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虎魂-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花老景物全非,
  杜语声声唤道不如归……
  淡淡的忧伤随着旋律蔓延,感动总是扑面而来。有几回,金首志神色黯然,倏然似有领悟。想到生命的脆弱,想到世事的阴晴圆缺,不知多少岁月已流走,而又有多少时光还在消逝?季节轮回,风雨涤荡,红尘依稀可寻。沏一壶热茶,沉浸于留声机颤颤播放的曲调,想象那春华秋月、满城雨声。眼里慢慢飘来一柄油伞,俨如云朵般游走。路柳摇曳,雨滴清新。油伞之下,玉手高擎,眉睫盈盈……
  胡秋月看着丈夫出神的样子,忍不住问:不好听吗?她指的是曲子。金首志摇头,所问非所答地说:“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胡秋月不懂男人的话,但是直觉告诉她,男人又在想那个苗兰了。她不好说什么,止不住有泪雾袭来。金首志看看妻子,叹曰:“落落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第十四章(5)
  新习惯居然这样容易养成,安逸确实比流离舒坦,这是金首志一生中最安稳的时期。整个神经松弛下来,就禁不住想起老家来,接连去了几回信,大体知道了家中的变故,父亲早故去了,母亲和姐姐的生活还不错。他托付可靠的人专程去了老家,送去了银票,略解内心歉疚。故乡遥远着,但足够亲切,他在信中诚挚地邀请他们来唐山作客,路资由他来付。秋月是娴静的,总会恰倒好处地递茶倒水,体贴到无微不至。金首志时常诧异,他发觉自己也不过是世俗之人,太容易满足了,原来的压抑竟然在不知不觉中消散了。他甚至想到,生活本来就是简单的,为什么非要把它弄复杂呢?但是金首志常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既是鼓动下属,也是勉励自己。这些年,他又读了不少书,人更添了儒雅之气。印刷厂是每天必到之所,他喜欢浓郁的油墨清香,喜欢那些有趣的铅字,看着一张张报纸从印刷机里翻滚出来,就感觉安稳。金社长本不是写文章的高手,半路出家却有极高的悟性,可以说有与生俱来的新闻敏感性,常让同事吃惊不小。金首志讨厌花里胡哨的文风,推崇单刀直入似的思辩。那天有一个瘦得像钢笔似的男人来报社,和金社长探讨新月派诗歌之主张,请求开个专版予以声援。形销骨立的诗人恭恭敬敬递上几首爱情诗,金首志并不怠慢,逐行逐句地拜读,很是认真,他从来不怠慢作者。诗人眼巴巴地等着金社长的赞扬,赞扬他的新诗或者别的什么,不想金社长轻轻吐出两个字:“矫情!”
  诗人不高兴了,极其失望地说:“看来你也是个俗人,爱情是崇高的。”
  “国家快完蛋了,还写这玩意儿?”金首志拍拍那瘦削的肩膀,说:“兄弟啊,笔应该是利器,多点报国之心吧。”
  金社长掌控的《光华》报有些硬邦邦的,没有文学青年的用武之地,没有风花雪月的柔媚之气,全是铿锵掷地的金石之声,最出彩处在于点评时政,笔锋犀利,痛击时弊。办报之初,就推出《开滦煤矿惨剧之调查》、《直隶兵灾考》、《青岛工人被杀详情》等多篇文章,读者无不心惊肉跳,报纸发行量激增,连天津《大公报》这样的巨擘也为之侧目。三一八惨案之后,举国哗然,《光华》报赫然刊出标语:逐日兵出奉!请段贼滚蛋!该报详尽分析了局势,提出“反驳列强之通牒”、“固大沽之国防”、“反对日舰援助奉军上陆”、“追究段执政府之责任”等多项主张。一时间,《光华》报名声大噪,远播平津,由此引起了当局的注意。
第十五章(1)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1926年奉天势力空前膨胀,在平定了郭松龄部的倒戈之后,张作霖联合吴佩孚、阎锡山,以“反赤”为名大举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4月间,张学良、韩麟春率部第三次出兵山海关,重新占领了平津地区,此后相继攻克南口、张家口。在奉军节节胜利的鼓舞下,东北地区尚武之风日炙。这天,王宝安匆匆来县城找赵前。女婿跑得气息不匀,话说起来没头没脑:“不好了,宝林跑了。”
  “嗯?”赵副经理脸色阴沉。
  “说是去奉天了,留了封信。”
  赵前接过信笺飞快地看了看,眼睛一亮,脱口赞叹道:“好小子,有志气!去东北讲武堂了。”
  女婿说:“走得够远。”
  赵前说:“你懂个啥?丫头要浪,小子要闯!老虎窝不出几只老虎还成?”
