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松田织部助系戒重肥後守之重臣,曾从上泉信纲和柳生石舟斋习剑的达人,创立松田派新阴流。戒重肥後守被织田信长灭亡後,织部助携主君遗孤投效筒井顺庆,然而仍怀恨旧主家的灭亡,是因柳生家为信长当向导所致,遂向筒井顺庆告密谓柳生家隐藏有私地,使获悉此情的信长暴怒,下令没收柳生家的领地,自此,松田的项上人头,成为柳生一族立誓竞相猎取的目标,而後松田果然死於庄田剑下。
五七、佐佐木小次郎(严流):笼罩在谜中的严流岛决斗。
富田势源之高徒(另一说为钟卷自斋之高徒),出师门自立严流,游历诸国未遇敌手,至小仓细川家任兵法指南,一六一二年四月,宫本武藏从京都来作客於其父门人——任细川家老臣的长冈佐渡之家,闻得小次郎之高名要求挑战获准,地点定在於关门海峡上的向岛(又称船岛,後来为纪念这位小次郎才改称严流岛),除藩主、家臣检使官、警固武士之外,其馀一概不准登岛参观。
决斗当日,约定的时间——辰之上刻(上午七点至八点廿分)早已过去,却仍不见武藏的纵影,在众人疑怒焦燥中,直至近午,方见武藏自下关(相距约二公里多)乘舟姗姗而来,他故意如此拖延时间,其目的为使对方因久等不耐,产生疲惫与愤怒的心浮气燥情绪,小次郎虽也早已洞悉其意图,奈何毕竟由於年少气盛,终还是无法加以自制镇定,待武藏至岸边,小次郎愤然起立,并怒责其违时,言罢拨刀,却将刀鞘怒掷於水中,武藏见状便调侃:「焉有胜者把刀鞘舍弃之理,看来今日你必输无疑了」,暴怒的小次郎举刀上段猛然下砍,武藏以刚才在舟中用木框削成的木刀,将其拨开并加以反击,小次郎的刀尖虽把武藏的卷(束额的布带子)一刀两断,并在其额上划了一条血痕,但他的头却结结实实地承受了武藏重重的一击,武藏注视倒地的小次郎一会儿,欲再补上一刀时,撑起身的小次郎猛横扫一刀,把武藏垂在膝下的裙斩开一条三寸的裂口,而武藏的木刀,再度在小次郎的腹上狠狠地一击,当场使其肋骨碎断,口鼻喷血而亡,小次郎时年仅十八,武藏为廿九。
五八、柳生十兵卫三严(新阴流):十兵卫隐密之说真实否。
十三岁时任三代将军家光的侍僮,但自廿一岁以後的十二年间,却完全失去其音讯,故有潜伏於九州,从事监视萨摩藩岛津家动静的工作之说,然彼本身,却於其着作「月之抄」上记述,其间系隐居於柳生谷,从事兵法修练之说,但一般仍推测,此为掩饰其隐密(密探)身份的说法。家光将军对天下各藩,派出大量的间谍,以防彼等的暗怀异志,而以十兵卫的各项条件看,成为其中一员是非常有可能的。他的剑术造诣,一般评价为远超过其父宗榘,但却於四十四的英年即病逝。
五九、东乡藤兵卫重位(示现流):抛弃恩情与恩师之子对立。
萨摩出生,初学有若萨摩国技的体舍流,十八岁初阵以来,於战场上的实战中磨练剑技,後入示显流达人善吉和尚之门,加上努力与创意,自立一派为示现流。一生比斗五十馀次,从未尝败绩,当时藩内剑术师范为体舍流的名人东新之丞,其为藤兵卫旧师之子,然而在龙虎不能并存的情形下,二人必须分出胜负方能罢休,藤兵卫虽恩情所困恼,但身为剑客必须舍弃世俗的亲情,遂决意与其比斗,地点在藩主家大龙寺的庭园,在众藩士的围观之下,胜负就在一瞬之间决定,原来藤兵卫上段的当头一劈,新之丞的木刀虽已把它接住,但这重逾泰山的一刀,非但把他的木刀砍为二段,馀势仍重击在他头上而毙命。
六十、柳生连也严包(新阴流、柳生流):柳生一门中空前绝後的天才。
