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节 命运攸关的会议(中上) '本章字数:1718 最新更新时间:20110809 03:17:33。0'
“赫普纳,你谈谈。”希特勒头也不抬地说。
“我同意包克元帅的作战计划。” 赫普纳平静地说。
“同意,你用什么同意,就用你不稳定的后方吗?”希特勒提高了声音,大家不由得紧张起来。
“我的元首,我认为目前我的后方还是巩固的”。 赫普纳也稍稍提高了声音。
这下轮到希特勒诧异了,他楞了楞厉声喊叫:“我列车上连一幅完整的作战地图都没留下,这些地图竟然成了裹尸布,这样的情况还不够吗。莫勒尔医生,多好的人啊,我离不开他呀。”希特勒动了感情,大家神色黯然,猛听到希特勒咆哮道:“这就是你巩固的后方吗?”他双眼逼视着赫普纳,好象是印度耍蛇人。
赫普纳毫不畏惧地迎着他的目光,一字一句地说:“这种局面应当由党卫军负责,至少应由那位旗队长负责。”
在众人的劝阻下,希特勒愤愤坐下来,有点困惑地望着赫普纳。
“我的元首,请充许我说几句,10月10日,我正在罗斯拉夫尔,就是我亲眼所见”。他清了清嗓子,尽量用平缓的语调说,“我与维廷霍夫和沙尔中将到46装甲军下属的一个团,这个团正驻防在罗斯拉夫尔。下午团长海姆应邀在学校举行开学仪式,开进两辆党卫军的车,差点撞在学生身上。车上的党卫军士兵们见到惊恐万状、四散而逃的小学生,象欣赏一出喜剧一般哈哈大笑。”
“你想说什么?”余怒末消的希特勒不耐烦地问。赫普纳继续平静地讲述:
“从一辆车上跳出一个醉鬼,就是党卫军旗队长莱因希。他摇摇晃晃地上前,对坐在讲台上的俄国校长就是一拳,骂道:‘元首说了,下贱的俄国猪只要会数几十个数字就行了,要学校干什么,这是哪个混蛋的主意?’说话间又抓住一个女教师的头发,把她拉翻在地。”
一时间秩序大乱。俄国人纷纷用求助的目光望着海姆团长,团长上前还没敬完礼,旗队长对国防军团长咆哮着命令道,从即时起,罗斯拉夫尔地区的防务移交给他所属的党卫军和民政机构。
戈培尔插言道:“就是说,从那天起,你们已经把后方的绥靖任务交给了地方?”
“确切地说是这样”包克抢先回答道,“他们先派员命令下边移交政权,最后才将结果向我做的通报,大体上台风行动开始前的占领区在10月15日后都由民政部门管辖,确切地说,属于海因里希?洛泽掌管的奥斯兰德国专员辖区的一部分”。
希特勒脸上十分难看。为了掩饰窘迫,他抬眼看了眼赫普纳,平心静气地说:
“您可以不承担后方治安的任务,但你有责任协助地方民政部门平息后方出现的叛乱,就象今天你派出部队解救我一样。顺便问一句??我想这也是在场的其他人想知道的???就是那个党卫军区队长……(不知谁纠正了一下)噢,旗队长在与你的部下交涉时,你在什么地方?”
