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宫熹妃传-第11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额娘别说这样的话,要说感激,也该是儿臣感激才是,若非皇额娘悉心教导,儿臣如何会有今日。而且此次,多亏得皇额娘让儿臣举荐弘瞻为帝,否则事情怎会如此顺利。”

    “皇帝之名,虽然好听,但之所以令那么多人趋之若鹜,甚至甘愿为此连性命也不要,他们在意的并不是‘皇帝’二字,而是被皇帝掌握在手中的权力,这才是令无数人为之疯狂的东西。所以,只要拥有了这份权力,就算没有皇帝的虚名也不要紧。”

    弘时恭敬地道:“儿臣明白,儿臣不会纠结于虚名。”

    那拉氏点头道:“对了,说起来,你入京这么久,可有去五贝勒府看过弘昼?”

    弘时摇头道:“未曾去过,皇额娘怎么想起他来?”

    那拉氏徐徐道:“弘昼与弘历交情素好,当初英格以瑕月做饵,也未能令他们兄弟反目。万一他在登基大典之前醒来,必会搅乱朝纲,令弘瞻不能如期登基。另外,弘瞻之前也曾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过,一旦弘昼醒来,他就会退位让贤,所以,一定要当心此人,最好……让他一辈子都这样昏迷下去。”

    弘时眸光一转,道:“儿臣明白皇额娘的意思,儿臣待会儿就去五贝勒府,儿臣好不容易走到这一步,绝不会让任何人破坏此次的登基大典。”

    “还有一件事,本宫要提醒你,弘历虽然摔下万丈悬崖,但尸体毕竟没找到,不见得就一定死了,所以在这件事上,你也要防着些,一旦京城里出现可疑之人,就立刻控制起来,尤其是在登基大典之日。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弘时起身道:“儿臣会仔细的,若没什么事,儿臣这就出宫,待得去过五贝勒府后,再进宫随皇额娘用晚膳。”

    “不必急着入宫,明儿个与本宫说也是一样的。”那拉氏话音刚落,弘时便笑道:“皇额娘忘了,今儿个是除夕,这顿晚膳儿臣怎么着也要陪皇额娘一道用。”

    那拉氏一怔,旋即笑道:“你不说本宫都快忘了,行了,那你快去快回吧。”

    在从坤宁宫中取了一根长针带在身上后,弘时辞别那拉氏一路来到五贝勒府,他的出现令府中众人甚是意外,吴库扎氏在得了下人的通报后,连忙来到前厅,因为不知道如何称呼,只能点头示意,弘时也不在意,笑言道:“我只闻五弟自从被人偷袭受伤后,一直昏迷未醒,所以特意过来看看。”

    吴库扎氏有些不自在地笑道:“有心了,妾身在这里代贝勒爷谢过。”

    “嫡福晋不必客气,对了,能否请嫡福晋领我去看看五弟。”面对弘时此话,吴库扎氏眼底出现一抹慌意,绞着手指道:“这个……贝勒爷一直昏迷未醒,您就算去了,贝勒爷也不知道。”

    “不管五弟知不知道,我这个做兄长的都得去看看。”弘时盯着吴库扎氏紧绞的手指,眸中出现一丝疑色,吴库扎氏……似乎不愿他见到弘昼,这是为何,难道弘昼已经醒了?

    “可是……”吴库扎氏还在想着如何推脱弘时的要求时,后者已经道:“难不成有什么不便或是说不能让我见到?”

    吴库扎氏连忙道:“怎么会呢,只是贝勒爷昏迷许多,身形削瘦可怖,怕吓会到了您。”

正文 第两千两百四十一章 摄政王

    且说弘时在离开贝勒府后,去了一间位于京郊的寺院,之前他带人四处抓俘虏的时候,特意避开了这间寺院,不是因为他不想冒犯所谓的佛祖,而是此处寄存着费扬古的骨灰,当日他出事被打入宗人府后,定亲王府被抄,本就已经中风多时,犹如风中残烛的费扬古受不住打击,撒手人寰,暗卫带走他的尸体,将之火化后,寄存在这间寺院中。