任御三家之一——尾张德川家剑术师范,柳生兵库助利严(将军家师范柳生宗矩之侄)的三男,自幼即颇负剑才,十八岁时藩主命其与一刀流、柳生流等高手卅馀人比赛,严包连剩卅馀高手而能毫不露疲态。三代将军家光闻其名,遂召至江户,命与第三代师范柳生宗冬(即严包的表叔)比赛,结果仍由严包获胜而轰动一时。六十一岁隐居修佛,一生未婚,故也无後。
六一、小田切一云(空钝流):互击即有十分的胜算。
深研儒学与佛学的思想家。自廿八岁至卅四岁间,从针谷夕云习剑,更深悟得乃师无往心剑思想与剑理的神髓,得夕云秘传之印可,是一位称得上文武全才的人物,後易名空钝,其理论是「初学者,唯有去想获得互击则可,互击即能获得十分的胜利,但不要去想获胜,也不能去想会失败,要忘却胜负,对敌人之刀以无我无心去应对,如此对强於汝者求得互击,弱於汝者则能获胜,如此累积修练的岁月,自然对强於汝者也能获胜」。
六二、涉川伴五郎义方(涉川流):将柔术的极意活用在剑上。
自幼即臂力过人,自习得柔术之後,常依赖其神力而忽视了技巧的运用,在修行游历途中,遇上关口氏业,氏业身材矮小,却腰插触地长刀,再於刀鞘末端装上轮子拖地而行,且又衣着华丽有如歌舞伎者,伴五郎瞧不顺眼,遂向其挑衅,岂知只一近身,见对方毫不用力,而自己也使不出力道之间,已经被对方摔倒在地上,屡战屡败,伴五郎惊佩万分地求入其门。後终得其真传,至江户开授徒,并着有「柔术百道」一书流传後世。
六三、平井八郎兵卫(一羽派神道流):一剑劈倒石地藏。
师冈一羽斋的传统,由另一留下来的高徒土子泥之助,传至其门人水谷八弥,再传至其门人家所伊右卫门,则於大坂夏之阵战死後,其传似乎已经断绝,然而至宽文年间(一六六一至一六七二),有平井八郎兵卫却宣称以得此派之秘传而巡游天下。有一天,於上州比剑获胜的归途,对方道场的门徒十馀人,埋伏突袭,平井於刹那之间,立毙其中三、四名,馀则竞相逃离,杀兴未尽的,他顺手一刀把路旁的石地藏给劈倒,由此更悟出,只要凝满力道时,就是再坚牢的铠盔,也可以贯穿击破的道理。然而因杀人而向地方代官自首,领主认为杀人乃属大罪,但其却是自卫而挥剑,故领主遂以别出心裁的判决方法来决定平井的命运。
领主选派廿名所能够找到的高手剑客持真剑,而平井则仅能以木刀轮番应战,如能得以不死,则可无罪释放。比武的结果,平井果获合胜,後至江户再入柳生之门深造,最後返归常州,又获得鹿岛神道流之传。
六四、堀部安兵卫(念流):高田马场连斩十八人的故事,可能是个夸张不实的传说。
原姓中山,从马庭念流第十三代扖口将定学念流,据考,在发生「高田马场仇」故事的时候,其剑技应尚未臻成熟,故其连斩十八人之说,可能是後来说书者添加上去的数字。後来又入堀内源太左卫门之门,剑术方见大进,并成为堀内馆主的亲友,播州赤穗藩士,堀部金丸之养子,易姓堀部,後来更成为史上最为脍炙人口的复仇故事赤穗义士(浪士),四十七义士之一员。
在攻入仇魁吉良邸的时候,曾与吉良上野介义央的贴身侍卫,一流的剑客清水一学相对而将其斩倒,另外,最後斩获仇魁吉良项上人头的剑士,武林唯七则为我国孟子的後裔。
复仇成市????士们,向幕府投案自首,而被五代将军德川纲吉判处初腹,现渠等遗物塑像等,俱陈列於东京高轮泉岳寺境内的义士馆,供後人凭吊,馆後则为其埋骨的义士塚。
上述孟子的後裔有一事迹:从古时候的千百年来,有不少的中国人和朝鲜人,陆续渡海到日本来,并改姓氏入日本籍,变成为「日本人」(日人称彼等为归化人),如现今的山口、丹波、山村、长冈、志贺、桑原、平田、丰冈、河内、高村、长野等等,共达三百廿六氏之多。在全日本新撰一千一百八十二姓氏中,几乎达三分之一之数(还不包括没改姓氏的侨民在内)。由此大概可以想像,日本与我们的关系与渊源是如何的深远!
