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问鼎天下-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得不说,顾雍思谋深远,但对此他却也一时没有什么办法。
    
    
   

第259章 三营之设取精兵
    “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民务农桑,令种一树榆、百本稻、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豚,五鸡……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凡剽轻游恣者,皆役以田桑矿山,严设科罚。”
    江东地广人稀,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所谓火耕水耨,即初春时放火烧掉杂草,然后放水,通过漫撒的方式播种水稻,待稻苗长到七八寸的时候,割掉水中杂草,再放水灌田。这样留在土里的草根就会因水浸泡而坏死,稻苗遂免遭杂草之侵害而生长旺盛。火耕水耨不仅仅是一种耕作方式,也是江南地区独特的生产风俗。
    这种生产风俗的形成和长期延续,与江南地区温暖潮湿、植被繁茂、水道纵横的自然环境和地广人稀的人文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火耕水耨的耕作方式是非常粗放落后的,不过随着北方移民的涌入和一些勤于政事的官吏的推广,在北方先进技术的带动下,江东地区的农业风俗已经开始悄然发生变化。
    其实不仅是江东诸郡,荆州长沙、桂阳、零陵等郡亦多如此。然而随着刘琮新政的施行,铁器的大量生产、北方移民的日渐增多,使得牛耕技术得到了很大推广,水稻栽培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不过刘琮颁发的这道《劝农令》主要考虑的是大量流亡士卒,以及江东地区多任侠之士的问题。经过大半年的荆扬战争,孙氏部曲精锐虽多亡于虎林大火,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溃散后流散于民间的士卒,这些人自持无力却已无可依附,为生存所迫铤而走险者,不在少数。如何使这些本为农户之人放下刀剑改握锄犁?使这些危害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转化为生产者,便成为治理江东之始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同样不事生产的任侠之士,也在此令所禁的范围之内。这些人多出身于贫寒之家,但又有一技之长,或有博虎之力,或擅用弓弩,或精于剑术。平时呼啸而聚合离散,所行多不法事。在有主人招揽之时为宾客,充部曲,主人败亡则遁入江湖。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武装力量,正是令中所言“剽轻游恣者”。
    孙策正是死于这种任侠手中,对于其无疑是个悲剧,而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却从来不缺乏这样的人。远的不说,陈王刘宠勇猛过人,箭法高超,麾下甲士数万,却因拒绝给袁术借粮而被刺客所杀。
    当然对于这些人才,并不是要将他们赶去务农,而是改变其游侠之风,不使其为求财物而为刺客,或以恩义行犯禁之事。那么他们的出路,除了投入军中效力,以求建功立业之外,便再无它途。
    这道《劝农令》是在立春之日所发布的,紧接着刘琮便开始关注清理户籍之事。
    清理户籍虽有世家大族的参与,因此不可避免的有很多隐匿之户,但刘琮并不打算在这件事上与江东世家大族掰腕子。他要的人口大量增长,而非在原有的人口中与世家大族虎口夺食。然而清理户籍又是势在必行的,重点更在户籍的划分重编上。只要老百姓看到切实可见的利益,那些主动投身献田托庇于世家大族的佃户,自然会产生比较,从而主动脱离世家大族的控制。
