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价值。
使用武力,极容易导致行动败露。
唐旭宸会用枪,还精通数百种枪械的基本结构与使用方法,可是他不喜欢枪,甚至很少携带枪械执行任务。
像“007”那种电影里的情报人员,在现实中绝对没有。
历史上,那些闻名天下的间谍大多是一些毫不起眼的普通人,有的甚至一辈子都没使用过枪械,更别说杀人了。
唐旭宸杀过人,只不过用的不是枪。
来到机场,唐旭宸见到了在此等候的十名特种兵。
确实有他认识的熟人,队长齐锋霆就是老相识了。三年前,在追捕一名东伊斯兰圣战军小头目的行动中就是齐锋霆率领特种小队深入阿富汗,而负责后方支援的就是唐旭宸,两人也因此相识。
另外三名特种兵,即江德志、彭少勋与张卫国,唐旭宸也认识,他们都参加过三年前的那次行动。其余六名特种兵都是新面孔,他们是杜海兵、赵鸿伟、秦国柱、严晓非、王乐铭与巩宇凡。
由齐锋霆介绍认识后,唐旭宸就带着特种小队上了运输机。
这支特种小队不属于任何部队,由军情局直接领导,专门为军情局服务,执行一些秘密任务。
虽然总参谋部有一支直属特种部队,成员都是来自各部队的精英,但是使用正规特种部队执行秘密任务,存在很多问题。杨怀烈担任军情局局长后,着手组建了这支直接听命于军情局、专门执行秘密任务的部队。
这支部队的成员,全部来自特种部队,大多是总参直属特种部队的官兵。
与总参直属特种部队不同的是,这支部队的官兵都是“死人”。在加入之前,军情局会伪造他们的死亡证明,让他们成为不存在的人。只有在退役后,军情局才会为他们安排一个新身份。
显然,这是一支主要在境外从事秘密行动的部队。
官兵都知道,他们从事的是风险极高的秘密行动,如果在境外行动中遇难或被捕,军情局不会承认他们,甚至不会派人去营救他们。因此他们都是自愿加入,自愿为国家利益而放弃个人利益。
唐旭宸很佩服这帮人,因为他们都有崇高的理想,而且为理想活着。
虽然唐旭宸有类似的理想,也是为理想活着,但是与这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特种兵相比,依然自愧不如。
每次执行秘密任务,这些特种兵都在玩命,他们以最淡漠的眼光看待危险与死亡。
在国外执行任务时,唐旭宸也时刻与危险相伴,可是大部分时候,他在享受那种游刃有余的感觉,用各种手段与危险保持距离,即便偶尔会直面危险,也往往能获得及时逃脱的机会。
此外,他不是“死人”,而是在遍情报人员。即便落入敌手,杨怀烈也会想方设法把他救出来。
也许杨怀烈的保证未必有效,可是有保证与没保证的区别有若云泥。
唐旭宸没想过会与齐锋霆他们并肩作战,但是他没有退缩。齐锋霆他们能做到的,他同样能够做到。
第13章 理想与信仰
阿富汗东部,兴都库什山区。
这是一条很狭窄的山谷,因为高海拔导致的寒冷,以及没有水源,所以两侧山坡都是光秃秃的,连杂草都没有。站在山谷东面的山坡上,能看到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交界处的蒂里奇米尔峰,那也是兴都库什山脉的最高峰。只有一条让人与骡子通行的山路连接到外面,通往十多千米外的桑格利奇镇。
因为太过荒凉,又远离村镇,所以数千年来,这处山谷都无人踏迹。
只是,大约一年前,一群人来到了这里。
这些人很神秘,很少离开山谷,即便是几个负责从外界运入物资的人员,平常也是昼伏夜出,还在山路上每隔一段距离修建一处藏在山脚下或者是岩洞里的临时落脚点。他们会定期前往桑格利奇,购买一些物资,主要是食物等生活用品。还会偶尔前往更远的地方,带回来一些用板条箱装好的物品。
最初的时候,只来了十多人。随后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来一批人,在十人左右。
全是年轻男性,有的还带着ak步枪这类的自动武器。
没错,这是一座恐怖组织的营地。
一年前,阿布哈辛决定在这里建设营地,就是因为这条山谷很偏僻、很隐秘,平常不会有人来这里,而且离北约军队的主要控制区域非常远,又邻近巴基斯坦,到中国也不是很遥远。
此外,山谷里面有一座巨大的岩洞,能够容纳上千人。
唯一不便的是,山谷里没有水源,必须到几千米外的河流取水。
这里的生活异常艰辛,但是阿布哈辛相信,越是艰苦的生活越能锻炼人的意志,让战士变得像大山里的岩石那么坚硬。
真正的战士,绝对不会畏惧艰难险阻!
