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恩,那白某先告辞了。”白木恩张了张嘴,看他们这样群情激昂也不好说什么。
“白大夫您放心。”有那激进者已经红了眼,几乎有些狰狞说:“这锅在这摆着,谁都别想偷去,您来了要是看不见这十口锅的话,那老头就把尸身摆这给您看了。”
“对,谁都不许动。”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又是群情激然。
白木恩的初衷只是希望同门的师兄弟省掉些不必要的花消,有那盈余的话可以多买点吃食,只是没想到这些人的反应会这么大。犹豫了一阵白木恩抱了抱拳:“诸位看住吧,这锅是你们的了,丢了也不关白某的事。”
“您就看好了。”有激动的人已经喊着:“这锅就是咱们的命,丢了的话我们直接死这得了。您就放一百个心吧,哪个敢偷的话我们先把他打死了喂狗,绝不会污了您的眼睛。”
豪言壮语很是动人,哪怕是白木恩都受了感染,看了他们一眼后不再多说,直接带着人回了城。
这一夜,所有人把这十口大锅看得比性命都重要,甚至是整夜排着班轮流看守。孩子们在母亲的怀里睡得异常的香甜,因为他们都知道,明天醒来的时候,那一口口锅里又有神奇的热粥,暖洋洋的,特别好喝。
那夜过后十口大锅未动分毫,连日来的熬煮把灶台都给熏黑了。每夜男女老少轮流的看管着,这锅在他们眼里除了是活命的东西外,更维系着他们那弱小而又倔强的尊严。
夜里,十个灶台里的火带着唯一的温暖,遮盖细薄的人们这才有了一点暖意,能在这没有栖身的夜晚品尝到憨睡的滋味。
男人的尊严被团聚在一起,因为这十口大锅,一直颓废的他们开始感受到了什么叫做责任。哪怕是夜里多么的疲惫,那温暖让人昏昏欲睡,但他们还是打起精神一直照看到了天亮。
今儿是立冬,空气也变得寒冷了许多,南方的冬天冷风里始终带着潮湿的寒意,寒风萧瑟。吹来时就似是刮骨的利刃一样,每吹过一点就让人感觉不寒而栗,混身上下都没一处暖和的地方。
天刚见亮,栖身在破庙慌宅的一些可怜人就聚集到此了。大锅旁夜里都是身体强壮的男人在看守着,近一个月的相处让本是陌生的他们开始互相的熟悉,同病相怜的情况下开始如一家人般的互相照顾着。
昨儿那位大夫带了不少小孩的旧衣裳来,这会不少的孩子都穿着厚厚的袄子显得很是欢快。到了这从母亲的身边一挣开立刻撒起欢来,找熟悉的小伙伴一起玩耍着,即使只是几颗小石子的游戏但已经足够让他们开心的度过这一天。
孩子们被教得很有礼貌,一过来先叔叔爷爷伯伯的叫个不停。着实是把那些早就孤苦无靠的流浪人高兴坏了,有的把藏着活命的几个铜板给孩子买了几块糖吃,那溺爱的程度到了幼之吾幼的地步。
“你们先看着,我们砍柴火去。”
女人们带着孩子一到,守了一夜的男人全都打着哈欠,不过这会他们还不能休息。不知不觉间这些人少了惰性,他们看着孩子老人,开始清楚自己身为男人到底该干什么。
这段时间高家善堂的人带着伙计来忙得是够呛的,这冬天里柴火越来越少,为了有旺火熬粥在这大早上的不少人都会忍着困意上火去砍柴,为的是尽自己的一份力让人家少一些负担。不知不觉间,他们的生活就像个大家庭一样,即使以前是陌路人但现在彼此和睦,彼此爱护着。有的人不愿总是吃这一口白食,本身这种恩惠已经让他们感觉到受之有愧了,所以大家都尽量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作为回报。