六五、桃井八郎左卫门直由(镜新明智流):以户田流拨刀术中之型镜新为流名。
遍习一刀流、柳生流、堀内流、无边流枪术等,後再学户田流拨刀术,而创出镜新明智流,於江户日本挢附近开馆授徒,时年已五十,仅一年後即病逝,道场由养子春藏直一接掌。
六六、中西忠兵卫子正(中西派一刀流):培育出幕末的六位剑豪。
初代的中西忠太子定,从第四代小野次郎右卫门忠一习一刀流,後其剑技凌驾乃师,其子中西忠藏子武有感於小野派之「型」,有流於形式似的状态,遂发明了面、手、胴等的护套,再以四片竹片做成的竹刀,作实际攻防的练习,一时各流各派也竞相仿效,蔚为一时风尚,这就是流传至今的现代剑道最初雏形。
中西第四代的忠兵卫子正,更堪称为一世剑圣。由其手中培育出来的浅利又七郎、千叶周作、寺田五郎右卫门、高柳又四郎、白井享、高野苗正等等,俱为幕末时代,名震一方的剑豪。
六七、平山行藏子龙(忠孝心贯流):是位愤世嫉俗型的剑客。
其家代代为幕府的下级武士,行藏自幼即具拨群的武才,非但遍修所有武学如枪、剑、军学、柔术、游泳、马术、炮术等等,概达出神入化之境,其馀如儒学、土木、农政等也达一流之域。其身裁十分的矮小,却偏喜腰插近四尺的长刀,每於其招摇过市时,不识者概视其为怪人而加以讪笑,而知其本事的人,则纷纷敬而退避。他平常一面看书,一面以拳击榉木板,裨以强幱苈咏霢睡觉时也惯於地上,并从不用任何寝具,每早以七尺长棒作素振五○○次,然後再以四尺的长刀作拨刀术的练习二、三百次,从无一日间断。他土生土长於江户,却至死仍痛恨江户的腐败、污浊、柔弱与摇荡的时代,是位典型愤世嫉俗型的武士。
六八、户崎熊太郎(神道无念流):兵法者一生能不用为大幸。
熊太郎十六岁到江户,入福井兵右卫门嘉平的道场习无念流。熊太郎生就高大魁伟,力大无穷,至卅一岁时得师之真传,遂返故乡开道馆,四年後,复出江户开馆授徒,无念流之名遂在江户传开,在他道馆的壁上,贴有一张诫文曰:「兵法系凶器,故一生能以不用为大幸,非不得已时不用,为私己之意趣或愤恨,更不可用,因这已属暴力,如是为君父之仇而用者,此则属於忠义,武德也」。
六九、寺田五郎右卫门宗有(天真一刀流):临事需将生死置之度外。
自幼即入中西道场,认为乃师所发明着护套以竹剑互打的练法,有违剑法之真意,遂出中西门改入平常无敌流,池田八左卫门之门,时年仅十五、六,在此修业十二年得无敌流之奥秘,後从藩主命,再入中西之门,深研一刀流之剑型(他仍对护套竹剑不以为然),并熟读白隐禅师和小田切一云等的遗着,而练磨身心,如此犹感不足,再从白隐系统之东岭和尚苦修,而得大悟,获东岭和尚禅学的印可,并谓:「汝之修业已贯通天真」,自此即自称为「天真翁」,其剑法并名为「一刀流天真道」。五十五岁时,获师中西之秘传,剑名高极一时。他对於剑的哲理,曾有如此的说法「剑法者,虽为取胜对方之技,但却不能尽想求胜,临事需将生死置於度外,心无邪念,不疑不惑,如能常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