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焦黑,已经倒地不起。每个人的脸上在摇曳的火光下,都是一幅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没有人张罗着救火,很显然这火起的仓促,谁也没有防备。
突然一股火苗窜出,卷起十数米高,灼热的空气扑面而来,旁边的人们都不由得往后退了一步。火苗消去,天空中却赫然出现了一只巨大的鸟儿,红得发亮的羽毛在火光的映照下更是相映生辉。
不,它的羽毛居然就是燃烧的火焰,整个鸟儿都被熊熊的烈火包围着,在黑色的夜里舞动。
第二章
巨鸟扑动着火焰做成的翅膀,每扇动一次,便从翅膀的两端释放出数十米的火焰,射向旁边的房屋,树木,还有一切的生物。人们哭喊着,争相躲避,火焰却无情的将他们吞没。
在火焰的轮廓中,巨鸟一双细长的秀目中射出冰冷的寒光,虽然充满智慧,却是那么的无情,更和外界的炽热形成剧烈的反差,好像在它眼前奔走哭嚎的只是一群无需怜惜的蝼蚁。它尽情地把火焰放射向这些可怜而无用的生物,听着他们无助的哀号,享受着他们凄厉的惨状。
住在另一个区域的军人都被惊动了,有人打了火警,有人拿着脸盆,有人拉着消防水管,纷纷地涌过来,但是看到高高飞舞在半空中的火鸟,没有一个人再能够反应过来,全都抬着头,张着嘴,眼睁睁看着这美丽神奇,火热而冷血的动物放射出致命的烈焰,看着火焰卷向自己的同伴,卷向自己。
新兵看着门里边火焰的炼狱,呆住了。他脑中一片空白,只是紧紧地抓住手中的枪,抓得关节发白,手心里却冒出冰冷的汗水,虽然相差很远,但是火焰却好像已经在烧灼着他的神经。
巨鸟突然一声长唳,声音凄厉,双翅一展,带起万丈高的火柱,仰首直冲向长空之中,似火箭一飞冲天,越飞越高,越来越小,瞬乎间化作远空中一颗火红色的星辰。
在火柱散去的同时,在西安城的东方,西方,北方,各自也都升起了一颗熠熠生辉的闪亮明星。不过颜色却是不同,东方的是青色,西方的是白色,北方居然是黑色,漆黑漆黑的,比黑夜还要黑,却清清楚楚地在空中闪烁着黑色的光辉。
四颗星星都停滞在空中之后,几乎同一瞬间光芒大炽,看上去就像变大了不少,随即黯去,然后又耀起,光芒一闪一黯互相呼应着,每一次都会比前一次更亮上许多,也大上许多,到后来简直如同是四个太阳高高的悬挂在空中。
营房中的幸存者刚刚舒了一口气,暗自庆幸性命无忧,这时见了这种异像,各自心中又忐忑起来,不知又有什么可怕的事会发生。
门口的新兵也抬着头,看了半天,嘴里突然嘟噜了句:“还能坏到哪儿去?”