像往常一样,阿布哈辛在五点就吃了晚饭,然后离开岩洞,对营地进行入夜前最后一次巡查。
所有人都住在岩洞里,山谷里的空地只是训练场所。
号角声响起的时候,阿布哈辛看了眼手表。
五点十五分。
山谷里,下午的训练已经结束,数十名人员迅速收拾好器械设备,五分钟内全部进入了岩洞。
阿布哈辛没有进入岩洞,而是站到一块凸出的悬空岩石下,抬头望着天空。
虽然天空中除了几片白云,什么都没有,但是阿布哈辛知道,那颗配备了高分辨率可见光摄像机与红外成像仪的侦察卫星将在五点二十分到达,在离地面大约四百千米的轨道上拍下照片,然后发送给地面控制中心。最多只要三十分钟,经过辨读的照片就会送到中**情局局长的办公桌上。
只要被发现,来自中国的军事打击最快将在两个小时内到达。
一枚配备子母弹头的巡航导弹就能消灭掉山谷里所有的暴露人员。如果侦察卫星发现了岩洞,射来的巡航导弹也许会配备钻地战斗部。那只是一座普通岩洞,经受不住轰炸,保护不了藏在其中的人员。
阿布哈辛知道,在圣战军袭击了中国边防部队的营地,导致上百名官兵伤亡后,军情局绝对不会放过他们。
只要有机会,军情局会用最迅捷的方式消灭掉他们。
保持隐秘是保命的唯一办法。
想到这,阿布哈辛朝洞口看去。
两名守卫都已退入洞口,其他人员全部在岩洞里面。在经过日间暴晒后,地面温度已经上升到五十摄氏度,足够掩盖人员活动产生的红外辐射。只要没有直接暴露在天空下,就不会被侦察卫星发现。
五点四十分,阿布哈辛从岩石下走了出来。
侦察卫星的通过时间为十五分钟,为了保险起见,阿布哈辛多等了五分钟。
随后,藏到岩洞里的人员也陆续出来了。他们已经吃了晚饭,按照习俗,将在夜间训练前做祷告。
其实,这违背了习俗,因为应该在晚餐前祷告。
阿布哈辛觉得,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无所不能的真主会原谅他们,不会计较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
与伟大崇高的理想一样,坚定不移的信仰也是对抗艰苦环境的有力武器。
对阿布哈辛来说,理想与信望往往是一致的,没有区别。他们的理想,其实就是遵照真主的指示,建立一个理想国度,让真主通过先知旨示万物终生的福音传遍全世界,成为所有人遵从的行为标准。
阿布哈辛来到西面山顶上的时候,山谷里响起了洪亮的祷告声。
对那些放弃一切来到这里的战士,每日向真主祷告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了最大的精神依托。
阿布哈辛把带来的毯子铺好,开始今日的第三次祷告。
他相信真主,可是他并不认为手下那些战士全是虔诚的信徒,也许有些只是希望进入天堂后,能被处女环抱。
朝着麦加的方向,阿布哈辛伏下了身子。
不管那些战士信仰什么,他们已经做出选择,决定为真主牺牲。不怕死的战士,才是最优秀的战士。
从有了信仰,到坚定不移的相信真主,是一个过程。
阿布哈辛经历过这样的过程,知道建立起真正的信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十四年前,阿布哈辛跟其他十多岁的少年没有两样,每天去学校上课,回家后帮助父母料理家务,周末帮父亲照看小商铺,抽空闲时间完成课余作业。阿布哈辛的初中汉语成绩非常好,写的作文经常被老师拿来做典范,他也向往遥远的北京,希望将来能考上一所北京的大学。
