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可以想象,能够感受到此次分封的影响的,还是鞑靼人自己,如果鞑靼人不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持续的壮大自己,那么这场分封也就是个笑话。
之所以说是借势而为,是因为经过一年的征战,鞑靼人有了丰厚的回报,并拥有了一定的信心。
但想要他们作战英勇。听从军令,却还需要额外的刺激,鞑靼人王庭,显赫的官职,有层次的指挥体系。规划出这些,鞑靼人才能称之为一个整体,他们才会有拼杀的理由。
夺取敌人的部众和羊群,这种原始的欲望并不足以让鞑靼人拿出真正的勇气。汉人所谓民心士气,往往包含于对外扩张之中。
荣华富贵。封侯封王,留名青史,这才是汉家儿郎为之奋勇拼杀的目标,而作为一个草原部族,鞑靼人缺少的也正是这种凝聚力和目标,不过,当他们具有了这些之后,也象征着他们开始被汉人同化了。。。。。。。
当然,赵石并没有那么长远的打算,分封诸部,为鞑靼人确立一定的秩序,这有利于明年的战事。。。。。。。。
鞑靼战士充入秦军军伍的事情一直在做,但遇到的阻碍也十分的明显,第一个便是语言不通,只这一项就让鞑靼人很难融入到秦军军伍当中。
第二个训练不易,根本不知军纪为何物的鞑靼人,成为职业军人的路还很漫长,也许,在未来的一段时日内,秦军中会出现一些鞑靼人将领,但普通士卒,根本无法进入秦军的体系。。。。。。。。
第三个,鞑靼人战士都归属于各部,他们已经习惯了打仗的时候受到征召,战事结束便回归各部的作战方式,可谓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种作战方式是草原上严酷的环境所决定的。
并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草原人打仗不用后勤补给什么的,打仗对于草原部族来说,依旧是不小的负担,一旦无法得到胜利,或是胜利之后没有获得更多的战利品,很可能会让一个部落马上垮下来。
战争的消耗,对于汉人来说,是极大的负担,对于草原上来说,轻一些,但普通牧民也要背负沉重的战争所带来的损耗。
这也便让只靠放牧为生的草原部族,根本无法产生成规模的职业军人,因为负担不起。
汉人总将胡人视为虎狼,实际上,他们是分外脆弱的,也许一场风雪,就能让许多部落消失在草原上,胡人的南侵,多数都是因为迫不得已,为了自己的生存,汉人一旦固步自封,处于守势,胡人的作战方式也就显得可怕了起来。
其实,自古以来,一场胡人和汉人的战事下来,多数时候,胡人都要承受难以想象的灾难性后果,每一场战事过后,都将有部落消失在草原上,只是汉人无法,也不愿关注罢了,他们总是警惕警惕再警惕,却很少愿意了解北方的敌人,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当然,可能最重要的因素还在于汉人的疆域实在太大了,北方翰漠之地,便无法顾及周全。。。。。。
反正,经过半年的时间,以李刑为首的秦军将领,都是明白,与其招募鞑靼战士,不如依照草原的规矩,将他们编成一个个千人队,自成一体,来的合适,起码,照眼下的情势,是这样的。
不需要注重那些作战的细节,只需要这些各部战士能够听从秦军的指挥,用他们最擅长的战术,为秦军打开胜利之门。
这样的提议,早已有之,但关键之处,却还是在于,鞑靼人各部首领参战,往往是以部落为作战的基本单位,大大小小,令出多门,指挥体系混乱的一塌糊涂。
这也就需要梳理出明确的指挥体系,换句话说,就是要挑选出一些将领,来代替这些部落首领们发号施令。
而赵石也正准备用这个冬天,来做这样的一件事情,让鞑靼人真正成为秦军征战草原的有力臂助,而不是一窝蜂冲上去的乌合之众。。。。。。
俗话说,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李之问的进言,让赵石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想法,谋士和幕僚的重要性和他们的价值,在这个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
接下来祭礼上的变化,让赵石更进一步,分封出了三个万户,一个千户,将来,他们便是他麾下鞑靼人的将领人选。
而他们回去之后,必定也要挑选一些得力之人来辅助自己,这些人必将成为他们的亲信,在鞑靼各部中拥有威望之人,这样一来,鞑靼人作战时各部将领人选,便很容易便能得到战士们的认同,并愿意在他的麾下作战。
还是那句老话,赵石所做的一切,不为千秋万代,只为明年的战事在做着诸般的准备,这个目标一直没有变更过。。。。。。。
也许朝廷上会有一些议论,认为他这个大将军有着篡越之嫌,若是有意构陷的话,甚至可以延及谋反之事。。。。。。。
但那也只能是臆想罢了,根本不可能发生。
一来,他是大秦的大将军,如今地位,更在诸将之上,临阵封几个胡人将军,算得了什么大事?以他今时今日之地位,就算是镇抚一方的宣抚使,宣慰使等地方重臣,若是军情紧急之下,或罢或杀,也只在他一念之间,何况这里还是北方草原,如此山高皇帝远的地方。。。。。。。。
二来,赵石已经想到了,万里之外的大秦朝廷,封上一个草原汗王,估计也就是极限了,想要多封一些官职,根本不可能,如今大秦朝廷对于草原部族的态度,应该是十分明确的,顾及不来,只能保证其起码的恭顺,获得名义上的好处,振奋大秦上下人心,至于落在实处,还是任其自治而已。
那般说来,不如由自己来真正的控制鞑靼人,将其收归麾下,朝廷要的,只是一纸文书呈上去,还不是得任凭大将军施为?
