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14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风凉话一句接着一句,不过,皇帝陛下终非平常人等,虽说被这样气着的时候比较罕见,但控制情绪的本事却是世间一等一的。

    压了压胸中懊恼,气沮的嘟囔了一句,“再多,也没你那里杂乱,现在又出了弹琴的,哼,不知所谓。”

    交锋告一段落,赵石大获全胜,也终于想起来给皇帝陛下搭个梯子什么的了。

    “这些都是闲话,惹的陛下不快,还请陛下恕罪。。。。。。。。”

    皇帝陛下哼哼了两声,闷头喝酒,显然余怒未消。

    赵石则继续道:“说起来,天子家事,微臣本不应多言,但陛下既然提起,微臣到也觉得,宗室们老是这么呆着没事儿,有些不妥。”

    听了这话,皇帝陛下立即竖起了耳朵,只是就这么下台,还有点不好意思,所以没有接话。

    赵石拿起酒壶,给皇帝陛下斟满了酒杯,这才继续道:“如今我大秦抚有吐蕃,草原诸部,西域诸国,也联通在即,如此中外交通之际,正乃汉唐事业之始。”

    “所以,理藩院便显不足。。。。。。。。”

    说起正事,皇帝陛下终于不再计较那些有的没的的小事了。

    顺势点了点头,道:“朕也有意,废理藩院而重设鸿胪寺。”

    鸿胪寺,这个赵石知道,鸿胪寺的职能很多。

    而大秦,后周,以及南唐,都不再有这样的机构,因为鸿胪寺在汉时最主要的职能,便是掌管外藩交通供奉事。

    这里所说的外藩,指的就是番邦,异族之属。

    而没有番邦供奉,设的什么鸿胪寺?

    所以,大秦,后周,南唐都很久没有这样的机构了,不是不想设,而是设了没用。

    在大秦,鸿胪寺的其他职能,多数都在礼部,理藩院更像是驿站。

    重设鸿胪寺,在今日的大秦,已是当务之急,皇帝陛下有这样的意思,也不奇怪。

    赵石立马附和,“陛下卓有远见,微臣等不及多矣。”

    皇帝陛下又好气又好笑的看了他一眼,终于忍不住笑了起来,“行了,到河洛走了一趟,怎么就变得如此惫懒,快说,这和宗室有何关联?难道让他们入鸿胪寺任职不成?”

    说到最后一句,无论语气或是神态,都表达出了皇帝陛下的不赞同,要知道,鸿胪寺这样的衙门一旦设立,其职权就不会太小。

    让宗室子弟进这样的衙门任职,皇帝陛下也定然觉着不太靠谱。

    赵石听着有点不顺耳,惫懒这样的词儿,怎么能落在他身上呢?

    不过刚才占了便宜,心情正好,心说也就不计较了。(未完待续。。)

将血 第三卷失意自有心胸在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战议

    赵石的意思其实很简单。

    选皇室子孙健勇者,也就是最优秀的那些人为使者,出使外邦。

    不算出奇,但却也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这里面有着很多深意,,算是赵石临时想出来的主意,但可能也只有像他这样,既去过草原,又去过吐蕃的人,才能有这样的提议了。

    就像没出过远门的人,人云亦云的总难深刻体会到行路的艰辛。

    这就是经验的重要,一些看似突发奇想,细思间却又聪明之极的想法,其实不是其人智商多高,而多数都源于本人的经历。

    就像赵石这个提议,前人不做此想,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不说其他,只说最重要的一点,皇室子孙出使外邦,一旦遇险,易生大事。

    因一人之死,而起边衅,持重之臣,便绝对不会谏言皇帝陛下如此行事。

    再有,就是外邦凶险,屡有扣留使者之事,若是人死了,也算尽了臣节,其实还不算什么大事,但要是像苏武那般,被扣在外面,给人木马放羊,丢的就是朝廷的脸面。

    时时刻刻,≥人们都会想起,朝廷的使节,被扣留在外面,为胡人肆意辱弄,这对于一个自尊而自信的帝国中的所有人而言,无异于奇耻大辱。

    而使者一旦还有着皇室的血脉,那事情会更加的复杂而又难以解决。

    其他诸如,皇室血脉外传,联结外藩。以夺皇位等等。简直件件都是儒臣们难以忍受的。。。。。。。。。

    有着这样的弊端。想想也就明白,就算有人想到了,也绝不敢在皇帝面前如此进言,因为后果他们承受不起,一不小心,也许就能让自己青史留名,当然,留下的会是骂名。

    有弊端自然也就有好处。

    赵石看到的就是好处。坏处嘛,他到也想到了一些,但那些东西,对他而言,注定都无足轻重。

    皇家的人死不死的,跟他有什么关系?朝廷的脸面?只要大秦兵锋还堪锐利,朝廷的脸面就会一直在那里。

    当大秦的军人们,举不动刀枪了,拉不开弓箭了,肥胖的身躯穿不上铠甲了。骑不上战马了。

    到了那个时候,才是大秦真正颜面无存的时候。

    相比较弊端。好处其实更加显而易见。

    首先,这可以巩固皇权,皇家之人,对权力有着无尽的追求,但说句不好听的话,皇家的人,出类拔萃者,屈指可数,大多数都是废物。

    繁华的长安城,对于大秦的皇室宗亲来说,就是一座牢笼,关的久了,别说远支的宗亲们,便是皇帝陛下的亲儿子,多数也只能在牢笼里扑腾,相互撕咬,渴望有朝一日,就算登不上皇位,也能稍稍比别人多呼吸几口外间的空气。

