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车队停下,伊朗人开始查问车队的身份,萨?马吉德只好下车走到前面去与之交涉。毕竟伊拉克突击部队中不是每个人都会波斯语的,他这个精通波斯语的长官必须得站出来解决问题。
萨?马吉德走过车队,向伊朗军队的检查哨走去,前方沙包工事旁黑色而森然的重机枪口正面对着他,让他心中不由的有几分凛然。但他没有迟疑,走到了正面对着领头的伊朗军官问道:“真主在上,我是贾勒米?迪纳麦耶少校,有什么问题吗?”
那个伊朗军官是个三十多岁,面色黝黑的汉子,他看了一眼萨?马吉德身上崭新的革命卫队军服,问道:“你们是那支部队,我怎么没有接到你们来到这里的通知?”
萨?马吉德并不惊慌,递上金古特别伪造的由伊朗最高指挥部签发的临时机动命令,用略带伊朗南部地区口音的语调再次问道:“你们没有接到我们前来协助你们防守水电站的通知吗?要知道这个命令可是最高指挥部直接下达到卡拉季地方指挥官手中的!”
那军官狐疑的看着他,显然对此一无所知,但萨?马吉德的态度让他产生了一丝惶恐,毕竟伊斯兰革命卫队的人可不是好惹的,国防军面对他们必须得低调一点才行。对方是个少校,而自己却只是个上尉,所以得小心处理。此时伊朗各城市并没有接到有关伊拉克部队已经深入伊朗腹地的消息。
萨?马吉德严厉的说道:“我们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第1军团的部队,奉最高司令官的命令前来协助守卫卡拉季水电站。据报告有一股伊拉克军队已经窜出了大不里士开始向我内陆地区渗透,我们必须加强这些重要地点的防御力量。上尉,在真主面前,我不愿指责你的低警惕性!你看看你的士兵,纪律多么的松弛?我命令你立刻整理好士兵,作好战斗准备!整个卡拉季的人民的生命安全都在我们的手上,你到底听懂了没有?”
他生色具厉的训斥让那名可怜的上尉脸色发白,他立刻立正向萨?马吉德敬礼,心中暗骂着这些嚣张的伊斯兰革命卫队。骂归骂,但这些人是上尉惹不起的,他立刻回头呼喝手下列队,迎接萨?马吉德等人的到来。
萨?马吉德恶狠狠的一把抢过对方手中的特别命令,大吼道:“我的部队可以进入了吗?上尉先生!”
上尉浑身打了个哆嗦,连忙说:“当然可以,请进!少校先生——恩——卡拉季水电站欢迎您!”
萨?马吉德没有答理他的恭维话,而是直接冲身后大喊了一声:“进入水电站!给我排好队,按次序依次前进——”
随着伊朗士兵移开当在路中间的路障,酋长坦克轰轰的发动起来,向水电站中开去,它后面的装甲车和卡车紧紧跟上。看着“伊斯兰革命卫队”士兵手中精良的武器和冷峻的目光,这位上尉不由的暗暗感叹,伊斯兰革命卫队的实力果然不同凡响啊!
萨?马吉德悄悄擦拭了一把头上的汗水,看了一眼远处的水库湖面,只见湖面波光粼粼,面积广大。大量的湖水被高大的堤坝所挡住,落差有上百米高。“如果这里决口了,那下游的卡拉季也就完了!”想到这里,萨?马吉德不由的暗中为伊斯梅尔的冷酷而有些心惊……
第三十八章 水漫金山(下)
作为战术或战略的屠杀在战争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其心理威慑力,其目的在于使敌方的抵抗意志崩溃,尽快臣服。————《关于大屠杀的非正义性和非正当性》。
*********************************************************************
那辆革命卫队的酋长坦克轰鸣着向高处的炮兵阵地方向开去,坦克庞大的车身越过水电站的控制区,开上了旁边泥泞的小路。看着两棵树木接连被坦克碾倒,那名伊朗军官塔布里终于忍不住叫了起来:“嗨——那里没有路了,坦克开不上去!”
