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十四章 征召令
距离近了,周武慢慢放下心来。
当初钦差大臣前往辽东册封爵位时,辽东的移民总数尚且不足六千户。皇上特旨规定,关外移民屯只需要户数达四十以上便可以算作一个基本采邑领。即便条件相对放宽了,但当时整个辽东也仍然只有一百二十四个可算作基本采邑领的移民屯。因此,辽东地区因移民有功而被册封的有邑贵族之中,勉强能够被称为高级贵族的只有两个人。这两个人,其中一个是一等男爵,而另一个则是三等男爵。
那个象家中房子失了火一样慌慌张张骑着马朝自己而来的人,是那个一等男爵手下的一名管事。以前周武和那位一等男爵打过交道,曾经见过这名管事。
想起那个姓商名仁的一等男爵,周武忍不住撇了撇嘴。
一等男爵至少需要拥有五十个基本采邑领,那家伙之所以能够获得一等男爵爵位,靠得却是投机取巧的手段。
当初皇上颁布。《移民奖励办法》后,靠这个办法获得爵位的地主并不多。按周武的理解,包括他自己在内,整个辽东加起来也只有五例。
周武是因为不受老爷子。待见,结果被老爷子以分家的名义给赶出来的。
五个人当。中,有一个身为嫡长子的家伙却比周武还要惨。俗话说“宁愿没了当官的爹,也不能少了讨饭的娘”。那家伙虽说是嫡长子,可惜亲娘死的早,他爹又早早地纳了填房。结果,他七岁时差点被人贩子拐走;九岁时曾经被人推到湖里;十二岁时又“误食”毒物……历经了七灾八难,好不容易活到十六岁,这时他爹却不知被后妈灌了什么**汤,硬是打发他到辽东移民。他家是当地也是坐四望三的大地主,拥有良田千亩以上,可身为嫡长子的他被打发到辽东时,却仅仅只是拥有一个基本采邑领的恩骑尉。
第三个人是个小地主,与同村的。大户结了怨,害怕被报复,因此忍痛卖光家产移民辽东。
第。四个人是八岁大的孩子……或者说是个寡妇。总之,就是那户人家死了男主人,家中只剩下孤儿寡母。同族的堂叔堂伯、堂兄堂弟们合起伙来觊觎她家的财产。寡妇的娘家没有兄弟姐妹不说,唯一的舅舅不仅不维护她,反而不时前来打秋风。寡妇是个烈性女子,因此索性卖光了家产移民。据说同族有个堂叔还不死心跟着到了辽东。
待那个八岁大的孩子被册封为有邑云骑尉之后,不知是那寡妇设的局还是那个同族堂叔自己不知死活,居然深夜里翻寡妇家的窗子,然后一声划破深夜宁静的尖叫导致同族堂叔被抓了个现行。
领主在采邑之中拥有充分。地行政权力。也就是说。对于领地中发生地事情领主拥有一定地审判权:宣告使用公有地地规定。轻微地犯罪及一定类型地民事诉讼。甚至部分谋杀、抢劫和其他重罪地判决。等等。因为领主才八岁。因此由领主地母亲代其行使领主职责。
判决结果是:那个同族堂叔。被终生流放。案件发生地已经是关外了。因此实际上也就是判决同族堂叔为终生奴隶。
在没有领主地情况下。被流放者在流放刑期内归屯长支配。在有领主地情况下。则属于领主所有。不过。寡妇却判决这个终生奴隶属于全屯共有——每户轮流拥有他一天地使用权。
每个移民屯中都有一位朝廷所指派地屯长担任保民官地角色。这个地位特殊地屯长有权否定领主地判决。将案件移交给上级领主或者官府审理。不过。“掘绝户坟、踹寡妇门”对汉人而言是最卑鄙无耻地行为。那位堂叔虽说不是踹寡妇门。但翻寡妇家窗子性质也差不了多少。因此该移民屯地屯长对于判决结果并无任何质疑——更何况。这个终生奴隶即将属于全屯共有。若是推翻该判决。不知要招多少人恨。屯长又没有吃撑着。自然不会去做那种既违背良心又会带来麻烦地事?