似乎是回应他的这句话,四个太阳突然射出耀目的光芒,每一颗光球都向两侧射出一丝闪亮的光线,相互连结了起来,在空中形成一个正方形,光线中青红白黑四种颜色不停的流转,光球的亮度更是烁人二目,显得瑰丽非常。紧接着光球又各自同时向前方射出光芒,交汇在中央,相互却并不融合,四种颜色在空中来回滚动漫射,越来越大,越来越多,逐渐布满在正方形的框架内。
有什么声响隐隐从脚底下传来,新兵低下头,发现脚下的砂石都在微微的颤抖,声音渐渐得响了起来,大地也伴随隆隆的轰鸣震动的越发剧烈,新兵站立不稳,一个屁股墩坐在地上,正好仰头看见远处城里那最高的建筑晃动了两下,终于在可怕的震动中,轰然倒塌。
然后整个城市开始崩溃了。
第三章
大地崩裂,建筑倒塌,许多人在睡梦之中失去了生命。
一个巨大的黑影如同魔鬼般从地底下升了起来,所有的断垣残壁都被它无情的挤到了旁边,深深的裂缝如同大地的伤口一直延伸到远方。
震动终于停止了,整个西安变成了一片废墟,被丢弃在原本城市的角落里,没有人能从这样的灾难中逃生,一个黝黑的影子静静的蛰伏在西安的原址上,一动不动,不知是什么东西,即便是天空中四个太阳般的光芒,也照不透那重重的黑暗,那好像从最底层的地狱里带出来的死一般的黑暗。
新兵仰天倒在地上,平复着还怦怦跳动着的心脏,一条又宽又深的裂缝在离他不到两米的地方裂开了噬人的大嘴,一直伸向营房,高高的墙壁早已倒塌,两扇铁门歪歪扭扭的睡倒在瓦砾中,远处的营房更是坍塌的不成样子。而他居然除了屁股有点疼以外,一点伤也没有受到,想到那非要和他换班的老六,连他自己也暗中称赞自己的命大。
努力的坐起身子,他先左右乱摸,刚才突然的一跤,枪不知丢到哪里去了。还好,枪就在手旁,他握住枪把,用袖子擦了擦枪身。
枪就是军人的生命,进部队的第一天教官就这样告诉他。
抬起头,远方那个巨大的黑影在四个光球逐渐暗淡的光芒中愈加显得庞大无比,隐约中之能看出是个有棱有角的东西。
他摇了摇头,在这种情况下再站岗也没什么意思,他转身想要回到营房那边看看有没有什么事可干,或者还能找到一两个幸存者商量商量。
一掉头,一个人影就在他的身后,和他贴得如此之近,鼻子几乎碰在一块儿,新兵骇然的向后退去,惊慌得高声大叫:“啊!啊!”
那个人却一动也不动,依然静静地站着。天空中光球已是非常暗淡,再也照不出人间的事物。
新兵举起手中的枪,打开保险对着那个人大声问道:“谁!你是谁?”
那个人不声不响。
新兵狐疑着,慢步向前方试探,走了两步又停住,叫道:“你是谁?再不出声我开枪了!”说着示威的把枪栓拉的喀喀作响。
那个人依然不理不睬。
新兵迟疑了一下,扣动扳机,砰一枪,打在了那个人的膝盖上,铛的一声却丝毫不像是打在人的身上。
新兵移步上前,仔细的一看,不仅哑然。却原来是个俑人,呆呆得站在那里,手中还持着一柄宝剑。
这里原和秦始皇的陵墓相距不远,地下有个把兵马俑原是毫不希罕的事,也许是刚才的地震把它从地底下翻了出来也说不一定。
新兵笑着拍了拍俑人的肩膀,用羡慕的眼光看了看他手中那柄经历了数千年依然光芒锋利的宝剑,走了过去。
他知道这个东西必须是让文物部门来处理的,他不能擅自动分毫。
突然一道火光从天空中疾射而下,一直冲到营房的原址,又激起一阵冲天的大火。火光中,那只巨鸟贴地而起,划出一道绚丽的火焰弧光,从新兵的头顶上飞过,冲向那西安城中的巨大黑影。
第四章
新兵一缩头,火焰几乎就在头皮上燎过,他摸了摸头顶,目光随着巨鸟望去,在火光映照下,那个黑影,却赫然是一座高大威严的城池。
刚要仔细的看个明白,突然觉得心口一凉,疼痛瞬间占据了他的神经。低头一看,一个雪亮的剑尖从胸口突出,血慢慢得流出来,顺着衣服的褶皱向下淌去。
努力的转过头,他看到的是一双眼睛,一双没有任何感情的眼睛。冷漠的盯着他,好像要把他的感情也都吸走。
