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杂谈-第4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月28日,第33师团了距英帕尔西南约20公里的比辛布尔地区,封锁住了英帕尔的南部通道。与此同时,第15师团攻占了英帕尔至科希马之间的密宣,封锁住了英帕尔的北部通道。向科希马进攻的的31师团也了科希马的外围。
面对日军的两个师团已对英帕尔形成南北合围之势,驻守英帕尔地区的只有由斯库纳斯中将指挥的英军第4军的英印第17师和英印第20师两个不满员师。斯库纳斯急电集团军司令斯利姆派兵增援,而集团军下辖的第15军主力尚在300英里以外的若开地区,从地面赶到需时3个星期。蒙巴顿立即向美国人求助,请求美军帮助空运部队。美方很快同意了英方的请求,从3月下旬开始把用于喜马拉雅山“驼峰”运输线的45架“达科他”式运输机借给蒙巴顿使用。美国的“达科他”确实是救命恩物,这45架运输机满载着第15军之第5英印师及全部枪炮,从若开飞往英帕尔平原,协同第4军的部队保卫英帕尔。
日军第33师团和第15师团形成了对英帕尔的南北夹击态势后,4月上旬,牟田口廉也决定以第33师团为主攻部队,逐步从东南向英帕尔推进。为了加强该部的攻击力量,他从山本支队调来坦克和重炮联队,又从新编入第15军的第53师团调来两个步兵大队增援,并亲临第33师团指挥战斗。4月10日,日军攻占了英帕尔东南面的伯莱尔公路上的谢阿姆山口,英印军被迫退守直接俯瞰着公路干线的坦努帕尔。牟田口廉也认为胜利已经在望,又调集了一批新锐部队,企图在坦努帕尔突破防线。经过一连几昼夜的疯狂进攻,日军取得了一些进展,英印军的防线被迫向后移动。此时的牟田口廉也,确实已接近于突破对方防线。但是,他的部队经连日激战,疲惫不堪,官兵们缺乏给养,口粮从出发时的6两降到4两、3两、1。5两,甚至0。3两,战斗力大为下降。而英印军却大不一样,他们每天除了获得基本生活物资外,还能得到诸如香烟、甜酒之类的物品。
雨季很快就到来了,地面逐渐变成得泥泞难行。为了再尽最后一次努力,牟田口廉也决定变更主攻方向,向英帕尔以北迂回,企图从北面打入英帕尔。为此日军通过滑溜难行的丛林小道向前推进。6月10日,日军第33师团和配署的第15师团一部与英印第20师在丛林里迎面相撞,随即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日军士兵在“武士道”精神的支撑下和各级军官的督促下,忍着饥饿在连绵的阴雨中拼死战斗。6月22日,他们竟奇迹般地闯过了英印军的堵击,冲出了丛林,了英帕尔的边沿。日军官兵们,“遥望英帕尔市街,祁祷着作战成功”。不过,此时他们已经没有力量发起攻击了。他们经过数月一系列苦战,了英帕尔英军的家门口,却发觉自己无力再迈进去,对日本人来说确实是件天大的讽刺。与英帕尔方面的战况相似,日军第31师团在科希马方向上的进攻也成了强弩之末。
随着雨季的到来,日军士兵有3万多人染上了疟疾、痢疾、霍乱、流感等疾病,尤其是军队的克星——伤寒,更是蔓延猖獗。由于缺乏药品和医疗器械,只好眼巴巴地看着那些患病的士兵遭受病痛的折磨。“士兵们的皮肤常常布满溃疡和脓疮,穿着湿透了的衣服躺着任随蚂蚁去叮咬。”雨季的丛林就像是一座蒸气弥漫的绿色地狱,那些被饥饿和疾病折磨的士兵一个个瘦骨嶙峋,成千成千死去。牟田口廉也感到他应当全线撤退了,而在科希马战线上的第31师团司令官佐藤中将未经他同意就先行率第31师团主力撤退了。
