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后接到征调令的共有四个师,即李生达第七十二师、梁冠英第三十二师、上官云相的第四十七师和冯钦哉第四十二师。
这四个师,只有上官云相的第四十七师是从浙江调过来的的中央军,其他的都是杂牌。
李生达的第七十二师是晋绥军的,那是托了阎锡山的面子从山西“商借”的;梁冠英的第三十二师原来是冯玉祥的部队,后来投过来的,标准的杂牌军;冯钦哉是杨虎城的部下,也戴着杂牌的帽子。
看调来华北的这些部队,就知道蒋委员长根本没有同日本人打下去的心思,和谈是必然的。
现在已经很清楚,华北虽有三十万军队,但却挡不住五万日军的攻势,如果继续打下去,平津陷落是必然的。
想了半天,韩立涛也没想明白,兄弟这事儿要是干了,会对局势有怎么样的影响?是好,是坏?
他睁开眼睛,问道:“立洪,现在南京正跟日本人接触,这事儿会有什么影响?”
笑了笑,韩立洪道:“大哥,没事儿。”
什么叫没事儿?韩立涛看着兄弟。
-----------------
感谢书友霓虹灯打赏,鞠躬致谢。
' '
一七〇章 洋灰陈
沉吟片刻,韩立洪沉声道:“大哥,咱们先说和谈不成,又抵挡不住日本人,以致平津陷落。”
韩立涛默默听着。
“丢失东省,虽然群情激奋,但影响还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可如果平津陷落,那就是两回事了。”
由于东北长期为张氏父子占据,即便张学良易帜,归顺中央,中央的势力也依旧不能进入到东北,这种状况的标志之一就是中央收不到一分钱来自东北的税赋。
这样,就造成了东北和关内有很强的疏离感,所以尽管拱手丢了东北,国人群情激奋,但还能以暂时不承认来敷衍,以待国联或者其他机会再来收复。
但华北不行,这方面,华北和东北的情况完全不同。
华北五省,小麦产量为全国的三分之一,棉花产量为近全国的一半,纺织厂占全国的五分之一,面粉厂占全国的五分之二,产煤量接近全国的一半,产盐量为全国的五分之一,铁路总长度为全国的一半,公路长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全国第二的关税收入,此外,还有天津、青岛、秦皇岛、烟台、威海等优良海港。
除了这些物质层面的,还有精神层面的,北平是足以覆盖北方,影响南方的文化中心。
日本人只要进入平津,南京政府如果还不全面开战,依旧一意孤行,继续鼓吹什么三日亡国论,那蒋委员长继续掌权的机会微乎其微。
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一旦日本人占据平津,全面开战就是必然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韩立涛微微点了点头。
韩立洪继续又道:“我们在华北的军力虽然挡不住日军的攻势,也根本没有与日本开战的准备,但问题是,日本同样没有做好全面开战的准备。如果一旦因为侵入平津而导致中日全面开战,那处境真正危险的并不是我们,而是日本人。”
韩立涛心头一震,他感觉抓着了点什么,却又说不清楚。
“日本仓促开战,一旦打起来,后援不济,战事必然处于胶着状态,而一旦处于这种状态,对日本人就是极其危险的。等到日本人一切准备就绪,我们也做了各种相应的准备,到时虽然仍然挡不住日本人的攻势,但也必然陷入苦战。”
“一旦到了这种情势,英法美苏俄都列强必然要落井下石,他们只要维持中日双方苦战的状态,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那日本就危险了。”
韩立涛点了点头,心里敞亮了不少,他道:“所以,日本人只是虚张声势。”
现在德国还没有露出獠牙,英法苏俄没有受到德国的有效牵制,这也是日本不敢明目张胆侵占华北的主因,
“也不尽然。”韩立洪道:“占了热河,日本高层一定是赶紧回家数钱的心态,但中下层的则不然,他们恨不得闹得越大越好,所以变数还是存在的。”
这个变数不大,而且听兄弟这么一说,有变数,真打起来似乎更好,省得这么羊死不拉活的,天天生闷气。
心结一去,心胸为之顿开,韩立涛道:“这事儿还安在弟妹的头上?”
点了点头,韩立洪笑道:“这么荣耀的事儿梁爷怎么能不顶上?”
韩立涛嘴角露出了一丝苦笑,这下,蒋委员长又做难了。
通过这事儿,鸡鸣山的威望必然再攀高峰,而这又必然让蒋委员长进剿鸡鸣山的心更迫切,但如此一来,国民政府必然要面对更大的舆论压力。
忽然,他心中一动,蒋委员长会不会因为兄弟而对日本人做更大的让步?
“立洪,我把你的话报上去怎么样?”
摇了摇头,韩立洪苦笑道:“大哥,我们不在局中,自然心似闲庭。南京和日本人虽是麻杆打狼,两头害怕,但这就如赌局,蒋某人一方面心头挂碍既重,又胆气早丧,输定了。”
韩立涛默然。
――――――
唐旭忙,很忙。
忙完了英租界的常家,又到了法租界的陈家。
陈家和常家都是民族实业家,但陈家比常家的名气大多了。
洋灰陈,这三个字在中国不说家喻户晓,至少很多很多人都知道。
洋灰陈就是陈家,陈家做的实业就是生产洋灰。
从旁迪克轿车上下来,打量着眼前这座三层洋楼,唐旭有点不解。
来之前,当家的特意嘱咐他,对陈家父子,第一是敬重,第二还是敬重,第三还是敬重,绝对不能像对常家一样,语出威胁,一定要商量,就是陈家拒绝,也不能威胁。
所以,到了陈家,唐旭就没有在常家门口的派头了,他下车,自己去按门铃。
跟去常家一样,来陈家也是事先约好的。
大门开了,唐旭没有再上车,他径自走了进去。
迎面,走过来两个人,一位是六十多岁的老者,一位是三十四五岁的男子。
这一定是陈家父子。
唐旭赶紧快步走了过去,到了近前,对老者恭敬地鞠了一躬,然后直起身来,问道:“您老就是陈老先生吧?”