    站在费扬古的牌位前,弘时轻声道:“外祖父,您且再委屈几日,待我被封为摄政王掌握朝中大权后,一定将您接入太庙,受皇家百世香火供奉。”

    之后的日子,风平浪静,弘时派人在京城九门巡视,皆未发现任何可疑之人,不过佛标的二十万大军也一直驻守在城外,不曾离去。

    日复一日的过去,终于到了正月十六这个大吉之日,这段时间,礼部每一个人都忙得脚不沾地,不过总算将登基大典所用仪仗全部准备全毕,没有任何遗漏。

    弘曕在礼部官员的引领下,先到保和殿降舆,然后到太和殿即皇帝位,由中和韶乐队奏乐,并且午门鸣钟鼓。即位后,阶下鸣鞭三下,群臣依命行三跪九叩大礼,以示认可其皇帝之位,并自此忠心于新帝。

    弘时虽无一官半职,却也在百官之中,待得冗长繁琐的仪式过后,一直没什么表情的弘曕来到养心殿,再次受群三跪九叩,不过在养心殿上,多了两张椅子,分别坐着一身朝服的那拉氏与刘氏。

    讽刺的是,这两人一为废后,一为废妃,如今却分别穿着皇后与妃子的朝服。虽有不少官员看不过眼,但彼此心知肚明,六阿哥登基之后,一定会尊封这两人为太后,所以又哪里敢有什么话语。

    果然,待得百官礼毕后,神情麻木的四喜捧出两封圣旨,乃是尊封那拉氏与刘氏为太后的旨意,那拉氏尊为圣母皇太后;刘氏则被尊为谦懿皇太后,共居慈宁宫。

    那拉氏与刘氏熬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这一日,自然是满心欢喜,起身自四喜手中接过圣旨,随后百官行大礼参拜两位太后。张廷玉等一些忠心于雍正的大臣,暗自摇头叹气,对未来的大清忧心忡忡。

    待得此事过后,四喜再次取出一封圣旨,徐徐展开后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弘时于此次大战中冒死刺杀准葛尔汗王,又以奇计大败准葛尔数万大军,解大清于危难中。护国有功,今复弘时定亲王之位,并封其为朝摄政王,辅佐天子,共理朝政。钦此!”

    与之前那两道尊封太后的旨意不同,此旨一出,百官一阵哗然,张廷玉第一个站出来道:“皇上,弘时虽曾刺杀葛尔丹,也曾解了京城之围,但准葛尔十几万大军正是他所引来的,他乃是大清的罪人,饶其不死,已是皇上开恩,如何还能封其为摄政王,请皇上即刻收回成命!”在他之后,与他存了同样心思的几位大臣亦纷纷站出来请弘曕收回成命。

    这个时候,弘时突然跪下道:“张大人所言虽然不实,但罪臣确实犯下无可弥补的大错,摄政王一位,罪臣万万不敢领受!”

    弘曕厌恶地看着弘时,嘴里却不得不依照那拉氏早先的吩咐道:“此言差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或许曾经犯错,但刺杀准葛尔汗王与逼退准葛尔大军这两件事,已经足以弥补任何过错。如今朝中正是用人之际,还请不要再推辞,助朕一起打理好大清江山,不负皇阿玛所望。”

    弘时故做为难地道:“皇上如今信任罪臣,实在令罪臣感激不尽,但罪臣始终有愧于心,且张相等几位大人,也对皇上册封罪臣为摄政王一事,颇有微词,罪臣……罪臣……”

    弘曕背诵着令他深恶痛绝的话,“朕乃是一国之君,朕既然已经下旨册封你为摄政王,又岂有收回之理。朕意已决,任何人不得有异议。”

    跪在地上的一位大臣痛声道:“皇上,弘时此人狼子野心,一直对我大清居心不良,之前还曾意图逼宫篡位,这样的人怎值得皇上将江山相托,还请皇上三思再三思。”

    弘曕故作生气地道:“定亲王救我大清于水火之中,你说定亲王狼子野心,是何居心?”

