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一会后,终于有一个老者歪歪颤颤地站起来,却是用汉语悲戚地说道,“将军,我是部落的长老,求将军不要再杀人了,你们杀了我,放过我们这些族人吧!”
接着又有几位斛薛人站了起来。
第七十二章 凯旋
李业诩盯着人堆里站起来的那名老者,还有其他几位斛薛族人,声音宏亮地说道,“你会说汉话…这样最好,本将军没说过要杀你们,我们也一直在喊,放下武器着免死,你们几个都是什么人?能代表整个部落说话?站出来说话!”
“将军,我们几位都是部落的长老,能代表整个部落,请您停止杀戮,斛薛部所有族人愿意重新归附大唐,保证不再反叛,”那名老者说着,与其他几人从人堆里走了出来。
“只要你们放下武器,不再做无谓的抵抗,我保证,决不再杀一个人,”李业诩嘴角露出一些笑意,有部落的头人配合着,那这些俘虏好管理多了。
正看着那几名斛薛人走过来,却听一个粗犷的声音猛喝道,“小心!”
李业诩一惊,却见身侧的人堆中跳出一名手持短刀的年青斛薛人,嘴里哇哇叫着,朝李业诩扑过去。
出声的是李成,在出声的同时,挥枪击向那名偷袭者,李万也同时出手。
“啊!”的一声,那名偷袭者被边上特战队的赵启东飞箭射中,李万和李万的枪也几乎同时刺中这名偷袭的斛薛人,这名偷袭者惨叫着倒在离李业诩一丈多远的地方,眼见已经不能活了。
场地上同时几声惨叫,多名想同样偷袭的斛薛人被特战队员和唐军士兵射杀,特战队员马上后退着向李业诩身上靠拢。
俘虏太多,武器并没收缴干净,还有一些人身上偷偷地藏着。
斛薛俘虏群中也有些异动,那几名刚走出人堆的斛薛长者一脸急怒的神情,拼命地提着嗓子喊着李业诩听不懂的话,压着手,估计是叫族人们不要轻举妄动。
唐军中也出现一阵燥动,场地外围警戒的唐军骑兵也都举着手中武器吼起来,一些站起身的斛薛人被杀,场中间的斛薛人抬起的头又都低了下去。
“他娘的,活的不耐烦了,”在边上看的有些傻眼的程处默暴喝一声,飞奔过来,砍翻了近处的一个斛薛人,还想接着砍人,被李业诩大声地喝止住了。
斛薛人的偷袭激起了李业诩的愤怒,稍定了定神,满含杀气的目光扫过场地中间,吼着道,“若再有人敢妄动者,杀无赦,”从边上一名亲卫手里接过弓箭,射向人群中间一名不顾边上人拉扯想站起来的斛薛人胸口,箭从胸腔穿过,再插到后面一人的身上。
一百多步的距离,这名唐军将领射出的箭都能穿透人,这箭术也实在太好了,场地上的斛薛人终于安静下来,这血腥的一幕,还有边上那些随时准备出手的唐军把他们吓住了。
整个场地除了那几名站着的斛薛长者,其他人都低着头,生怕一不小心又被唐军当作偷袭者而射杀。
那几名斛薛长者见族人安静下来,脸上急怒的表情慢慢消除,却还是满脸担忧的神色,不断地说着李业诩听不懂的话。
待场上情况平静下来,那几名斛薛长者走了过来,为首的斛薛老者对李业诩施了礼,恳请道,“将军,我们能否和你私下谈谈。”
“可以,请到这边来。”
那几名斛薛长者走出了人群,李业诩的另一名亲卫李辉上前引了过来,来到一临时搭建的帐内。
“将军,我叫斛由勤,斛姓的长老,这几位…”
这名叫斛由勤的老者是前任的斛薛头人,从他口中得知,斛薛部有两姓,斛姓和薛姓,因和汉人接触较多,有很多人都会讲汉话。部族的几名主要头人都在这次行动中被杀了,斛由勤是剩余的斛薛部落中职位最高的长老,一起来的几位也是斛薛部落中有地位的长者。他们一起要求李业诩不要再杀斛薛族人了。