老者赶紧道:“唐先生,不敢当,老朽陈一甫,这是犬子汝良。”
唐旭又对陈范有点了点头,道:“陈先生,您好。”
陈范有赶紧道:“唐先生,你好。”
唐旭暗自点头,难怪当家的对陈家父子这么敬重,陈家父子家财万贯,却平易近人,没有丝毫贵气、傲气,难得,太难得了。
陈范有一看见唐旭,就觉得眼熟,但这位唐先生是常碧生介绍的。常家和陈家的关系很好,所以也就没多想。可等进了客厅,陈范有突然心头一震,他认出了这位唐先生是谁。
不动声色,陈范有没有请唐旭在客厅落座,而是把唐旭请进了书房。
这不和规矩,陈一甫向儿子看去,陈范有轻轻摇了摇头。
进了书房,落座之后,陈范有道:“唐先生,您上过报纸吧。”
唐旭笑了,把眼镜摘了下来,道:“陈先生好眼力。”
这时,陈一甫也认出了这位唐先生是谁。
父子俩相互看了一眼,都平静的很。
' '
一七一章 好事儿
陈家父子的反应可比常碧生强的太多了。
唐旭心里暗赞,他诚恳地道:“老先生、陈先生,来之前,我们当家的特意告诫我,对二位,第一是敬重,第二还是敬重,第三还是敬重。我来拜访,自然是有事,但如果你们不方便,我们会另想办法,绝不会再来打扰。”
陈一甫道:“唐先生,不敢当,不知您来有什么事?”
唐旭道:“我们需要大量的洋灰,但购买的话,运输上多有不便,所以我们想自己生产。”
自己生产,那他们得需要多少洋灰?父子俩都有些不解。
唐旭又道:“老先生、陈先生,我们当家的判断,日本人狼子野心,早早晚晚得打过来,欲要吞掉整个中国。但是,国民政府对此却麻木不仁,不做丝毫准备,一旦日本人骤然发动战争,必然措手不及,而造成极大的被动和损失。所以,我们当家的打算迟滞日本人进攻的速度,为国民政府留出反应的时间。”
陈家父子瞠目结舌。
半晌,陈范有问道:“唐先生,你们要洋灰是为了构筑防御工事?”
唐旭点了点头,又道:“我们构筑坚固的工事,一旦打起来,最低限度也要切断平汉线,不能让日本人通过平汉铁路迅速运兵。”
这分明是天方夜谭,但天方夜谭分谁说,唐旭说的,就是天方夜谭,陈家父子也生不出丝毫荒唐的感觉,他们更多的感觉是自己不理解罢了。
――――――
送走了唐旭,父子俩回到书房,把门锁死。
和常碧生一样,他们也愁,但和常碧生不一样的是,常碧生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而陈家父子,则是在渴望和现实之间纠结。
从心里讲,他们想帮,非常想帮,不管唐旭说的他们理不理解,只看人家做的那事儿,他们就想帮。
但是,和常碧生一样,他们当然也清楚这件事儿的危险性。
父子俩商量来商量去,最后,陈范有道:“爹,我偷偷过去一趟,实地看过之后,行不行咱们再说。”
陈一甫点了点头,而后眉头微微皱起,问道:“汝良,日本人真的会打过来?”
沉吟了片刻,陈范有道:“这个不好说。”顿了顿,又道:“要说应该不会,但日本人太狂了,如果他们真打过来,也不是什么太奇怪的事儿。”
半晌,陈一甫微微点了点头,道:“汝良,要是这样的话,我们也该早作打算。”
陈范有道:“爹,我们是不是把总部移到南京去?”
陈一甫道:“再看看,还不急。”
说完了,父子俩相对无言,他们眼里都有一丝无奈和愤懑。
――――――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陈范有刚要出门去上班,电话响了。
电话是常碧生打来的,说是呆会儿要过来。
照说,常碧生昨晚上就该过来解释一下,他为什么要把唐旭引荐给他们?
虽然,实际上,他们高兴见到唐旭,但他们高兴是他们的,常碧生应该给他们一个解释的,至少也该说一句抱歉的话。
而且,昨晚不来也就算了,这事儿确实不平常,但怎么着,也不该在他上班的时候来家吧。
常碧生什么意思,父子俩都摸不着头绪。
八点,常碧生到了。
常碧生不是一个人来的,还有唐旭。
父子俩一见唐旭,就愣了。
他们都相信唐旭,相信唐旭不会威胁他们,可他们说过了要考虑考虑,怎么一转眼就又上门了?
进了书房,唐旭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老先生、陈先生,不好意思,又来打扰了。”
陈范有向常碧生看去,常碧生微微摇了摇头,看意思,常碧生早上打电话来也是唐旭的意思,而且他也不知道唐旭来到底有什么事儿,于是就问道:“唐先生,不知有什么事儿这么急?”
唐旭开心地笑道:“陈先生,好事,好事,我们得庆祝。”
唐旭的话弄得三人一头雾水。
陈范有问道:“唐先生,不知是什么好事儿?”
摇了摇头,唐旭继续笑道:“陈先生,对不起,现在还不能说,一会儿几位就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