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实在的,在李业诩眼里,这个李德謇并没给他父亲的感觉,接触不多,交流更少,反而李德謇的作为让他有些厌恶,所以说话也没有那种尊敬的口气。
“翼儿,你又要去哪儿了?我…”母亲王氏在一旁大急道,被李靖瞪了一眼,把后面的话又咽了回去。
李靖却对李业诩露出赞许的神情,李德謇显得更是发窘。
“母亲,您别担心,孩儿要为祖父办一件事去,今日孩儿只想和父亲聊聊家常,”李业诩扶着一脸惶急神色的母亲王氏道。
“你去那边和你儿子好好聊几句吧,”李靖冷冰冰地来这么一句,用手指指偏厅。
张氏在一旁只是看着,几次张张嘴,还是没说话。
李德謇没法,只得来到偏厅,和李业诩面对坐着。
“父亲,请用茶,”李业诩从下人手里接过茶,放在李德謇前面,“祖父忙于朝事,孩儿也有一些事儿要办,二弟年幼,年后,府上的一切事儿,都要烦父亲操劳。”
“府上的事,自有你母亲会张罗着,为父这些年都未曾持家,府中的一切事务都不熟悉,”李德謇端起茶,喝了一口,借以掩饰尴尬。
“那父亲这些年都做了何事?”面对李德謇,李业诩没有感觉到是对长辈说话,语气里有些不当之处客气。
“为父在钻研佛学…”
“佛学?那父亲都有何成就?”李业诩不喜欢佛教,在他眼里,佛教都是欺世唬人之道,远不如道教来的务实,道教弄出来的很多东西都是实实在在有用的。
“我…佛法尚浅,哪来成就这说,”李德謇显得有些可怜,到弘福寺讨教佛法被僧辩法师奚落后,深受打击,“只是知道诸恶莫行,诸善奉行。”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此乃佛教本意,可孩儿想问,何为善?何为恶?传说中的释迦牟尼,修炼成佛,可是他却抛弃可怜的妻子和孩子,没尽到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此为善?还是为恶?自己的家人都可以抛弃,如何言善,何来普渡众生之说?佛法就不需要担当责任的吗?”
“佛法讲究的是结交品德高尚者,试问父亲,未尽儿子的孝命,未尽丈夫的本分,未尽作父亲的责任,如此之人,何来品德高尚之说?如何言佛?”李业诩有些像在训教自己的儿子,可怜的李德謇本想拿出父亲的架势来,可一接触李业诩的眼神,马上泄了气,只是听着却不敢反驳,也找不到词来反驳。
“佛法上说,以化一切众生出离苦海直至菩提,此为佛陀慈悲度生之本怀,那孩儿想问父亲,何为苦海?何为菩提?有家室者不顾,让家人担忧和伤心,是其陷苦海,还是化其至菩提?更不要说心忧天下事了。”
“父亲难道不知道,佛事即人事,尽到人事了,才能洞悉佛事,人事都未尽到本分,何以谈佛事?”
李业诩长叹一声,“如今天下未安,四夷未服,好男儿当为此尽一份力,为社稷分忧,此乃男人本色,想祖父,一生征战无数,为我大唐百姓不受胡夷的杀掠,保我大唐边境不受侵犯,花甲之年,还要领兵出征,此乃真男儿,父亲你不觉得汗颜吗?”
李业诩一席话说完,可怜的李德謇还在回味着儿子的责问,似乎有些醒悟。
第五十三章 军队整体战斗力要提高
正月初十,新年的第一个正式朝会。
李世民把房玄龄和李靖于元旦日提交的两项提案拿来朝议。
李业诩当然没资格去参加这样的朝会,只是在朝会结束时,李世民在太极宫两仪殿内召见了他。
一起的仍然是李靖,还有兵部尚书候君集。
“贤侄,”李世民看起来心情非常好,对着李业诩笑呵呵地说道,“元旦日你所作的那首《元日》,皇后和太子都是赞叹不已,朕看了,也觉得非常不错,待朕闲下来,择个日子,与你好好探讨一下诗文。”
“陛下,这…李翼才学疏浅,平日里只是随口乱语吟的几首歪诗,哪能与陛下才学相比,更不敢与陛下论诗,”李业诩吓一跳,自己也就记着几首流传下来的名作,真正讨论起诗文来,那些对仗、平仄什么的,哪里知晓,马上,自己这个冒牌的大家,老底要被揭穿,彻底露馅了!
“贤侄,你就别谦虚,只是这段时间你也没什么空闲时间,待过些日子再说吧,”李世民继续呵呵笑道,“你可知,今日朝堂上很热闹。”
李业诩这才松了口气,一副恭敬状听李世民滔滔不绝地说起朝堂上的事。
李世民提出先讨论房玄龄开发南方还有关于人口方面的议案。
长孙无忌,还有中书令温彦博,侍中王珪,秘书监魏征等都表示附议。
萧瑀却跳了出来,再次指责房玄龄浪费国家财力,守着好好的关中不开发,而去开发所谓的南蛮之地。并引经据典地说,长江之南很多地方潮湿闷热,还有瘴毒之类,不适合人们居住,且那里的人也很少,大部分人都未开化,不值得去开发。
但房玄龄一通批驳,运用大量数据和实测资料,把这位倔老头说的哑口无言。
由于房玄龄用大量的数据和资料说明开发南方对朝廷的有益之处,把江南描绘成一副人间天堂样,还有户部尚书戴胄捧着厚厚的一叠材料的补充说明,所有人都听的目瞪口呆,满是向往之色,除了萧瑀外,没有其他反对之声。
李世民宣布,此议经几位宰相过会后,由中书省起草诏令,待门下省审查后,交由尚书省作为政令施行。委派人员到各州县指导农业生产,改善耕种技术,改进生产工具,并责成江南道、岭南道各相关州刺史以此作为几年内的施政重心,具体施行方案由户部和工部制定,并依房玄龄的提议在岭南道新设置州县。
而李靖提出的募兵制,却招到了大部分文官的反对,朝堂上一时唾沫横飞,争吵对骂的都有,热闹非凡。
反对最激烈的是魏征,当面置询李世民说,陛下当日都曾说了,偃武修文,方有今日之成就,如今大唐国力未盛,不足以支撑募兵制下的军队开支…此事早有定论,为何如今又要提出来?
