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花月尚未来得及说话,一直没吭声的萧琴忽然走了过来,语音冷冷的道:“比武尚未开始,两位再次讨论谁是第一高手,是不是有点言之过早啊?”
花月和赵九阳同时扭过脸,脸上一阵尴尬,赵九阳干笑了两声,道:“萧师弟说的极是,所谓学无止境,强中自有强中手,以萧师弟旷古烁今的才学,武功自是有独到之处了?”
萧琴冷哼了声,道:“我师傅学究天人,我资质愚钝,不能得他老人家真传一二,不过,本脉之中另有贤才,我奉劝赵师兄要小心了?”
幽幽谷众人面面相觑,李盾低声道:“大师兄,我们幽幽谷还有其他弟子么?“
***************** 曹剑秋亦是满脸疑『惑』之『色』。
听得赵九阳微微一笑,道:“是么,如此更好,想必能让萧师弟佩服的人,这个人一定很了不起,只不过我有些好奇,不知萧师弟能告知我这人是谁吗?“
萧琴一笑,道:“该见的时候自然会让你见到!“
赵九阳还想问点什么,忽然听得广场上“当当当“的钟声响起,声若洪钟。震惊场上众人,霎时广场上数百名弟子,纷纷扭过头朝逍遥殿望去,但见上面站着一个年轻的弟子,一本正经的冲着广场喊道:”众位师兄师弟师妹门,掌门和各位师叔有令,请参加本次中秋大会大试的各位师兄上后山谷说话。”
广场上数百人的逍遥谷弟子顿时**了一阵,便陆续有人朝逍遥殿走了去。
第七卷:纵横江湖(二) 318章:何意
逍遥殿连通广场和后山,待广场上众人都走得差不多,曹剑秋方才挥了手,道:“我们也进去吧?”
幽幽谷的弟子点了点头,萧琴跟着曹剑秋身后,出入好奇四处张望了一下,见那赵九阳和花月众位女子走在一起,笑容满面,不时的惹得四周的几位女弟子咯咯咯大笑,瞧他神情显得颇为高兴,谢青跟着花月的身后,脸上只是留着淡淡的笑意,对于赵九阳的说笑,只是微微附和的笑了笑。
“小师弟看什么呢?”走在萧琴后面的李盾看见萧琴四处张望,最后将目光落在了赵九阳的身上,走山前问。
“没什么?”萧琴收回了目光,淡淡的应了句。
“赵师兄在逍遥谷人缘不错,加上他的武功高强,又深得谢书谢师伯的信任和器重,所以在逍遥谷大家都给他面子!”李盾淡淡的解释道。
*****************************
萧琴听在耳里,面无表情,只是“哦”了一声,便不再答话。低着头一个劲的跟在曹剑秋的身后。
穿过逍遥殿,便是逍遥谷的古桥,古桥链接这后山的一个极为广大的场地,这个萧琴从未来过,眼看这古桥造得鬼斧神工,桥下乃是万丈深渊,团团的雾气,缓缓升起,瞬间将众人淹没在云雾之中,两侧涔涔流下的清澈水流,折『射』这晨曦,『迷』幻般,犹如七『色』彩虹,萧琴沉默不语,只是低着头跟在曹剑秋的身后,两侧如梦幻的景『色』,却视而不见。这时萧琴的左侧忽然多了两人,其中一人中等身材,若非满脸的忧『色』,仍谁看了也会觉得此人长得丰神俊朗,只听他长叹了声,道:“尹师弟,你听说了么?”走在那人一旁的也是和他一般的年轻人,只是个头稍微比他矮了半寸,但脸上红晕,双眼更是炯炯有神,显然武功高强,他抬起头,道:“陈师兄你听说了什么?”
