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组织建设工作很多人却选择性的忽略了。
田永泰担任常务副部长之后由于赵国栋也是初来乍到,加上还有一个副部长缺位迟迟没有补上,又正好赶上全省连续两波认识大调整,使得他的主要精力还只能放在干部人事工作上,而现在随着孙幼来升任副部长,赵国栋本人对工作也部里工作也日趋熟悉,按照惯例田永泰的工作重心也该要归位了。
赵国栋和田永泰也研究过,在此次全省组织部长会议之后也就要重新调整部里工作分工,田永泰负责主持部里日常工作并分管组织建议工作和办公室、政研室工作,纪紫兰分管干部队伍建议,孙幼来分管干部教育和监督以及机关党委和老干、后勤工作,廖刚依然分管人事厅那一摊子。
可以说部里边的一切安排也就要随着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召开之后就要尘埃落定,届时新一届组织部班子经过这将近一年的整合才算是真正成型。
“昆文高速公路项目终于过了!";叶庆川兴冲冲的闯进赵国栋办公室时,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刚才韦书记从京里给我打了电话,国家发改委主任会议刚过,已经正式报道了国务院,就等国务院常务会议过了。”
“唔,这么说就等程序过了?”杨彪这小子果然有些门道,赵国栋心中也是暗自嘀咕。
虽然前期自己也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国家发改很那边始终没有松口,自己发动各种关系在媒体上引发的一系列争论甚至为自己都招惹了不少注意,但是国家发改委还是借口这样那样的原因拖着不上主任会议研究,杨彪带着省发改委主任和韦文明已经在京里呆了一个多星期了摆出了一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总算是收到了成效。
“嗯,理论上是如些但是也不好说,毕竟昆文高速公路这个项目是计划外的东西,钱副总理据说开了口子,首肯了这个意见,要不发改委大概也不敢过这个项目。
叶庆川眼里闪动着一些不为人觉察的光芒,不过赵国栋却知道对方心中的怀疑,很显然他是得到了毕秘书长传递过来的消息,对自己的背景能力更是充满了怀疑。
钱越不是随便替什么人什么项目说话的人,尤其是像昆文高速公路这样的项目,投资大,回报低,风险高,在难以吸引到投资者的情况下,只能带着尝试性质的搞boot示范,这就有点吃螃蟹的味道,突破某种界限固然可以打着搞创新试点的旗号,赢得一些好评,但是在政治上风险依然不可小觑。
“我觉得咱们国家迟早要走这一步,实际上BOOT对于那些无关大局的项目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尤其是只要在附件中备注一些附加条件,我想可以很大程度化解所谓政策上的红线风险。”赵国栋谈谈一笑,“螃蟹也总要有人来吃不是?文城能当一回吃螃蟹者,我看也是好事,至少给外界释放出的信息证明我们文城在改革开放政策创新走到了前面,这个噱头有时候还真能吸引到一些投资者前来。”
见赵国栋说得很轻松,言语中也是滴水不漏,听不出半点其他东西来,叶庆川也就收敛起其他心思,把注意力重新回到昆文高速公路本上来。
第十七卷 谁持彩练当空舞 第一百二十三节 为有源头活水来
叶庆川也从京里回来没几天,韦文明留在了京里,文城群龙无首,总得有人回来。在京里几天里,他也得到了一些各种各样的消息,其中关于赵国栋的不少,这位年轻的组织部长甚至引起了国务院主要领导的关注,仅此一点就让叶庆川对赵国栋越发的刮目相看。
赵国栋的能量的确不一般,叶庆川不知道对方是在能源部工作期间还是在宁陵担任市委书记时积累下来的人脉,不但一些中央主流经济杂志提出了中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多策并举,其中就提到了正在申报的昆文高速公路BOOT项目,而且像一些门户网站的财经频道上也提出了国内对于经济收益见效慢但是长期利益重大的项目也应该考虑才对多种募资渠道来推动,也列举到了昆文高速公路这个范例,这显然是有人在幕后椎动。
叶庆川自认为自己也可以动用一些资源来造势,但是像这样长期持续且一波接一波的舆论造势,而且出面的人物来头也是越来越大,就不是所能望其项背的了。
比如像据说可能要接任国际开发银行行长的现任高级副行长雷向东,又比如像国内著名经济学者安原大学教掇裴怀远,这些人就不是靠权力或者利益能够驱动,但是他们的名字都纷纷出现在了媒体上,足见赵国栋手腕的不凡。
而中华联合投资集团的态度也有所变化,尤其是在获悉了滇南省委省再在不遗余力推动昆文高速公路这一项目之后,他们在调门上也有所变化了。
鉴于昆文高速公路投资金额过大,中华联合投资也在谋求寻求投资风险的分担,筹资渠道的多元化,如果再能在道路的权属问题上获得一些政策支持,那么他们也愿意在这个项目上加入进来。
杨彪代表滇南省政府和中华联合投资的谈判进行得一波三折,几次都快要谈崩,但是双方又都留有一份余地,主要还是在等待国家发改委那边的审批以及附加政策的出台,那才是关键,而现在国家发改委终于拿出一个让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政策来,那么剩下的东西也就只是利益上的讨价还价了。
“赵部长,我也觉得昆文高速公路项目获批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项目本身,而是一个风向和信号,这证明中央对我们西部开发的是真的给予了实质性的政策支持,也认可了我们西部地区在一些政策上的突破,而我们滇南这一次走到了前面,也证明我们滇南省委省政府在方面可以把步子迈得更大,思想也更开放,中央对我们滇南开的口子也可以更大。”
叶庆川显然也想到了这方面的问题。
“嗯,庆川,我倒是觉得一旦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了这个项目,文城不妨利用这个项目的签约仪式来搞一个招商引资会,中华联合投资背后可都是来自境内外的大鳄,尤其是港澳资本相当雄厚,他们这一次看样子是想把沿海地区尤其是江淅资本也拉进来组成同盟军,这也是一个契机,像资本商人们展示我们滇南我们文城在政策上的开放性和前瞻性,把江淅资本和港澳资本同时引入我们慎南内陆地区,让我们慎南丰富的资源和港澳、江淅丰沛的资本相结合,我相信大家可以找到很多的合适机会,在这一点上你不妨多考虑一下,现在昆文高速公路有杨省长在牵头,文城等着坐享其成就行了,为什么不可以在这方面多花些心思?”
