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韩少功评传-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种瓜菜的倡导者。看到韩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亦乐乎的,八景峒学校的有些老师和家属这才好意思跟着挑起了粪桶。
进步的回退(3)
早上6点钟,韩家人就在鸡啼鸟叫的交响中醒来,这时,淡蓝色的晨雾从湖水中氤氲而起,弥漫在长满松树和梓树的重重山体上,把它们浸染成虚幻不实的影子,如同一幅水墨丹青。韩少功通常会挑上一担粪桶到学校公共厕所的粪池里去淘粪,一般情况下他都满载而归,但有时候遇上另一个人收获则会少些。那人也曾经是这里的知青,在这里买了几十亩地种菜。他身强体壮,粪桶比韩的还要大出两号,干起农活来像疯子一样,完全不知道脏累。待到把菜地里的活忙完了,把鸡从笼子里放出来,伺候好猫和狗等小动物的饮食,一家人才开始洗漱,然后吃早饭。饭后接下来是处理邮件和读书的时间,包括通过网络和传真处理一些来自海南方面的公文和文艺作品。为了保证蔬菜的无公害性,他们不用任何化学肥料。蔬菜长虫了,也是戴着老花镜用手一只只捉拿下来,不用农药来除灭,“实在捉不完,就让虫子吃点算了,人家好歹也有一条命”。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图景,和屈原时代的农民差不多。地里的活并不太紧,上午就可以解决,下午的时间看书写作。如果天气允许,五点钟他们就跳进水库,在荡漾着炫目晚霞的水中舒展四肢尽情划动,发出动物一样咿咿啊啊的叫声,湖水清凉柔润,沁人心脾,不知不觉中,满湖的霞光变成了溶溶的月色。韩少功是个泅水的好手,游泳是他毕生最喜爱的运动,不管心里有什么事情,只要跳到水里就成了庄子寓言中快乐的鱼。晚上一般就看看电视,碰到没有好节目,就翻翻报纸和杂志,十点半钟准时入睡。
  接待来访也是韩家日常生活的一项内容。不时有人来串门拉家常,坐在梓木沙发上,喝一口绿茶,点一根烟,便烟雾缭绕信马由缰地聊开了。聊这地方上过去发生的事情,聊田间地头的农活,聊家庭内部和邻里之间扯不清的事情,还有国内外的形势变化。聊得熟了,大家来往也就随便起来,分不清权利边界了。左邻右舍有一点鲜肉需要存储,以备客人的光临,也一碗碗端到韩家来,塞入韩家的冰箱。有一次韩少功忘记了这里头情况复杂,打开冰箱,抓到肉就下刀,结果把人家的东西给做掉了。韩家菜园的产权也不再明晰,有时一个后生推门进来,见瓜架下有菜瓜,拧下一个就吃起来,说味道真不错,好甜,好脆啊。
  农闲的日子,韩少功也喜欢四处走走。八景峒有三千多人口,稀稀落落地分布在几道深深的山冲里,韩少功的布鞋几乎走遍了所有的旮旯。他可以随便走进一户人家坐下来聊上一个上午或下午,然后抓起筷子吃完饭再走人。农民逢上喜事设宴,通常都会请上韩作家。有的乡村秀才写了几首古体诗词,也会拿来与韩作家斟酌一番。农民并不缺乏智慧,他们的叙述充满机智和巧妙,其幽默诙谐常常让韩少功禁不住捧腹大笑。初春时节,瓜菜还没长起来,他们就提着篮子去山上采香椿、蕨菜、蘑菇、春笋一类。一路上迎上的都是歪歪的笑脸,仿佛是同一条藤上的南瓜。特别是那些农妇,都在笑眯眯地招呼他们:“有菜吃没?”意思是问要不要在她们那里摘点什么。在山冲里走着的时候,有时候会听到坡上的林子里传来山民的歌声,诸如,“茶罐小了难煨茶,丈夫小了难当家”;“郎在高山姐在冲,两人相爱路不通”。有一次他们走了很远,到了高山上一个外人罕去的村子,发现那里的人异乎寻常,他们神情清明,老人小孩皆是一脸纯真无邪,全无烟火之气,对他们的到来不将不迎,对他们的离去也不送不留,其超越物外的风度让韩少功惊为天人。