“我与维廷霍夫在教室里商量事情,沙尔中将的第十装甲师的一个营长叛逃了,原因是不满对犹太人的政策。” 赫普纳顿了顿,略显激动地说,“我没有心情与一个醉鬼打交道。大家都知道,我是尽量配合党卫军工作的,包括处决游击队和犹太人。但是我无意帮助我们的敌人。”
“我想提醒将军注意您的用词。难道我们党卫军在帮助敌人喽?”卡尔?沃尔夫将军忍无可忍了。
赫普纳毫不示弱地回敬道:“是的,也许是这样。第二天有几百人,包括那个校长和女老师,都参加了游击队。在党卫军没来前,好多俄国人至少对我们没有恶意。你们做了斯大林做梦都想做的事情。”
“你想让我承担元首遇袭的责任吗?”沃尔夫将军气得发抖:“这跟我们在波兰的做法毫无二致。您想改变国家政策吗?”。
1939年9月,当德国国防军第一线部队正在击破波兰军队的最后抵抗时,在战斗部队的后方发生了惨无人道的暴行。大批无辜的居民被党卫军和秘密警察枪杀,而且事先强迫他们自掘集体坟墓。 第一线部队指挥官们对此非常愤怒,他们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刽子手受到军事法庭的审判并被判处死刑。 然而由于希特勒的干预,军事法庭的判决被否定,死刑未能执行。希特勒公然宣称,这种集体屠杀的暴行不是党卫军和秘密警察的罪过,而是德国国家社会主义政策的一部分,是一种政治手段。卡尔?沃尔夫此时提出政策问题显然是有恃无恐,他用眼角瞄了瞄希特勒,后者正心烦意乱地摆弄铅笔。
“这……”第四坦克集群司令一时语塞,唐突地说了句令元首大为不快的话:“就是这种所谓的政策,将会断送德国士兵用鲜血换来的胜利,使元首……”。
“够了!”希特勒一声断喝,尽管大家有思想准备,还是被吓了一跳。
第四节 命运攸关的会议(中下) '本章字数:1562 最新更新时间:20110809 03:18:16。0'
一阵死一般的沉静,戈培尔看了下表,责备赫普纳:“你已经浪费了大家30分钟。”
门口一阵骚动,汉斯.腊登休伯大声喊道:“古德里安将军到。”
浑身是泥的第二坦克集团军司令大步进来,旁边的人纷纷躲避,与其说是出于礼貌,不如说是怕泥巴蹭到自己身上。他一直走到元首对面,粗声粗气地向他报告:
“我的元首,请原谅我的迟到。我没接到会议地点更改的通知,从斯摩棱斯克,我坐了一辆俄国T26坦克才到的这里,沿途还受到几次袭击,原因是坦克上的标志被泥巴糊住了,以致被误认为是……哎,赫普纳,怎么连这里都有游击队,8月初我和九军的盖耶尔中将攻占这里时,成群结队的老百姓拿出盐和面包欢迎我们,亲眼看着我们吃完后才放我们走。”旁边的魏克斯捅了一下,他将后边的话咽了下去。
“你来得正好,古德里安,我们回到正题上来。我们正在讨论下一步的行动。包克元帅计划继续进攻,这个计划得到陆军总部的全力支持。你的意见呢?”希特勒征询他的爱将。
“我,我执行命令。”他心不在焉地回答,没有表现出一点激情。
接着哈尔德详细谈了进攻要点:在十一月中旬,从两翼向莫斯科包抄,结果遭到担当两翼突破的两位将军的一致反对。赫普纳早就主张挖掘工事过冬,只是不愿明说。古德里安因为图拉屡攻不下心烦意乱,哪里还有心思攻取二百公里外的莫斯科。
赫普纳显然要把公牛的形象扮演到底,与包克争辩起来。素来与格鲁克不和的古德里安,以第四集团军司令没亲自参加如此重要的会议为题大做文章,引起勃鲁门特里特将军的激烈反驳。好象还嫌不够,大家不约而同谈起冬衣问题,向军需总监瓦格纳将军开了火,后者委屈地望着希特勒,因为早在8月份哈尔德吩咐他准备东线士兵的冬衣,是希特勒禁止他谈论冬衣问题,以免影响士气。
哈尔德颇为俏皮地指责施特劳斯的第九军进展不够快:“您的进攻象圆舞曲,姿势优美却总在原地转圈”。
车厢里发出一阵压抑的哄笑。连希特勒也不由地咧了咧嘴,然后很快站立起来,这是大家所熟悉的演讲姿势,也许命运悠关的决定就要产生:“综合大家的意见和目前的战况,我作出最后决定前想提请诸位注意以下事实:
1、 第4集团军前锋已抵达离莫斯科40英里的地方,在隆冬前占领莫斯科还是有希望的。当然,这需要补充给养和冬衣的情况下。还要考虑:攻占莫斯科是否意味着斯大林会举手投降?会不会展开反攻?”
