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学士何吾驺扫了顾元镜一眼,徐徐说道:“顾大人所言虽不无道理,但也正如顾大人所言,秦逆有强大的水师,我朝若是派兵增援梧州,万一到时秦逆水师自珠江进犯又当如何应对?
况且顾大人别忘了,秦逆兵马已经进占了韶州、英德,时刻威胁着清远与广州,加上福建方面,现今虽尚无动静,然我朝一但派兵增援梧州,谁能保证秦逆不会趁机从福建、韶州一同进犯?”
大学士王应华等人纷纷附和何吾驺,他们多为广东本地人,家族亲朋皆在此,对他们来说,派兵去增援广西,而将自己以及亲族置于危险之中,当然不能同意。
朱聿鐭为难了,何吾驺的话并非毫无道理,广东现在可以说也处在秦军三面合围之中,随时可能遭到秦军攻击。
而且他们全部兵力加起来,也就六万,如今四处布防,本身也是捉襟见肘,要派兵增援广西,少了不顶用,多了广东自身就难保安全。
可要是不派兵,等秦军灭掉了广西的朱由榔,会放过广东吗?
只要不是傻子,都能想到那是不可能的。
但偏偏就有人只顾眼前,不理会将来。东阁大学士王应华见朱聿鐭还在犹豫不定,再次出班说道:“皇上,广西实际只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兵马折损不算严重,只要应对得法,秦逆想灭亡广西,只怕没那么容易。
若是桂王无能,应对无方,我朝便是派再多兵马前去增援,那也只是去送死,于事何补?老臣以为,皇上还是先顾好广东,内修仁政,整军备武,以抗击来日秦逆进犯才是当务之急。”
内阁首辅苏观生最后出班道:“皇上,让我朝出兵增援广西,也未尝不可,不过,必须让桂王先答应我朝一个条件。。。。。。。”
ps:每三更奉上,请大家捧个场吧,眼看月底到了,万万不能让菊花残啊!兄弟们,多来点月票吧,也好让我下心来,开始扬帆架炮,入主南洋。。。。。。。求月票!(未完待续。。)
第693章 进退维谷
感谢八八戒戒、往来如风 万金之赏,鞠躬致意。
当初朱聿鐭为了抢在朱由榔前面称帝,连龙袍都没来得及准备,登极时用的龙袍与百官官服都要假借于粤剧伶人的戏服。
这就象是一场闹剧,消息传到肇庆,已号称监国的朱由榔以及瞿式耜等人大为恼怒,紧急筹备,最终于半个月后也登基称帝;
随后立刻派遣兵科给事中彭耀、兵部主事陈嘉谟前往广州,以藩王礼节拜见绍武帝,规劝其取消帝号。
绍武朝首辅大学士苏观生大怒,斩彭、陈二人,再令陈际泰督师攻打肇庆。
永历帝派兵部右侍郎林佳鼎、夏四敷率兵,在三水县城西,与绍武军展开激战,并将对方击退。
苏观生再令广东总兵林察联同新降的海盗等数万人反击,并且大败永历军队,逼得朱由榔退走梧州。
双方的仇怨从那时就已经结下,而且从未曾化解过。
这次秦军两面夹击,进攻广西,朱由榔眼见秦军势如破竹,广西各城纷纷沦陷,形势危急,只得腆颜派出礼部主事吴惠前往广州求救。
苏观生最后倒是答应出兵增援了,但开出了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让朱由榔先自去帝号,奉绍武为大明正朔。
若不满足这个条件,出兵增援广西之事免谈。
这样的条件吴惠当然不能答应,救兵求不到,吴惠带着一腔悲愤,匆匆赶回梧州。
此时,从浔州方面,也有一匹快马狂奔回梧。
“报,皇上,不好了。秦军攻破贵县,贵县失守了!”
