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胡汉民曾是蒙山军的敌手。但还是获得了该项殊荣。关键是碑文的内容几无争议。它抛弃了狭隘的政争。站在了更高更广的层面,所以胡汉民欣然命笔,一连写了四幅交国会。最终选出最好的字体,镌刻于纪念碑之上以期永恒。
以书法论,郑孝胥的名气绝对在胡汉民之上。但此人一直未曾放弃对共和国政体的攻击,顽固地站在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的满清立场上,奉满清为正朔,总统断然否决了用郑孝胥书写的提议,“字写的再好也不能用了,这是一个原则问题。”这是总统的原话。但段祺瑞想不通为什么会用胡汉民。
最有资格题词的自然是总统。但龙谦坦承自己的毛笔字根本拿不出手。段祺瑞确实没有见过龙谦的毛笔字,他所有的信函公文都是用钢笔书写的,偶尔还会出现他独有的“简体”,段祺瑞研究过龙谦的“简体”,尽管“简体”是越来越少了,但确实是一种“字体”而不是错误,错误和错体的区别很简单,当他始终坚持一种写法时就很难说是错误了,而是一种对现有字体的“修正”。教育部和中央研究院的部分专家为此引发一场争论,即汉字是否应当改革,普及义务教育遇到了障碍,必须承认,祖先留给我们的某些汉字确实过于繁复了些,有的字笔画超过了二十数。让小学生和扫盲班学员苦不堪言,总统的“简体”便显示出了合理性。大致教育部主张做文字的革新,中研院坚决反对,比如“二章”(章炳麟和章士钊)就坚决反对简化汉字。不过,一种更为“巧妙”的拼音文字已经被教育部采纳,发明者是一个江苏人,由此获得教育部的大奖,那种用拉丁字母标注汉字的办法甚为巧妙,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汉字读音,学会拼音,即使不会写,也可以正确地阅读文书了。
碑文却是龙谦的作品。本来,国会已经组织人马为纪念碑碑文“征文”了,但办公厅送来了总统的题词,立即被国会所采用。不仅因为龙谦的身份,更因为碑文言简意赅,寓意深长,有一种永恒的庄严,非常贴切。
段祺瑞觉得纪念碑背后镌刻的铭文更为深刻,每次阅读都有一种庄严的感动。这座通体汉白玉的巨大纪念碑确实感召了无数的国民,从来没有一座纪念那些为国征战而死的无名烈士,有的只是正史留名的帝王将相,这座纪念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为国牺牲的烈士纪念碑,算是开创了历史,受到了军队、政府和百姓极大的爱护。建军节军队会有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学校会组织学生代表来献花祭祀,北京市甚至出台了地方性规定,所有新婚夫妇均需到纪念碑献花换取一份证明后才可领取结婚证。因此,纪念碑基座前的鲜花长年不断。如果是清明节,这里几乎就是花圈的海洋了。
段祺瑞是带过兵的,他知道这座纪念碑对于士气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当汽车绕至国会大厦前,段祺瑞的思绪回到了龙谦身上。
他成功地唤醒了一个沉睡百年的民族!对于因欧战爆发而骤然紧张的外交局势,段祺瑞其实并不担心。他相信龙谦的决策力,更相信国防军的实力。“增加军费也是不得已啊。增就增吧,曾经渴望有一支可以保卫国家的军队,如今有了,却舍不得花钱了……”一丝苦笑浮上段祺瑞脸庞。(未完待续。。)
