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楚对那铁卫道:“放到典韦将军面前。”铁卫应诺,将清水毛巾放到典韦面前。看到典韦满脑袋油迹的模样,可以看的出,这名铁卫被狠狠地伤害了一下。
陈楚指着清水笑道:“恶来,把你脑袋上和手上的油迹好好洗一洗吧!”
听到陈楚这话,典韦才发现脑袋很有些不舒服的感觉,连忙洗了起来。那模样跟大棕熊在湖里洗澡的姿势何其相似。陈楚再一次忍俊不禁。
陈楚的心思随即回到关羽的那封信上,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
就在陈楚思考问题的时候,已经换上长裙的张蕊来到了后堂,青丝湿漉漉的,随意地扎了一个马尾,俏脸上带着微笑,整个人带着蓬勃的青春活力。
张蕊来到陈楚身侧,刚想大叫一声时,突然发现陈楚正紧皱着双眉,面露深思之色,连忙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轻轻地在陈楚身边坐下,美眸注视着陈楚严肃的脸庞。心头突然升起难受的感觉,随即一种骄傲从心底油然而生。
―――――――――本书转载ㄧбk文学网wαр.①⑥κ.сΝ―――――――――――――――――――――――――――――
陈楚似乎感觉到了张蕊的来到。一震回过神来,转头朝张蕊看去。
一张娇俏而又充满活力的脸庞呈现在眼前,大大地眼眸正注视着自己。陈楚不由得一笑,“蕊儿,你可算出来了!”
张蕊皱了皱小巧的琼鼻,道:“人家早就出来了!是你走神罢了!”随即面露好奇之色,看了一眼案几上的信笺,凑过臻首来问道:“老公,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一副好奇小花猫的模样,可爱的不行。
陈楚的心头一荡,但一想到关羽的事,烦恼又涌了上来。
陈楚轻拥着张蕊的纤腰,叹了口气,解释道:“关羽在来信中说,与蓟县呈犄角之势的两座县城已经被高句丽攻破,另外,高句丽又增兵十万,现在高句丽压在右北平的兵力已经达到了近四十万的规模!公孙瓒已经多次派出求救信使到上谷搬救兵!”
听了陈楚的话,张蕊惊得红唇微张,美眸圆睁。好半晌,回过神来的张蕊惊声道:“一个小小的高句丽怎么能聚集起四十万大军啊!”
陈楚解释道:“高句丽人口虽然不多,但三百万左右的人口还是有的,另外,再加上归服的各族人口,高句丽的总人口应该在四百万人以上。如果有必要,高句丽就是动员百万大军也不是没有可能!”
张蕊不由得面色变了一变,“若是这样,岂不是糟了!”
陈楚呵呵一笑,握着张蕊的手掌拍了拍,分析道:“这倒不用担心!高句丽就是有那个胆,也没有那个实力!高句丽人的整体实力还是
很弱;其内部民族间的矛盾比较尖锐,目前高句丽人完全是靠军事手段将这些矛盾压了下去;另外,高句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连占我七郡,他会消化不良的!”
听了陈楚的分析,张蕊稍稍安心了些,随即建议道:“老公,是不是调我哥哥到北边去打高句丽人?”在张蕊的心中,天下第一厉害的是陈楚,第二厉害的就是他的哥哥张辽。
陈楚捏了捏张蕊的琼鼻,“你啊!”张蕊扒掉陈楚的手,不满地瞪了陈楚一眼,随即抱着陈楚的手臂摇了起来,“老公,我的建议不好吗?”
陈楚呵呵一笑,道:“倒也不是不好!不过我是打算让张辽坐镇兖州要地!有关羽负责北边的事情就足够了!”
“那关羽他打算怎么做呢?”张蕊好奇地问道。
陈楚眉头微微一皱,“关羽决定即刻率军东进进入右北平!”
张蕊看着陈楚,面露奇怪的神情,“老公,关羽的这个决定不好吗?为什么你好像显得很担心的样子呢?”