    牢笼中的生灵,养着养着,也就养废了。

    这是皇家的初衷,但也多少带着点无奈。

    这不但是皇位的更迭,而且,也体现了帝国的兴衰。

    当一个废物登上皇位,帝国也就开始走上了下坡路,如果没有亡国,等到第二个废物上来,那么帝国也就在下坡路上越跑越快了,这条路,也终究会走到尽头。

    而赵石看到的好处,其实只有一个。

    那就是皇家子弟,优秀的人不多。

    而让他们出使外邦,一旦成行,来回一趟,总需要个一年半载的工夫,那么皇室中的些许不安稳,根本不算一回事儿。

    谁有了其他心思,又不好处置?好,去出使吧,等人离开了长安城,麻烦也就随之而去。

    当然,好处不止这一条。

    外间那么多的风险,胡人那么的粗蛮,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而这,也将是大秦最好的开战借口,这比和亲更有效,也更直接,付出的代价也更少,选择的余地也更大,名声上,还不那么难听,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说皇家子弟出使,可能阴结外邦,以谋反乱。

    在赵石看来,起码在成武一朝,是不可能的,至于之后会不会有上来个废物,给了旁人那样的机会,哪儿管得了那么多。

    本就没有千秋万世的王朝,若皇室真出了这么一位,能够带着胡人南下夺取皇位,这样的人,放在京师长安,岂非更加危险?

    当然,无论利弊,赵石想到的或者没想到的,注定都不会说的那么的清楚。

    这只是个提议,而且,这里只有皇帝陛下和他两人,也根本算不上正经的建言,听与不听,都在皇帝陛下。

    而他也从不怀疑,眼前这位陛下真的会对谁言听计从,会看不到事情的利弊。

    这满朝上下,聪明人多了去了,尤其是这位陛下,更是有点聪明的过了头,所以,最后皇帝陛下会做出怎样的决断,赵石都不会感到奇怪。

    实际上,皇帝陛下心眼儿转动的要比赵石想象的还要快。

    只是眨眼工夫,皇帝陛下就已经想到,皇室宗亲的身份,会让出使的使节更具威严,对大秦是有好处的。

    但在这个上面,弊端同样明显,一旦言行举止失当,会让外间之人,迅速对大秦的权威失去敬畏之心。

    这样的提议,其实只是让皇帝陛下稍稍沉吟了一会儿,然后皇帝陛下就笑眯眯的道了一句,“外邦路途遥远,风霜困顿,艰辛之处,不需赘言,爱卿应该多有体会才是,皇家子弟,怎受得了如此苦楚?”

    皇帝陛下做不忍心状,但眼角眉梢却存着笑意。

    赵石当即就明白,皇帝陛下动心了,只是这位从来不会当面给个准话而已。

    其实,皇帝陛下此时想的却是,赵柱国给出的主意。都很新鲜。也总是这般让人难以取舍。

    当然。最让皇帝陛下感兴趣的是,如今赵石好像喜欢将人往外赶。、

    就像之前提议太子出巡,顺便将几个老臣塞进去一般,如今又是想着将皇家子弟,赶去吐蕃,草原。

    皇帝陛下恶意的猜想,也许是这厮常年在外,吃够了旅途劳顿的苦头。便也见不得旁人好,总想着让他们尊贵之人,也尝一尝此等滋味儿。

    比如太子李珀,已经连续两年出京,都跟这厮有关。

    那几位白发苍苍的参知政事,也已被折腾病了一半儿。

    而娇生惯养的皇家子弟,到了万里之外的苦寒所在,又能比旁人好多少呢?

    想的更深一些,这与其人寒门出身可能也脱不了干系。

    皇帝陛下这里猜测着赵石的心理,虽然多为恶趣味作祟。但也猜的**不离十。

    赵石这里,却是懵然不知。还呵呵笑了几声,道:“陛下说的是,所谓外邦,多为荒蛮所在,确实不是什么好去处。”

    这厮越来越狡猾了,皇帝陛下暗自咬了咬牙。

    “荒蛮之地,易起纷争,你也应该看了邸报,回鹘以及西辽之事,你怎么看?”

    爱卿两个字省了,说明话题进入了另外一个节奏,更亲近也更隐秘。

    这同样是赵石回京之后,必须面对的一件事。

    “西辽在天山以北,地域广阔,族类众多。。。。。。。。也许,其他朝臣会认为,西辽离我大秦有万里之遥,又是如此大国,加之中原未定,定然不想轻启战端。。。。。。。。。”

    “但依微臣之见,如今我大秦玉门关外,便是回鹘,天山以北,便是西辽疆域,所以,微臣看来,西辽与我大秦已在咫尺之间。”

    “而西辽如今正在衰微之时,国中新旧更迭,事端频起,国外与花勒子模争锋,接连失利,此时不取,更待何时?”

    “再有,契丹人阻隔于西域道途之上,和党项一族,其实别无二致,难道我大秦商旅,去到西域,还要向契丹人交取税赋不成?而阻我大秦声威,播于域外者,当伐之。”

    “要说穷兵黩武,耗费国力云云,皆为无稽之谈,木华黎领兵塞外,麾下多胡人之属,吐蕃近在咫尺,又已为我大秦臣属,理所当然,应为我大秦征伐不臣。。。。。。如此,何来耗费国力之说?”

    “而既然此事因西州回鹘而起,西州回鹘各部,怎能置身事外?以微臣之见,可让回鹘送上国书,正式向我大秦称臣纳贡,再观西辽动静,若一切无事,契丹人之软弱,也便可想而知,如此软弱之国,早晚为我大秦所灭,到也不急于一时,若其出兵回鹘,我大秦正可乘势击之,让其首尾难顾,一战可定。。。。。。。。”

    就知道会是这样,皇帝陛下心里暗道。

    因为大将军赵石,可以说是大秦朝中最坚定的扩张派,近二十年来,大秦对外战争,几乎都有着他的影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