“若将军能保我族人平安,我可以管教族人不再生事,”最后斛由勤以一种与年龄不太相称的企盼目光看着李业诩说道。
其余的斛薛头人们也是用一种企求的目光看着李业诩,他们知道,眼前这位唐军最高的统帅虽然年轻,却决定着数万斛薛人的生死。
李业诩冷峻的目光看着那名老者说,“老人家,你去告诉你的族人,不要惹怒我们的士兵。若你们的族人不再有不轨的举动,我可以保证,你们不会再有一个人被杀,但再有妄动者,休怪我无情。”
“有将军这些话,我们也放心了,希望将军能恪守承诺,我们几位是一直反对背叛大唐的,只是几位头人不听劝阻,执意要北归,唉!”斛由勤满脸悲哀的神色,“族中还有一些我们的亲信,就让他们好生管教部众,不再惹出事端,多谢将军的善意,”说完恭恭敬敬地对李业诩鞠了个躬,其他几位头人也行了礼,退了出去。
李业诩最怕的就是俘虏中出现骚乱,这些俘虏还真是头痛,打仗不怕,管这几万俘虏可让他有些头大。虽然杀人是一种镇压的手段,但李业诩尽力避免采取这种方法。若这几位族中头人有能力镇住他们的族人,那是最好不过了。有斛薛几名长老愿意配合,李业诩也稍微松了口气。
-------------------------------
随后的时间,没有再试图反抗的斛薛人,李业诩把所缴获的粮食、草料和牲畜集中起来,俘虏营中的斛薛人,按人口领取。
派出的侦骑来报,他们四周,也曾出现过一些不明不历的队伍,但查觉这边的战事已经结束,并没有要攻击的意图,只是保持一定距离跟随在他们身后。
慢慢押着俘虏往南行,艰难地捱过了一天一夜,第二天上午,终于遇上一千多名赶过来的灵州边军,中午时分,又与快速赶来的李道宗大军会合。
看到接应的大军,李业诩提着的心顿时轻松多了,他所率的部队,连日急行军,还有那番激烈的冲杀,加上这一天一夜保持高度警惕看管这些俘虏,官兵们都是很疲惫了。
李道宗曾任灵州都督多年,对此地形也是很熟了,此次出征李世民派遣李道宗前来也是有这方面考虑的。李道宗也是以自己对这地方地形较熟的优势,在李业诩部开拔后,即以强行军往这边赶过来,在路上接到李业诩送出的战报,更抛下辎重队伍,轻装而行,率大部赶了过来。灵州守军接到唐军即将行动的消息后,也派出部分兵力接应支援,赶在李道宗的大军前,往贺兰山三关口这边过来。
李道宗对李业诩率部所取得的辉煌战绩赞不绝口,声称颇有李靖用兵之道,出其不意,一击而胜,打出了大唐军人的雄风。
战报以六百里加急送往长安。
---------------------------
在灵州休整几天后,依长安传来的军令,李道宗指挥着出征的大军踏上了归程。
前锋变后卫,李业诩率领特卫走在大军的后面,而特战特也再次神秘从所有人视野里失踪,变成了断后的队伍,一路警戒,保证最后面的特卫安全。
因为押解着数万的俘虏还有许多的牛羊,全军上下都保持着警惕。斛薛部众还是有人意图不轨,或是不堪忍受这长途跋涉之苦,寻机想逃,李道宗也不得不下令斩杀了近百名意欲逃跑的斛薛人。
也有不少的伤者,终于还是抗不过感染及其他疾病,倒地路上,有已方士兵,也有斛薛人。
天气也异常炎热了,行程更慢,一个月后,才抵达长安。
长安城外十里地,出征的大军连同几万斛薛俘虏都停了下来,朝廷依惯例已经派出慰问使来迎接了。
