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见潮在孙瀚面前搬弄是非,将朝廷的水师虚实都告诉了他,添油加醋说当年朝廷地长江水师被江老爷子一把火烧得元气大伤,这几年来朝廷平定各地叛乱都来不及,没造出几艘战船,如今朝廷水师孱弱不堪,只剩了一个空壳,顶多能用来镇压叛乱,根本无力出海作战,还比不上孙瀚海军的一根手指头……”
“姓何地老贼能言善辩,口才十分了得,很能蛊惑人心,海寇王孙瀚被他说得心痒难搔,野心悄然膨胀,不轨之念渐生,从此对我军大为蔑视,将有所图。”
阮飞龙对何见潮的挑拨之能深有体会,当年在鄱阳湖,何见潮说得他想要图谋皇帝,后来何见潮又巧妙挑拨离间,说得他拜把子兄弟谢昆背叛偷袭他,几乎使他死无葬身之地。他至今想起来,仍然恨得牙痒痒的。
萧若想了想,道:“那前段日子,朕亲率海军炮船打跨扶桑海军主力,他们又怎么认为?要知道扶桑海军虽说比不上孙瀚,可也差不了太多,朝廷海军的战斗力决不是他能肆意贬低的。”
阮飞龙气笑道:“说来也好笑,何见潮跟孙瀚说,皇上您别的本事没有,就是阴谋诡计奇多,扶桑倭人比较蠢,中了皇上圈套,结果才轻易败给朝廷不值一谈的海军……而东海霸主孙瀚就不一样了,孙瀚海战经验极其丰富,又英明睿智,皇帝地小花招对他不管用,只消真刀真枪的打一场,朝廷所谓的海军立刻就要现原现!”
“孙瀚在东海称王称霸惯了,唯我独尊的心态深入骨髓,加上远在海外,对中土的情况不甚了解,被何见潮花言巧语挑动,想要背盟图谋我们。”
萧若听完,又好气、又好笑,不过想想一山不容二虎,海寇雄霸东海,天朝势力若要扩张到海外,必然会跟他冲突,这一仗早晚得打,该来的躲也躲不掉,如不打跨孙瀚地力量,东海别想安宁得了。
他恨恨道:“爱卿回去严密盯着孙瀚,他们要是有任何异动,你便率海军发动进攻,绝不姑息!”
有了皇帝这句话,阮飞龙心中大定,高声应是,精神抖擞。
阮飞龙告退转身之际,萧若又出言把他叫住,道:“阮爱卿,你对打败孙瀚有信心吗?”
阮飞龙迟疑一下,道:“有!”语气显得不是十分的有把握,因为虽有皇帝指挥火炮战船打跨扶桑海军的战例在前,他充分见识到了新式火炮战船地威力,不过他不敢肯定这一奇迹也会降临在自己头上,而且孙瀚的海上力量比扶桑人要强。
“你等一等。”萧若微微一笑,从御案下的抽屉里拿出一叠稿纸,随手翻了一下,郑重的递给他,“这是朕近期闲暇时,记录下来的指挥火炮战船的心得和经验,以及种种战术理论,今天朕传授给你。希望爱卿不要辜负朕的期望。”
火炮战船这一新生事物才刚出现不久,相应的一切战法都处于摸索阶段,只有萧若懂得海上炮战成熟完善的战术理论,远远超越当世,全世界不作第二人之想。
阮飞龙心情激动,双手颤抖着恭恭敬敬接过,哽咽道:“谢……谢皇上!微臣一定日夜研读。”
萧若含笑点头,“很好,你去吧!”