信使那惊慌失措的大喊,让永历君臣听得头皮发麻,贵县位于西江上游,顺江而下,就可直达梧州,距离也不过几百里,可谓是迫在眉睫了。
“诸位大臣,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救兵没等来,倒等来了敌军。朱由榔本来就是个没主意的人,这个消息让他方寸大乱,问话都带上了哭腔。
吴毓出班奏道:“皇上,梧州只有一万兵马,除此之外,周边各州县的兵力皆已抽空,以路途计,如今就是想从桂林府调兵勤王也来不及了,皇上。不能再犹豫了呀,臣等请皇上立即起驾,前往桂林,与兵部尚书汇合。如此一来,可集中优势兵力,一举击溃北面之敌,则当前之困境便可解除了。”
“荒谬!”内阁首辅丁魁楚立即出来大声反驳道:“如今形势危急。皇上万万不可轻离行在,皇上啊,如今所有的兵将与百姓都在看着皇上。您一但离开梧州,恐难免会让军民产生疑虑,以为皇上是畏惧敌军,弃土而逃,到时必定会让军心动摇,民情汹涌,后果不堪设想。”
丁魁楚已经将自家财物都运往岑溪,一但朱由榔前往桂林,就等于放弃梧州这一大片地方,包括岑溪县在内,他当然不会同意让朱由榔逃往桂林府。
广西巡抚曹晔的情形大体相似,他立即附和道:“皇上,自古只有臣就君,岂有君就臣。皇上已下旨瞿式耜回师勤王,他不但不回,反而想让皇上放弃行在,前往桂林,这分明是居心叵测,有心挟持皇上。
皇上,如今北面有秦佐明新胜之师兵指全州,南面有马六两近万大军攻破宾州,兵指柳州,桂林府两面受敌,瞿式耜如今已如同瓮中之鳖,无能为力。所以急于让皇上前危地,皇上去了,将来兵败,他便可把责任推到皇上身上来了。
皇上,纵观整个广西,如今最安全的还是梧州,只要皇上命瞿式耜率军回来勤王,大事尚有可为。桂林凶险,皇上万万去不得啊!”
本来感觉到危险不断逼近的朱由榔是打算接受瞿式耜的建议,逃往桂林府的。但一听丁魁楚和曹晔的话,立即就犹豫了;
确实,现在秦佐明和马六两这两支敌军,已隐隐对桂林府形成合围之势,桂林府未必比梧州安全啊。
三心二意的朱由榔,心中象十五个提桶,七上八下,这也不是,那也不是。
兵部右侍郎吴炳一看要坏事,连忙站出来大声道:“皇上,梧州只有一万兵马,而且地处下游,无险可守。
逆将艾能奇两三万大军,来势汹汹,其自贵县俯冲而下,我军绝难抵挡,梧州实已成绝险之地,皇上乃万金之躯,岂能置身险地?
皇上,桂林看似遭受两面夹击,但秦佐明与马六两加起来,兵力不足两万。只要皇上御驾亲征,我军合兵一处,总兵力将有三四万,是敌之两倍。
更何况皇上御驾亲征,我军士气必定大振,到时分而破之,秦佐明与马六两实不足以为惧。
皇上,退一万步而言,纵然到时桂林事不可为,皇上还可巡狩宜州一带,桂西崇山莽莽,对我军极为有利,足以与敌军长期周旋,待敌军师老兵疲,我军再大举反击,收复失土,光复中原也并非难事。。。。。。。”
吴炳不愧为兵部侍郎,他的话多是从军事角度分析,听他这么一说,朱由榔又觉得前往桂林好了。
庆国公陈邦傅算是丁魁楚一派稍在点军事常识的人,他立即出来反驳道:“皇上,桂林府去不得,皇上一但离开梧州,军心民心立即便溃,从梧州到桂林,道路崎岖难行,只怕皇上未到桂林,身边兵马就已经逃完了。
何况皇上一但弃走桂林府,贵州之艾能奇,必然会发兵自武宣截击,到时梧州根基已失,前往桂林之路又被敌军堵截,皇上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危境。
再者,就算皇上安然到了桂林,宜州也不足以为恃,秦军未曾进犯之前,通道县方向就有敌军集结,皇上一但前往桂林,敌军必定自通道县南下,攻取融县等地,截断我军西去之路。
皇上,桂林去不得啊,如今只有命瞿式耜回师勤王,皇上镇守梧州,若梧州守不住,还可以退往肇庆,依托广东,抗击敌军;
无论是梧州还是肇庆,人口皆非桂西之山城小县可比,在此尚可源源不断补充兵源,一但到了桂西山林,人烟稀少,野兽出没,兵将折损一个便少一个,根本无从募兵,还谈何东山再起,光复中原?”
