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部分被富户控制的民兵已经发现部队在进行围剿,就集结在了一起,开始冲向宜城。他们虽然没有受到严格的训练,但是手中的武器却是半自动步枪,还弄出了抬枪和土炮。
因为宜城学生与警察一直处于对峙,所以对于群众的疏散并没有进行。好在受到攻击后,学生和警察共同制止了人群的骚乱,在撤退的同时,组织阻击。因为城里也是老百姓和叛军难以分辨,老百姓和学生有一些死伤,但是不多。
伪守备团攻入了宜城。但是很快就像陷入了几乎一边倒的巷战之中。
武器再先进,如果不懂得利用地形地物掩护攻击,加上组织性不强,攻击时一窝蜂,被阻击时撤退也是一窝蜂。
伪守备团的人数在不知不觉中飞快消耗。如果不是学生和警察手中除了手雷,没有重武器,还要组织老百姓撤退,他们早就没人了。
当部队对宜城合围,火箭弹爆炸的火光出现的时候,这些原本还是老百姓,被临时召集起来的伪守备团士兵扔下枪支投降了。
张春和毛石山赶到宜城时,因为死了二十多个学生,已经控制不住愤怒的学生们有些过激行为。如果不是黄元平限制,一千多名被抓起来的富商和老世族,恐怕活不了几个。
张春默默地看着这些自己千辛万苦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尸体,心像刀子一样刮得疼。只是宜城死人太多了,应该说富商和老世族纠集的力量一点都不小。城里城外,加上部队扫荡,死的人恐怕超过了三千多人。
黄元平也只能叹气,二十七个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是为了掩护老百姓撤退而牺牲的,还有就是被混在老百姓中的叛军暗枪击中的,真正死在正面战场的人很少。黄元平一个一个地介绍牺牲的学生的姓名,专业,工作情况,如何牺牲的。
四周都是默默哭泣的学生。
而另一边,是一片求情饶命的声音。只是当听说是张春到了时候,居然没人敢再求情了。
因为谁都知道,张春对学生看得跟宝贝一样,一些人直接吓晕过去了。(未完待续。。)
第五十章 以退为进
这些富人对于张春的恐惧让梁思成十分好奇。因为在他看来张春夫妇除了单独吃饭以外,和同学们同住同行,待人亲切,没有丝毫的距离感。就是两个人吃的饭菜,也都是张春和丽质自己做的。
按道理来说,这样的人怎么会让人感觉到像见了魔鬼一样?
林徽因就偷偷跟他将张春以前的故事。林徽因因为经常跟着蔡威廉到处跑,所以比其他同学知道的还多些。因为路上出事,梁思成没有什么自保能力,一直被当成随从跟在张春身后。张春也不让林徽因到处跑,这个女孩子漂亮了一点,在哪里都很显眼。欢快的林徽因憋坏了,就不再那么害羞,反而经常逗弄一下老实的梁思成。
梁思成年纪比林徽因大一些,所以竭力扮演者大哥的角色。
梁思成大概在国外呆久了,有一心钻在学术当中。虽然跟在张春身边看到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可是他还是想不太明白。
他甚至觉得,富商们做的没什么错,为什么学生们会反对?为什么会演变成战争?
就是听了同学们的解释,也还是有很多不解。林徽因笑他是根木头,连反应都比别人差。
不管怎么样,张春的出现让富商们感到事情的性质有些变了。
他们少了反抗,多了妥协。他们知道现在找谁也没用了。
宜城叛乱平定。
梁启超要引咎辞职,不过张春没有准。
宜城叛乱也昭示出一个问题就是。张春的政策,很多老百姓因为文化素质不够,不容易理解。很容易被鼓动。而维持政权稳定、政策执行的基层干部力量不够,宣传力量也不够。因为太高深的理论,老百姓根本听不懂。
梁思顺的宣传队比工作组更加脆弱,大多都只在工作组打好群众基础的地方宣传演出。
一些外地学生与本地学生的基础不同,他们过早工作,如果没有高年级和本地同学带,不仅耽误学习。实际工作能力也十分不足。这次宜城的事情,基层的学生和工作组并不少,但是所起的作用有限。就与他们有关系。导致工作组警觉性差,没能把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
“战争很容易胜利,但是建设和治理却是需要水磨的功夫。一个国家,建设总是要高于战争的。急于求成就会坏事。”张春看着新起的坟墓。
“可是这也充分说明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如果不是部队和学生训练有素,至少宜城就丢了。”毛占山也有些沉痛。
张春指了一下,一大一小的坟丘说:“枪杆子是一回事,教育才是基础。如果这些人不再是文盲,很可能就不会发生冲突,也就不会死。二十多个学生牺牲,固然悲哀。但是这三千多人,这四万万人。都是这样,那就是一个国家的悲哀。”
叛乱过后。宜城整个建设基础已经崩坏,或者说它早就在富人们一个并不太高明的阴谋之下崩坏了。这让有着急于扩张心理的干部们心中平息下来。
拿下一个地方很容易,但是治理一个地方太难。
各地都加快了学校的建设,政府也把基础教育提到了很高的位置。所有的工作组把精力大部分都铺在了教育之上,农业知识和林业知识,环境知识成为了传授的重点。
各地的大一学生正在逐步回到学校,他们的能力不够,所以还不如回到学校系统学习两年。
梁启超、蔡元培、张春、顾明、刘英都在宜城召开的临时军政联席会议上对前一个阶段的急功近利做了检讨。年老体衰的时象晋也被请到了荆州,不为什么,就为他在教育上面做出的贡献,教育厅聘请老先生为顾问。
