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小术士-第5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粼,充满了无限的惆怅。

    恍惚之间,一个曼妙的身影从洛水中升起,惊艳绝伦,倾城倾国,此女冲着曹植展颜一笑,随即渐渐化为虚无,融入到夕阳之中。

    太美了,简直跟嫂嫂甄宓一模一样!

    “甄宓,嫂嫂!”曹植放声大喊,快步奔上前去,身后跟随的一名官员急忙拉住了,才让他不至于摔下山崖。

    “你可曾看见洛水中有神女出现?”曹植急急问道。

    “臣未曾看见!”这名官员老实的说道。

    “我看得真真切切,如何说没有?”曹植不悦质问道。

    “许是臣造化不够,无缘见到。”

    曹植不断感叹,又坐到待到夕阳落下,终于高兴起来,原来嫂嫂不是凡人,而是神仙转世,如今位列仙班,刚才就是传递一个信号,让自己不用伤怀。

    “不想嫂嫂至死还记挂子建也!”曹植抹了把眼泪,起身回到了府邸,借着醉意,洋洋洒洒的写下一篇千古留名的诗赋。

    这正是那篇后人所熟知的《洛神赋》,当时曹植为此文取名为《感甄赋》,后来曹叡继位,不满诗赋中含有对母亲的爱恋,但又实在是对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诗赋爱不释手,几经思索后,便将其更名为《洛神赋》。

    节选组合一段,与大家共赏之:“斯水之神,名曰宓妃。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肩若削成,腰如约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芳泽无加,铅华不御。恨人神之道殊途兮,怨盛年之莫当。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

    曹植的才情天下无人可及,这篇诗赋随即被传播开来,成为了广为传颂的佳作,引无数文人骚客为之痴迷疯狂。

    曹丕当然看到了这篇《感甄赋》,而且一下子就想多了,气得几乎要抓狂。

    这个弟弟也太过分了,真是个不怕死的主,喜欢嫂嫂你就偷着喜欢,我也没打算拿你怎样,但是现如今却还要写成一篇华美绝伦的文章,如此大张旗鼓,等于向天下昭示这份不伦的恋情,而且还借诗泄愤,埋怨朕对甄宓这样的神女不公!

    恼羞无比的曹丕立刻传旨下去,命曹植从甄城前来许都觐见。此时的曹植已经从甄宓死去的伤感中解脱出来,收到圣旨后,这才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那篇《感甄赋》,触碰到兄长曹丕的底线。

    圣旨不能违抗,曹植怀着无比忐忑的心情,从甄城来到了许都,一路担惊受怕,悔不当初,不该一时得意,将诗赋公诸于世,放家里谁也不会看到。

    曹植左思右想,还真就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姐姐曹节当初担心丈夫被害,事先去求了母亲卞夫人。手心手背都是肉,没有不顾及儿子安危的母亲,所以曹植并没有立刻去见曹丕,反而先去看望了自己的母亲卞夫人。

    一进屋,曹植就噗通跪倒了,痛哭流涕:“母亲,儿今日特来辞别,只恐再见只能在九泉之下。”

    “子建我儿,何出此言?”卞夫人大惊,上了岁数的人最听不得这样的伤心话,急忙心疼的扶起了儿子。

    但是卞夫人上下打量一番,曹植不像是得了重病的模样,不解的又问道:“我儿适才究竟为何说出那番话来?”

    “孩儿不该写下那篇《感甄赋》,必为兄长所误解也!”曹植道。

    “可有文稿让我一观?”卞夫人问道。

    曹植从怀中取出了那份诗赋,卞夫人大致看了一遍,不禁埋怨道:“子建啊,我怎就不知你对宓儿用情如此之深!”