众所周知。私有财产一般会维护得较好。但公有地东西损坏地速度却很快。那位公共所有地奴隶每天轮换一个主人。因此主人们总会在使用期限内尽可能地少给或不给他吃饭。尽量多让他做事。那位同族堂叔以肉眼可见地速度迅速消瘦下去。然后在某一天套着铁搭耕地时。猝死在田间。
据说。皇上听闻了这件事后还专门下旨。禁止多个主人共同拥有一个奴隶。
第五个人从小就喜欢舞刀弄棍。靖难之役爆发时,若不是被长兄及时制止,他甚至险些跑去参军。当“唯有有功名者以及军户子弟可携剑带刀上街”的规定被颁布后,这个既无功名又非军户子弟的家伙急得是抓耳挠腮——这家伙大字不识一个,要不然肯定会去考个武秀才。听说了《移民奖励办法》后,这家伙便铁了心要移民。这一次长兄却并没有拦着他。因为,每次看到别人携剑带刀地上街之后,很长一段日子里他都会郁郁寡欢,甚至有一次还因此大病了一场。长兄大约是担心如果拦着不让他移民辽东,弄不好他会郁郁而终吧?
这个家伙姓赵,有趣的是单名也同样是一个“武”字。由于兴趣相投,单名也相同,赵武和周武结拜成了异姓兄弟。
除了这五个人外,在周武的眼中,其他人都是商人。
洪武皇帝制定了开中盐法。这种盐法是指当商人运送粮食到指定的卫所后,发给相同价值的盐引,凭此盐引可以到产盐地领取盐的。当时朝廷严禁贩卖私盐,所以当商人运的粮食越多T的盐就越多。后来精明的商人发现,从内地调运粮食成本太高,于是就直接在边塞地区雇佣农民开垦土地。
辽东共辖二十五卫,一百三十八所。因此,早在朝廷颁布《移民奖励办法》之前,便有商人在此建立商屯了——没错,在辽东建立商屯数量最多的便是那个商仁。
颁布了《移民奖励办法》后,商人们建立移民屯的积极性简直可以用趋之若骛来形容,商仁更是疯狂,竟然直接变卖了数代人经商所积累的全部家产。关内的家产全部变卖后,所值一万八千余贯。虽说之前在辽东已经拥有五处商屯了,但凭着这些钱,商仁仍然无法凑足五十个基本采邑领。
要不周武为什么会说此人投机取巧呢?这个人也确实会想办法。
因为移民并非抵达辽东后就立即册封爵位,而是等一段时间后由朝廷派出钦差进行查验后统一进行册封。在此之前,则由移民首领先自行上报自己的移民功绩。
商仁想的办法。是:劝说那些移民屯数量较少的首领将功绩挂在他身上,待他被朝廷册封之后,再由他来册封那些移民首领。这样一来,建立移民屯数量较少的首领所能获得的爵位以及采邑仍旧不变,唯一的变化只是由皇上的直属封臣变成了商仁的封臣。
商仁游说众人的理由也。确实很蛊惑人心。当时商仁邀请了辽东所有可能被册封爵位的移民首领前去赴宴。由于都是邻居,将来守望相助是免不了的,相互认识一下也没有坏处,因此几乎所有的移民首领都如约赴宴。
周武的记。忆回到了几个月前。
酒过三巡之后,商仁是这么说的。
“。大家静一静,我有话说。大家都是即将成为有邑贵族的人,想必知道这样一个规定:宗主有保护附庸的生活、声誉、家庭及财产之义务,不可计谋对附庸有损害之行为,否则附庸可提出抗议或中止附庸关系。”
“辽东这块地方,女直人。、蒙古人等蛮人众多。若是皇上的直属封臣,有道是天高皇帝远,受到蛮人的攻击之后,等求救消息抵达京城时,黄花菜都凉了。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给出足够的时间供在场之人。慢慢咀嚼其中含义后,商仁说道:“我有一个建议。大伙们将移民的功绩暂时借给我。待我被册封后,再按诸位原先的功绩相应地一一册封。”
“诸位若是成为我的封臣,可以就近获得救援。若我没有完成包括救援封臣在内的各种封建义务,诸位可提出抗议或中止附庸关系。同样的情况下,皇上的直属封臣却无论如何都不能中止附庸关系——那是造反,要诛九族的!”