政府增加了教育经费预算一个百分点。
这一年,由于计划统计局的成立,整个辖区开始统计工农业总产值以及贸易额等各项数据。各县的规划与预算被重新打回去,因为做得太粗,不符合实际,需要进行中期调整。
张春在宜城开完会后,就赶往襄阳。
襄阳是一个重镇,也是防守鄂中的大门。
襄阳和荆州都是古城,但是也有一些明显的差别。荆州城带有明显的古楚国以及江南水乡的意味。而襄阳则北方气息和道家风范比较隆重。
襄阳城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占领就驻军的城市。
宜昌叛乱与襄阳商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叛乱平定后,很多大商户都逃出了襄阳。他们支持了吴佩孚和萧耀南大量的银子,在广济一代的孙传芳也因此受益。
吴佩孚与孙传芳对张春倒是没有多少反感,但是手下的军官以及各地的商会,士绅地主却与张春形同水火。内地的商会对鄂中进行封锁。
于此同时,鄂中本地的商人也在逐渐成长。只是大多以水路为主。长江、汉江和湘江都成了鄂中商人最喜欢去的地方。鄂中的商人大多是富裕起来的农民组成,也有一些毕业后没有进入研究所的学生,他们自称为商业战士,是带着使命出去的,就是维护鄂中商品的品质和信誉。这些人专业知识非常丰富,有的堪称博士。一般的弄虚作假根本骗不了他们。这批人极为团结,身体素质超好,要是惹到了,一般讨不了好。他们讲究诚实守信,采购原材料的时候对质量要求极为严格,但是价钱,斤两却半点不差。
而组织他们的是张若茗。
“商人,是一种职业,从古至今都有无奸不商的说法。但是我们不同,我们承载的是让商品流通,互通有无的责任,这是商人的本质。而利润只不过是过程中的副产品。我们要让世人知道,什么才是有责任心的商人。”
张若茗试图改变鄂中老百姓对于商人们的偏见,也为了在伍豪面前争一口气。
学生中出生富豪家庭的人不少,并不是每个都带着革命的理想,很多人的目的极为单纯,就是为了获取知识,更好的生活。张若茗的倡议得到了这批人的支持。
张若茗带着人特意到襄阳找到了张春,意思是让张春支持。
这是张春第一次见到这个略带着一些傲气,对老百姓确实有些瞧不起,但是一心要靠自己的力量报效国家的富家小姐。如此强悍的个性,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
张春自然会支持,贸易学院张春比较少去,所以除了表示支持,张春还答应有时间一定去贸易学院去听她们的调查报告。
“若茗说得很对。理论是从实践中得来的。贸易是社会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的一部分。过去商人之所以把利润当成贸易的必然产物。那是因为他们利用了不同地区的信息不对称,获取利润太过容易。但是现在,特别是以后信息的传递更加发达,这种信息不对称就会变得很小。商业贸易就会回归到它的本来功能。地区物价的差异依旧会存在,但是只限于商品流动过程中所需消耗的成本叠加。从事贸易的人群的薪资不应该比其它行业的薪资高,因为这对于生产行业以及消费群体不公平。如果你们这么做,就是变相的剥削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
张春看着这些充满了抱负和理想的眼睛。
“从事贸易的人也是一个社会劳动者,而不应该蜕变成蛀虫。这是你们曾经发誓要反对的东西,要反压迫和反剥削。我希望你们不要被眼前的利益和享受所迷惑。要时刻抱着和生产者和消费者平等之心。”
张若茗笑颜若花:“先生放心,我们会为贸易学院的学弟学妹带来全新的经济理论,我们都知道这可能比贸易本身重要。”
张春笑道:“好,如果你们的论文经过了评审,我亲自给你们发奖。”(未完待续。。)
第五十一章 人才的窘迫
毛石山接管了襄阳的政务后,就开始研究鄂西北问题。
其中非常关键的是在农学院的努力下,森林已经成为了宝藏,而不再是简单的柴火山。食品,医药,化工,制造业,很多都是基于森林而发展来的。鄂西北是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有很多地方还保留着原始森林。
只是因为所有的这些产业,技术含量都太高,发展的速度完全要看鄂中各学院每年能够出多少学生。
还是在宜城时,工作组就有人提出在困难地区,应该以公路干线为基础,循序渐进的推进的原则。毛石山认为这是可行的。只是现在在地方工作的学生们减少了。毛石山不得不动部队的脑筋。
鄂中自治政府的部队只有四个师,人数不多,训练和战斗任务也很多。但是常年在吴咏恩带领下修建道路桥梁的老百姓,开始是采用人海战术,但是随着一些机械的装备,已经拥有了一只比较专业的专业队伍。他们的施工速度不断快,而是用人也不多,效率很高。
毛石山的设想是筹建一个路桥团,完全采用机械化作业,同时进行半军事化训练,这样既能保证道路修建的速度,也能保障筑路部队的安全。
这几年,为了修路修桥,詹天佑和机械厂挖空了心思,弄出了推土机,挖土机和压路机。只是它们很多都是采用钢丝绳和滑轮来作为传动装置进行作业。
液压系统因为都在全力进行飞机攻关,没人去过问。
毛石山提出在襄阳建设工程机械厂的时候。张春第一反应是行不通,因为襄阳方面没有足够的铁矿来支撑,最佳的地点是武汉。襄阳一代有很多铝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