  “俺爹知道,上老火了。”
  “别提你爹!”赵前怒气难平,不失时机地挖苦道:“嘿,好歹儿子比老子强!”
  王大猫本来就嘴笨,这会更不知说何是好,直到接过岳父甩过的一只洋烟卷儿后,才稳住了心神。香烟吞进肚,有了胆子,问:“爹,讲武堂是啥名堂?”
  “培训武官的地方,军校。”
  有无知才显衬出高深,赵前说:“少帅学良就是打讲武堂出身的,没出息的人想念还念不上呢。”“嗯,老王家祖坟冒青烟了,宝林一毕业就是个营长,少校哩。”赵前越说兴致越高:“奉天还有航空学校哩,开飞机的。咦,宝林考的第几期?炮兵还是工兵?”赵前说完就有些后悔了,关于炮兵还是工兵的问题根本就不该问女婿,问了也白问。他瞥了眼憨头憨脑的大女婿,起身踱步,像是自言自语:“我寻思,大帅进北京城没准要坐龙廷的,要是……”赵前站住了,打住了话头。
  赵某人的态度对王家还是有影响力的,全家人安稳了下来,王家也由此对未来充满了憧憬。赵金氏听说此事,急得快跳起来:“啥营长不营长的!狗屁个少校!都是扛枪打仗的行当。”女人自有女人的道理:“啥光宗耀祖?俺不懂!俺只知道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那一刻,赵金氏特别地理解母亲,理解母亲对金首志的牵挂。她哺乳过王宝林,提起宝林就满腹柔肠,坐卧不安。她唠叨:“二虎是俺儿子,吃俺的奶。”
  赵前觉得女人嘴碎,触动之余做出了新决定,送赵成华去奉天念书,还宣称过几年把二儿子也送去。寂静多时的赵家大院忽然热闹起来,荆先生、老牟等人赶来送行,人却远远地站在一旁,赵前注意到王德发没来,内心隐然有些失落。赵前明显感觉到人们的疏远,尽量摆出平易近人的姿态,以打破不自然的气氛。他笑着招手说:“躲得那么远干啥?”
  匆忙之间,赵副经理没忘探视岳母,金老太专心致志地摆弄她的包裹,盯了盯女婿说:“俺儿子做了大帅哩。”
  赵成华去的学校是奉天第二工科高中,很不错的学校。临别,成华挨个和弟妹道别,反而把大人给冷落了。看着看着,赵前不觉眼角湿润了。成华个子长高了,虽然清瘦,但宽肩大脚以及唇边淡淡的绒毛,都昭示着男子汉的雏形。赵前长久地端详着儿子,成就感油然而生。他细细地端详,似乎第一次发现儿子浓密的黑发。赵成华面部很像他,额角很阔,嘴巴微突,人中很长,而大眼睛和上扬的眉毛则酷肖女人金氏。
  孩子们陆续远走高飞了,赵金氏的心绪难平。新婚燕尔中的赵冰花随丈夫闻山石一同回了老虎窝。冰花推开吱吱扭扭的木门,走进熟稔的院落,一眼就看见母亲正在喂鸡,芦花老母鸡咯咯地率领鸡雏觅食。“妈!”冰花忘情地飞扑过去,这也是她为数不多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撒娇。定了定神,赵金氏才认出是二闺女和女婿,她感到头顶上流泻的阳光是那样的眩目,灿烂的光晕溅碎成五彩斑斓,微风吹进院子拂过发际,耳边有几只蜜蜂样的响动,蜂鸣的声音在阳光下若即若离时远时近。赵家大院的墙边是高大的杨树榆树,这杨树榆树是十多年前栽种的,如今已枝繁叶茂亭亭如盖,树冠借助阳光把长长短短的阴影投射过来。有风袭来,阳光穿越树荫摇动,将赵金氏的面孔涂抹得忽明忽暗,就像她的心思起起伏伏变幻不定。
