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放在后车厢里,他们打不开。而且翡翠还用一个黑色皮箱装着,应该不会有问题!”李云聪急忙解释道。
“什么叫不会有问题,问题大了去了!”当时在赌石大会上那么多人都知道你们,肯定也有不少人记住你们的车牌号,而且你离开的时候,后边肯定有不少盯梢的,看着你把车放在修理厂,他们万一要是起坏心,把小东解出来的翡翠偷走了,到时候你哭都来不及。
听完他的话,刘东和李云聪也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当时围住他们车的人有多少,两人可是一清二楚。另外,只要问过那些解石师傅,他们的翡翠那块是什么种水,值多少钱,也都门清。
五千万的翡翠,这么庞大的利益,足够引动人心底深处的恶念了。
“彪子,大刚,你们两个跟云聪一起去,跟他去停车场把东西拿回来!”周斌对着自己的两个保镖说道。
“老板,要不我跟李先生去吧,让大刚留下来!”对他们来说保证周斌的安全才是第一位的,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不用,我在这里安全的很,不用你们担心,快去吧!”
听完周斌的话,了解他性格的两人也没有在说什么,起步便跟在了李云聪的身边。
而这时候,已经开始意识到事情严重性的李云聪也顾不上看刘东怀中那价值上百万的古董了,连忙带着两人便朝门外走去。
“对了,你们开我的车去,到时候也快一点!”就在几人走出门的时候,周斌在后面说道。
“知道了!”李云聪的声音遥遥传来。
“唉,这个李云聪办事实在是太毛躁了,跟他哥真是一点也不像!”看着几人出门,周斌不禁摇头感叹道。
“云聪还年轻,等他经历的事情多了,这心性自然也就稳当了!”这时候站在一边中间一直没有说话的李老,面带笑容的说道。
闻听此言,周斌点了点头后,便没有再说,不过等他再看向刘东的时候,不禁问道:“小东,你怀中抱得是什么啊?鼓鼓囊囊的,大热天的不热啊?”
“哎,差点忘了!”刘东闻言之后,一拍自己的额头。
“这是我刚才回来的时候,收的一个佛像,我看着不错就给买下来了,正好李老也在这里,您老先给我看看,鉴定一下!”
听完刘东的话,李老很快便来了兴致,对于刘东买的古玩他可是很感兴趣的,毕竟有了前面的康熙粉彩鼻烟壶和黄宾虹的《千里江山图》仿画打底。对于刘东在古玩上的运气,他也是羡慕的很。
“快拿过来我看看!”
听完李老的话,刘东连忙伸手,小心的把军绿色背包中的释迦摩尼佛坐像小心的拿了出来,然后放到了李老的手中。
这时候,周斌的目光也被李老拿在手中的佛像吸引了过去。
“好东西,不错,真不错!”一边看着,李老一边不住的点头,脸上兴奋的笑容就没有停下来过。
“走,我们到屋里看看,这外面太热了!”说着李老小心的抱着佛像,朝屋里走去。
见此,刘东跟周斌也连忙跟了上去。
正文 第一百四十二章 北魏佛造像
第一百四十二章北魏佛造像
李老的屋子跟以前大户人家的房子一样,一共三间,除了中间的正厅用来招待客人之外,两边的厢房,一间用作书房,另外一间则是卧室。
几人进门之后,便来到了李老的书房,这里的空间不算太大,不过东西却不少,除了靠墙摆放的书架上几乎已经放满的书籍之外。中间的书桌上也摆放着一些文房四宝。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靠窗的那张桌子,上面摆放着各种规格不同的放大镜,以及一些李老调制好的试剂,平时李老鉴定古玩的时候一般都在这里。
当李老小心的把手中的释迦摩尼佛坐像放在桌子上,然后接过刘东手中的背光插上去之后,整个佛像立即变得更加威严生动了几分。
“李老,这件佛造像的样式怎么跟我们常见的不太一样啊?”看了几次后,周斌不禁把自己心中的疑惑问了出来。
闻言之后,李老微微一笑,问道:“你是指的这座佛像的纹饰是吧?”
看着周斌点头,李老便解释说道:“你们应该知道,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是起于印度,然后在东汉时期,才传入中国。而且建立起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不过当时时局动荡,当时的一些佛像和佛经都没有流传下来。”
“因此,现在仍然能够见到的佛像,最早的都是在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北魏,这是佛教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发展高峰。北魏时期的佛造像艺术达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峰!”
听完李老的话,刘东和周斌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只要学过中国历史的,自然对北魏崇佛和魏太武帝灭佛,这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事件很是清楚。
“而在北魏早期的佛造像中,其造像形式受到印度笈多式佛像艺术的影响。面相方圆,但略瘦,额头较宽,大眼横长。。身着通肩式或袒右肩式大衣,呈U型或V型对称分布,衣纹深刻线条隆起,紧贴于身上,表现躯体的健美。”
“但是在太平真君七年,也就是公元446年以后,魏太武帝发动了灭佛运动以后,佛教造像受到重创。直到六年之后,北魏文成帝即位之后,颁布了复佛诏书之后,佛教造像才得以继续发展。”
“而到了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金铜佛造像的制作工艺和表现形式已经臻于成熟,而这一时期的佛教造像形式也被称为‘太和式’。”
“其特点就是面相清瘦,脸型呈汉人特征,额头高宽,眉清目秀。肉髻较高,发髻除磨光和浅水波式外,又出现了螺发,并且发髻拳卷以右旋式居多。。大衣有通肩式和袒右肩式,但更流行的是南朝文人士大夫的褒衣博带,衣下摆褶皱重叠,线条流畅细腻。身材比例协调,体态修长清瘦,给人飘逸洒脱之感。”
“所以说到了北魏后期,虽然佛像还是佛像,但更多的已经改变成汉家衣冠的造像形式。而佛陀也不再是方面大耳,而是清瘦的汉人长相。这是佛教本土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听完李老的这一番讲解之后,周斌也明白了北魏时期佛教造像的演变过程和其造像特点。
“李老你的意思是说,这尊铜鎏金释迦摩尼佛坐像是北魏早期的佛像?”周斌忍不住问道。
不过李老听完之后,却并没有点头,“现在还不能确定,按照它外在的这些特点确实是北魏早期佛造像的特点。不过到底到不到代,还需要在做进一步的鉴定!”
