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柘朐俳械鞑椋湍芙岷闲闹械呐卸希钩墒导实淖纯觯阆氯グ桑∥蚁胛抑栏迷趺醋隽恕!
叶玄拱手道:“那么属下先行告退。”
周扬知道不管怎么样,该是再去找曹操的时候了。
同时心里也决定不管形势多么变幻莫测,都不能轻易地动摇自己的信念。
既然一开始就选择了曹操,就算无法在他手中完成一统天下的梦想,那么就应该全力辅佐能够承担大任的曹丕继任王位。
或许会因此而得到曹操的猜忌,落得与荀彧、崔琰他们一样的下场,但或许也会像贾诩一样得以善终,在政坛上打滚数十年而不倒。
周扬下定决心,推开曹家大门。
只见久违的夏侯惇与一批陌生面孔的干员,正站在门口,一见到周扬,语气颇为冰冷地道:“曹公有命,请周乡侯往府上一叙。”
周扬知道该来的始终要来,是好是坏,且去去再说,便道:“请夏侯将军带路吧!”
夏侯惇领着他来到了一丞相府里,却不是由郝蠹带走的后门,而是往前门进入。
前面大门外总是有可疑的人在来来往往,但是夏侯惇却对此视而不见。
周扬知道这些人应该都是曹操最核心的内部成员,而自己亦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考验,这也是曹操即将对他做出的重新评估。
踏入大门,沿着走栏来到了那处最机密的内阁。
那里四处守卫着像郝蠹之类的机密士兵,全都是曹操最高层的直属部队。
夏侯惇只能送到这里,停下脚步道:“周乡侯请自己进去吧!曹公才里面等你多时了。”
周扬拱手道:“希望将来能继续与夏侯将军并肩作战。”
夏侯惇目光微动,却仍是面无表情,转身离去。
周扬心中凛然,摆在眼前的将会是怎样的一番局面,心里完全没底。
曹操的地位越来越高,心里在想的事情越来越令人捉磨不透,许都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正在凝结。
这一次与曹操的会面,前景究竟如何,周扬再无法预测了。
第三部:谋朝篡位 第三十四章:内忧外患
夜晚,府内四处都是士兵,却寂静无声,每个人身上都透露着森森杀气。
周扬不敢与这些陌生的侍卫目光接触,只是沿着走栏深处,保持冷静地走向那灯火依然通明的内阁处。
曹操似乎听到了他停下来的脚步声,开口说道:“是周乡侯吗?快进来吧!”
周扬感觉到这声音中带着无限的疲惫,却又十分遥远。
明明相隔仅一扇门,但是里面的人好像并不存在一样,那怪异的感觉直教他难以透气。
当他推门而入的时候,只见一名身披旧式朝袍的六旬老人,须发半白地坐在四方檀木椅上,前方只摆着一张堆放着无数小山似的文件。
自从赤壁之战以后,周扬便很少见过曹操了。
没想到这其中相隔仅仅数年之久,一位几乎战无不胜,雄才伟略,身上无处不充满的一代奸雄,居然起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孤是不是老了?”曹操的声音似含在喉咙之中,难以释放出来,令人听得极为压抑难受。
然而听在周扬耳内,却是另一种心痛的感觉。
自从在洛阳找到曹操,并表示效忠以来,追随他二十多年,经历过无数的艰险与磨练。
使周扬最终踏上了这个政治舞台,成了除曹操最亲近的家族武将之外,最信赖的一员大将,甚至将雍、凉两州直接交割到他的手里。
其位高权重,恐怕仅次于曹操本人而已了。
“岳父大人……”周扬本打算虚伪地作一翻胡扯,不过却怎么也扯不出来,只好实话实说道,“真的是老了。”
“岁月不饶人啊!看来实现天下一统的梦想,只能交到年轻人的手里了。”曹操叹惜道。
“如今的许都……”周扬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就是曹丕,可是话到嘴边,马上就想到了既便曹操亲自去询问贾诩废长立幼之事,贾诩也绝口不提半字,顶多是旁敲侧击加以暗示而已,自己还是多学学这毒士之才的高手比较好,便改口道,“如今许都形势似乎非常严峻,想必岳父大人应该也知道了吧!”