  文质彬彬的闻山石依然拘束,端坐于炕沿边,一言不发地看妻弟妻妹们出出进进,留给赵家永远的陌生感。赵冰花丰腴秀丽,举止多了稳重,举手投足都透出少妇的韵味。上衣穿绣花缎子短袄,下着黑色长裙,身子凸凹有致起伏跌宕,格外妩媚耐看,惹得妹妹们围着打转转。只有赵三子无动于衷,三子神往打仗,第二次直奉战争奉军的节节胜利也感染了孩童。屋子里说话的赵冰花清晰地听到三弟在院外奔跑喊杀,童谣声声入耳:
  炮队马队洋枪队,
  曹锟要打段祺瑞;
  段祺瑞真有子,
  一心要打吴小鬼;
  吴小鬼最有钱,
  坐上飞机就往南;
  往南扔炸弹,
  伤兵整五万……
  眼瞧着二闺女和女婿的到来,赵金氏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不年不节的,小俩口冷不丁地来老虎窝,其中定有蹊跷。想是这样想,但她没说什么,而是起身去了灶房。居家过日子要图个实在,赵家平日的饭菜就是“一锅出”。比如,一口八印的大锅,锅中炖豆角土豆,再放上几穗苞米,锅的四周贴一圈大饼子,还可以弄一盆米搁在菜上蒸,捎带蒸一小碗大酱,大锅盖一扣,所有的饭菜就都扣一口大锅里。等到掀开锅盖,热气香气蓬勃四溢,给人以富足的感觉,一家十几口的饭菜全都弄好了。而今天是姑爷登门,怠慢不得,金氏亲自操刀宰鸡,又吩咐百合去割了两斤肉,洗菜做饭,忙了好一阵子。
第十五章(2)
  金氏心事重重,殷勤地为姑爷添酒加菜。闻山石是读书人,显得有些局促。好饭难咽,金氏终于忍不住了,态度极和蔼地去问女婿:“有啥事吧?缺钱妈这儿有。”瞬间赵冰花就垂下了头,假装埋头吃饭,这一切瞒不过金氏,她清楚地看见闺女只是扒拉筷子而已,还有强忍着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一直木讷少语的闻山石说:“妈,我要跟石山去天津。”
  “哦,走那么远?”赵金氏格外镇静,居然连头都没抬:“你爹知道吗?”
  话问得太多余了,现今赵前住在城里,岂有不知之理?赵金氏的伤感真是难以形容,她甚至认定是赵前唆使的结果,说:“你们在县里不是好好的吗?”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他,他要去报馆。”赵冰花脸颊酡红,说得吞吞吐吐。她瞟了丈夫一眼,心里埋怨不该在饭桌上说这事,可是事已至此只得说下去:“在,在《大公报》谋了份差事。”
  饭桌上的气氛仿佛要凝固了,一时谁也没有话说,满桌子的菜肴变得索然无味。“孩子,吃菜吃菜!”
  天下的母亲都通情达理,金氏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她看看女儿又看看女婿,泪眼汪汪地说:“男儿无志,寸铁无钢,娘不拦你们。”
  亲情毕竟是亲情,赵成运夫妇闻讯而来。赵家大院的男主人不在,王德发和女人也来了,金氏很惊喜,快步迎上前去。王大嫂说:“大妹子,你王大哥不是人,他那毛驴子脾气……”赵金氏拉住她手说:“大嫂别这么说,还是那句话,真亲不恼一百天!”
  清凉的月色将赵家大院笼罩得一片皎洁,同样的月光也映照着安城县玉壶春大酒楼,县商务会设宴招待新上任的县知事贾永德,军政要员、社会贤达坐陪。安城煤矿的经理调走了,由副经理赵前代为出席,席间还有东三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