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斯道绵绵-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大人,不,回老爷,”周青山急忙改口,“是这么回事儿。今年,咱山西、直隶一带发生大旱,赤地千里,颗粒无收,饿死了很多人。没死的也活不下去了。这些流民听说咱这里土地肥沃又是日进斗金斗银的好地方。于是,他们就成群结队地到这里来要饭或想找点干的。来找点干的也行,咱们这个地方有钱也缺人手,尤其是缺少大量的牧工和作坊工人。各家商号确实帮了很大的忙,许多人都在这里安顿下来。可是,消息传回了他们老家,这下可好,都整村整村地来到这里。我们安顿不下了。这些人也只好栖息在各个庙里、商号的房檐下。咱同知署只能每天施一次粥,唉!管不过来了啊!”
“青山,你估计这些流民能有多少人?”
“我们粗略算计过,大概有四五千人吧。”
“这么多啊!”
“这还是以前的数字,估计现在不止了。”周青山说。
戴彰勋望着他们枯瘦的身体和缕缕破衣,心里有些难过。天都快冷了,栖息在各个庙里、商号的房檐下怎么过冬呢?看来,得想个法子了。
走着走着,路两边的商铺整齐高大了起来,脚下的土路也都变成了整齐的红色大方石路。大方石上散布着一道道深深的车辙印,那是无数辆拉运货物的老牛车累年积月碾压出来的。戴彰勋在想,赵州桥上只有一条车辙印,就已经显示出?河两岸的繁华了,而这里竟有无数条!

  
   012:第四章:察民意,戴彰勋微服访民间 '本章字数:4320 最新更新时间:20120520 02:03:33。0'
 
  不一会儿,他们三个人就到了山西会馆。
“嗬!倒挺气派的。”金旺又重复着他在直隶总督府门前说的那句话。在他看来,这座山西会馆比直隶总督府还要富丽堂皇。
只见山西会馆前有一个诺大的广场,这在寸土寸金的商城可是少见的。还没走到山门前,就见一组高大的牌坊扑面而来,中间的一座最大,上面挂有“伏魔宫”的匾额。旁边的两座较小的则挂着“左通”“右达”的牌匾,这预示着山西商人商业“通达”。穿过牌坊便是山门。山门,在纷乱的商业街当中,显得巍峨、布局讲究。
戴彰勋心想,难怪都说山西人有钱,就连一座山西商人聚会和娱乐的地方都建造得如此气势逼人的。
山门前,一对硕大的石狮子坐在高高的基础上。它们瞪着圆圆的双眼,注视着每一个进进出出的人。这对石狮子,有人做过考证,说它绝对不是他们这个时代的物件。极有可能是早期的晋商们从附近的辽代或者是元代的将军墓地拉回来的。
走过四层台阶的山门,迎面便是一座精美的戏台,只是这戏台的后屁股对着大门,人们得绕过去看戏。这座戏台呈“凸”型,两根圆木竖在台口上,支撑着硕大的屋顶,台楣上伸出两个六角形的门簪。门簪上面还雕着一对笑呵呵的兽头。此刻,这里正在唱戏,戏台前挤满了戏迷。戏唱到情深处,引来台下一阵阵喝彩。
这个凸字形的戏台咋这么熟悉?对了,在辽宁海城也有这么一座,戴彰勋在那里见过,只是没有这里的华丽壮观罢了。戴彰勋暗下思量。  
主簿周青山开始摆弄他的学识了。
“大人!”
“你忘了‘约法三章’了?”
“哦!”周青山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瞧我这记性!老爷,您瞧。这种凸字形戏台在咱大清国是独一无二的,台口有两根珍贵的大楠木柱子支撑,好让戏迷们从各个角度都能欣赏得到。而且,戏台上面的结构是蜗牛式的,它与台板下面的多个大瓮相对,传音性能很好。晚上这里唱戏时,全城都能听得到。还有戏台旁边挂的那个大铜镜,晴天的时候都能看见北面的汇宗寺和善因寺呢。您看台口前悬的那个匾额‘水镜台’了吗?这是大书法家傅山到这儿给题的,多漂亮,咱这辈子是写不出这么漂亮的字了!”