那是一双用泥塑成的眼睛。
剑,持在俑人的手中,刺进了他的后心。
他张了张嘴,却什么声音也没有发出来,似乎所有的力气都随着血流走了,然后他感到剑向上用力,他的两脚逐渐离开了地面,被举至空中。
“啊~~!”他睁大了眼睛,终于拼命的叫出了声来,大口的鲜血随着声音喷向空中。
因为借着巨鸟远去的光芒,他看到成千上万的俑人俑马,布满了这块已成为废墟的土地。
那是他最后看到的东西。
****
喀喀喀,石块沉重的摩擦声在漆黑的空间里回荡,一股新鲜的空气涌进这数千年都未曾打开过的地方。嗤嗤连声,几团火焰从高高的灯台上燃起,照亮了这个封闭的空间。
这是一个石室,火光照不见高大的屋顶,四周空空荡荡,没有一点装饰。这里最显目的是中央的一个硕大的石台,在石台上躺着一个人,头戴朝天冠,身披团龙袍,长髯剑眉,双目紧闭,赫然是一位帝王,六个古朴的石灯台以六角形分布在石台周围,火焰熊熊的燃烧着。
火光映照下,墙上隐绰绰刻着许多浮雕,人物鸟兽,皆栩栩如生,在摇曳的光芒中呼之欲出。
脚步声传来,一个人低着头,谦恭非常的跨过了刚刚敞开的石门,他那斗篷下花白的短髯,堆满皱纹的脸庞,都显示出他曾经经过的坎坷与曲折,但是他脸上却没有一丝表情,径自来到躺着的帝王前面,默然看着那过了许多年前曾经顶礼膜拜过,直到现在都风采依旧的脸庞,右手缓缓的举至了空中。
六个石灯台的火光突然一黯,随后又暴涨起来,石室中登时亮如白昼,这时方才能够看清,高高的屋顶正中央,悬浮着一块巨大的水晶石,晶莹透剔,在空中微微起伏着,正对着下方石台上的君王。这时地上以石灯台为尖角,浮现出一个六芒星的图案,正好将石台围在中央,灯台火焰中各映出一个闪亮的图纹,也好像是一种文字,六个各个不同。紧接着六芒星的光芒射向空中,汇聚成一点,正射在那块水晶石上。
水晶石逐渐得透亮起来,由里向外放射出柔和的光亮,使这间石室中的一切更加清晰起来。原来石壁上浮刻着的竟是数百个幼小的童子,正在登上一座巨大的木船,而在图案的最前段,那个单臂前指,似乎踌躇满志的男子,却赫然正是这时站立在石屋中间,举着右手的这个人。
诡异的六芒星光芒淡去,石灯台上的火焰也在渐渐的熄灭,奇怪的图纹早已不见,似乎刚才那瞬间的爆发已然烧尽了所有的燃料。只有虚悬在空中的水晶石,光芒却越发的明亮,在一起一伏之间缓慢旋转,使周围的壁画越发神秘莫测。
“徐福,你终于来唤醒朕了么?”
石台上的君王眼皮抖了两下,睁了开来。
第五章
徐福忙双膝跪倒,双手向前伸直贴在地上,将头深深的埋在双臂中间,惶恐的道:“始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秦始皇慢慢得坐起了身子,活动了一下手臂身躯,用他那修长而略显冷酷的眼睛扫了一眼徐福,微微一摆手道:“平身吧。”
“谢万岁!”徐福坐直了身子,从贴身的胸口掏出了一个小小锦盒,高举过头顶:“臣当年辞别万岁,携三千童男童女及百工巧匠技师、武士、射手五百多人,入东海觅蓬莱以求长生不死之药,大海茫茫,风浪与鲛鱼共舞,鬼魅同瘴雾齐飞,但臣等终托万岁鸿福,终于射杀鲛鱼,登上仙山,求仙人赐得仙药在此,请陛下服用,得与天地同寿!”说完又深深的埋下头去。
秦始皇大笑道:“哈哈哈哈,好,徐福你能立此大功,确实大慰朕心,朕这一次睡了有几年那?”
徐福低着头答道:“臣启陛下,那仙山之上才过一日,人间已过千年,臣虽然不敢耽搁,但是现在离臣启航之日已过去了两千两百年了。”
秦始皇刹住伸到一半的懒腰,失声道:“两千两百年!”
徐福不敢抬头,他从来都猜不透这个以残暴闻名的帝王心中的喜怒哀乐,所以只能匍匐在地上,继续道:“据臣了解,大秦在陛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