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14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河北出了变故,会让大秦上下如此振奋的原因,也就此处了。

    李任权如今无力南下,威胁大减,正是伐宋之机……

    其实,依赵石看来,此时把南边先放一放,不如臣河北移民,民怨沸腾之机。挥军过太行,进入河北。攻灭李任权之余,还可以顺势,图谋辽东。

    这样一来,草原再有木华黎率领诸部联军东进,南北相应之下,用两三年的时间,定能平定蒙古诸部,如此,可以彻底杜绝北方边患。

    但现在根本没有先南后北,或者是先北后南的问题,大家一股脑都是盯着中原。

    以一己之力,改变天下大势,不说赵石,便是眼前的皇帝陛下,也没那个本事……

    所以也只能将这个颇为诱人的想法,埋在心里了。

    “爱卿来的到快,来人,赐座。”

    赵石见礼已毕,坐了下来。

    皇帝陛下就笑问道:“国武监那里怎么样了?进展如何?”

    这明显是开胃菜,差不多属于没话找话的范畴,国武监那边怎么样了,皇帝陛下能不清楚?

    外间人都在传言,这几年发生的大事其实就两件,一件是朝廷改了文举之制,一件就是国武监在地方设下武学。

    这么说有点过,但也有些道理。

    文武两道的根基,文人这边好说,自然是科举制度,有了这个,文人们才算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公平的晋身机会。

    而武人这里,自古以来都没有一个太过明确的制度,来保证武人的传承,说他们靠着自身的武勇和本事获得晋身之阶,不如说是机缘巧合的成份多一些。

    而在景兴年间,赵石创立了国武监,到了成武初年,又在地方设下武学。

    这无疑是一个开创性的革新,为武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官宦之途。

    维持了千百年的文武平衡之道,很可能会因为这个而改变。

    所以说,有识之士,才会说这两件事,是成武年间,最重要的变革,其他的,影响都不会如这两件事那么深远,也只能膛乎其后了。

    如何选拔人才,又能选出什么样的人才,是每个王朝的基础,王朝的存亡断续,在这个上面其实就能看出一二。

    而这样的事情,皇帝陛下又怎么可能不时时关注?非要等这个时候问他这个枢密副使?

    所以,赵石答的很随意,“应该还好吧?微臣这两年也没太过问,还请陛下恕罪。”

    皇帝陛下莞尔,接着就埋怨,“你呀……”

    本要出口的话却还是生生咽了回去,因为说出来有些不合适。

    这两年赵石懒于朝廷政事,他都看在眼里,该放手的好像都放了手,不该放手的也越来越不管不问了。

    不过越是如此,他这里对赵石却凭空多出几分敬重之意来。

    因为在皇帝陛下看来,晋国公赵柱国这是因母亲亡故,而有些心灰意懒了。

    侍母至孝,这样的事情放在历朝历代,也许能博得皇帝的好感,但绝对不会如成武皇帝这样感同身受……

    所以,无形间,这两年皇帝陛下对赵石的信任,其实可以说是有增无减。

    不过皇帝毕竟是皇帝,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事,绝对不会宣之于口,而且,赵石如此,确实让朝堂上下的很多人感觉到了轻松,皇帝陛下也不例外。

    所以,这两年皇帝陛下不论是出于自身感情,还是从皇权的角度考量,也就都听之任之了……

    不过现在不成,战事将起,皇帝陛下需要最信任的人,给他一些信心。

    也可以说,成武鼎革至今,检验军事改革的成果的时候终于到了,一旦有所失利,这些年的诸多努力,也许就成了笑柄。

    其实,无论是皇帝陛下,还是朝中武臣,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所以朝堂气氛,越来越是紧张,弄的皇帝陛下本已高涨起来的信心,却又突然之间有些惴惴了起来。

    皇帝陛下麻利的转了话题,“白象佛国和回鹘汗国同时入贡的事情,爱卿知道了吧?”

    赵石愣了愣,这事儿跟他应该没什么干系才对,所以觉得有些突兀。

    不过还是很快回道:“臣有所耳闻,不知陛下说的是……”

    “回鹘使节不提,白象佛国这次所图非小啊……送来的贡品尤为丰厚不说,其意嘛……却想在吐蕃立一佛主,更想朝廷下旨,允其在低地建立寺庙,传播佛法,爱卿深知吐蕃情势,在此事上,爱卿怎么看?”

    赵石想了想,道:“两国同来,不过是人多胆壮而已,依微臣之见,这等仰我鼻息的小国,有所妄求,当予薄惩,以为诸邦之戒……”

    赵石顿了顿,见皇帝陛下没有接话的意思,便继续道:“可令鸿胪寺严责来使,若有不服,再诏其他吐蕃佛国,以及低地归义王共起伐之,以易其主,以昭我大秦上国之威,如此先礼后兵,可戒天下口舌。”

    这样的回答,很合皇帝陛下心意。

    “爱卿考量的周全,甚合朕意……只是,佛主之事不提,有人也说,低地部族林立,民风悍野,何不让各部沐于佛法之中,泯其戾气?爱卿以为如何?”

    赵石一听就知道,这八成是李之问的主意。

    不由笑道:“此议将来或可行之,如今不成,归义王有功于国,又首唱大义,有归义王在,低地便与秦土无异,哪里有帮着外人算计自己人的道理?”