阮飞龙再拜告退离帐。萧若目送他背影离去,心想不仅要把火炮战船的战术理论整理出来,等打完这仗,还要将航海技术整理成完善的学科,将来经营海外殖民地时有用。
翌日一早,中土京城传来一个天大的喜讯,贵嫔王楚月和杜若十月怀胎期满,先后顺利产下龙子。王楚月生的是一位公主,而杜若果然印证了当年神奇的梦境,生下了皇长子,整个京城都为之欢腾。
自古母以子贵,杜若原先身份虽只是皇帝的贴身侍婢,如今生了皇长子,身份就完全不一样了。皇后派内侍来奏报皇帝,请求册立杜若为妃。
萧若简直乐翻了心,当即下旨大赦天下,让全天下百姓一起分享这一喜事。鞭炮欢笑声响遍大江南北自不消说。
至于皇后的奏请,萧若哪还有什么不同意的,当场准奏。他对贴身五婢都很喜爱,早晚都要册立名位的,杜若为他生了皇长子,立为妃子绝对应该。
除王楚月和杜若之外,其实还有一位美人也怀胎足月,给他生下了一个孩子,却是风华绝代的胡夫人。
胡夫人在王府悄悄产下一子,竟也是个男孩,只不过比杜若要稍晚几日,是第二个皇子。胡夫人既高兴,又难堪,不敢声张,派一个心腹悄悄传来消息。
京城喜讯频传,萧若兴奋得不知如何是好,恨不得背生双翼飞回到三位美人身边,呵护她们,疼爱她们,与初生的骨肉共享天伦之乐……
第四十二章 鬼面岛津
京城喜讯频传,萧若兴奋得不知如何是好,恨不得背生双翼飞回到三位美人身边,呵护她们,疼爱她们,与初生的骨肉共享天伦之乐……
不过眼下仗还没打完,他得以国家大事为重,只好等战争结束后再回去看她们了。
萧若将这些事情放在一过,收敛情怀,按照原定计划,亲率大军朝西面的扶桑大名驻地发动进攻。
经过他的前两次打击,现如今京都附近东面和北面的扶桑大名已被降服,南面是从界港来的方向,一直在天朝军控制之下,只剩了西面还有十来家扶桑大名盘踞,至今还在摇摆不定,迟迟决定不了站在哪一方。
而萧若今天不允许他们再摇摆,他们必须作出抉择,归顺或覆灭,二选一。
萧若率五万最精锐的天朝远征军,以北条晴政为首的归顺大名也率部来助战,共计二十余万人,对方只有各自为政的三四万人,很那么种巨石压卵的味道。
对于天朝军的举动,京都内的守兵可以说一点办法都没有,幕府将军曾想趁皇帝率兵降服各部大名时派兵出城反攻,结果刚一打开城门,就是一阵强弓硬弩外带炮火覆盖过来,吓得连忙又关上城门,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幕府将军只能抱着绝望的心情,眼睁睁看着城外大名一个接一个投入对方帐下,天朝皇帝龙旗逐渐将京都包围。
萧若率二十余万人马逼近京都西面的大名军营地,还未开打。就有三家大名不战而降。萧若表示欢迎,然后毫不拖泥带水,下令对其余大名发动进攻。
战斗刚刚开始,又有四有家大名倒戈归顺。剩下几家大名坚持抵抗,其中有两家大名在吃不消的时候投降。只有两家大名誓死效忠幕府,要拼死一战。
萧若指挥二十多万人马,包围这两家大名地营地,从四面八方发动猛攻。
其中一家只有两千多人,很快便被攻陷军营,全族士兵被屠戮殆尽。大名死于乱军之中;另一家有五六千人,依托有利的地形誓死苦战。硬撑了一个时辰,也终于撑不住了。联军攻入军营,四处烧杀。
萧若在御林军精骑簇拥下驰进营中,指挥各部兵马作战,敌人的抵抗越来越弱,战斗已趋近尾声。
随着敌人的抵抗部队一批批被扑灭,杀喊声渐渐消退,只有军营中央帅帐附近的战事仍然迟迟没有结束。杀声震天,战斗进行得颇为艰苦的样子。萧若便率御林军将士驰去过查看。
来到帅帐近前,萧若打眼望去,只见里面负隅顽抗的人马分两种旗帜,一种是这家大名的最后兵马,另一群人却是岛津家的残部。带着青铜鬼面具的岛津秀九双手持倭刀,率部属在人群中砍杀,身上刀上鲜血淋漓。已不知杀了多少人。
岛津家这些人都是最后残余地死士,战斗力远比这家大名的兵马要强,他们豁出性命拼命作战,联军人数虽多,一时也打得较为艰苦。
萧若注意到战团中有个黑衣蒙面地忍者,忍术之高,实为前所未见,身法如鬼如魅,刀法诡异歹毒快似闪电,往往每一刀劈出,就有一个联军士兵倒下。
萧若觉得这忍者身形招式有些眼熟,看着看着,脑中灵光一闪,想起昔日潜入太庙盗走岛津家鬼面具和宝刀的那忍者,应该就是此人。
空气间黑影晃动,齐木灵子出现在萧若身旁,恭声道:“皇上,那忍者是甲贺忍者派地顶尖上忍,待臣妾去会会他!”