也许在将来,会是一桩罪状,但只要他赵石尊荣不改,这点小事,根本与他无损。。。。。。。。。。
三来,这也完全可以推到鞑靼人的头上,等到不颜昔班回来,让他上书大秦朝廷,封上几个万户,根本不曾到过草原,也根本不明白草原部族风物的朝堂重臣们,最大的可能,就是欣慰于大秦威名远播,竟让胡人敬服。
至于其中大将军赵石出了多少力,又在其中有着怎样的好处,他们哪里会清楚?估计也没人愿意去弄个清楚才对。。。。。。。。
(继续求月票吧,昨天的订阅长了很多,是不是大家都去下载那个安卓客户端了?只要下载,据说就能得到二百起点币,还可以抽中一万起点币的奖励,那个要看运气,不过以昨天订阅的增长情况看,难道有许多人抽中了?)
将血 第三卷失意自有心胸在 第十一卷 张弓北望射天狼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重生
无论汉人胡人有着怎样的区别,但在对权力的热衷上,都是一般。
插进了分封这样的大事之后,对于祭礼诸般事宜的商讨很快就结束了,除了老萨满有些失落之外,其余的鞑靼贵族和首领们的心思哪里还在祭礼之上?
争夺权力的热情在这个时候完胜了对于天神信仰的虔诚,祭礼也许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将来自己在鞑靼人中的地位。
和汉人争权夺利总要披上一层遮羞布,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不同,胡人对于权力争夺的热情是很直观的,并不怕别的人笑话,当然,也许是他们根本不懂得如何避免被别人笑话。
不管怎么说,当人们出了帐篷之后,不鲁黑台,阿勒察薛坛以及巴勒塞合阿次鲁的身边便围满了热情的鞑靼贵族和首领们的身影。
三个人都显得晕乎乎的,沉醉于权力带来的尊荣之中。
孤单的只有鲁乌尔阿拔,如果是以前,这位年轻的乃蛮降将一定躲到一个没人注意的角落,独自品尝落差带来的苦涩滋味。
但现在,鲁乌尔阿拔却无心再感慨这些,出了帐篷之后,便大步走远,迅速招来自己的护卫,骑上战马,一溜烟的回去了自己那两个千人队所在的地方。
没等到回到自己的帐篷,他便已经迫不及待的吩咐护卫,去召集安合吉等人去到自己的帐篷。
而一路上,他的嘴都没曾合拢过,万户,万户,这两个字好像魔咒一般在他脑海中不住出现,盘旋,他很像冷静下来,思索一下未来,或者之后该做些什么,但他怎么也冷静不下来。
几个护卫惊恐的伴在他的身边。瞅着一直郁郁寡欢的鲁乌尔阿拔将军那像笑又像哭的癫狂表情,心里都颇为的忐忑,像他们这样的降顺之人,自然每天活的都是胆战心惊的,日子很不好过。一有个风吹草动。都要打个冷战,就更别说刚进了大帐之后将军如此表情怪异,让他们很有些不妙的感觉。
一直到离自己帐篷不远处,鲁乌尔阿拔再也忍不住。放声大笑了起来,最终笑的泪流满面。
也只有那些经过大起大落的人,才能够理解此时鲁乌尔阿拔的感受,那不是单纯的高兴,那是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突然间,却是光明骤放,这样的刺激,很多时候会让人如癫似狂。
人最怕的其实不是困苦,也不是艰难险阻,人最怕的是失去希望,前途一片渺茫,不知路在何方,坚强的人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会走的远一些,但没有人能够在黑暗中不停的摸索向前。
像鲁乌尔阿拔这样的人,并不能算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人,毕竟他才只二十多岁,他聪明。而且不乏勇武和决断。
但当他开始畏惧死亡,并因此选择了投降的时候,他的一切信念就已经崩溃了,之后所做的一切。更像是为自己找到生存下去的理由。
当然,这是大多数降将都要经历的心理过程。许多人降而复叛,都是因为过不了心理上的一关,真正无耻或者并不在乎这些的人并不多见。
所以,在旁人看来,表现如此过火儿,在气度上已是逊色了不止一筹,但实际上,看似只是多了一个万户的官职,而对于鲁乌尔阿拔来说,却是真正的多出了一线希望。
有希望的人,便不会死气沉沉,便有为之奋起的理由,何况,这个官职,带给他的还有来自那位尊贵的人的信任和看重,这对于年轻如鲁乌尔阿拔来说,好像更重要一些,来自上位者的赏识,更容易让年轻人产生类似感激之类的情绪,天长日久,转化为忠诚的概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回到自己的帐篷,心情依旧亢奋难言的鲁乌尔阿拔继续吩咐人去催促安合吉等人马上过来,自己则在帐篷中走来走去,恨不能大嚷大叫一番来宣泄自己的心情。
等到安合吉等人陆续来到他的帐篷,见到的便是这样一个好像满身焦躁,一刻也不肯停下来的鲁乌尔阿拔。
开始还都惴惴不安,等到从鲁乌尔阿拔口中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却也都是欣喜若狂。
他们其中多数都是如安合吉一般,主动率领部众投顺而来,比之无奈投降的年轻乃蛮人,他们更没有任何退路可言。
所以,这样的消息对于他们来说,真的仿佛亲耳听到天神意旨一般,滋味远不如鲁乌尔阿拔来的复杂,但狂喜之处,却犹有过之。
语无伦次的说这话,大声笑着,如果常人亲眼看了,一定以为这是一群疯子在聚会。
许久之后,一群人中脑袋最灵光的安合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