精于书法研究的戴彰勋说道:“傅山写的?不太可能吧。”
 “真的,山西的商户都这么说。要不谁能写出这么漂亮的字呢?”
“那我问你,傅山是哪年谢世的?”戴彰勋说。
“这个……我不大清楚。”
作为同知署“学识渊博”的主簿,周青山有些窘迫。
“那这座山西会馆是哪年建起来的?”
“乾隆十年,这我知道!”青山抢着说。
戴彰勋笑了笑,接着道:“那我告诉你吧,傅山是在本朝康熙二十三年去世的。而这座山西会馆是他的孙子??乾隆皇帝时期建造的,两者相差六十年。傅山去世的时候,就连这老城恐怕还未建起来呢。你说,死去六十年的人怎么会到这里题字呢?再说,这样的戏台,在大清国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在辽宁海城也有一座,只是没它壮观,金旺见到过的。”
金旺见戴大人戳破了他的话,指着周青山笑得前仰后合。青山更不好意思了。他喃道:“我们一直认为是傅山先生写的,我还临摹了好几年呢……小的真是孤陋寡闻啊。”
“这字是傅山写的不假,估计是晋商们从山西带过来的。应该是先有字,后有戏台的。”戴彰勋说。
“原来如此。”周青山恍然大悟。
戴彰勋看到青山一脸的窘像,哈哈一笑,给了他一个台阶下:“这里唱的是什么戏呀?我不太懂,你说给我听听。”
见戴彰勋大人“请教”自己,青山似乎又找回了自信,继续滔滔不绝地讲:“这里唱的是山西梆子。山西人嘛,就喜欢听这个。那边的直隶会馆,唱的是河北梆子。他们两家较劲着哩。这里唱的本子大多是《三国演义》里关于关公的的事儿。关公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可不一般呐,后面就有供奉关公的大殿。山西人供奉关公,无非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因为关公是山西人,这么有名的英雄,直隶人可比不上;二是因为关公是‘武圣’,山西商人做生意都希望得到他的保护。在每次出草地之前,掌柜的都要带着羊把式和牧工们前来祭拜的。还有,山西商人做生意,订买卖契约,也都要到关公面前去发誓许愿,让关公做个证;三是山西商人背井离乡、浪迹天涯做生意,供奉关公可以淡化思乡之情呢。这样一来,无形中使关公成了‘武财神’。于是,各路商人也纷纷效仿。咱们多伦诺尔有四千多家商户,山西商户就有一千多家。别看只有一千多家,这些商人大多是大商号的掌柜,特别有钱。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和商号的名气,他们都争着请戏。您想,一年只有三百六十多天,一千多家商号,轮的过来吗?”
“精明的商人,他们是用请唱戏这个办法来提高自己会社的知名度的。”戴彰勋有些似懂非懂。接着又说,“是不是什么戏都可以唱呢?”
“可不是呢!”周青山继续说,“这里唱的都是关于关公的戏,但不能唱《走麦城》这出。”
金旺似乎也听得入迷,忙问:“咋不能唱?”