    以民户为例,无田产者由官府授田,五口之家可得百亩之数,赋税即轻,民自乐之。当然这百亩土地肯定不是良田,需要农户自行开垦。反正江东地区地广人稀,有的是可以开发耕种的土地。而渔业、林业,也都全面放开,除了遵守良俗之外,不禁捕猎开采。至于匠户、商户,也多有相应政策予以保护和鼓励。
    虽然这些政策见效缓慢,远不如厉行官卖而敛财既快又多,但对于江东局势的稳定极为重要。
    未几,朝廷遣使拜刘琮为征南将军,兼领荆、扬二州,并督交、扬、益三州军事。除讨逆将军号、废乌程侯,也就是孙匡所袭爵位。至此荆扬二州正式以刘琮为主。这无疑是曹操在当下无暇南顾而采取的权宜之计,但对于刘琮来说,获得了朝廷的认可,就有了道义上的正统。所颁布的法令、政令等,就更加具有合法性。
    虽然镇南将军和征南将军只有一字之差,且都为二品高官,但其意义又有不同,相对而言,征南将军为四征将军之一,镇南将军则为四镇将军之一。四征将军中资深者皆为大将军,再往上便是抚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上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等二品大将军,若是再升便是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这之上,就唯有一品大将军了。
    这一日晌午时分,吴县城外又有一支人马赶到,却是自会稽山阴而来的魏延及百余名近卫。他自从率部分兵进入会稽郡以来,已经有数月时间。不过这一次来吴县,与其随行的,还有数十名曾经的江东豪强,如今的荆州军游击将军、典军校尉等。
    魏延远远望见吴县城楼,不觉有些恍惚。自从跟随刘琮以后,他的心态从最初的警惕怀疑慢慢转变为信任尊敬,期间所历之事,如今想来恍若隔世,当初在宛城时危如累卵,刘琮甚至不得不亲自上阵拼杀,谁曾会想到,这才仅仅数年时间,刘琮竟然已位至二品征南将军,而自己也成为一军统帅,踏足于江东之地?
    “魏将军,这三大营设立之后,我等所部,该不会被大将军所遣散吧?”郑横轻甲骏马行于魏延身侧,略有些担忧的问道。自从三营之设的军令布告全军之后,郑横这些起兵响应,加入荆州军的豪强便坐不住了。虽然还没人敢说刘琮这是狡兔尽走狗烹,但为此心中惶恐不安者,不在少数。他们当初之所以置家族安危于不顾,就是为了在军中壮大实力,以期成为朱治那样的世家大族。眼看着江东业已平定,刘琮转眼却下了这样一道军令,使得郑横等人顿时觉得前途灰暗,满腹忧虑。
    实际上江东之战能如此迅速的结束,也和这些豪强起兵响应有关,特别是虎林大火之后,这些豪强部曲愈多,已不满足于小打小闹,在荆州军分兵入吴会之时,随之攻城掠地,为迅速平定江东,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功劳未酬,却要收其部曲,让郑横等人如何不心中惶恐?甚至有人已心灰意冷,觉得被刘琮给耍了一道。
    这次随同魏延前来吴县,郑横等人便是要来亲自看个明白。他对于刘琮还是抱着很大希望,想当初春谷营中言犹在耳,如今天下未平,正是多事之秋。怎么可能会转过头就将自己等人抛弃了呢?
    魏延对此也是深知的,不过他素来不喜多言,听了郑横的话之后,只是点了点头。他这个动作却让旁人误以为是对郑横所说的话的认可,不免大惊失色。倒是郑横因经常与魏延接触,对他的本性多有了解,见状松了口气,回头对那几个难兄难弟说道:“看来并非如此,大伙也不必太过担心!”
    他这句安慰的话,也只能让大伙心中稍存希望,不过见到刘琮之后,他们才知道自己是彻底误解了这道军令。
    刘琮长跪于蒲席之上,对郑横等人说道:“三营之设,盖取精兵为用。吾观江东民风,士多彪悍,然百万之众必有良莠之分。诸位所统之部曲,多为宗亲佃户,用之战阵,难免有伤亡之虞,以至亲人悲伤,农事荒废,不益为长久之计。然诸位皆豪杰之士,若弃之不用,则为人主之失。故此吾欲拜诸位为三营之将,以全诸位报国之心,建功立业之念!”