第二章青岛第一节要塞一
驻华大使们对新中国巨变的了解自然要比那些从来未曾踏足中国的决策层大人物深的多。英国就是这样。被欧战搞得焦头烂额的格雷在接到朱尔典的报告后大怒,心想什么时候轮到中国说话了?还想借机要挟大英帝国?无息贷款想都不要想,大英帝国面临空前的危机,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哪里能给中国提供无息贷款?别说三千万英镑,三万英镑也不会拿出来。保证日本不进攻青岛更是笑话!德国东亚舰队的母港必须摧毁,这事关大英帝国东方阵线的安全,在大英帝**队不能出动的情况下,日本人出兵青岛是符合大英帝国利益的。关税自主权被收回意味着大英帝国的经济损失,格雷并不熟谙经济,也不关心,但这涉及列强的尊严,当然不能答应,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作为外交部长,更在意治外法权的取缔,那将意味着高等的白人和低贱的黄皮猴子没什么区别了,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格雷立即口述了一份回电,“这是文明世界的争斗,不需要他人参加。有关中国的现行外交状态均须延续,不得改变。”
骄傲的格雷寸步不让。
朱尔典接到国内电示立即找法俄两国同行商议,廓索维茨立即就急了,因为他已经接到了萨索诺夫外长的电示,绝不准让中国人投入敌对阵营中。
相比掩耳盗铃的日本人和一向自大惯了的英国人来说,俄国对中**事力量的飞速发展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已经出任远东军司令官的阿尔杰米耶夫中将在俄国总参谋部从远东调出9个现役步兵师和3个骑兵师后。向总参谋长递交了一份远东军事力量对比的报告,这份报告客观冷静地分析了远东俄日中三国的军事力量对比,认为俄国已经处于绝对的劣势,漫长的西伯利亚铁路线处于前所未有的危险状态中,假如中国人投入同盟国阵营,不担心海参崴的安全,但如果发起向库伦向伊尔库茨克发动的攻击,我们将很被动。
阿尔杰米耶夫中将仔细罗列了中国部署于北满至外蒙一线的军队数量、装备及训练水平,认为对方虽然缺乏攻击坚强要塞的能力,但具有野战进攻能力。截断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危险是存在的。决不可小觑。
因此,廓索维茨很是担心如果拒绝龙谦所有的要价,中国会由此跌入德奥阵营。
康德接到的指令跟英国差不多,虽然法国在最初的交战中处于下风。但法国在得到俄军已经进入东普鲁士的报告后士气大震。坚信自己将取得最后的胜利。将一雪普法战争的耻辱。所以,对于中国欲以中立来要挟嗤之以鼻,指示康德决不可做任何的退让。
朱尔典和康德必须执行国内的指示了。在正式回复中国之前。必须先跟俄罗斯盟友通报。英法从未想过俄国是如此的重要,在这场决定欧洲乃至世界命运的大战中,假如没有俄国真是不可想象。对于廓索维茨的担心,朱尔典和康德做了耐心的工作,保证中国在英法的高压下绝不会进攻俄国,曾几何时,中国也让俄罗斯双头鹰担心了?何况还有日本呢,朱尔典向廓索维茨通报了日本的外交决定,想想在远东最有实力的国家吧,英国,法国,俄国现在加上了日本!中国即使实力再翻上一番,敢加入德奥对四强开战吗?