“随他们闹去,很多事情迟早都要发生,没事。”曹操微笑道。
“可是……”周扬急道,“难道我们不主动做些什么吗?”
这些似无形却有形的内部敌人,有时候甚比千军万马更加可怕,加上叶玄带来的那些情报,更令他深感不安。
周扬却不知道曹操为何能表现得如此轻松,心里更是焦急如焚。
曹操打了个哈欠,眼皮沉重的样子,道:“还记得孤与你一同杀出洛阳时的情景吗?那时可真是痛快啊!如今别说是上战场带兵冲锋杀敌,就是呆在家里,每天这些无聊透顶的公文,都能把人给累死。”
周扬以前亲自处理过洛阳太守的政务,单是一个城市,就教他忙得头大如斗,更别说曹操要处理的是整个国家。
曹操闭目顿了良久,周扬还以为他睡觉了,不想又缓缓地睁眼,语气沉重地道:“知道孤为什么到现在才想见你吗?”
周扬摇了摇头道:“小婿不知。”
曹操道:“孤以前一直以为,出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实力,是胆魄,还有谋略,同时也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周扬赞同道:“同是四世三公的袁绍和袁术,结果还是被岳父大人一一灭亡了,这已经证明岳父大人是对的。”
曹操却道:“可惜孤现在觉得自己错了。”
周扬道:“哪里错了?”
曹操苦笑道:“士族、名士、名门望族……这些人怎么杀也杀不完。”
周扬道:“岳父大人很在乎这些人吗?”
曹操目光一冷,看着周扬奇怪了一下,旋即又笑道:“看来你似乎对孤很了解的样子,孤的确很在乎这些人,所以他们在背后说孤的坏话,让孤非常在意,可同时孤又不在乎什么狗屁名士望族,所以还是得一一杀之。”
周扬叹道:“其实,小婿认为这些人该杀,却不能杀。”
曹操“哦”的一声,眼神一下子变得精神起来,好奇地问道:“说说看你的想法?”
周扬道:“岳父大人对于国家所做出的贡献,远比造成的杀戳有数倍之多,若没有岳父大人,如今这天下仍是饥民遍地,苦不堪言,民不聊生,天灾人祸。可是想改改变这个世界,必然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那就是背上杀人无数的恶名,受人于口柄,究其以出身,骂其于篡谋。”
“骂其于篡谋?”曹操奇道,“连你也觉得孤有篡汉之心吗?”
“小婿不敢乱猜,也许有,也许没有。”周扬坦白地道,“更切确的说应该是能或不能,以及该或不该,而不是想或不想。”
“说得好,说得好!”曹操笑道,“很久没有人敢在孤面前说真话了,来来,过来陪我坐坐。”
“还是这样站着,比较好吧!”周扬听曹操从孤改了自称,知道他也只是一时兴起而已,加上自己的确追随他曹操二十多年,“小婿还是习惯这样站着,因为,岳父大人已不仅仅是小婿的岳父大人,也是天下万民所期待的君主。”
“天下万民所期待的……君主吗?”曹操闪过一丝茫然的目光,随即又道,“可是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路就已经走到尽头了。”
周扬正打算说一切仍未结束,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同时想要借机试探一下嗣立之事,正要开口,房门口却响起来脚步声。
这种情况之下,就连夏侯惇这最亲信的人,也不敢未经曹操允许而擅自进来,会是什么人敢如此大胆?