    这话说白了就是你们的手下大多是亲戚和佃户,有个死伤当然不好交代,况且佃户用来打仗,谁去耕田种地?不过你们都是人才,不用的话就是我的过失了,所以现在我向让你们在新设立的三营之中担任将领,这样你们既有前途,也不用负担部曲的费用。
    郑横等人一听,原来是这么回事。当下纷纷点头做恍然大悟状。其实对于郑横等人来说,这两者的区别是很大的。谁不愿意用亲近的人呢?战场之上唯有亲信才会出死力,才敢于死战。同样的战功,他们当然更愿意以此来提拔亲信,以稳固自己在军中的地位,加强家族的实力。
    不过正如刘琮所言,他们的部曲也有良莠之分,同时若还按照之前的世兵制度的话,军械粮秣、武器甲胄等开支可不是小数,就拿一张强弩来说,做工精良的好弩值钱一万,数百张弩就是百万钱……
    既然负担不起,留在军中又有前程可期,郑横等人自然再无烦言。当然他们心里也开始盘算起来,从部曲中挑选哪些人投入三大营中,这就不仅仅是能力高下,还要考虑宗亲远近,关系如何,同时又要保证不耽误家族中正常的耕作收成。想到这些,郑横等人便愈发觉得,抽调精锐入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豪强如此,世家大族也多是如此。江东精锐彪悍之士,从此便基本进入三大营中……
    
   

第260章 抛却虚名念苍生
    春寒料峭,尤其是湖泽之中,寒风尤不减其寒,更比冬季多了几分潮气。只是今日天气晴朗,春日稍带了些许暖意,让人不觉便有了某种悸动和希翼。
    巢湖南岸,简陋而不失规整的水寨之外,周瑜和北渡而来的鲁肃并行于岸边小径,身后数十近卫,远远相随。
    “公瑾颇见清减,但为何故?”鲁肃性子豪放,走路虎虎生风,但见周瑜缓缓徐行,只得放慢脚步与他并肩而行。他眼中的周瑜,比起数月之前在牛渚时又消瘦许多,所以才会有此一问。
    周瑜虽然容貌清瘦,但俊朗不减,闻言剑眉一挑,只是一笑,从容道:“子敬此来,出于本意还是迫不得已?”
    “当然是迫不得已!”鲁肃故意脸色一沉,大声说道。
    “哦?”周瑜有些玩味的看了眼鲁肃,复又目视前方,说道:“子敬所言不实。”他相信刘琮不会强迫鲁肃前来,那么除此之外,能让鲁肃前来的理由还有什么呢?
    鲁肃摇头道:“迫于大势,不得不来啊。公瑾领兵驻于此地,想来对江东情形也当有所耳闻。”他这么说,就是打算要和周瑜推心置腹的深谈一番了,对此周瑜也颇有感触,点头道:“是啊,荆州军势如破竹,州郡各县,降者不知凡几。子敬所言大势,便指的是这个吗?”
    “非也!”鲁肃停下脚步转头往向水寨,大手一挥:“公瑾可知这数千将士,在江东的家眷亲族有多少?又可知他们的思乡之苦?如今江东已无战乱之祸,正是人心思定,百废待兴之时。公瑾却将这数千将士羁留泽中,所图者何?所患者何?”
    面对鲁肃的质问,周瑜也不由驻足沉默。是啊,现在孙权也死了,仗也打完了,自己领兵不战不降,又无自立的打算,到底意欲何为呢?从刘琮以往的作为来看,他并不是一个眦睚必报,难以容人的人。但周瑜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所以才会如此纠结,难以取舍。
    “吴夫人尚好吧?”周瑜负手于背,缓缓前行。他所问的,自然是孙坚的夫人,孙策之母吴氏,当年周瑜与孙策在舒县初次相见之时,便曾升堂拜母,对于吴夫人是出于真切的关心。毕竟长子孙策已殁,孙翊孙权又相继身亡,白发人送黑发人,即便在这样的乱世之中,思之亦足可哀痛。更何况孙氏父子两代人的基业毁于一旦,吴夫人岂能不痛心?
    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