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扎根。二月河很荣幸从黄河走到白河,两种有颜色的河就构成了二月河,“二月河”是一种浑浊的河。所以我的书,在文学史上的地方,应该由后人来定,任何一部书,有一个量化的标准,第一拥有不拥有读者。第二拥有不拥有忠实的读者。我希望我们的作者都要经受读者的考验。
主持人:坐在后排的那位。
同学:我首先感谢两位老师今天的指导。我自己对秦始皇的认识,他是一个暴君,孙皓晖老师说他不是暴君,他的政策不是暴政,我自己认为您的观点有没有为秦始皇翻供的意思,您自己认为广大读者能否接受您的观点?
孙皓晖:秦始皇是不是暴政这个问题,可以说已经有两千多年了,秦始皇是不是暴君,是不是给始皇帝翻案,我认为我从来没有把《大秦帝国》当做一个翻案小说来写。站在民族、文明发展史的意义上,给秦帝国定位,全面展现这个时代,如果在展现的过程中,出现翻案相同的结果,或者是人们把它看作翻案,我认为这不是我的责任,读者有自己的看法。至于读者会不会接受,我的预料不管用。至于两千多年中间对秦暴政评判的延续,我认为还会出现。我们两千多年把秦政翻腾了无数遍。任何人说秦始皇再怎么暴政,我都能接受,因为两千多年最严峻的话说完了,而我们用于的猛烈程度比古人差远了。古代对骂秦言词的激烈程度非常大。所以这需要时代自然去演化。
主持人:我想评判一个帝王,更多是以事实为基础,你认为秦王残暴,更多是以事实来看待。最后一个问题,后面那位。
同学:你们对于历史研究的很多资料来看,对于你们自身来看,你们对历史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对我们后来历史的发展你们如何看待?
二月河:我们应该从历史当中汲取我们需要的营养,因为历史是过去的事情了,你读我的书,我不希望你把它当做历史来读,对当时的人文,对当时心理,当时社会生活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如果你对这个感兴趣,你感到对你人生有某种启迪,愿意研究它,我觉得我写这个小说的目的达到了。我不是想让所有人对这段历史感兴趣,使人们对封建社会末期文化生活、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有一些概括的了解,使人们对灿烂的封建文化有所了解,同时也了解这个文化有害物质,和受到污染的物质,或者对我们民族很有害的物质,如果你能从中汲取一些营养,有所启示,我认为你是很优秀的读者。
孙皓晖:这个问题太大了。从一般意义上来讲,能得到什么样的启迪,当然我希望对于年轻人生命状态的激发。具体到什么地步而言,我认为首先我力求使它引起人们对中国文明史的审视。中国整个人文学界很缺乏对历史审视。西方研究人文对文明史研究很多。比如说日本帝国,等等,西方的史家为什么有整体文明的理念?为什么我们中国历史最为绵延最多的国家,我们为什么没有出现文明史。比如说我们历史学科的分科,最多是历史理论,没有对文明史的研究。希望我们朝阳也好,落霞也好,给大家起到一些启示的作用。
主持人:现场的气氛非常炙热,今天在座的朋友中有一位朋友是特别关心和在乎的,因为他就是二月河、孙皓晖老师这些作品的出版者,请王社长给大家致词。
王社长:首先感谢二月河和孙皓晖先生给我们奉献一道难忘的精神大餐。感谢中央电视台著名的策划人陈斌先生。感谢所有正在收视这个节目的全球的网友,感谢南阳媒体朋友和南阳师范学院的同学们。
多年前我们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二月河先生的《康熙大帝》《雍正大帝》,出版了孙皓晖先生的《大秦帝国》前四部,这些书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二月河先生的书已经写进了当代文学史,明天在全国书博会上,我们要举行《大秦帝国》全套首次出版的首发式。为了引导读者对两位作家的深刻的接触,探寻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我们和新浪网共同策划了这次活动。我想通过这次机会介绍一下孙皓晖先生。因为二月河是我们的南阳老乡,已经大名鼎鼎。他不仅是我们南阳名片,也是我们河南名片,也是我们中国文化界的名片。孙先生因为他的书没有全套推出,只是一部分读者熟悉,我想借此机会介绍一下。孙皓晖先生也是我们非常尊敬的一位作家,他是吉林大学的法学系的副主任、教授。因为他研究先秦法治史萌发了创作《大秦帝国》,为了写这部书,他辞去教授职务,做一个自由创作者。过去我们知道巴金先生,不拿国家报酬的,现在孙先生也是一位不拿国家工资的作家。他潜心写这部书,应该说他后半生主要精力放在这部书的写作上了。
我们国家领导人多次讲到,在本世纪要实现我国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我国中华民族共同的心声,我们要建设一个社会主义伟大强国,不仅是经济、军事强大,更重要是文化强大,如果不知道文化之源,文化之根,何谈复兴,两位作家著作就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中华文化之根,文化之源。我还要感谢新浪网,到北京以外这么遥远的直播,是非常辛苦的。感谢他们。也非常感谢南阳师范学院的全体师生,为了感谢他们,我们桌上的两位作家的全套书籍,赠送给南阳师范学院。(鼓掌)
大家刚才听了两位作家的演讲,实际上他们的最主要的观点是在他们书里面,如果现场的朋友需要两位先生的著作,请与我们联系。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大家在一起共度美好的下午,谢谢全国的网友,谢谢南阳师范学院的同学们。
十六年磨就《大秦帝国》 访作家
中原网郑州日报
为给自己创造一个安静的创作环境,《大秦帝国》作者孙皓晖一直“蜗居”海口。昨日,孙皓晖来到郑州,准备参加将于明日开幕的书博会。记者对孙皓晖就《大秦帝国》的创作等问题进行了采访。
16年写就大秦史诗
继发现和推出作家二月河之后,河南
文艺出版社又推出了陕西作家孙皓晖及其作品《大秦帝国》。“《大秦帝国》是目前唯一全面、正面表现秦帝国时代的文学巨著。”该书责编许华伟说。
《大秦帝国》全书6部11卷,504万字,孙皓晖写了16年,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8年,这在写作史和出版史上都是罕见的,坚持下来的原因是什么?