长孙无忌也接着出来反对,认为如今四海升平,天下无战事,没必要弄什么募兵制,此举只会加重朝廷的负担,害苦百姓。
接着刚刚丢了面子的萧瑀也跳出来,说李靖此举是揽权,并指责李靖平日御军无方,作战时没有尽心尽力,如今却又说军队战力低下是府兵的原因。
李靖却没出列辩驳,倒是候君集站出来,批驳萧瑀的荒谬言论,由衷地称赞李靖一番,并陈述军队职业化的好处。接着刑部尚书李道宗,左卫大将军柴绍,左武卫大将军秦琼,左领军卫大将军程知节等武将出来陈述施行募兵制的好处。
文官们毫不示弱,群起而反对之,武将们虽然费尽唾沫,但口才终没有文官好,最终还是说服不了,到后面两帮人看似要挼袖子打架的味道。
李世民恼怒地出声制止朝堂的争吵,提出议案的李靖这才说了一句,“没有强大的军队,光用嘴皮子说,突厥会内附,颉利会自个跑到长安来吗?”把一众文官问的好半天无话可说。
两项提案还要交由众宰相们政事堂过会。
但募兵制能实施的可能还是很小,毕竟中书省、门下省诸官员都是反对此政的。
李靖附带的一个提议却没有人再反对,甚至那些文官都把它忽略了。
就是从现在各卫中抽调一部分将士,组成一支小型的特别军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训练,作为军队改革的一个试点,待秋收后再补充兵员。
李世民说到这里,停下了话语,看着李靖。
听了这些,李业诩也真是赞叹贞观时期政治的清明,颇有些后世一些国家权力分置的味道,皇权受到一定的约束,李世民不是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
李靖没有因为自己的提议被否而郁闷,反而笑眯眯地说道,“其实,陛下也知道,此时讨论募兵制,就如上次讨论般,反对的大臣肯定会很多,能顺利实施的可能性很小,但这附议,可能不会有人反对的,如今一切正如陛下所料。”
原来竟是如此,李靖提出的推行募兵制只是个幌子,根本的目的是让朝臣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募兵制上,而忽视这个附议,但推行募兵制确实是李靖的心愿,且为此费了很大的力气,李业诩有些不太明白其中的原由。
“这募兵制肯定是要施行的,只是时间问题,而特卫的组建和发展,却是眼下朕最想做的事儿,朕要让这一支军队成为最有说服力的东西,”李世民说道。
李世民连新组建特别军队的名称都想好了,叫特卫。
组建一支全新的特卫,以全新的方式加以训练,除了眼前的这几个人,没多少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特卫以后一定会扩张,所选兵员肯定是募兵所得、职业化的士兵。而且这只是个试点,如果成功,那就有理由进一步推广、扩编。
而有成功的例子在前面,随着大唐国力的增强,再推行募兵制的可能性就大大地增加了。
“贤侄,”李世民看着一直听着,没吭声的李业诩,“你可知道朕为何让你祖父提出募兵制,附带组建一支试验性的小型的特卫?”
“翼愚钝,不明白陛下的和祖父的意思,”李业诩听了大半天,能会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但不能表现的过于聪明,得让李世民自己说出来。
“若单独提出组建一支特卫,朕也相信朝堂上反对的人很多,若以募兵制这个关系朝廷大政的东西在前面作铺设,大臣们若反对了,往往对后面这个看似不重要的附议不会太上心,甚至不去关注,当然,朕也有过想法,希望募兵制能得到实施…”
“陛下此招甚高,”候君集也作恍然大悟状。
“这还是药师的主意,朕也觉得此法可行,果然这班文臣们一力挟抨击募兵制的害处,忽视了这个附议,”李世民和李靖相对一笑,“也有几人知道了其中的原委,但知道是朕的意思,却也没说了…”
李世民指的是长孙无忌。
李世民已经和长孙无忌相商过这事情,长孙无忌没有反对,但很关心是谁去掌管这支队伍。
“陛下,不知何时组建特卫,”候君集急急地问道。
“不急,朕得要问问业诩贤侄的意见!”
“我?!”李业诩一脸吃惊,隐隐心中的想法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大增。
“几次演练下来,朕知道你训练的特战队战力超群,想必你们也如此认为,”李世民看着李靖和候君集说道,两人也都点头称是。
“只是单独一支特战队,虽然战斗力很强,但数量少,不能根本上提高整个军队的战力,”李世民顿了顿,又接着说,“若要大幅提高整个大唐军队的战斗力,则必须要有相当数量的,训练有素的军队,而朕想要的,就是提高军队整体的战力。”
“君集早在几个月前就提出,用业诩贤侄新式的练兵方法训练整个大唐的军队,”李世民指着李业诩说道,“朕当时觉得为时过早,现在朕也觉得不是时候…”
李业诩听了一呆,李世民这自相矛盾的话是何意?
“但朕可以在现有的十二卫之外再组建一支队伍,兵员要求不多,以试验为主,看看训练后战力会有怎么样的提升,若成果斐然,那朕就有理由扩增人员,并在全军中推广此训练方法,”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