闻言,周斌点了点头。不过这时候,站在一边的刘东却突然问道:“李老,这尊佛造像怎么看着这么新啊?要知道北魏距离现在可是有一千五百多年了!”
当初就是因为这个,杨尚才断定这个佛造像并不是北魏时期的佛像,而是近现代的仿品,所以白白的把这尊价值连城的宝物,推到了刘东的手中。
而同样刘东也不知道这其中的原因,要不是他有芥子空间中的鉴定异能,说不定他也会嫌这尊佛像太新,也觉得是仿品。
所以这次听到李老说完之后,便立即把自己心中的疑问问了出来。
听完他的话,李老脸上不有带着一丝回忆之色的说道:“小东,之前我也遇到了跟你一样的疑问。甚至99%以上玩古玩的人都会遇到同样的疑问,不过最终能够有这个眼力,解开这个疑问的人却没有几个,包括我也一样!”
看着刘东眼中仍然显得有些迷茫的眼神,老爷子继续说道:“在古玩行内,特别是瓷器当中有这么一句话,叫做‘官窑器如新’,意思是说最顶级的官窑瓷器精品,就像是新的一样。还有一句诠释得更为清晰的话“旧器如新必是宝”!”
“很多传世的官窑看上去跟新出窑炉似的,光亮如新。特别是在还未入门的外行人眼里,它与新瓷没有什么区别,和高仿品放在一起,更是无法区分。”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传世的官窑器自它诞生这一刻起就受到人们的宠爱,倍加呵护,或陈设在玻璃橱内,或置放在锦盒中,偶尔开启观赏也是小心翼翼,故除了岁月的自然氧化形成的肥厚包浆外,与新器少有区别。这样保存下来的官窑器才是瓷中珍品,是宝贝!”
“但也恰恰是这些官窑佳器会不被人们看好,总以为它是新的,晶亮的釉面,毫无瑕疵的器身,仿佛刚出窑炉似的亮丽。佳士得、苏富比、邦翰斯等国际大拍公司上拍的中国历代官窑瓷器大多属这一类。只有极少量是残破件。这又佐证了“旧器如新才是宝”的观念。很多人都说古陶瓷水深,难玩,上面说的现象也是个主要的原因。”
“往往正官窑佳器与顶级的高仿品只有一丝之差,稍一不慎就滑入高仿品的泥沼中,因而大多数人不敢碰精、尖、稀的顶级官窑佳器,宁求残破旧的普品,如果没有多年积累的鉴瓷经验确难以区分。”
“再加上高科技手段的日新月异,高仿技术的不断深化,那些本来尚有一定鉴赏眼力的“专家,行家”一旦脱离一段时间在市场的历练,也免不掉会走眼。由此,迫使那些大拍公司更多地信传承有序的路子,这实在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偶尔流传下来的官窑佳器中也确有一部分旧气明显,伤痕累累,破损残缺的,这往往是拥有者不识其珍,随意放置使用造成的,而很多眼拙的人只认这些东西。主要是很少见到如新的官窑,更谈不上上手了。偶而见到,当成新器擦肩而过。眼睛只停留在残旧或满身伤痕的普品上,越不出这个圈子。”
“为什么古玩圈子里的人都说“专家不如行家,行家不如玩家,玩家不如藏家”。这就是强调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小东等你能够跳出这个圈子,不人云亦云,真正能够分清楚精品官窑器和高仿精品的时候,你的古玩鉴定水平也就真正的登堂入室了!”
闻听此言,看着李老看向自己的眼神中包含的殷切和期待,刘东不由重重的点了点头。
正文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三百万
第一百四十三章三百万
看到刘东点头,李老不由心中暗自欣慰。
这些年以来,刘东是他见过的年轻人当中在古玩鉴定上最有天赋的,也是最有希望超过他,成为古玩艺术品鉴定大师的人。
所以,老爷子刚才的时候,才会借着这座北魏释迦摩尼佛坐像引经据典的说了那么多,为的就是把自己这点古玩鉴定的知识全部传给刘东,并让他尽快的成长起来。
当然,刘东也没有辜负老爷子这一番教导,刚才有关北魏铜鎏金佛造像的特点和历史演变,他基本上已经全部记到了心里。
“李老,按照您的意思来说,这尊佛像就是北魏早期的铜鎏金释迦摩尼佛造像了?”李老讲完之后,站在一边的周斌看着桌子上的佛像,忍不住问道。
“嗯,应该不会错,除去佛像上明显的北魏时期的造像风格之外,这尊释迦摩尼佛坐像青铜胎质致密,镀金厚且与胎连接紧密,金色黄中带赤,包浆浑厚,做工精良。保存这么完好,应该是之前经常受人供奉的原因,品相这么好的北魏时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