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其实安宁就算不刻意,也听得如痴如醉的。相比之下,鲍芳做出那样又是气愤又是厌恶的表情来才是真正的专业。
目不转睛地望着哥哥在舞台上的表演,听着那样带有一丝欧化歌剧式的独特演唱,虽然音乐可能还会再重新录过,但现在听现场版的,才真的是能完全体会出那份深情。
啊!重点来了……看到哥哥攀上那个露台,安宁坐直身体,不能否认有些坏心眼地想看到哥哥吃NG。只见他对着谢蓝深情的歌唱着,谢蓝也低声应合,两人相拥相挽,合唱着那一曲深情,面对观众携手共舞,然后是深情的对望。然后,哥哥极自然地扶住谢蓝的头,眼帘下垂,俯下头去……
在那一瞬间,谢蓝合上眼,落在哥哥肩上的手指轻屈,抓住了他的衣服。
整个镜头一气呵成,全无半分滞意,流畅得仿佛是早就排练过无数次的样子。但全场上下都知道刚才的排练绝对没有包括接吻这一幕的。
“居然没有NG!”安宁摇着头感叹。就算谢蓝其实是知道会拍吻戏的,但这进入状态也太快了点吧?果然是哥哥做得太自然了,让她也完全入戏了。
显然这么顺利拍完这场戏,于仁太也是很得意。等两人下了舞台后他还冲着张国容举了下大拇指,又示意工作人员就位,让大批的群众观众入场就位。
内地、香港群众演员机制大不相同。像香港有很多都是专业的群众演员,甚至还有自己的工会,好多大明星成名前都要从布景板做起。而内地的结构却很是松散,一般都由群头操控,领的是日薪而非月薪。
远远的,还看到那位东北群头杨二胖的身形。幸运地穿了一身士绅服,身前身后也跟着十几个人,显然现在的事业做得也大了些。
虽然现在拍的镜头是远景,但每个细节部分还是做得很到位,甚至场记还一遍遍地检查了群众演员是否有穿帮的地方。可是临到拍摄时,还是因为时不时会出现的小状况而一次又一次的重拍,直到最后才做到“整齐”二字。齐刷刷的掌声,热烈的气氛,真正做到观看演出时的状态。而为了这样的效果,哥哥已经又不知在舞台上走了几次场来配合方式。
之后又拍摄合景,是由舞台到看台整个全方位的拍摄。这一幕拍摄的是宋丹萍面对前来封戏剧的赵处长,在台上冷嘲热讽,借观众激走他们。
在按照预告演练的拍摄完毕后,张国容突然又示意于仁太,跳下舞台,商量道:“刚才那一幕重拍一次可以吗?刚才我突然觉得如果那一幕用带有舞台腔的语气来念对白,可能效果会更好。”
“舞台腔?会不会显得有些做作刻意了?”于仁太皱了下眉,并没有一开始就附和他的意思。
“我觉得在这种场合下,可能用舞台腔更能体现宋丹萍的性格,也有一种反嘲的效果……”也不气馁,张国容据理力争,到底还是赢来了一次重拍的机会。
这时候台下观众席中却不知哪个群众演员小声嘀咕了一句什么,虽然说的话含糊不清,但群众演员里却有人开始附和。众人才知道那人是在抱怨加戏,耽误了吃饭。
于仁太的脸色一沉,看了一眼旁边的场记。被这么一闹,一直负责和群头打交道的场记也很是难堪。喊了一嗓子,正要叫出群头大骂,却被张国容拦下。
四下环视,上前两步,冲着观众席一抱拳,做足了以往梨园行里的规矩。如果放在平时,安宁早就笑翻了天。
可此时却是微笑着看着他打圆场道:“对不住大家啊!不过我保证这场戏很快拍完的,绝不会耽误大家派饭的……”眉毛一挑,也不知看到了谁,他突然抬起手示意了下,却没有招呼,只是又笑道:“我叫场记给大家加菜啊!”