他话声未落那辆坦克的炮塔横移了一点,突然轰的一声开火了,一发炮弹带着尖啸重重的撞在了炮兵阵地上,轰——火光飞起,土木横飞,炮兵阵地上立刻升起了火云,猛烈的爆炸声剧烈的震颤着塔布里的耳膜。塔布里和他身边的伊朗士兵几乎是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幕。
他突然反应过来,敌袭————两字还没叫出口,啪———塔布里的身子一晃,趔趄了一下,低头看着自己的胸口,脸上是一幅不敢相信的神色。只见鲜血从他胸口处汩汩流出,而对面的那位“贾勒米…迪纳麦耶少校”正手持一把手枪对着他。
在塔布里倒下的瞬间,他耳朵中听到了战车上的重型机炮的吼声和密集的机枪射击声,好像无数道火线从他的上方飞过,向他身后的伊朗士兵扑去。他仿佛听到了一声他熟悉而又憎恨的声音:“伊拉克万岁——”
冲进营地的伊拉克士兵犹如下山的猛虎一般冲向毫无防备的伊朗士兵。酋长坦克的120mm重炮几发就将那个小小的炮兵阵地炸上了天,而战车上的机枪和机关炮的密集火力立刻将伊朗士兵们撕成碎片。短短十几分钟时间,就有60多名伊朗士兵被打死打伤。
“停止射击————”看着前边已经千疮百孔的营房中打出的白旗,萨…马吉德高声叫道。所有的射击停了下来,伊拉克士兵小心翼翼的向营房逼近了过去。大约200名伊朗士兵投降做了俘虏……
萨…马吉德走到山坡的中心,看着那些安放完炸药的伊拉克工兵正在撤退。看着山坡下那波光粼粼的水库湖面和那座宏伟的大坝,萨…马吉德心中有些颤抖,炸掉这所大坝,这里的大水就会淹没下游的卡拉季城,虽然20多公里后水势会大大减小,但洪水仍然会给这座城市带来相当的损伤。
炸不炸呢?萨…马吉德想起了那座城市中生存着的无数老幼妇孺;炸不炸?他想起了在巴士拉牺牲的战友和至今仍在大不里士浴血奋战的伊拉克官兵;炸不炸?萨…马吉德痛苦的低下了头……
“长官,工兵已经全部撤出,时间已到!”旁边的一名上尉干脆的递过起爆控制盒。萨…马吉德的面目抽搐了一下,接过了盒子,他的手微微颤抖着,心也微微颤抖着。他低头看着这个方方正正的绿色盒子,突然感觉无比沉重。
“长官,时间已经到了!”上尉在一旁提醒道,萨…马吉德猛的转过头来,狠狠的看了这个人一眼,但那年轻的上尉却毫不退缩,坦然的看着萨…马吉德,说道:“长官,我们要抓紧时间!”
萨…马吉德用力的按下了起爆按钮,十几秒后,远处的大坝上突然升起了一团黄灰色的烟雾,随即他们听到了沉闷的爆炸声,无数泥沙石头从大坝上倾泻而下,然后安放的炸药依次起爆。巨大的爆炸声一声接一声的传来,有如天边不断响起的闷雷,最后爆炸的声音和回声几乎汇成一体,化做浩大的巨响在山间不断的回荡着。
随着这些巨响,只见几十吨上百吨的石头和水泥飞上了天空,大量的石土伴着烟雾滚滚流下,罩住了整个大坝。突然就听轰的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恐怖的雷霆般的声音震颤着人们的耳膜,所有站在山顶上的人都感觉到自己的脚下的大地在猛烈的颤动着。只见先前平静的湖面好像突然被揉碎了,汹涌的洪流立刻冲出大坝,向下游涌去,卡拉季大坝崩溃了。
萨…马吉德缓缓举起手中的起爆控制盒,用力的将它扔向山下。他转过身来,那名上尉仍然站在他的身后,看着他对他说:“您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长官!”
正确吗?萨…马吉德有些茫然,也许伊斯梅尔上校说的对:“我们是在进行战争,我们在流血,这才是战争的本质!”
