瓷器之国
古来瓷器出中国,巧夺天工举世惊。
祭红润泽女儿血,太平辉耀赤子情。
列强掠罢扬长去,倭寇烧杀眼正红。
神州有男两万万,怎容小鬼逞狂凶。
接连三天唱《王佐断臂》(4)
朱印范看了看,说:“二爷,这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不是典故?”
梁万禄说:“这是瓷器界很有名的两个典故,前一个典故说的是烧出的好瓷器付出血的代价,后一个典故说的窑工们对保护瓷窑的义军念念不忘的感情。‘祭红’是明朝出的一种瓷器名,也叫霁红、祭红或美人祭、美人醉,属彩色釉范畴,色红而润泽细腻,成色安定而不流淌,是红釉中的上品,以明代所产最为珍贵。这个故事在向焯的《陶业记事》中有记载。据说,明朝年间,御器厂接到皇帝的圣旨,烧一种特殊的瓷器,可是窑工屡烧不成,受尽了鞭笞责罚,苦不堪言。按规定,到期限还烧不出来就得处死。有个老窑工为此事晚上回家唉声叹气,被他的女儿知道了,问是何原因,老窑工说可能是窑温不够。第二天,老窑工又去烧窑。晌午时分,像往常一样,女儿给父亲送饭,可是这次却打扮得齐齐整整,漂漂亮亮。这时窑里温度仍然烧不上去,大家都愁得吃不下饭。突然,窑工女儿大喊一声,推开众人,纵身跳入窑内,正当大家为窑工女儿哭喊时,窑温升上去了,瓷器烧得很成功。以后,人们就把这种瓷器称为‘祭红’或‘美人祭’,意思是美人的血染红的。这种红釉红得象少女喝酒后脸上的红晕,所以又叫‘美人醉’。这第二个典故是清朝年间的事。景德镇每逢农历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晚上,窑工们都在皎洁的中秋月光下烧‘太平窑’。所谓‘太平窑’是到中秋节临时搭建一种象征性圆筒窑,用烧瓷器时用过的圆瓷渣饼垒成,高的一丈,矮的三四尺。中间烧柴草,用来纪念太平军的恩情。据说太平天国期间,太平军曾几度进入景德镇。有一次辅王杨辅清又来攻打景德镇,镇上清兵要窑工们把几百座瓷窑拆掉,用窑砖垒城,阻挡太平军。窑是窑工的命根子,宁死不肯。清兵大怒,把这些窑都炸掉了。这时太平军攻入城中,清兵四散逃命。为了帮助窑工们重建家园,太平军打开官府银库和粮仓,散发钱粮,救济百姓。老百姓对太平军非常感激,又时逢中秋佳节,大家就在地上临时搭起了一个个圆筒窑,称作太平窑,烧起了熊熊窑火,在窑边既喝又跳,同太平军将士们同庆佳节。从此这个习俗就一直延续下来。”
朱印范听后,连连说:“好典故,好典故。诗中用了这两的典故,使得这首诗非常感人。”
他们把写好的诗放在瓷瓶里,瓷瓶外边用绸子裹好,再装到两个精制的木箱里。木箱外边再用旧布包好,放到两个花篓里。又买了一些桃装到花篓里,上边用桃树叶一苫,往车上一装,就同两花篓桃一样,不会引起人们注意。
当天,梁万禄在一个小村庄找到县委领导,做了汇报,并说了争取邹维新的想法。县委领导听了梁万禄的想法,告诉他,邹维新那里有我们的同志在做工作,不过,去看看也好,让他感觉到冀东民众和他的同行都期待着他举暴动旗共同抗日。说话要把握好这个分寸。那里人员复杂,要见机行事,要注意自己安全,也要注意保护邹维新的安全。让他到滦县找到陆威,带陆威一起去,有事情好商量。第二天,梁万禄赶车来到滦县县城,找到陆威,把到邹维新那里去送礼和试探说服邹维新抗日的事都告诉了他。陆威听了,问,什么时候去?梁万禄说想上午就去。陆威说,等一个时辰再去,自己先到警防队找一个哥们,做相应准备,以便保证安全。一个时辰不到陆威回来了,说尽管去,保证安全。
梁万禄和陆威两个人赶着车来到滦县警防队找邹维新。不过是陆威赶车,梁万禄换上长衫,像个有身份的人,坐到车前边右车耳板子上,来到警防队邹维新分队。大车停到院子外边,梁万禄对大门口站岗的警察一拱手,说:“这位兄弟,请问周队长在吗?”站岗的问,有什么事?梁万禄说:“如果周队长在,就说榛子镇朱队长的一个朋友带来一封信,请交给周队长。”站岗的进岗楼用电话联系,一会儿出来说:“你把信交给我,一会儿有人出来取。”果然,从里边出来一个人,把信拿了进去。时候不大,一个警官出来了,手里拿着那封信,问站岗的:“来的朋友呢?”站岗的用手一指,“大门外边的那位就是。”
警官来到大门口,看见梁万禄站在大车旁,走过来问道:“您是从朱队长那里来的梁先生?”
“是我,梁万禄。您是周队长?这里有朱队长给您带来的两花篓水果。”梁万禄说着,用手指了指车上的花篓。
警官正是邹维新,“朱队长真是费心了。那就到家里坐一会儿,喝杯茶。”
一个亲随警察跑过来说,队长,我同您一起回去吧,有啥事要办,方便。邹维新带上这个亲随,同梁万禄和大车一同往家走。路上,邹维新问梁万禄在哪里发财?梁万禄说,在赵各庄王泰脚行柜上混饭吃。人们都知道,柜上做事,就不是一般的伙计,可能是掌柜的或帐房先生,有一定地位,但又不是东家老板。
邹维新家不远,转了几个弯就到了。大车赶进院子里,把两花篓水果抬进屋子里。邹维新进屋把武装带解开,连同手枪挂到正面墙上。墙的正中央是一个大镜框,里面是邹维新夫妻的放大的照片。照片中,邹维新一身警服,腰别手枪,显得格外威武。家里人送上茶来,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