  如此来来往往,互助互动,韩少功很快就融入了八景社会,成为其中有机的分子。乡里村里开会,商议乡村管理事务,通常都会请韩作家参加,让他给出出主意,谋划谋划。他们还想利用一下他的影响和关系,引来资金和技术。村里以及邻村的好几条山区车道的开通,村广播网、学校图书室等公益事业的兴建,乃至财务清理和矛盾调解,都有他积极的投入和付出,包括多次去长沙和岳阳交涉。从八景峒学校到佛果寺十里长的公路建好之后,他们想竖碑谢恩,但韩写了约三百字的文言体《佛果路记》,为所有建设者与支持者评功摆好。其文被勒刻在公路边的一块青石碑上。
进步的回退(4)


此外,给特困户盖房子,让失学少年重返课堂,乃至邻里失和父子吵架,子女报名考大学和进城找工作,这一类麻烦也会找上门来。有的只是出出主意,谋划谋划就可以了,有的还得调动一些个人的社会资源。当然,不是对所有人都能有求必应,许些无理要求还是设法招架。譬如有人打着集体招牌谋个人利益,随便编造一个项目就要求借贷百万,请韩作家帮着去银行找关系。还有些人异想天开,提出借汽车去县城走亲戚,甚至想得到建筑公司的资质证明或某亲戚官场高升的机会。遇上这类事情,韩只能直言明拒,或者以戏言见招拆招,比方说:汽车是我老婆,怎么能够随便借?除了送危重病人上医院,其余的事由今后请一律免开尊口!
  实际上,拒绝并不一定结怨。求助者一旦理屈词穷,倒会对主人的原则性感到佩服和敬畏,即便遭一顿训骂,也能感受到直爽中的某种亲切。毕竟大多数农民都通情理,不会不明白事情的曲直轻重。合理拒绝的前提,是韩少功把交往互动中的许多繁琐事务,包括有时给病人当当司机,看成是自己生活中不可减少的部分,愉快地接受下来。
  当地政府和一些机构也不想让资源闲置,有时候会邀韩作家去参加当地的社会活动,让他当“坐台先生”。一年端午节,他应邀到县城参加祭祀屈原的大典。到了那里才知道,主宾必须身着西装。于是临时派人从照相馆给他借来一套换上。这套小号西服把他捆成了一个端午节的粽子,憋得他大汗淋漓,令身旁的台湾诗人余光中和湖南作家谭谈深感同情。他只好以苦笑解嘲:“屈原是一老外吧?不然为什么大家都穿西装来见他?”(《山南水北?准制服》)汨罗市召开全市乡镇干部会议时,当局也请韩作家给干部们做演讲报告,讲全球化背景下乡村面临的问题。作为近水楼台的八景峒学校,也多次请韩少功去给老师和学生上课。有一次,老师们提出来,说韩作家,你是见过世面的人,就给我们介绍如何赚钱吧。于是,韩作家如是告诉他们一些“赚钱”的秘诀——
  要赚钱,首先要学会算账。你们都很会算账,但有几笔账可能没有算清楚:
  第一,身体健康就是赚钱。现在医药费太贵啦,你赚了个几万十几万,可能一场病就倾家荡产,所以因病返穷已成了村民贫困的第一位原因。你看现在,二十几岁就患高血压,四十几岁就患中风瘫痪,什么原因?难道与烟酒无度乱吃乱喝没有关系?与你们荒废了油茶林常年大吃猪油没有关系?智峰乡、三江镇那边黑烟滚滚,烟囱林立,毒气呛人,什么原因?就因为那里有许多人在做垃圾生意,办些污染严重的工厂,也许他们可能会赚到钱,但空气污染,使不少人生病,你们说这合算吗?