那人叹了声,道:“刚才师傅老人家让我请几位师叔师去后堂议事,我本以为是商量一些比武大会的事情?谁知……?“说道此处欲言又止,似乎心中颇有些犹豫。
另一人有些好奇,但语气颇为冷淡,笑道:“陈师兄深得掌门师伯的重用,若是有什么好消息,不妨告知小弟?“
那人点了点头,叹了声,道:“胡师弟言重了!我只是略知一二而已?“
那姓胡的年轻人点了点头,道:“不知陈师兄听到什么?“
那姓陈的年轻人,眉宇间,一丝忧『色』一闪而过,轻轻一叹,道:“胡师弟,你可知晓,这次掌门何以会如此爽快的答应了谢师叔在这次中秋大会所作的变动呢?“
那姓胡的年轻人满脸疑『惑』,抬着头,迟疑的道:“听说这次中秋比武采用淘汰赛,抽签对决,胜者进阶,如此三轮,最后胜者即为逍遥谷年轻一代之翘楚,能得到逍遥谷三谷首座细心栽培!家师之所以如此调动,我想也是为了逍遥谷培育更多的人才?“
那姓陈的年轻人没答话,目光忧郁的移向了古桥,但见古桥上百余人中,男子占了大半,女弟子虽少,却也有一二十人,几乎个个气度过人,男的气宇轩昂,女的美丽大方,俊男美女,满目皆是。任谁看了,也要说逍遥谷后继有人,前途光明。但那姓陈的年轻人脸上的忧『色』确是越来越重。
“陈师兄……你到底听到了什么?”那姓胡的年轻人迟疑着问。
姓陈的年轻人默然不答,走了几步,方才收回了目光,轻轻一叹,道:“这次的中秋比武之所以让谷中弟子都参加,采用淘汰赛,抽签对决,胜者进阶,如此三轮,最后胜者即为逍遥谷年轻一代之翘楚,实乃是因为有一件大事要发生?“
姓胡的年轻人吃了一惊,目光游离四顾了一会儿,方才低声道:“什么大事?“
“哎,听说朝廷要放了燕王的三个儿子?“姓陈的年轻人淡淡的说了出来。
萧琴听到“燕王的三个儿子“这几个字,心中大震,更是全神贯注的听了下去。那姓胡的年轻人想了想,道:”这岂不是放虎归山吗?小弟听说那燕王的三个儿子个个是能征善战之人,尤其是燕王的第二个儿子朱高此人能征善战,最能打仗,想不到圣上竟如此糊涂,放其回燕王府?“
姓陈的年轻人吃惊的望了一眼身边的胡师弟,道:“胡师弟,想不到你年纪轻轻,江湖上事情知道还不少?你可知当今圣上为何要放回三位世子呢?”
********** 姓胡的年轻人道:“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姓陈的年轻人眼生『露』出了一丝笑意,显得有些得意,道:“我听掌门和几位师叔说,原来是那燕王疯了,圣上这才让答应了让三位世子回去探望燕王?”
“哼?这一定是燕王使的苦肉计,我听闻当今圣上,天资聪颖过人乃是一位明君,自登基以来,重德省刑,锐意文治,崇尚礼教,虽登基仅有四个月去,却连月减免租税,如此好的皇帝,想不到……?”
……………………………………………………………………………………………………………………………………………………………………………………………………………………………………………
下面还有两章,各位书友们不要错过,小景每天的更新速度是6000字,再次告知各位书友,不再断更,所以各位书友可以放心订阅!
第七卷:纵横江湖(二) 319章:鼠目寸光
姓胡的年轻人道:“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姓陈的年轻人眼生『露』出了一丝笑意,显得有些得意,道:“我听掌门和几位师叔说,原来是那燕王疯了,圣上这才让答应了让三位世子回去探望燕王?”
“哼?这一定是燕王使的苦肉计,我听闻当今圣上,天资聪颖过人乃是一位明君,自登基以来,重德省刑,锐意文治,崇尚礼教,虽登基仅有四个月去,却连月减免租税,如此好的皇帝,想不到……?”