…………
公元1983年3月25日,伊拉克突击部队炸毁伊朗卡拉季水电站的大坝,水库中的洪水扑向卡拉季市区。由于河床地势的原因,洪水在卡拉季市外突然被一条干涸的小河道分流,这使得洪水的威力减小,但即使是这样也导致了卡拉季市超过3000人在水灾中丧生,全市被洪水淹没,10多万民众受灾。
这件事情还没有来的及传到世界上,伊拉克突击部队就开始进攻伊朗首都——德黑兰。由于洪水挡住了所有追兵的去路,所以伊拉克部队直接面对德黑兰,不用再担心有后顾之忧,但这同时也断了他们自己的退路。这次进攻可以说是破釜沉舟,在此一举了。
历史考验伊朗zf的时候到了,在刚刚接到卡拉季水灾的同时,伊拉克部队犹如神兵天降一般出现在了德黑兰城下,这种心理上的震撼力不是一般的强大。伊朗zf突然发现自己的国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德黑兰,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首都,它位于伊朗中部偏北,坐落在辽阔的伊朗高原北缘的厄尔布尔士山脉南麓,市区分布在一片平原上,城郊东、西、北三面为厄尔布尔士山脉和成弧形状的丘陵环绕,地势易守难攻。
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早在公元9世纪初期,这里已成为居民住宅点,是当时的著名城市雷伊的郊区,为古代世界著名商道“丝绸之路”往来的歇脚之处。公元13世纪,德黑兰兴起成为一座中等规模的城市和贸易中心。到了1788年,伊朗恺加王朝才把这里定为首都。
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伊朗石油财富剧增,这座城市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并成为一座规模庞大、繁华热闹的大都市。目前,它不仅是伊朗最大的城市,也是西亚最大的城市,拥有人口1100万。作为一个伊斯兰国家的首都,德黑兰还拥有一千多座清真寺,每到祷告时间,各清真寺的宣礼之声彼此应和,壮严肃穆,是伊朗仅次于库姆的宗教中心。
西北方面由卡拉季方向进入德黑兰的道路入口处位于厄尔布尔士山脉的丘陵地段,守卫十分森严,切进攻损失会很大。不过伊斯梅尔非常狡猾,他没有让自己的部队强攻这里,而是不断派出营级规模的部队冲击这些区域,并使用远程火炮向德黑兰城内射击。
虽然这些袭扰行动没有什么效果,炮击除了摧毁郊区的几间民房外也几乎没有造成损失。但是这些行动却引起了伊朗人巨大的恐慌,因为伊拉克人已经打到了家门口。霍梅尼的威望没有人敢于挑战,但此时伊朗zf的首脑哈梅内伊则面临着空前巨大的压力。作为主战派和zf总统,让伊拉克人使用洪水毁掉了自己的一所城市,人民挣扎在洪水中得不到救援,而且又让人打到了家门口,实在是奇耻大辱。
德黑兰市内立刻组建了10个人民革命师,加上先期驻扎在德黑兰的守军,此时该地区的伊朗武装力量超过了30万人,上至霍梅尼,下到哈梅内伊和各级伊朗官员,都下令严守德黑兰——“将德黑兰变为侵略者的地狱!”,就连德黑兰学校中的学生也都发了枪支与炸药,准备与伊拉克人决战。这架势可不是伊斯梅尔的小小部队所能招惹的起的。
但是伊朗人同样也有问题,就是这些部队基本上都是步兵,且普遍缺乏重武器。伊斯梅尔的装甲部队就活动在卡拉季和德黑兰之间的区域上,利用自己的机动性不断的袭扰德黑兰。伊朗部队离开自己的防地,则怕在开阔地形中无法抵挡伊拉克的装甲部队,更怕削弱了德黑兰的防守力量。于是30万大军就龟缩不出,谁也不敢担负责任,眼铮铮的看着伊拉克两万士兵在德黑兰前四处横行。
第三十九章 围点打援(上)
围点打援,是用一部分兵力将敌方某一关键地域或部队实施包围;诱使或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