第389章 善心(三)
更主要一点是因为这里开了善堂,不少其他地方的可怜人和乞丐都闻讯而来。这一个月内这聚集的人已经有一万多了,大家都是无家可归的可怜人,谁都清楚这一口杂粥有多重要。
这个人数其实不多,最起码这是在繁华的江南,倘若是在西北西南之地的话,恐怕聚集起来的乞丐数不胜数了。
年轻些的乞丐哪怕是一天找不到散活干,到了夜里他们好歹还有这一口活命的粮食,再不济乞丐们也出去讨要点吃食可以果腹。
可这些人里有不少的老人孩子,他们都没干活养命的能力,高家善堂要是不布施的话那这个冬季他们极有可能饿死街头,要知道每年这么死去的人有多少谁都记不清。
年纪轻点的主动多干点活,为的是让高家的人省些钱可以多买点吃食,能多维持几天的布施。他们不敢懒惰,吃完了这一顿就得进城或到码头边找活干,因为近日来虽然吃得舒服,但也让他们明白靠别人的接济那始终不是长远之计。
年轻的饿不死,可老人孩子却管不了自己的生计,更别提是带着孤儿苟且的寡母。
眼下大家聚在一起已如家人一般,所以潜移默化之下他们之前颓废的思想也开始转变了,每日都在商议着该怎么为高家减轻负担,为这些孩子争取多一点的吃食。
“今儿是谁来啊。”老人们坐在一起烤着火取暖,开始唧唧喳喳的议论开了。
“昨天那位王大夫我听过,好像是江苏那边的名医,他杂也到这浙江来了。”
“可不是嘛,还记得往小孩粥里放鸡肉的那个大夫么,我以前在金华老家看过他,他也是那边坐诊的名医啊。”
“好端端的,这些人怎么都打着高家的旗号来杭州了?”
这些可怜人都是四面八方而来,虽然生活低下但见识却不比别人少,马上就有人疑惑的说:“你们说这高家到底是哪方的神圣啊,这善堂一开布施的全都是各地名医,咱在这住这么久也没听过有这一号的药堂啊?”
“谁知道,那些人来了,问了也不说,可急死我了。”
“哎,人家不愿意说你们就别瞎打听了,没一副菩萨心肠谁管我们这些废人啊。”
“也是,人家好心好意的给孩子吃口好的,咱也不能总是追问啊,只是不知道这恩人姓甚名谁的,我心里就是不舒坦啊。”
“哎,可不是嘛,白吃了人家那么多东西却干不了啥事,都怨我这把没用的老骨头啊。”
众人正唏嘘的时候,城门方向有几辆马车缓缓而来,众人一看顿时打起了机灵:“赶紧起身,人来了,搬东西去。”
马车上随行的伙计很少,不像以前那样还需要自己搬东西自己煮。围拢的人群很自觉的让开了一条道,车队来到了灶台前伙计们开始解着上边的绑绳,绳子一解开立刻有人上去帮忙将东西搬下来。
砍完柴火回来的男人们赶紧上前,将一袋袋粮食从车上搬了下来。女人们立刻勤快的搬来了早就乘好水的木盆开始掏洗粮食,以前他们吃饭可没这么讲究,后来也是在大夫们的要求下才有了这个习惯的。
粮食一一的下了锅,依旧是八口杂粮和两口大米粥,这几乎是约定俗成的默契了。大人们只求有一口果腹就好,自觉的将最好的都给了孩子和老人。
柴火猛烧之下水蒸气伴随着粮食的芬芳开始在空气里飘荡着。每到了这时刻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他们围在锅边欢笑着,期待着今日果腹的吃食。
今儿来的伙计都很清闲,他们就站在一边看着别人忙活,这会火都烧开了他们就站在一旁歇着,百无聊赖的打着哈欠。
趁着这空闲的时候,有人忍不住凑上前打听起来:“这位小哥,请问一下您家的堂号是什么?”