6月25日,进攻科希马的日军第31师团那些忍饥挨饿、疾病缠身的官兵开始沿着一条山谷小路向乌克鲁尔撤退。英军第33旅旅长刘易斯&;#183;皮尤后来回忆当时日军的狼狈情形时说:“我旅置身于那些随带着大量伤病员撤退的日军部队及其最近的目的地——乌克鲁尔之间。敌军已不存任何希望,他们得不到食物,得不到药品,什么也得不到了。他们衰弱不堪,嘴里塞满野草。……在路上深可陷足的泥浆里,漂浮着日本兵的尸体。四下里零乱丢散的装备,正是不体面溃败的见证。……那些当初想成为印度征服者的士兵,现在从炮火下得以逃身,带着一身的疾病,正沿着无数条丛林小道,痛苦地向前挣扎前进着……。”
7月2日午夜,经东京大本营同意后,日本南方军司令部正式下达了停止“乌”号作战的命令。为了好听一些,该命令将这次行动冠以“退却作战”的名义。日军所谓的“退却作战”,实际上是一场真正的大溃败。当英军沿着铁定公路向钦敦江追击推进时,他们见到了战败者的全部情景:“到处是赤脚露体的尸体,士兵像骷骸一样躺在泥地上;行驶中遭到轰炸的运输车和烧毁的坦克;被精疲力竭的士兵扔得满地都是的枪支弹药和军事装备。”
日军的悲惨之状,据日方自己记载:“这次退却作战是日军战史上未曾有过的艰苦作战。各师团既处于艰苦环境中,而将士还由于长期苦战和补给断绝,早已疲惫不堪;众多的伤病员即使用全部兵力也不能抬着护送,而且处于第一线上的人员也大都患有疟疾、痢疾和脚气病,医药用品的补给,却毫无准备。……由于道路的泥泞崩坍,车辆完全不能行动。而且时值雨季顶峰,横在我军道路上的曼尼普河、雅纳河、尼瓦河和钦敦江几条大河自不待说,所有河床干道也都泛滥,洪水奔流。至于我军渡河器材、设备、则廖廖无几,无济于事。……有些部队伤病员徒步先行,行动困难的大部分选择了自杀的办法。徒步的病人,在沿途的密林中力尽倒下的、被浊流吞没下落不明的人不计其数,真是鬼哭啾啾,凄惨万状。
8月20日,日军溃退至钦敦江边。此时钦敦江因暴雨和山洪,江面宽度已达1500米以上,而且各渡河点均暴露在英军炮火和飞机扫射轰炸之下。日方材料称:“当时我军有5000多名重伤病员猥集呻吟在各渡河点,8月25日,我军就在这种情况下开始渡河退却。经过第31师团、第15师团后卫部队的拼死战斗和渡河战斗队的奋斗,终于在8月30夜半,使最后一兵渡至钦敦江东岸。……第33师团早已损失惨重,且要抗击腹背之敌。然而军部无法援助他们,只好信任该师团的勇敢奋斗精神,期待他们靠自力突破敌人包围,向后撤退。”至9月初,日军第15军在钦敦江西岸已没有一兵一卒,半年前他们越过钦敦江发起的英帕尔战役,就这样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英帕尔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著名战役。西方和日本的军史学家评价这是日本历史上在陆战中遭到最惨重失败的一次战役。日军在开始发动进攻时约有10万人,结果有53000多人在战斗中死亡或失踪,并且败退回原来进攻的出发地。日军之所以在英帕尔惨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后勤保障。日军在进攻前,片面强调“就粮于敌”的传统补给思想,对后勤保障问题不仅计划不周,而且准备不足。担任进攻任务的第15军,直到向部队下达展开命令时,原定的后勤保障计划仅完成了18%。部队出击时,只携带了1—2周口粮、1。5—2个基数的弹药,牵了2万余匹马、牛和象,数千只山羊。他们计划用这些牲畜驮运物资并兼作食用,估计可支持一个月,至于尔后的后勤补给,只待“打下英帕尔,坐吃丘吉尔”了。英军在战后总结这场战役时写道:“由于对后勤供应需要的估计不足,由于对英军部队战斗素质的估计过低,这就导致了日军的毁灭。”日军在战后总结这次场战役失败的教训时也承认,对后勤保障重视不够是造成这场劫难的重要原因,他们在英帕尔是打了一场“忽视后勤的无谋之战”。
英帕尔会战后,作为日军驻缅方面军主力部队的15军,已不再具有一个战役兵团的战斗力了。盟军在印缅战场,从此转入了总进攻的战略阶段