年近花甲的孙皓晖略微沉吟后回答:“是一种时代精神在时时激发着我,我喜爱那个时代,爱因斯坦曾说:热爱的驱动远远大于责任感。对我而言,如果仅仅是责任,而没有对先秦文明的敬仰和崇拜,我不可能坚持这么多年。最终当所有的愿望沉淀下来后,只剩下一个,就是把那个时代的风貌呈现给大家。”
有据可查是特色
如果说清代帝王系列小说在还原历史的同时,更注重文学娱乐性的话,那么,《大秦帝国》则是在历史真实中,让读者接受理性的思辨和文化洗礼。据介绍,《大秦帝国》所描述的所有重大事件、所有有姓名记载的人物、所有著名言论,都是真实的,结局与事件进展也都是有据可查或被地下发掘证实过的。
“这本书能当作正史来读吗?”孙皓晖回应:“我首先要感谢那些把它当作正史来读的读者,不过作为文学作品,它显然不是正史,而是一部表现历史的文学作品,它包含虚构,但是合理虚构。它的主干是正史,我说的主干指的是作品的基本事件、冲突、时代精神和事件结局。”
辞教职潜心创作
在写《大秦帝国》前,孙皓晖一直在西北大学任教,为了潜心创作,孙皓晖不惜辞掉了教职。为创作《大秦帝国》,孙皓晖作了长达30年的学识储备,这样一位“淹通经史”的学者,对承载了太多历史的中原文明怎么评价呢?
“中原文明是中国古典文明的绝对轴心之一,但也正因为如此爆发点太多,所以一直缺乏一个清晰的梳理。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有4个,而且几乎每一个中等城市都有着响亮的历史渊源,然而思想界和文化界对中原文明的思考却不够,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将大大激发中原文明的创作力。”
今日对话二月河
“创作《大秦帝国》这样一部大书,写作过程一定很辛苦吧?”面对提问,孙皓晖说道:“细节没必要谈了吧。我尊崇的是战国名士的风范,特立独行,昂扬奋发,对苦难始终抱着乐观态度,并在苦难中崛起。其实写完后我曾经想好好休息,可是反倒有一种失重的感觉,现在我手头还有一个《马背诸侯》的创作,是大秦帝国的前传。”
今天下午两点,孙皓晖将和河南著名作家二月河围绕历史小说创作等问题在南阳师院进行对话,棋逢对手什么心态?孙皓晖说:“二月河的小说我也很喜欢,虽然我没见过他,我相信这场对话不会虚度。”
TXT下载CHM下载UMD下载
一部有着空前文化含量、500万言、6部11卷的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将在第18届全国书市上重磅推出。在当代历史小说中,先秦一直是个空白。长期以来的历史遮蔽,使秦帝国特殊的历史价值遭到严重的错误解读,种种戏说泛滥,更使得秦帝国乃至春秋战国的历史风貌面目全非。现在,著名学者孙皓晖,积30年文史沉淀,历时16年艰辛写作,为我们奉献出这部鸿篇巨制。
《大秦帝国》是目前唯一的全面、正面表现秦帝国时代的文学巨著。其第一部《黑色裂变》,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全书以站在世界文明史上中国文明史的高度,以极具现代性与超越性的历史观,艺术地表现这一时代的全貌,全面立体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原生文明、强势生存以及秦文明对两千多年来中国历史进程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作者以浓郁厚重的战国精神与战国性格,战国特有的大争精神和阳谋风格,对中国文明正源的新视角和对秦帝国千秋功罪的新评说,引领读者重新认识民族力量,挖掘民族文化的生命内核。
日前,《大秦帝国》的总策划、中原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邓本章,与《大秦帝国》作者孙皓晖先生,就该书的创作和出版在郑州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
拨开历史迷雾,寻绎中华文明的正源
邓本章:《大秦帝国》这部书,你写了16年,我们出版了8年。在当代写作史与出版史上,这都是罕见的长了。对好作品,我们愿意磨,愿意等,愿意认真做。我们也师法古代改革求变的精神,求变图存。否则,没有出路。
孙皓晖:都有求变图存理念,中国万事可成。
邓本章:在这次书市上,《大秦帝国》与《中原文化大典》是我们的两大重点书目。《大秦帝国》的使命,是历史文明的发掘;《中原文化大典》的使命,是历史文化的整理。两者都体现了我们集团的核心理念。《大秦帝国》自2001年出版第一部《黑色裂变》开始,一直受到读者的强烈关注。先生以前的身份是大学教授,也是早早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为什么转向历史小说创作,还选择了如此一个令学者与作家皆感畏难的复杂时代、高难度的题材?
孙皓晖:没有这样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