“胡师弟说得极是,当今皇帝确是乃是一位明君,只是想不到祸起萧蔷,这燕王朱棣乃是太祖的第四子,我当年远游之北京城,曾见此人征战沙场毫不犹豫,颇有乃父之风,更何况此人得道衍和尚相助,更是如虎添翼!这次圣上还将三位世子放回,这岂不是去了燕王的后顾之忧?”姓陈的年轻人忧心忡忡的说道。
“道衍和尚?此人是何人?”姓胡的年轻人对道衍和尚似乎起了兴趣。
陈姓年轻人叹了声,道:“这 道衍和尚本姓姚,苏州府辖下长洲人,前元至正十二年便出家为僧,至今已有四十六年。虽身入佛门,却不是拘泥于佛家一脉之人。说他是和尚,确是有些不适,他于洪武年初,求学名山多年,不仅通晓儒、释、道、亦对相术、兵家多有涉猎。太祖十五年,孝慈皇后马皇后去世,诸王赴京奔丧,遭遇丧妻之痛太祖皇帝便令选高僧随侍诸王,为马皇后诵经祈福。此人受僧人司左善世宗泐之荐,侍于燕藩。燕王乃是雄略之主,一经接触,便知此人身负经纬之学,才学不亚于诸葛孔明,刘伯温,心中顿时起了爱才之心,诵读结束后,便将此人带回了北京,此人一到北平,便当上庆寿寺主持。不久燕王便封他为军事,依为腹心谋臣,平日遇有难事,便与他一起商议,两人明为主从,实则师徒。如今新皇帝鉴于各位藩王拥兵自重,担心有朝一日会引发汉朝时七国之『乱』,故采用了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卿黄子澄的建议,决意削藩!“
“这不是好事么?我看那燕王雄才伟略,绝非池中之物,他日定然会造反,此刻削藩再好不过了!“胡姓年轻人满脸喜悦。
陈姓年轻人微微一笑,脸上居然没有丝毫的喜『色』,相反犹豫之『色』比之先前多了少许,重叹了两声,道:“胡师弟你错了?“
胡姓年轻人一愣,愕道:“我错了,我错在哪里?“
此刻广场上的人愈来愈多,古桥虽宽,但终究抵不过人多,二人穿『插』了几下,又走到了一起,期间陈姓年轻不住的朝桥上人各脉的弟子微微打招呼,萧琴有意想知晓关于燕王的事情,脚下一滑,离开了幽幽谷众人,走在了陈姓年轻人身后,好在这会儿人数众多,陈姓年轻人也没在意,继续低声道:“新皇帝虽有意削藩,但他不知,当年太祖洪武皇帝,为了确保朱明王朝千秋万代地统治下去,他把宗室二十五人(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封为藩王,分驻全国各战略要地,想通过他们来屏藩王室。这些王爷所受封之地乃是我大明要塞之地,一旦处置不慎便引来无穷的后患,更何况,每一个藩王食粮万石,手下更是兵强马壮,于王府设亲王护卫指挥使司,辖军三护卫,护卫甲士少者3000人,多者1。9万人。九位边王(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因有防御蒙古贵族侵扰的重任,所以护卫甲士尤多。燕王因镇守北京,拥兵10万,大宁的宁王朱权“带甲八万,革车六千”。他们在边塞负责筑城屯田、训练将兵、巡视要害、督造军器。晋王、燕王多次出塞征战,打败元 朝残余势力的军队,尤被重视,军中大将皆受其节制,甚至特诏二王军中小事自断,大事才向朝廷报告。尤其是燕王,由于功绩卓著,太祖更是令其“节制沿边士马”,地位独尊。如此强大的势力,又岂能说削藩就削藩呢?”
……………………………………姓胡的年轻人默默不语。
萧琴跟在姓陈的年轻人身后,耳听这人如此说来,心中也颇有些佩服此人眼光独到,其实自朱元璋后期,藩王势力的膨胀,就已经对朝廷构成了的威胁。在朱元璋早年,大封诸王的时候,有个叫叶伯巨的人指出,藩王势力过重,数代之后尾大不掉,到那时再削夺诸藩,恐怕会酿成汉代“七国之叛”、西晋“八王之『乱』”的悲剧,提醒朱元璋“节其都邑之制,减其卫兵,限其疆土”。朱元璋不但听不进劝告,反而将其下狱囚死。只是他没想到后来的事态,却超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