2、 我们可以转入防守,以保存兵力,特别是宝贵的装甲部队和摩托化步兵。这也是大部分将领??如果不是陆军最高级将领的话??所主张的,因为巴巴罗萨以来我军已取得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战绩,我们已俘虏了300万苏军,摧毁了18354辆坦克……”数字继续滚滚而来,末领略过元首惊人记忆力的莱因哈特惊愕得半天合不拢嘴。
3、 结论:如果能得到冬衣,并且中央集团军群能获得每天34节车皮的后勤保障,我同意冒险拼死一搏,在冬季占领莫斯科,否则等明春再作打算。”
勃劳希契脱口而出:“转入防守需要修筑工事,这样一来,水泥的需用量可是天文数字。”边说边找出纸笔爬在桌子上就要计算。其他人心里一沉,替他捏了一把汗。
果然,希特勒凝视着他,一字一句地说:“我的总司令,你不会真的打算在冰天雪地中用水泥修筑野战工事吧。想想看,一个月后,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下,这些遍布田野的泥水会变成什么?”
“变成陆军总司令需要的水泥。”戈培尔幸灾乐祸又装作一本正经地说。
勃劳希契脸红得象煮熟了的虾米,汗滴顺着宽阔的额头流下来。哈尔德也觉得脸上热热的。
一阵死一般的沉寂。半晌,还是希特勒打破了难堪,允许以有限的兵力试着发起一次进攻。“用第三装甲集群和第二装甲集团军就足够了。你们不是说俄国的后备队已经用光了吗?即使不能攻占莫斯科,也可以掩护我们修建防御工事。”
临别前,希特勒安慰般地对哈尔德等人说,如果没到前线看到实际困难,他也会急不可待地想进入克里姆林宫。对此包克私下挖苦说,元首被游击队吓破了胆。
第四节 命运攸关的会议(下) '本章字数:1553 最新更新时间:20110809 03:19:01。0'
哈罗德从元首列车出来时重新戴上了中尉的军衔。他被派往图拉州切卡林以南二十公里处乌帕河与祖沙河交汇处。这是第53军45步兵师478步兵团第3步兵营2连阵地,连长就是哈罗德。
11月2日,哈罗德来到这地方时,这位新任连长手下只有十几个人。前不久苏联人在乌帕河东岸修筑了一些野战工事,这些工事如今在哈尔德眼里只能派上部分用途。他要在西岸修筑大量的地下掩避工事。
与白俄罗斯时一样,他从源源不断的战俘中挑选了一百多还算是身强力壮的战俘,招募了数量相同的老百姓??主要是妇女和老人,日夜不停地沿河修筑冬季工事。上级划给二连的防区足有一公里,纵深五公里??由于减员整编,如今每个连只有一百人??二连工事后面几公里处是迫击炮排,还有一个操纵一门88毫米炮的重炮班。防线后面十五公里处是3营营部。
修筑工事对哈罗德来说是轻车熟路。他命人先把俄国人挖的反坦克壕加宽,改选成蜘蛛网般的地下通道,每个班修一座地下掩避所,用钢轨、圆木做顶,覆盖上厚二至三米的泥土。成为全封闭式工事。稍后,从别廖夫以北到切卡林的478团工事、整个师、军也如法炮制。连切卡林以北帝国师防区也派人观摩“哈罗德式”地下工事。
修建工事刚开始就下起了雨夹雪,雪落在地上很快就化了,大地又遍布泥浆。工事需用的木材要到五公里以外森林拉来,战俘们每四个人抬着一截木头在泥里连滚带爬,非常吃力,不时有战俘倒在泥坑里再也起不来了。在白俄罗斯当过伐木工的哈罗德又弄来上千个战俘,让战俘们每米一个站着不动,从河边一直站到森林边,每砍下一段木料先拴上铁丝,再由站着的人抓着逐个往后拉,节省了人的体力。一天,全权负责秘密冬壁工事的施佩尔听到后专门到哈罗德处,看到战俘从乌帕河一直向西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