陈楚的眉头皱得更紧了,“目前只有从并州出发的十万大军赶到了上谷,而第八军团因为大雨才到箕关,关羽现在能动用的兵力只有十五万人马!”
张蕊更加不解了,“老公,以我们征北军的战斗力,十五万难道还不足以击溃高句丽的四十万乌合之众吗?”,说这话时,张蕊是一副理所当然的骄傲神情。
陈楚摇了摇头,苦笑道:“问题是,这十五万人马根本就不是我征北军主力!其中只有五万匈奴骑兵算是久经战阵的军旅,但和我们征北军的主力相比,仍然相去甚远;而其他的十万步卒全都是从未上过战阵的新兵!用这样的人马去对阵气势正盛的高句丽人,我实在是不放心啊!”
听到陈楚如此说,张蕊也不禁担心了起来。“那老公你打算怎么办呢?”,张蕊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陈楚,左首的典韦也直瞪瞪地看着陈楚。后堂内非常安静。
陈楚稍一思忖,拳头猛地在案几上一砸,‘哐’的一声大响吓了张蕊一跳。“干他娘的!”
陈楚猛地站了起来,吼道:“传令上谷,关羽立刻率领麾下大军东进!同时传令第八军团,给老子加紧赶往上谷!务必在十五日内赶到,二十日内投入战场!”跪坐在陈楚身旁的张蕊仰望着陈楚,美眸中全是小星星;典韦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很有一种嗜血的冲动。
第五百二十一章 战争准则
传令官带着陈楚的命令疾步离开大堂。同时,陈楚又命人去传甘宁和姜泰。
不久之后,两人来到大堂,行礼毕,恭立在堂下,等候陈楚的命令。
陈楚对二人道:“上谷那边的军情越来越急迫,我必须赶回洛阳!绳池这边的事情就交给你们了!”两人相视一眼,抱拳应诺。
甘宁问道:“主公,可是高句丽犯境?”
陈楚点了点头,随即将右北平目前的情况给二人简单地说了一遍。甘宁的眼光贼亮贼亮的,很有点饿狼看见猎物的味道;而姜泰则是一脸的愤慨。
陈楚注意到甘宁的神情,不由得感到好笑,“兴霸,你在想什么?”
甘宁回过神来,立刻凑前了几步,谄笑着对陈楚道:“主公,我早就听说过咱们征北军开疆拓土征伐蛮夷的盖世战功!嘿嘿,我想请主公把我调到北边去!”
甘宁这话一出,典韦登时在那里吹胡子瞪眼,一副急不可耐的猴急模样,连一向老实巴交的姜泰也流露出跃跃欲试的神情。立在陈楚身后的张蕊也在那摩拳擦掌鼓着腮帮子。
陈楚一拍额头,心下苦笑道:我身边咱都是一群暴力男女啊!
“主公,就把我调到北边去吧!我去给关将军当下手!”随即露出一脸的苦相,“在这剿匪实在是没什么意思!”
陈楚笑道:“若是云长有这方面的须要,我第一个考虑你!”
甘宁登时一喜,随即又担心陈楚只是说说而已,不由得确认道:“主公,你可是说真的?”
陈楚呵呵一笑,“所谓‘君无戏言’,我当然是说真的!”
甘宁一脸喜色地站起来,朝陈楚抱拳道:“主公,那末将便下去做事了!”语落,便转身往大堂外走去。
“等等!”陈楚连忙叫住他。甘宁回转身来。
陈楚站起来,走到堂下,来到甘宁面前。轻声吩咐道:“待会儿,‘红巾军’的大头领会带人来降,你给我小心应付!”随即眼光一寒,“若是‘红巾军’有任何异动,格杀勿论!”说着拍了拍甘宁的肩膀。甘宁绝对算是一个狠角色了,但是在这一刻却不由得感到一丝寒意。“是。”甘宁抱拳应诺。
陈楚回到主位上坐下,对甘宁道:“我会留下五千铁壁卫给你使用,以便应付所有可能的情况!”