    “皇上,弘时坑杀李述泌十万大军,并且令太上皇生死未卜,这一桩桩一件件,皆可证明他对我大清居心不良,万万不可信了他的花言巧语。”在弘曕登基之前,因为胤禛未知生死之故,所以已经将其尊为太上皇。

    “张大人,我说过,之前那些事并非我本意,而是被葛尔丹挟持,无奈为之。一直以来,我忠心的只有大清,否则我根本不必做那么多。”

    张廷玉冷哼一声,道:“说的倒是好听,究竟是挟持还是本意,你心中最清楚。总之以你的心性,绝对不配为大清的摄政王!”

    摄政王,虽然仍然是王爷,却手握天下大权,乃是有实无名的皇帝。他已经决定,就算拼了这条性命,也要死谏到底,绝不让大清江山落入弘时之手。

    弘时闻言道:“既然张相对我如此有意见,那么……”他朝弘曕跪下道:“就请皇上收回成命,罪臣当不起皇上的厚望。”

    这一切,自然是在做戏,早在今日之前,他与那拉氏早就料到朝上必有人对弘时被封为摄政王一事有诸多意见,为证明他并无心恋栈权位,所以在朝上演这么一出戏,不过不管他怎么推辞,弘曕都不会同意,并且会百般挽留,最后弘时则做出一副勉为其难的样子,任这个摄政王。

    在其话音落下后,张廷玉厉声道:“你自然当不起,所谓的奇计逼退准葛尔大军,根本就是在他们的食物饮水里下毒,一日之间,杀了数万人,这样狠毒的用心,本官说出来都觉得羞耻。”

    弘时沉下脸道:“张相,我知道您对我有意见,但我这么做,都是为了大清江山,若不下毒,他们就会攻城,一旦攻入城中,您可知会有多少无辜百姓被他们杀死,数万人?说不定会是十几万乃至几十万人,这是张相希望看到的吗?”

正文 第两千两百四十二章 张廷玉

    “你不必将自己说的如此高尚,你既能下毒,自然也能下其他不至于要人性命的药,可是你却选择了将他们全部杀死,足以证明你心肠歹毒,虐杀成性!”

    张廷玉锋利尖锐的言词,既便弘时早有心理准备,也依旧被他刺激的青筋爆跳,在强压下怒意后,他道:“皇上,张相如此误会罪臣,就算罪臣勉强留下来,也没什么意思,还请皇上准许罪臣离去!”

    弘曕根本不想留弘时,却不得不留,否则瓜尔佳氏便有性命之危,他有些烦燥地道:“张廷玉,究竟你是皇帝还是朕是皇帝?”

    张廷玉见其动怒,连忙跪下道:“臣知罪,但臣所言一切,皆是为了大清好,皇上年幼,难免**人蒙骗,还请皇上明察秋毫!”

    “这么说来,你就是欺朕年幼了?”弘曕冷笑一声道:“都说仆大欺主,真是一点都没错,朕刚登基,你就欺到朕头上来了,你眼里还有朕这个皇帝吗?”

    张廷玉心中万分委屈,却不得不低头道:“臣言辞过激,是朕该死,但朕对皇上赤胆忠心,绝无不敬皇上之理!”

    那拉氏出言道:“张大人,据哀家所知,此次大战,弘时确实立下了不世之功,封他为摄政王并不为过。倒是你,到如今也算是三朝元老了,为何竟然如此固执;还是说,你之所以这么反对皇上封弘时为摄政王,是因为你一直亲近四阿哥,而弘时与四阿哥以前有又有些矛盾之故?”

    “太后何出此言,臣……”张廷玉刚说了几个字,那拉氏便打断他的话道:“之前议立皇上为帝,张大人也是颇多意见,或许在张大人心里,四阿哥才配坐在养心殿上,但四阿哥出使沙俄之后,就一直生死未卜,且哀家说过,以他的德行,根本不配为帝。”

    面对她的话,张廷玉丝毫不让地道:“一切都是太后片面之词,根本无人知晓是真是假。”

    那拉氏眼眸微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