其实这种在片场起哄的事时有发生,只要群头吼上两嗓子,自然也就平息了,可能还真没有哪个剧组居然像这样是大牌明星来打圆场的。
隐约的,有人在质疑:“那人真的是那个香港大明星啊?怎么居然这么没脾气啊……”
“嘘,别那么少见多怪的,我前几天还在外面看见这人泡方便面吃呢……”
声音渐低,到哥哥跳上舞台,于仁太示意准备后,已经是鸦雀无声。果然,这一场戏就像哥哥说的一样,一次过,并没有过多耽误时间。
待拍完戏,在群头的带领下,一干群众演员陆续退场,在门口领盒饭,却也有些没有动,反倒聚成一小群,眼巴巴地往这边望着,显然是想同这些明星要签名。
这样的事情,在内地拍戏时常发生的,不过能否如愿就要碰运气了。安宁懒懒地趴在二楼的包厢里,俯看着下面,突然觉得自己这个位置果然是整个剧院里最佳观看点。
下巴抵在台子边上,安宁看着哥哥自舞台上跳下,走向那群还没有走开的群众演员。觉得哥哥的粉丝果然是好幸福,可以被这样温柔地对待着。
却见哥哥走过去,一脸的笑容。先是对围上来的粉丝微笑着,却又挥手冲在一直站在远处的少年招呼道:“小春儿!”
咦,居然是认识的吗?眯起眼看过去,安宁呀了一声,想起来,这少年果然是好面熟。是谁来着?对了,不就是之前《霸王》里的那个吗?
安宁来了精神,冲下楼去,果然见哥哥抱了下那个有些腼腆的少年,又用手拍了拍他的肩,“小子,长高了啊!什么时候来的?头先怎么不找我?”
顺嘴溜出一口京片子,让李春旁边的几个女生发出小声的尖叫。
转目看看,哥哥温柔地笑着,“不要急啊,我一定会给你们每一个人都签名的。”
走过去,还可以看到李春有些发红的面色。讷讷地唤了一声“国容哥哥”,有些羞涩的青涩少年,让人在心里笑开。和在一张影碟里看到的那个已经成角儿的男人,除了气质外几乎没什么变化。似乎曾与哥哥接触过的人都在时光中留住了青春,无需细看,就认得出的。
虽然在拍摄中,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插曲,可是安宁却一直把这件事记得很深。原本那天还说好要请一群少男少女去吃饭的,可最后还是因为要赶戏不得不失言。哥哥还直说以后一定要补上,安宁自然搭腔到时她也来凑这个热闹。
哥哥转过头瞪她,粗着嗓子,“怎么哪儿都有你啊?”似乎是有些不悦。安宁却只是满不在乎地拉着小春说笑,回他一个理所当然的“那当然了。”
相处的时间久了,早就摸透了哥哥的脾气。他什么时候是真的生气,什么时候是在开玩笑,安宁自然是清楚的。也因为这样,才在哥哥面前似乎是无法无天的嚣张起来。外人看,只觉得她很是放肆,却不知警觉哥哥真的发怒前她就会乖觉地收声,哪里还敢这样挑衅哥哥的威严呢!