    “为何母亲也这般猜忌,孩儿写的只是洛水女神,并非嫂嫂甄宓。”曹植狡辩道。

    “文中多有甄宓之语,怎能不令人怀疑?”卞夫人恨铁不成钢,几个儿子没一个让自己省心的。

    “此事儿臣自有解释。”曹植道。

    到底是孩子,卞夫人不忍曹植遇害,亲自起身找到了曹丕,一看见母亲来了,曹丕急忙下殿相迎,大礼参拜。

    “子桓,你唤三弟前来,可有加害之意?”卞夫人直言问道。

    曹丕沉默不语,卞夫人哭了起来,哽咽道:“你弟子建因自恃才高,故而放纵。你当念同胞之情,存其性命,我九泉之下也可瞑目也!”

    见母亲如此说,曹丕颇为无奈的点头道:“我也深爱其才,怎忍加害,只图惩戒其不羁之性,母亲勿忧!”

    “此话作数?”卞夫人逼问道。

    “子桓岂敢欺骗母亲,他日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卞夫人得到了准信,这才放心的离开,而曹丕并没有因为母亲的求情,真的打算放过曹植。反而因为曹植搬来救兵,让母亲给自己施压,更让他恼怒,心想即便不杀曹植,也要将其流放。

    有了母亲的保证,曹植这才战战兢兢的来到大殿,参拜兄长曹丕。此时的曹丕脸上没有一丝笑容,手中还拿着一柄半截宝剑,正是曹操的那柄倚天剑。

    “子建,你可知罪否?”曹丕冷声问道。

    “臣弟不知罪从何来?”曹植嘴硬的说道。

    “你……”曹丕点指着曹植,气得浑身发抖,半天后才抚着胸口怒道:“你惦念嫂嫂甄宓,朕早已知晓,只想你不便道出,便也作罢。却未料你竟写下《感甄赋》,将此情昭之于众,贻笑天下,令朕颜面何在?”

    。。。

    。。。

正文 1088 七步成诗

    “此文跟甄宓并无任何关系。”曹植直愣着脖子狡辩道。

    “既称作《感甄赋》,一目了然,这甄姓并不多见,且又与你熟识之人,怎跟甄宓没有牵扯?”曹丕冷脸质问道。

    “臣封地甄城,有感而发,文名如此,又有何疑?”曹植反问道。

    你?!曹丕气得呼呼之喘,你个臭文人,光有耍嘴皮子的能耐,又问:“我且问你,文中宓妃又作何解释?”

    “已有注解,斯水之神,名曰宓妃,乃古帝王伏羲氏之女,溺于洛水,成为洛神,也叫宓妃。”曹植道。

    一席话,竟说得曹丕哑口无言,可是,这种解释实在太牵强,有甄字和宓字,太明显了,曹丕气得发懵,但却不知道该如何辩驳。

    曹丕到底也不认可,闷声道:“此乃文人狡辩之词,你自恃才华,殊不知父皇在世之时,便疑你徒有虚名,著文皆令人代笔。”

    士可杀不可辱,曹植作为一名俊才文士,根本不能接受曹丕的这个说法,他嚯的一下站起身来,说道:“兄长可以杀我,但不能蔑视曹植之才!”

    “哼,你若有真才实学,可敢接受当场验试?”曹丕冷哼道。

    “尽可出题。”曹植傲气道。

    好,算你自信!

    曹丕立刻从桌案下取出了一幅画,上面画着两头牛,正在土墙下决斗,一头牛战败,坠井而亡,曹丕指着画命令道:“即以此画为题,诗中不可出现牛与井。”

    曹植端详着这幅画,沉吟半晌道:“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凹骨。相遇块土下,欻起相搪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

    曹丕瞪着眼睛将画和脑海中的诗独照一遍,果然这首诗将画作上的内容描述的一清二楚,却又没有牛和井的字样,而且,就连土墙这个词都没出现,等于是出色的超额完成任务。

    曹丕见没能难住曹植,心中更加气恼,面若寒霜的说道:“此诗成文拖延时辰过长,即命你以兄弟为题目,却不可出现兄弟字样,七步内成诗。”

    曹植顿时一呆,眼中出现了泪水,七步成诗,何其难也!曹丕显然不想拖延,将半截倚天剑扔了下来,逼问道:“若你无法成诗,即刻自裁!”