周青山见刚才笑话自己的金旺也“请教”自己,便自豪地说:“是这样的。早些年,这里从京城请了一帮著名的戏班子,是唱关公折子戏的。一天,唱到《走麦城》这一出??也就是关公一生走到绝境的时候。这时,那个扮演关公的武生正在念白。忽然,后台的两个戏子不知为什么打了起来。其中一个拿起茶壶就砸向另一个。那个人一躲,您说巧不巧,‘?’地一声,茶壶正砸在台前唱戏的那个武生脸上,血流如注啊,差一点给破了相。”
周青山好像是自己亲眼见到似的,连划带比着。他顿了顿,接着道:“第二天,因为头一天的缘故,接着演。可是,扮演关公的另一个武生一亮相、一转身,‘啪’地一声,掉到台下去了。这么高的看台,能不摔断腿么?大家这才意识到,关公不爱听了!于是,山西商人们立刻停了戏,又是烧香、又是磕头、又是上供的,从此再也不敢唱《走麦城》这出戏了。”
“原来还这么有说头。咦?怎么后面也有唱戏的?咱们去瞧一瞧!”戴彰勋奇怪地说。
周青山没有回答,一溜烟子跑了过去。
不一会儿,他又跑了出来。
“大人!不,老爷。我给您找了一个座位。那里是小戏台,是商务会会董们和达官显贵们看折子戏的地方,一般的人可不让进。”
到底是衙门的官吏。能在这样一个地方找到座位,不容易了。戴彰勋和金旺随着周青山向后走去。
周青山边走边说:“老爷,这儿原来的商务会议事的地方,但终究是山西人的地盘,直隶人不满意了。他们说,‘我们也有直隶会馆,那规模不比你们的小。为啥商务会要设到你们山西会馆那儿?难道是我们直隶人不如你们山西人吗?’为了搞好关系,两家坐下来商谈,核计另外找了一个地方盖商务会,好显得公正一些。于是,商务会新址选在了直隶会馆对面。自从商务会盖了新房搬走后,这里就成了唱折子戏的地方了。平时,这里也议定一些山西商帮内的大事。遇到急事,他们也集中到这里。在过年、正月十五、端午、中秋时节时,他们也在这里酬神待客、联络乡情的。我的祖上就是山西人。”
金旺说:“你也是山西人?山西人好啊,都是有银子的主。”
“我是山西人,但不是有银子的主啊。”周青山急忙解释说。
“我去过你家,你是个清廉的主。”金旺说,“开个玩笑,你何必当真呢?”
说话间,三人从小偏门进入了唱戏的地方??小戏台。
“老爷您请坐!”这回,周青山彻底记住了“老爷”这个称谓。
伺候局的小二很快就在桌子上摆上了瓜子干果和茶杯茶壶等。
“你们也坐吧,老是站着,别人总是盯着我们看。”戴彰勋说。
金旺大大咧咧地坐下,顺手抓起一把瓜子嗑了起来。但周青山不太敢,欠着身子,只坐了半个凳子。
戴彰勋坐定后,打量了一下四周,这真是一个优雅的好去处。这是一个好像四合院之类的建筑,只是两侧没有偏房,而是两列长长的回廊将前后衔接了起来。小戏台对面是五间大房,打开一扇扇折叠的门后便成了大看台。两侧的回廊也设有看座,此时,这里摆满了桌子。那些山西的有钱人和达官贵人们正嗑着瓜子、嚼着干果,津津有味地欣赏着《西厢记》。小戏台不高,四周的人看得很舒服。
“嗯?戏台两旁摆两个大水缸干啥?”戴彰勋悄声问道。
周青山急忙接道:“老爷,那是酒缸。装的是山西杏花村运来的汾酒,其中一缸是竹叶青,是贡给关公的,闻着可香了,但没人敢喝。”
“呵呵,你要不解释,我以为那是救火用的水缸呢。”
戴彰勋也好久没看戏了。再加上走了大半个老城,有些累了,这会儿算是忙里偷闲吧。
台上,扮演张珙的小生唱道:

无限春愁横翠黛,一抹娇羞上粉腮。
行一步似杨柳风前摆,说话儿似莺声从花外来。
似这等俏佳人世间难再,真愿学龙女善才同傍莲台。
庸脂俗粉多如海,好一朵幽兰在空谷开。
俺张珙今日把相思害,再对长老说开怀。
…………

戴彰勋正津津有味地欣赏着。
忽然,小戏台对面正座上有人喝道:“停停停,什么呀这是!快唱《崔莺莺夜听琴》那出儿,要小桃红来唱。真是的,唱得这么难听。”
许多商人也跟着附和:“下去吧!别等着咱撵你……”
“唱得都跑了调了,快换人!”
戴彰勋寻着话音望去,一个衣着华丽、肥胖得都快要流出油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