  第二,教好子女就是赚钱。俗话说得好:穷人望崽大,富人怕崽败。儿女好,穷家可以变富,反之富家必然变穷。人都是要老的,教好子女是父母最重要的中长期投资。子女教育好了,既为国家为民族培养了接班人,也是为家庭造了福。有的人抛家离土,一年到头在外面打工,家里孩子交给老人管,老人又无法管好,结果让好端端的孩子在外面学坏,你们说这是钱能买得回的吗?
  第三,不跟时髦就是赚钱。我在外面时间多,就知道其实许多时髦都是商家制造出来的。商家变着法子要你不买十块钱一件的衣,去买一千块钱一件的衣,其实两件衣都只是保暖,样式差别也不大。还有些舆论,今天说双眼皮漂亮,明天说单眼皮漂亮;今天说红头发漂亮,明天说绿头发漂亮,哄着你把口袋里的钱掏出来,你要是信以为真跟着跑,就是中了人家的奸计,傻乎乎地给人家送银子。有些电器产品,本应一次性推向市场,但商家保密,一轮轮推向市场,一次次逼你掏腰包,使你本来只需要一个手机的,到头来买了五个手机;使你本来养了五头猪的,到头来等于只养了一头猪。你去跟着时髦跑亏不亏?
  第四,简朴生活就是赚钱。还是俗话说得好:花红一时,草绿四季。富豪奢侈之家的抗风险能力其实最弱。富人是高危险行业,也是高烦恼群体,其实城里富人没有乡下人活得好,连每天吃饭都没有乡下人吃得香。你们看,现在城里富人有了钱就要玩乐,一到节假日,就开着车到乡村里来看山看水,享受大自然,他们这是要花钱的呀!而居住在乡下的人可以不花一个钱,天天都在青山绿水中生活,时时刻刻都在享受大自然,你们是大富人,为什么把自己看得那样穷?富人有了钱要健身,买个会员金卡,吃饱了就去活动筋骨,出身汗,但你们不花一个钱,天天都在活动筋骨和出汗,为什么就不觉得这也是在赚钱呢?
  老师听了也觉得有几分道理。在中国,生活在乡村的人,眼睛齐巴巴地望着城市,被城里光怪陆离的事物搞乱了心志。他们都生活在别处,很难安然“素其位”地过好属于自己的日子。
  韩少功在八景的所作所为,给他赢得了一个特殊的称谓:韩爹。“爹”在当地是爷爷的意思,年事不高的人被称为爹,是一种相当高的礼遇。
  
诸象的魅惑(1)
到八景峒之后,韩少功拿出来的第一本书是《暗示》。其实,在马桥事件还在闹腾的时候,他就开始琢磨这本书的内容,并且写下了一些章节。正像许多论者所说的那样,这是一部象典,可以视为《马桥词典》的姐妹篇。《马桥词典》是对语词意义的探源,《暗示》是对具象意境的阐释,都带有学术的性质。不过,《马桥词典》主要是由散文体的篇目组成,感性的成分更多;《暗示》主要是由随笔体的篇目组成,理性的成分更浓。因此,把《马桥词典》说成是一部小说,不会有多少人反对,但把《暗示》说成长篇小说,却要遭到很多人的异议。
  只要是仔细阅读过这部“象典”的人,都能够看出其中蕴含的小说的因素。虽然这本书按照学术“规范”把众多具象当做哲学范畴分门别类地编排起来,安置在《隐秘的信息》、《具象在人生中》、《具象在社会中》、《言与象的互在》等标题之下,但这些具象的解释都不止于抽象的分析和演绎,而是援用了生活中的具体情节。当你将这些援用来阐释各种现象的故事碎片拼接到一起时,就会发现其中隐藏着一部长篇小说的脚本,而且人物的性格还相当鲜明,彼此之间也还有冲合。比如,有一个叫老木的人在《暗示》的许多章节里出出入入,小时候窥视过女人澡堂的他(《裸体》),出身反革命家庭,曾因在校园里穿一套军装被红卫兵痛打一顿,发出“牛马般的嗷嗷乱叫”(《军装》);下乡时与当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