齐木灵子出身伊贺一派,伊贺甲贺并称扶桑两大忍者派系,扶桑优秀忍者大多出自这两派,更妙的是伊贺与甲贺是世仇死敌,两家忍者碰上的话,多半要拼个你死我活。
萧若微微摇头,那甲贺上忍的忍术明显在齐木灵子之上,他可不愿自己疼爱的女人去冒险。
“那忍者昔日在皇城与朕交过手,没分出胜负就让他给溜了,今日朕要再跟他一决雌雄!”萧若言罢,拿起射日神弓,抽出一支黄金箭,搭箭上弦,默默凝聚内力,开弓如满月,瞄准人群中厮杀的甲贺上忍。
“看箭!”萧若暴喝声中,弓弦响处,箭去似流星,一道目力难辨的金光闪电般射向敌人。
甲贺上忍不愧为忍者中地顶尖高手,应变奇快,手中忍者刀迎风横斩,正正斩中电射而至的黄金箭,发出“叮”的一声脆响。
若是寻常箭矢,这一刀绝对会将之磕飞,而在萧若石破天惊的黄金箭之下,忍者刀当场给震得寸寸碎裂,黄金箭去势只稍稍一缓,方向丝毫没变,“嗤”的一下,射入甲贺上忍的胸膛,透胸而过。黄金箭所挟地巨大冲力,更将他整个身躯都带得倒在地上。
联军将士正要欢呼出声,猛见一股青烟飘过,甲贺上忍的身体倒地后却成了一段朽木桩子,黄金箭深深钉在木桩里。
“忍术!”众人不约而同生出这个念头。
“皇上当心!!”齐木灵子失惊大呼。
几乎在甲贺上忍身形变成木桩的同时,萧若脑后上方劲风飒响,黑影乍现,双手高举忍者刀,雷霆般地一刀劈向他,当真神乎其技。
血光迸溅,甲贺上忍的身形定在半空,忍者刀仍维持着发力下劈的姿势,难以置信的低头望着刺入自己咽喉的一支黄金箭……
黄金箭尾端握于萧若右手,他头也没回,“又是这招忍术,一点都不新鲜了。方才朕多抽了一支箭在手中,专门为了等着你的!”说着,抽回黄金箭,鲜血喷薄而出,甲贺上忍身躯坠下,倒在地上,这回真正的一命归西了。
周围将士们大声喝彩欢呼,士气大振,猛攻帅帐周围的两股敌人。
敌人损失了一大高手,在联军的猛攻之下,已难以支持,一个接一个倒下,人数越打越少,直至全军覆没,两家大名双双被擒,其中岛津秀九武功惊人,一人砍倒了两百多个联军士兵,终于也逃不过力竭被俘的命运。
这家大名被俘之后,硬不起来了,向皇帝乞求饶命。
然而为时已晚,萧若有意杀一儆百,下令将此人当场斩首示众,让所有人看看反抗天朝的下场。
对于戴着青铜鬼面具的岛津秀九,萧若心道迷底也该揭开了,亲自走上前,摘下他的面具……
霎时间,众人一片哗然,只见带着鬼面具的人哪是什么岛津秀九老头,而是一个二十多岁的扶桑美丽女子,她冒充岛津秀九,倒把众人蒙在鼓里这么久。
这女人明眸皓齿,肤白似雪,长的虽漂漂亮亮,可是满面狠辣之色,被捆住了还不服软,柳眉倒竖,一面扭动挣扎,一面唧哩呱啦用扶桑话叫骂。
“咦?是她!”北条夫人失声道,敢情认识此女。
萧若问道:“她是什么人?应该也是岛津家族中的人吧?”
北条夫人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