李业诩正奇怪队伍为何停下来,想派人去打听,却见一名亲卫领着几个人往这边过来。细看是一身普通富家公子装束的李恪和李业嗣,还有李道宗的儿子李吉。
几个人一副别样的神色跑到李业诩面前。
李业嗣当先,看着李业诩一脸惊喜异常的表情,激动地说道:“大哥,你终于回来了,小弟可是天天在打探你的消息,听闻你率兵一战就击败了斛薛人,全家人都为你自傲和高兴。”
李恪也走到李业诩前面,一脸羡慕地看着李业诩刚刚换上的一身明光甲,“业诩兄,你是一战成名了,恪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穿着这身铠甲上战场呢。”
李吉也上来说些祝贺的话,只是有些心不在焉。
李业诩和李业嗣、李恪正说着些吹牛的话,李吉匆匆施了礼跑去找李道宗了。
这时李道宗派来的人传唤李业诩去见朝廷使者。
远远地看到几个熟悉的身影,李道宗身边站着的是身着便装的李靖,还有一身戎装的候君集。
近两个月不见,李靖风采依旧。
“祖父,”李业诩乍看到满脸慈祥的李靖用爱怜的眼神看着自己时,只觉得眼中一热,喉咙里竟有些哽咽,不自觉地一揖跪地,“不敢劳祖父大人亲自来迎接。”
“翼儿,两个月不见,你瘦多了,”李靖上前扶起李业诩,指着候君集道,“这次皇上是派君集来迎接你们的,老夫只是凑个热闹,哈哈哈,好,好,不愧是我们李家儿郎,没丢老夫的脸,老夫甚慰,”李靖大笑着,一脸得意。
“贤侄颇得李相真传,他日定是能独挡一面的大将,”李道宗满脸笑意地对李靖说道。
身着戎装的候君集也哈哈大笑道:“贤侄此番出征,所战方法颇似李相风格,用兵之道如出一辙,李相后继有人了,”候君集脸上也满是兴奋的神情,赞赏李业诩的同时也拍拍李靖的马屁。
接着开始正式的仪式,李道宗率领一众出征的将领听候君集宣布了李世民的慰问谕,李世民在慰问谕里大大地称赞了一番此次平叛的胜利,并宣李道宗和李业诩进殿,其余将领带领各自部队回到营地,俘虏自有人安置。休整五日后,李世民在太极殿正式接见并封赏各出征将领…
第七十三章 占地之计
李世民在两仪殿内召见了李道宗和李业诩,李靖和候君集也在一旁作陪。
赐座后,李世民先问了此次出征的具体情况。李道宗和李业诩分别大致地讲解了过程,特别是李业诩讲到突袭斛薛人的大营,轻松获胜时,连李靖也忍不住发出赞叹。
李世民称赞了一番李道宗此次领兵出征取得的重大胜利,又夸奖了李业诩率兵出其不意地袭击斛薛大营,一战即平定斛薛人的叛乱。
“陛下,此次平叛的胜利,全是李翼所领前军的功劳,臣虽为领兵主将,并未参战,也无功劳可言,”李道宗站起身,对着李世民恭敬一礼道。
唐时武将是最看重军功的,武将的封赏和升迁,也主要以军功论,作为统帅,李道宗不争功,把全部功劳都说成李业诩的,让李业诩对这位宗室亲王有了更多的好感。
“陛下,大帅此言有失偏颇,若没有大帅同意我的这个作战计划,还有率领主力在后方迷惑敌人,瞒过斛薛人的耳目,何言出其不意,一击成功,此战胜利还是大帅用兵得当,全军将士齐心协力所取得,”李业诩也忙站起来说道,主将都不争功,那他这个前锋更不能去抢功劳。
李业诩微微一侧脸,却见李靖投过来赞许的一憋。
“主帅之功,当不可没,承范你也不要推辞,但业诩贤侄,你也不能太谦让,此战你当记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