    曹植一声长叹,迈开脚步,一直走了七步,才哽咽的缓缓开口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说完,曹植弯腰捡起了倚天剑,喃喃道:“为使得兄长放心,弟早去几日又有何妨!”

    相煎何太急!

    曹丕听到了这首诗,想起了跟曹植的种种过往,兄弟之间勾肩搭背,饮酒作诗的场景历历在目,不禁潸然泪下,他急忙从上方下来,拉住了曹植握剑的手,面带惭愧道:“你我兄弟一奶同胞,实不该因一女子而断了亲情,是兄长之过也!”

    “兄长,那诗赋确不是为嫂嫂所作。”曹植不忘再强调一句。

    “是又如何,以后再有议论此事者,斩!”曹丕信誓旦旦。

    当啷一声,曹植手中的宝剑再次落在地上,曹丕拥住曹植,兄弟二人抱头痛哭。

    随后,曹丕安排了酒宴,亲自与弟弟喝酒,期间谈及不少陈年往事,两兄弟开怀畅饮,尽释前嫌。

    虽然曹丕放过了曹植,但并不表示他可以重用曹植,仍然让曹植继续担任甄城侯。

    为了安慰弟弟,曹丕将甄宓睡过玉缕金带枕头送给了曹植,留作纪念。其实这也是曹丕的另外一种试探,曹植到底心眼没哥哥多,居然欣然收下,再次证实了那首《感甄赋》的用意。

    曹丕暗中生闷气,嘴角直抽搐,但是念在兄弟情义的面上,还是将此事不了了之,毕竟甄宓已经离世,不会闹出什么笑话来。

    此后,曹植就天天晚上睡在这个枕头上,仿佛觉得甄宓就在他的身边,曹丕得知后再也没有启用这个弟弟,只是逢年过节赏赐一些书籍笔墨之类。

    曹植依旧每日烂醉,寂寞度日,心中的抑郁和苦闷可想而知。

    却说王宝玉等了几天后,信使回报,上庸处刘备的兵马,拒绝跟彝陵合作。王宝玉大感意外,问道,要是这样,以后还如何通商?

    没想到的是,那条象征友谊和财富的通商之路已经被上庸主动断掉了。

    后来,王宝玉仔细一打听,才听说黄权和冯习去了上庸。这就不奇怪了,黄权这家伙一直看不上自己,肯定是从中作梗,才让这次联盟失败。

    事实也跟王宝玉预料的差不多,刘巴得知司马懿驻扎宛城的消息后,坐立不安,最后也想到要和王宝玉联军共同抵御司马懿。

    所幸的是,王宝玉也是这么想的,还派人送来了书信,本来刘巴想要爽快的答应,但刚刚赶来的黄权却语气十分强硬的表示反对。考虑到黄权是刘备面前的红人,而且反对也无效,刘巴虽然心有怨言,但也只能听了黄权的意见。

    黄权固执的认为,上庸五万兵马,根本不用畏惧司马懿,而且司马懿的第一个目标说不定还是王宝玉。

    黄权最希望看到王宝玉被司马懿战败,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司马懿的兵力也会因此减弱,正好了结了一份刘备的担忧。

    既然上庸兵马不肯联合,王宝玉这边只能再考虑其他的方法。陌千寻将襄阳只留下一万兵马,剩余的兵马由大将田野带领,转移到樊城北侧,构建防御工事,一旦司马懿来攻,可以暂时放弃新野县城,全力守卫樊城。

    当然,这也不是最稳妥的方法,只因暂时没有其他更好的解决方案。陌千寻也是忧心忡忡,当初主要是防着诸葛亮,没想到半路杀出个司马懿,打乱了所有计划。

    王宝玉也是满心愁苦,史书上对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都有清楚交代,但是没有任何一本书提到王宝玉的命运如何啊?

    王宝玉皱着眉背着手走出了含章楼,远远的就看见小管辂坐在椅子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