“我家啊,城里高成白堂。”伙计说起这话的时候很是骄傲,挺了挺胸脯道:“前几日我家掌柜的就说这几天我们来布粥就好了,不过这高家门下的人多,大家都争着这个功劳,所以我们才排到了今日。”
“高成白堂,时大夫的堂号啊?”人群里又是一阵哗然。
尽管都知道这高家善堂每日来布施的都是各地的名医,不过时敬天是杭州的杏林高手在这一带是声名在外。尽管这答案早就在众人的预料之中,但一听到高成白堂的名号时不少人还是啧啧称叹。
这高家善堂,高字头,成字辈,看来这都是一个辈分的啊。近一个月了都是这成字辈的人在施粥,暂时还没听到有其他的字辈,不少当父母的都隐隐动了心,想问一下这高家善堂的药堂还收不收学徒了。
这年头的学徒就是管一口饭吃,干着活学一门养活自己的手艺。比起工匠或者木匠之类的苦累活儿,这学医可就轻松多了,不仅受人尊敬而且还能多赚些银两,在这年头可谓是黄金职业啊。
高家的善堂门下全都是各地名医,倘若随便投了哪一个堂号当一个学徒,那可以说这辈子就衣食无忧了。为人父母者虽不愿孩子远离自己的身边,可要有这么好一个机会的话,他们自然也希望孩子不要和他们一样,过这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高成白堂的伙计们个个昂首挺胸,说起这堂号的时候是自豪得很。毕竟高家开堂号不久,他白木恩同城为医得了个高成济堂时可是威风八面的,白木恩虽然为人和善不过那段时日也难免有几分的嚣张。
他那牌匾是刘奶奶亲自赐的号,身为弟子的白木恩是高兴坏了,也不知道是急于炫耀还是出于虚荣。天天这宴请的帖子就下个不停,老是邀其他师兄弟去寒舍一聚,话语里虽然谦虚的表明是相聚一聊,不过谁不知道这家伙的得意啊。
光那帖子的落款就晃得别人眼睛发绿了:高成济堂,白木恩。
多了那四个字,字字如针刺一样让其他人难受,尤其是同城为医的时敬天更是难受。每每路过白木恩家的药堂时心都酸得要命,一个大男人就为了这块牌匾吃起了横醋,可那时刘奶奶还没明确赐号,他也没办法换上一块新的牌匾。
刘奶奶过世以后,这高成济堂的牌子就成了她唯一赐号的,白木恩心里的得意可想而知。哪怕是其他人日后也有了名号,但祭拜先师的时候谁有他高成济堂的人威风啊,光是恩师亲赐这一点其他人就没法比了。
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弟子心里的醋意可想而知了。
不过前段时间高家的后人回来了,伙计们虽然没那个福份见到但也清楚。那位风华绝代的高家后人回来后不少就召集了刘奶奶门下的众徒,开始为所有的徒弟一一的安排辈分和字号,意在将高家的名号传承下去。
这辈分一个成字辈,大家平起平坐没什么可争的,可争的就有只有那一个字号了。这个字号看似小事但在不少人的心里那可是极有分量了,不仅代表着在师门里的地位,更可以说是对他们医术的一种肯定。
小小的一个字可是内有乾坤,取的时候讲究得很,在字义上稍有偏颇那可有着天壤之别。
白木恩是稳坐钓鱼台,有高成济的牌匾高挂,哪怕是在说出天大的道理他照样是门下弟子中的佼佼者。
高怜心思索了许多,为刘奶奶门下那一个个年近半百却又因此争风吃醋的老男人一一的定好了字号。大家的字号大同小异没太大的差别,没那偏袒之心倒没引起多大的矛盾,起码做到了让人认可的公允。
只是在杨存的提醒下,她才记起了还有一个别人都不知道的人物得重视一下,而且这头一辈的字号可以取得更有寓意。
当下高怜心就将刘奶奶的名讳刘婉白三个字拆开,分别书高成刘堂,高成婉堂,高成白堂三个牌匾,准备指给刘奶奶门下德行兼备又能妙手回春的杏手。
这下可是闹起了渲染大波,不少的弟子纷纷上门索要,谁都希望能得到恩师名讳做字的殊荣,那对于他们来说是无上的肯定,这是一份让人日思夜想的荣誉。
白木恩那时就坐不住了,马上就酸味十足的说用恩师的名讳做字号,不是有德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