“主公,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甘宁道,在他想来,手中的一万名步骑已经足够用了。
陈楚没有接受甘宁的建议,“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是。”甘宁应诺。“主公,末将告退!”甘宁拜道,这时,姜泰也站起来告退。陈楚点了点头。两人随即离开了大堂。
陈楚转头对典韦道:“去准备一下,我们即刻回洛阳!”“是!”典韦洪声应诺,疾步出了大堂。
张蕊在陈楚的身旁坐下。“老公,你就要走了吗?”,张蕊轻声道,脸颊上流露出很不开心的神情。
看到张蕊的神情,陈楚不由得感到柔肠百度。揽住张蕊的纤腰,张蕊顺势靠在陈楚的怀中。
陈楚柔声道:“我也很想陪在蕊儿身边,但是天下未定,很多事情还须要我去处理呢!”
张蕊从陈楚的怀中坐起,一双星眸非常认真地注视着陈楚,“我知道大哥是盖世的大英雄!蕊儿能陪在大哥的左右就心满意足了!”
陈楚不由得愣了一下,习惯性地捏了一下张蕊的琼鼻,笑道:“蕊儿今天是怎么了?怎么多愁善感起来了?”
张蕊的神情突然一遍,鼓着眼眸很刁蛮地说道:“我才没怎么呢!”陈楚哈哈笑了起来。
陈楚陪着张蕊一起吃了中饭。正闲聊时,顶盔掼甲的典韦进来了。
“
主公,末将已经准备好了!”
陈楚点了点头,转头对张蕊道:“大哥要走了,蕊儿要照顾好自己啊!若是感到累了,就回洛阳!”说着,陈楚不由自主地捋了捋张蕊鬓角的秀发。张蕊乖巧地点了点头。
这时,有铁壁卫取来了陈楚的锦袍。陈楚穿上,朝府衙外走去,典韦、张蕊紧随在后。
来到府衙外时,数百名铁壁卫已经整装待发了。这时,典韦禀报道:“主公,大队已经在城外等候了!”
陈楚点了点头,跨上战马。
“大哥!”张蕊站在陈楚的战马前,柔声唤道,嘴唇紧紧地抿着,眼眉儿轻轻地颤抖着。
陈楚俯下身子叮嘱道:“注意休息,不要累着自己了!”“嗯!”张蕊点了点头。陈楚突然想起一事,皱着眉头沉声道:“还有!不论出现什么情况,你也不能再像昨晚那样上前线!知道吗?”张蕊愣了一下,随即开心地点了点头。
看到张蕊的神情,陈楚不由得升起气馁的感觉。
陈楚抬起头对张蕊身后的众女兵吩咐道:“你们要照顾好夫人!若是夫人有个三长两短,唯你们是问!”众女兵连忙应诺。“若是再出现突发情况,我给你们一个特权,可以强行将夫人带走!”众女兵面面相觑,最后还是应诺了。张蕊则撅着嘴巴,很不乐意的样子,不过她并没有表示反对。
所谓‘千言万语终须一别’,陈楚在众铁壁卫的簇拥下离开了绳池县城。张蕊望着渐行渐远的一行人,不由得感到有些惆怅,虽然这分别其实是很短暂的。
当陈楚一行人来到城外时,五千铁壁卫早已经等候多时了。随即大军护送着陈楚返回洛阳。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发生在北方大战不仅牵动着征北军,还牵动着天下所有的诸候。
冀州刺史府。
曹操坐在主位之上,左右手分别列坐着十几名谋士武将,坐在曹操身旁的一如既往的是智深如海的郭嘉。
此刻,曹操、郭嘉俱都微皱着眉头,流露出思忖之色。堂下众人正在低声议论着。
“主公,高句丽人即将攻下右北平,征北军绝不会坐视不理,这两股势力的交锋只在顷刻间!我们可联合刘虞北上攻击琢郡,继而攻下上谷、代郡,完全切断征北军的退路!进而全歼这股东征的征北大军!然后,我军与刘虞、高句丽人联合顺势攻入并州,便可将征北军的铁桶江山完全打破,甚至可以一举将征北军打入颓势!”荀攸一脸兴奋地建议道。
荀攸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