“启禀主公,汉中、荆州皆军情告急。”对方话语简单,语气沉重地道。
“进来说话。”曹操道。
只见房门一开,一名体形魁梧,面如钢铁的巨汉,大步走到曹操面前,始终没有多看一眼周扬。
眼前除了曹操之外,一切尽是虚无。
曹操道:“仲康但说无妨。”
周扬这才知道原来眼前这人,便是曹操的贴身侍卫许褚。
许褚继续说道:“在孙权的压力之下,吴、蜀终于再一次结成了默契,刘备命大将黄忠领军五万,进攻汉中,另外镇守荆州的关羽,亦开始整军待发,准备向襄阳发起猛攻。”
周扬浑身大震,立刻拱手道:“小婿立刻派人前往支援。”
曹操却挥了挥手,示意他不要着急后,才道:“你要云支援哪里?怎么支援?”
周扬道:“之前得到洛阳情报,刘备早就对汉中蠢蠢欲动,况且汉中乃是蜀方咽喉,刘备岂能让我们久占汉中,必然倾尽全力进攻汉中,所以早就派徐晃、张郃进驻长安,随时准备支援汉中了。”
曹操问道:“难道妙才将军守不住汉中吗?还有襄阳的大将军曹仁,孤对他非常放心,况且还有屯驻于汝南、新野等城市的军队,无论是资源还是军力,都可以随时源源供应襄阳,不必担心。”
周扬道:“小婿认为,刘备此次双管齐下,进攻汉中与襄阳,应该与许都此时的动乱有一定程度的关系。”
曹操冷笑道:“你指的是中少府耿纪、丞相司直韦晃、太医令吉本、金祎这些忠汉大臣吧?”
周扬道:“还有那些令人不可小觑的士族、名士等人。”
曹操不屑道:“战争与这些人何干,许都有夏侯惇将军率虎豹骑维护治安,虽然积怨已久,但是短时间内仍不会出现巨大问题,至于汉中资源丰富,想要顶住黄忠的攻击应无问题。”
周扬却道:“汉中资源丰富,军民一心,那是建立在张鲁的师君时代,如今张鲁已成过去了,张鲁在时,汉中当地的士族豪强都有属于自己的分派,更何况是现在。”
曹操别过脸去,问道:“那么依你之见,有什么提议?”
周扬早预料到这些战事,早晚都会发生,于是把准备好的答案奉上,道:“请准允小婿再次带兵,前往荆州救援,再调一只军队往汉中协助防守。”
曹操道:“你的意思是说,镇守襄阳的曹仁与汉中的夏侯渊,都难以抵挡得住蜀军的攻势?”
周扬道:“如今我方内部分裂,士族门阀之争严重,刘备正是打算乘此机会,与孙权再度联手,一举拿汉中,进逼长安;另一方面则是由关羽统治的荆州军,由南北上。若是这两场战争其中一边有失的话,必然引起我方内部更加严重的混乱,可以说是内忧外患之际,还望岳父大人无论如何要重视啊!”
曹操哈哈笑道:“好你个周扬,你当真以为我老糊涂了吗?”
周扬奇道:“莫非岳父大人早有布署?”
曹操冷然道:“当年关羽于万军之中斩颜良首级,如同探囊取物,其勇猛程度,我们都是亲眼目睹,我怎敢轻视于他,早已命左将军于禁统七军前往与关羽一战;妙才急进轻躁,我怎能不知,故而派荡寇将军张郃领长安军前去支援,你小子还是继续留在许都帮我做点其他事情吧!”
旋即露出森寒的目光道:“还有更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你哩!”
第三部:谋朝篡位 第三十五章:与世妥协
许禇告退之后,房内又剩下了周扬与曹操二人。
刚才所报前线军情告急,似乎仅在弹指之间,毫无关系。
周扬傻愣愣地站着,就好像自己说了这么多肺腑之言,尽付诸东流,如今心里还在盘算着,是不是要劝曹操不要废长立幼之事,想想还是没有说出来。
曹操是个极有主意的人,他会采取高明的意见,但是关系到政权问题,宁可牺牲荀彧也绝不让步。
虽然后来他自称“周文王”以示无篡汉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