“附庸有违封建法律之嫌时,宗主还可以对封臣进行处罚,最重的处罚甚至是没收采邑。但封臣拥有陪审权,有权要求由‘同僚’组成的法庭审判,领主单独不能处理。除此之外,封臣甚至还可以越过其直属的领主向该领主的上级提起上诉,乃至直接向当今圣上告状。”
“但皇上的直属封臣如果有违反封建法律之嫌,无论有没有陪审团,其结果恐怕都一样吧?”
商仁环视一圈,三角眼中射出精光。
“若说皇上无缘无故找低级有邑贵族的麻烦,那是谁也不会相信的。但皇上管理整个天下,哪有精力一一管理爵位较低的封臣?恐怕,皇上会将管理爵位较低直属封臣的权力交给地方官或者某个都司。
在辽东,想来会交给辽东都司代为管理。”
“说一句该掌嘴的话。假如说有个小人与诸位之中某人发生矛盾,然后向辽东都指挥使(注1)挑唆。万一辽东都指挥使知误信小人之言,宣布某人违反封建法律因而剥夺此人采邑,那时你们找谁哭去?”
听到这里,在场已经有很多人都被说服了。
这时有人问道:“如果到时候你不按约定册封我们,那又怎么办?”
对于这个问题商仁却胸有成竹,立即答道:“这还不好办?商某可以签定两个契约对此进行保证。”
“因为诸位需要暂时将移民功绩让给商某,因此第一份契约为年息100%的借款文书,诸位是债权人,我是债务人。而第二份借债协议中,我为债权人,诸位是债务人。两份协议的结算日期和最终金额都一致,也就是说,将来这两份协议可以相互抵消。”
见众人面露迷惑之色,一缕得意的神色在商仁的脸上一闪而逝。
“这两份协议的关键之处在于,诸位的署名不同。以这位周武兄弟为例吧。”商仁指着同桌的周武说道:“第一份协议中,借债人署名山西太原县周武。而第二份协议中,欠债人则署名山西太原人氏有邑云骑尉周武。”
“如此一来,若本人按规定履约,则第二份协议便可发挥效力,于是两份协议可相互抵消。若本人不按约定册封诸位,大家便可凭第一份协议向我索债……别说本人绝不愿意支持高达100%的年利息,即便本人愿意那样做,诸位也不会吃亏——若有人觉得年息100%还吃亏,那么商某人愿意吃更大的亏把钱借给他,只要八成的年息,如何?”在笑声中,商仁补充道:“那时诸位拿了双倍的钱回内地再去组织移民,可以在辽东建立两倍的移民屯,这笔买卖会吃亏吗?”
当场诸人先后露
大悟的神情,这时有人大声嚷嚷道:“商老板,如今T+屯23个,若是大家不与你合作,你顶多只能被册封为有邑轻车都尉。而在场之人若都与你合作,那么你甚至能够一跃成为三等有邑子爵。相比你可以得到的好处,我们所得的好处似乎太少吧?”
商仁干笑数声。“那你说应当如何?”
那人站起来大声说道:“很简单,当我将移民功劳归功于你的同时,签定第三份借款协议。前两份将来会相互抵消且不论,第三份,则是我应当从这次合作中获得的好处。我从河北组织移民来此建立了一个移民屯,前前后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