到底是走,还是留,主战派与主和派争论不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朱由榔听去听来,觉得谁说的都有理,可一但他要选择,就成了没理。
在原来的历史上,当清军攻打广西时,实际上都是瞿式耜等人负责抵抗,他负责——逃跑!
这一点毫不不夸张,从他当上皇帝那一天起,就一直在逃,李定国等人的抗战,都是自主的,和他这个皇帝基本没什么关系。
这样一个人,你让他拿主意,不如指望太阳打西边出来更容易些。
所以当两派相持不下时,就注定了这是一件没有结论的事情。双方不断唇枪舌剑,争得越利害,朱由榔就越无所适从。
直到天都快黑了,到是走还是留,还是没有个定论,不管明天怎么样,今天总不能先饿死,于是乎,此事——明日再议。
朝会散去,内部首辅丁魁楚匆匆回到自己府上,把心腹孟大为找来,对他说道:“你立即携带一批金宝,连夜出城,赶往贵州。”
“阁老。。。。。。。”
“你先不要问,听本官把话说完,到了贵州后你去求见艾能奇,送上金宝,就说本官。。。。。。。。。”
丁魁楚声音变得细不可闻,房中灯光明灭,让他那张脸显得极为阴森。
第694章 忽如一夜春风来
攻下贵县后,艾能奇立即派冯双礼率三千人马,北上武宣。另派马唯兴率五千人马,前去攻打兴业、郁林、北流、容县、岑溪。
自己则率领一万大军,顺浔江而下,直取浔州府。
郁江与柳江交汇于浔州,基本形成珠江的主河道,不过因为这段河道叫浔江,浔州因而得名。
相传广西浔州府更是那位温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的故乡。浔州府出产的荔枝,是杨贵妃的致爱。是以乃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千古名句。
嗯嗯,据说如今的湘妃娘娘除了喜欢吃煎饼,也喜欢吃荔枝。得打下来,得赶紧把浔州打下来,好让湘妃娘娘今年能吃下正宗浔州出产的“妃子笑”。
不管艾能奇怀着的是什么心思,但他进兵的速度,绝对是奇快。一日之间,大军从贵县杀到浔州。
浔州守将卫平见秦军旌旗遮天而来,立即开门迎客,不战而降。
除了钦州知府万智良外,卫平算第二个主动投降的广西高官,这让艾能奇略感安慰。
在他原来的预想里,大秦兵马一至,广西各州县的官员应该是望风而降,就算不是个个如此,但至少降者理应过半。
但事实并非如此,虽然广西兵马大都被抽调北上,使得他的南路大军所遇到的阻力极小,一路势如破竹。然各州县的守军主动献城投降的人并不多,虽然不堪一击。
出现这样的现象,甚至一度让艾能奇怀疑,是不是因为自己名声不好的原因。
作为张献忠四个义子之一,他以往的名声确实坏得不能再坏了。
卫平的主动献城,多少让他稍感安慰,所以他待卫平很不错。当即命卫平为先锋,向藤县杀去。
卫平的主动投降,对梧州来说是致命的,秦军都杀到藤县了,梧州还茫然不知,朝堂上两派人马还在为去留的事“再议”。
艾能奇留两千人马围攻藤县,自己马不停蹄地继续杀向梧州。
梧州城这才接到秦军来袭的消息,朱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