那年夏天发生的事情,彻底的改变了阿布哈辛的命运。
在他收到消息,从学校赶回去的时候,家里有很多警察,还有很多陌生人,商铺被炸得面目全非,父母的尸体已被送走。他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是没人告诉他,甚至没人安慰他。直到很久后,他才知道,警察与犯罪份子在附近爆发枪战,父母被流弹击毙,一名犯罪份子引爆了炸弹。
失去双亲后大约三个月,一名自称是远房叔父的中年人找到了他。
经过近一个月的艰苦旅行后,阿布哈辛跟随那名远房叔父来到一座陌生城镇,并且在此定居下来。
虽然一年之后,阿布哈辛知道,远房叔父带他离开了中国,那座城镇在阿富汗,但是他没有逃走,也没想过回家。他已经没有家了,这座城镇,那套面积不大、非常简陋的楼房就是他的家。
四年后,也就是阿布哈辛十八岁那年,远房叔父再次带他远行。
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们去了很多地方,包括阿布哈辛少年时向往的大城市,遇到了很多与他们有相同宗教信仰的朋友,学到了很多在后来派上用场的本领,包括让阿布哈辛受益匪浅的十几种语言。
二十二岁那年,阿布哈辛首次去了麦加。
在这里,他接触到很多激进思想,完成了人生蜕变,对对真主的旨意有了更加彻底的了解。
也就在这一年,远房叔父永远离开了他。
半年后,阿布哈辛回到中国,通过袭击中国边防军营地,炸死炸伤上百名中**人,证明了他对真主的信仰。
当时,他就在不远处。
看到爆炸后腾起的硝烟,从废墟里抬出来的尸体,阿布哈辛觉得,他已经成为得到真主庇护的战士。
从这一刻开始,他获得了最坚定的信仰。
听到山坡下传来的脚步声,阿布哈辛暂停了祷告。
走来的那人戴着头罩,面部是一块黑色纱巾。在伊斯兰国家,只有成年女性在出门时需要遮住面容。
“收到消息了?”阿布哈辛说的是汉语。
小时候打下的语言基础,让阿布哈辛能在中国的城市里自由进出,只会被当成来自西北的少数民族商贩。
“刚刚收到,货物已经安全了。”确实是一个女人,而且说的也是汉语。
“你打算什么时候出发?”
“天亮之前。”
“真主会保佑你。”
“真主会保佑我们所有人。”
阿布哈辛点了点头,没再理会那个女人,继续向真主祷告。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夜幕即将到来。
最后一缕霞光退去的时候,阿布哈辛已经回到岩洞里面。虽然已到夏天,但是高原的夜晚非常寒冷,昼夜温差超过二十摄氏度。
阿布哈辛并不知道,五点过五分左右,有一颗侦察卫星到达山谷上空。在接下来的十五分钟内,拍下了上万张照片。改变轨道后,这颗卫星又在七点四十分与十点十五分,两次从山谷上方掠过。
此外,这颗侦察卫星的轨道比其他侦察卫星的稍微高一些,轨道角度更大一些,在山谷上方拍摄区域内的滞留时间延长了十五分钟,即在阿布哈辛从岩石下走出来的时候,侦察卫星依然在山谷上方。
分三次拍下的照片,均在十五分钟内传送到了地面遥控站。
经过情报分析员逐一甄别,画面最全面与最清晰的上百张照片,依次送到了杨怀烈的办公桌上。
有几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