叶庆川心神一震。
赵国栋胃口不小,思路更宽,怎样利用昆文高速公路这个吃螃蟹之举来最大限度的打响文城名声,他这个主意无疑相当经典。
滇南在招商引资工作上一直处于全国下游,固然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这一客观原因,但是也有招商引资工作不力的主观原因,省内对吸引外资和民资的政策和服务上都显得呆板单调,缺乏能够吸引资本前来落足的亮点,比起周边的川、渝、桂等省市都有不少差距,整个经济结构也就是始终没有能够有所改善。
每年的招商引资会也多是雷声大雨点小,只能用慎南风光来吸引客商,但是却没有能够椎出像样的招商引资项目,也没有能够表现出足够的政策优势吸引力来,所以在每年吸引投资的成效上也是不尽人意。
“赵部长,我听说您在宁陵是把招商引资列为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首要任务,宁陵招商引资工作表现在整个内陆地区一直是有口皆碑,文城也希望能够效法宁陵,跟附旗尾,风光一回,不过这得您来帮我们一把,牵牵头,扛扛旗,要不咱们心中没底啊,总不能弄个招商引资会结果却冷冷清清,一无所获吧?”
叶庆川精神大振,如果能有赵国栋从中椎动,文城没准儿真能借助这一次的招商引资迎来一个发展机遇,他对赵国栋信心是越来越足,这位组织部长表现出来的能量已经远远超出了想象,在叶庆川看来,像宋国梁这种只会耍心计玩手段的角色,真还不如让赵国栋来干这个常务副省长,没准儿滇南地方上真能受益良多呢。
赵国栋斜睨了叶庆川一眼,这家伙倒是和自己越走越近,似乎是瞅准了自己一般,不过叶庆川这几个月在文城的反映也很不错,和韦文明也处得颇为默契,这是最为良性的状态,赵国栋也很高兴见到此种情形。
“庆川,招商引资不是我的工作,我就是包片儿也不能包打天下吧?要不你和老韦的书记专员让我来干?”赵国栋没好气的道:“我给你出主意可以,甚至牵线搭桥也没问题,但你要我牵头扛旗也不怕别人笑话你们?”
叶庆川被赵国栋这番话说得有些不好意思,挠挠头,赵国栋是组织部长,是省委领导,包片那也只是一种指导性质的工作,向其他地市的包片领导也就是一个过场形式,向赵国栋这样至少还能琢磨着替地方上做点实事的已经是异数了,再要得陇望蜀就真有点过了
滇南局面已经在逐渐走入正轨,很多人已经在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以蔡正阳为核心的省委才是慎南的主心骨,任何意图动摇这一点那都是心怀叵测,这一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只要偏离了这个中轴线,那么就会掀起滔天波澜。
种种迹象也证明滇南将会迎来一个稳定时期,一个发展时期,这让很多人在松一口气之余也充满了期待。
赵国栋也觉察到了这一点,从邻近年边上来自己这里的人越发热络起来就可以感觉得到,几乎从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结束之后,他的办公室就再也没有清静下来过。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顺利召开了,赵国栋主持会议并做了工作报告,省委书记蔡正阳做了重要讲话,对明年的组织工作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以往蔡正阳也会临会,但是却不像今年这样说得深刻而细致.几乎是言语必中,让台下的聪明人们都能感受到这一点。
而蔡正阳在话语中透露出来对组织部今年工作的满意,尤其是对赵国栋在组织工作布置中提出的交流挂职设想的赞同也让很多人浮想联翩。
丁华的范例已经成为一个鲜明的例证,而昭达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和昆州宁安县委组织部部长分别出任省委组织部干部二处、干部三处副处长的这一交流动作也已经证明了现在的省委组织部已经不再向往日的组织部那样封闭保守了,而是要以一个崭新的气象出现在大家面前。
赵国栋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组织干部要加强交流锻炼,尤其是加强省地市乃至中组部四级之间的交流锻炼学习以及滇南和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组织部门干部之间的交流任职,并表示滇南省委组织部的这一设想乙经得到了中组部的首肯,中组部初步同意将在滇南选调两到三名组织部长到中组部挂职锻炼一年,而省委组织部今年也将会有三到五名处级和副处级干部到各地市下派挂职,推动组织干部的进一步交流锻炼,增强组织干部的活力和主观能动性。
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成了赵部长在工作报告中三度提及的话语,也让一百多名组织部长印象格外深刻,这句话也会在随后几个月里成为滇南组织部门干部里的一句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