8月12日,就在德军猛攻列日要塞希望打通西进道路的时候,朱尔典再次去了中国外交部,但唐绍仪去政务院开会了,接待他的是欧洲司司长施肇基。得到国内明确指示的朱尔典板起面孔,正式向施肇基递交了一份备忘录,声称大英帝国以及他的盟友们的所有在华权益神圣不可侵犯,哪怕是做一点点的让步,也是对大英帝国的侮辱。
这份照会迅速被送递海晏堂。
8月14日,年仅24岁的外交部部长助理顾维钧约见朱尔典,向朱尔典通报了中国政府的决定,那就是中立。
“大使先生,这个时候,总统先生正在国会向议员们陈述政府的外交决定,我必须声明,这个决定不是因为英国政府以及英国盟友们蛮横地拒绝了我国政府收回应有权益的要求的结果,而是基于对和平的尊重。”顾维钧操着流利的英语对朱尔典说,彬彬有礼的背后是一种超越他年龄的成熟冷漠,“总统对于贵国政府的决定深表遗憾。他向您转达他的两句话,雪中送炭永远胜于锦上添花。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朱尔典当然听得懂这两句话背后的意思。他笑了笑,“我认为贵国政府中立的决定是正确的,大英帝国将尊重贵国的中立,并希望贵国恪守中立。”
“……以上就是我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但他们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份合理的要求,丝毫没有通融的余地。在他们眼中,中国永远是一个末流国家,永远应当接受所谓文明世界的统治和剥削,白种人将永远统治这个世界!有什么办法呢?人家强大嘛。”龙谦对两院议员做着演讲,“但是,中华共和国不是满清政府!中国人民已经觉醒了,我们已经找到了民族复兴的道路,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全国四亿五千万同胞,十年生聚,十年奋斗,我们一定会砸碎所有列强强加于中国人民身上的枷锁!重振祖先的荣光!中国政府的中立不是因为怕了谁,而是为了中国人民的福祉。但是,谁敢破坏中国的中立,谁就是中国的敌人!我们将血战到底以捍卫民族的尊严!”
8月14日下午,龙谦亲自约见德国驻华大使辛慈,向这位热切期盼着中国加入同盟国的大使先生通报了中国政府的中立决定。辛慈至为失望。对于接下来龙谦指出的青岛将受到日本攻击的危险。辛慈并不惊讶,德国已经预料到这个局面的发生。但当龙谦提出中国和平接管青岛防务的要求以防止日本的蠢动时,辛慈终于爆发了,“这是讹诈!**裸的讹诈!你们中国人所说的恩将仇报!德国守军将血战至一兵一卒,绝不屈服!”
“不,亲爱的大使先生。这不是恩将仇报!”龙谦严肃起来,“德国与我国的合作是互利的,我们在得到贵国帮助的同时,也给予了贵国想要的东西!两国的友谊不能抹平历史,青岛被德国占领是中国人民的耻辱。如果威廉港被英国强占。德国人民会是什么心情?而且,这场大战的爆发跟中国没有丝毫的关系,现在却要中国承受战争的风险。青岛居民不止德**人和侨民,他们只占了几十分之一!更多的是中国公民!政府必须考虑他们的安全。辛慈先生。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德国胜利。但是您要知道。没有援军的堡垒终究会被攻破的!没有例外。如果德国政府明智的话,就会选择我提出的方案,侨民不必说了。如果要回国,我国政府将负责将其送回国,如果不愿回国,可以在济南、南京等城市择地妥善安置。对于德国守军,可以保留所有私人物品,军官可以保留佩枪,由我国负责分期送回贵国。他们都是优秀的军人,在这里注定被毁灭,但回到德国,他们将发挥贵国希望的作用。”
没有援军的堡垒注定被攻克……辛慈冷静下来,“总统先生,我会将您的意见报告国内的。”
辛慈回到使馆后,还是立即给青岛驻军司令官施特劳斯少将发了一封密电,转告了最新得到的消息。施特劳斯少将终于明白华军在山东举行的规模空前的大演习的用意了,中国人非凡的洞见和见利忘义令他沮丧且愤怒。但很快又疑惑起来,“和平堡垒”演习是六月下旬开始的,当时萨拉热窝的刺杀尚未发生,中国人如何预见到欧洲局势的巨变?这无论如何讲不通。但继年初莱州演习后,中国人再次集结重兵于山东,显然不合情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作为在青岛基地效力十几年的军人,从陆战营营长而第一军需官而参谋长而司令官,斯特劳斯将军已经和蒙山军打了十几年的交道,深知由蒙山军为骨干组成的国防军的实力。最为糟糕的是,中国人也明白青岛德军的实力。华军中央军区的高级将领,司令官封国柱上将,第6师师长瞿鸿翔少将多次参观过青岛要塞的防务,谁能想到中国人会成为德国的敌人?和平接管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