不过也就因为这样有些无赖的放肆,才能和哥哥有更多的默契。可能所有合作过的演员里,安宁在哥哥面前最为轻松也最为放得开,拍摄时和平时相处都一样温馨自然。
而在拍摄中更显痴缠,总有一些撒娇的味道,看起来既俏丽又爱娇,虽然有些小霸道,却只觉可爱,有着情人之间独有的那种风情。
轻捶着他的胸口,虽然是在嗔怪的问,“你是不是带别的女人来过?”可眼底眉梢却尽是笑意,明显的带出打情骂俏的味道。
无论是在哥哥枕着她的腿,还是她从后拥抱着哥哥,一半甜蜜一半不安地问着“你会永远爱我吗”时,都流露出那样浓浓的暖意。那样的情浓之时,无尽的缠绵与甜蜜。
这样的镜头,对安宁来说,演得既自然又流畅。甚至很多时候的表情都是自然流露,有几分本色表演的感觉。直到剧情转折,演那些悲惨的剧情时才真正稍有难度。
之前没有演过真正意义上的疯子,虽然钱浅和小曼都算是很疯了,可那是武疯,而杜云嫣却是文疯。严格上来讲,是伤心过度,气怒攻心而有些神志不清。所以安宁在演绎这个痴情女子时,异常的安静,不只没有大的动作,就连表情都变化不大。
从听到宋丹萍死讯那一刻,灵魂已经从云嫣的身体中消失,留下的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般的躯壳。不说话,不看人,就那样一直一直地注视着前方。据刘天驰说,她的眼神发直,那种空洞的眼神,让她看到时几乎吓了一跳。
虽然在拍摄洞房那一幕,按照司徒写的剧本是杜云嫣自暴自弃地自行宽衣躺到床上,可安宁演的时候,却不顾司徒的反对,把演绎方式改成了麻木地任由赵公子施为。
对着反对的司徒举举握紧的拳头,她眯着眼睛笑得很是甜蜜。“你真的觉得我说得不对吗?”虽然在戏里要被客串演出赵公子的司徒欺负,可戏下,混熟了的安宁说话可是一点都不客气,尤其是在戏里受的气自然在戏外找回场子。
自然,通常这种找场子的事,她也只会冲着熟悉到不能再熟的人做,说是抱怨还不如说是玩笑。
转过头看今天执掌摄像机的哥哥,安宁坚持自己的看法,最后还是得到哥哥的支持按照她的意思来拍这一场戏。
当红色的盖头被掀起,露出的是一张即便是浓妆艳抹也掩不住憔悴的面容。木然的眼神,连哀伤都没有,只有空,让人看不到希望的空洞。
就算是被人解开衣扣,也不曾眨动一下眼睛,连睫毛都未曾颤动一下。在被推倒在床上后,双眼就那样直直地望着头上大红的幔帐,然后,像是被那刺眼的红色刺伤了眼般,她的瞳孔微微一缩,脸上现出一抹绝望的凄厉,短促的,只在脸上一闪而过便消失,那张脸又回复最初的麻木。
即便是后来拍摄发现没有落红后殴打时,也是麻木得像是一具尸体,连声音都没有发出一声,仿佛是早就丧失了痛觉一般的木然。
同样是被打,在拍摄在街上被拳打脚踢一幕时,她却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演绎方式。蜷着身体,她的表情一半迷茫一半委屈,甚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被打,眼前凶神恶煞的人究竟又是谁。只是因为疼痛而低呼着“丹萍、丹萍……”
和那一场不同的演绎方式,是因为之前没有了宋丹萍的云嫣和死没有什么区别。而在误会韦青即是丹萍后她的灵魂却在渐渐复苏,虽然神智仍然不是很清醒,却不再是那个行尸走肉的人。
在过去的十年,每一个月圆之夜的蹒跚步伐,每个月圆之夜的痴然相守,在她的心里,除了那个月圆之夜的约定外再无其他。
在拍摄十年后疯戏之前,安宁特意每天都吃得很少,被哥哥教训“爱美也不要在工作时间节食”时,只是笑道:“我想让那件衣服穿起来有些松,不大合身的那种感觉。这样子拍出来的感觉才有那种落魄凄凉的那种感觉。”
扬眉想了想,哥哥虽然也赞同了她的话却还是指着她大笑。嘲笑没见过这么傻的人,想要那种效果直接改服装反倒更快些。想想,说得也是。可虽然服装被拿去重改了,安宁还是狠饿了自己几天,结果穿着已经不大合身的衣服,再加上本身也确实是瘦了几斤,看起来果然更显得楚楚可怜。
在拍大雨中那一幕时,于仁太还有些担忧地问安宁:“你这样可以吗?不要被洒水车一淋就病倒了。”
“没问题!绝对没问题。”安宁答得很是肯定,可是站在场中,被调来的救火车从半空中淋个浑身湿透时却还是禁不住牙齿打颤。
虽然服装不是单衣,但四月的北京春寒料峭,尤其是夜里更是风大。浑身湿透,又被风一吹,那种感觉几乎和冬天跳进河里有得比。
因为冷,脸色不用化妆都有些惨白的感觉。嘴唇发抖,追在哥哥身后,唤着“丹萍”的声音都是发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