    想了想,皇帝陛下也笑了,点头道:“疏不间亲,是这么一个道理。”

    说到这里,皇帝陛下站起身,漫步走到大殿正中,赵石也赶紧站起身,皇帝陛下来说转了两圈,道:“要说这外事之上,朝廷诸人,无出爱卿其右者……朕容爱卿清闲了这几年,而以爱卿之能,今后嘛,当以国事为重,不能再懈怠了,朕可还等着给爱卿封王呢。”

    这样的转折,可以说是题中应有之义,因为正文马上就要来了。

    赵石躬身,“陛下谬赞了,微臣惶恐……再说,微臣可没懈怠于国事,这些年,还是做了不少事情的……”

    如此熟悉的节奏,让皇帝陛下心情愈发愉悦,不由调侃了一句,“若朝臣都像爱卿一般,想找见人影都要费上一番功夫的话,朕这个天子,岂非当的没滋味的很?”

    这还不算完,皇帝陛下继续道:“**帐暖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朕如今还能耐得住辛苦,每日里奔波往来,爱卿这做臣子的到好,连早朝也不露面了,嗯,你说朕是不是应该罚你几年俸禄再说?”

    赵石没做声,做恭顺状,实际上心里却是腹诽,就那点俸禄,还不够塞牙缝的呢。

    皇帝陛下斜了他一眼,满意的又踱起了步子。

    良久,才幽幽道:“爱卿应该知道,朕今日召你入宫,是为了什么吧?”

    “微臣能猜到一二……”

    “那就说说,以当今之势,若挥兵东向,能有几分成算?”(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 第十四卷风云激荡几时休第一千五百三十章学问

    这话听着有点耳熟,前两日同门下平章事周仿就问过他。

    其实,这么问的人,自己心里未尝不明白答案,但还是都问出了口,这也只能表明一点,这件事非常之重要。

    赵石能怎么答?

    想了想便道:“陛下不必过于忧虑,如今时机难得,而过国库充盈,民生安稳,军前将士枕戈待旦,士气高涨,求战之心颇切,如此,未战,已先胜三分。。。。。以微臣看来,今年啊,应该有个好光景才对。”

    皇帝陛下颔首,露出轻松的笑容,显然,这颗定心丸吃的很舒服。

    接下来沉吟良久,招手传膳。

    本来,皇帝陛下这次没打算留赵石在宫中用饭,今时今日,一旦定下心意,接下来的事情,可是多不胜数。

    所谓军情如火,也就是这般了。

    要想在冬天之前,结束今年的战事,需要朝廷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一旦冬天之前,战火犹自蔓延不绝,那么不论胜败,大秦付出的代价都将成倍增加。

    这会儿接下来很可能就是一场连一场的廷议,这样的情形,会一直持续到在朝会之上宣布结果。

    可以说,如今大秦上下,对战争的理解,都已是非常深刻了,不会被什么兵精粮足,士气可用之类的简单言辞所动。

    但这也要看话是出自谁的口中,大将军赵石的话,听到耳朵里,就是定心丸,旁人嘛,效果就不得而知了。

    赵石所言,句句顺耳,皇帝陛下顺势改了心意,准备跟赵石多聊一聊。

    乾元殿上,很快摆上了酒菜。

    君臣落座,先对饮了一杯。用了几口菜。

    皇帝陛下才道:“朕有意让江善领兵,爱卿以为如何?”

    赵石没多少意外,干脆的点头道:“陛下英明,江善能攻善守。又深得军心,由其领兵,朝廷无忧矣。”

    皇帝陛下不满意,他要听的可不是这个,“开封大城。城高池深,与长安差相仿佛,辽人,金人,以及我大秦,皆曾顿兵于坚城之下,无可奈何。。。。。。此次出兵相伐,岂非重演当年故事?”

    这样的问题,必然是要问起的,只是赵石有点意外的是。身旁没有枢密院群臣在,而是独胆面对这样的询问罢了。

    而这个问题很复杂,赵石自忖又不是神仙,天知道开封城到底是个什么模样,这个时候,问谁这个问题,其实都是白问。

    攻城之战,又是战争当中,最为残酷的一种。。。。。。

    像开封那样的一国都城,若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想要攻下来,用人命去添,确实有点不太现实。

    但皇帝陛下既然这个时候问到了,赵石却必须给皇帝陛下一个合适的答案。再次坚定一下皇帝陛下的信心。

    “陛下,恕臣直言,以我大秦之国势,战事一起,说是势如破竹可能有点过,但灭宋必矣。差别之处,只在于时日长短罢了,陛下以为然否?”

    皇帝陛下什么人,闻弦歌而知雅意,哈哈一笑,稍稍指点赵石一下,便道:“爱卿之言,总能合朕心意,爱卿说的不错,于天下大势之上,我已是占尽先机,即便稍有小挫,又何足道哉?”

    赵石笑道:“陛下英明神武,才有今日之大秦,陛下苦心经营至今,得天下必矣,其余,皆细枝末节,不过是费些细致功夫罢了。”

    听了这个,皇帝陛下更是舒心,举杯道:“若无爱卿等辅佐,朕再是英明,又能如何?来,饮胜。”

    一杯酒下肚,皇帝陛下脸上泛起了些潮红,这些年,皇帝陛下酒量丝毫没见涨,反而好像还低了些。

    不过想想也不奇怪,这些年,皇帝陛下极为自制,从不耽于酒色,皇帝做到这个份儿上,若是再无所作为,却也只能归于是天份不佳的原因了,换句话说,就是不是当皇帝的料子。。。。。。。

    赵石斟酒,缓解了一下皇帝陛下的忧虑,也该说一些切实的事情了。

    “臣跟枢密院几位大人也议了议,调兵以及准备粮草,差不多要两个月,差不多六月间,就可以做到诸事齐备,最好能在九月之前,结束战事,时间紧迫,陛下要早下决心才是。。。。。。。。。”

    两个多月,这就是大秦现在对大型战役的筹备速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