第324章美日莱特湾海战
           1944年l0月,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海战(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舰队作战行动),摧毁了日本的海军实力:这是结束太平洋战争的序幕。莱特湾之役在菲律宾群岛对开海面展开,波及一百三十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这场仗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多数战役不同,各种海军武装力量,由潜艇至飞机,全部派上用场。无可否认,日本舰队自此役后就一蹶不振。不过这是—场引起不少争议的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一些日本人深知帝国时日无多。敌方不断退却的日子 
过去了,太平洋上满布美国“鬼子”的船舰,敌军又在进逼日本内圈据点。日本必须破釜沉舟,决一死战。他们于是制定了一套“胜利”计划——美国舰队一旦侵入日本的内圈据点,即菲律宾群岛、台湾、琉球群岛和日本本土,残存的日本海军就倾巢而出,誓死迎击。
“胜利”计划共有四个,分别应付不同的形势。不过据摩里逊少将说,日本情报“……断定在菲律宾群岛。日本最高指挥部靠侦察获取的情报很少,从其他方面推测得来的却很多。10月6日,从莫斯科得到一点重要消息”。苏联外交部告诉日本驻苏大使,说他们透过外交途径,得悉当时驻中国的美国第十四和第二十陆军航空队,已经奉命出击,以孤立菲律宾群岛。后来美军提前进攻莱特岛,日本人始料不及,不过他们倒没猜错地点。
相形之下,美军的情报就差劲多了。美国对这场仗过分乐观。事实上,盟军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都往往低估了各岛日本驻军的实力。西南太平洋盟军空军司令肯尼中将认为莱特岛“几乎没有防御力量”,还估计日军不会顽强抵抗,动用舰队作战的机会微乎其微。哈尔西上将第三舰队的快速航空母舰在战列舰支援下,从8月31日到9月24日,不断进袭棉兰老至吕宋岛一带的日军基地。9月21日,海军飞行员又大炸马尼拉湾。美军在菲律宾群岛收获甚丰,日军抵抗力奇弱。哈尔西向太平洋总司令尼米兹上将报告说:“我方舰只丝毫无损。萤幕上不见敌踪。” 美军见日军还击乏力,决定改变策略,取消先攻雅浦岛、逐步向菲律宾南部棉兰老推进然后挥军北上的计划,提前两个月,即1944年10月20日,登陆菲律宾中部的莱特岛。
开始时一切顺利。10月20日破晓时分,七百多艘美舰开进莱特湾。当时上空只有一架日军飞机。日军起初只进行了微弱抵抗,美国这支太平洋战争中规模最大的舰队或许已把守军吓破了胆。到了l0月21日,成千上万的美军已登上莱特岛,伤亡轻微。只有三艘军舰受伤。
早在l0月17日上午,美军发动解放菲律宾群岛战事后九分钟,日军巳奉命执行第一号“胜利”计划。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丰田副武大将明知只有这个孤注一掷的最后机会去“歼灭物资供应源源不绝的敌人”。他从东京郊外海军学院的总部给属下散布各地的部队发出“胜利”一辞,丰田曾在菲律宾海之役和保卫台湾之战中把驻陆地的飞行员和只经仓卒训练的舰载机补充飞行员编入作战,以对付哈尔西的舰队,使日军舰队日后缺乏空中掩护。丰田这时虽有航空母舰,但飞机很少,飞行员也训练不足,因此若要第一号“胜利”计划成功就得秘密行事,狡猾作战,在夜间行动。菲律宾各基地的日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