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钟师傅,具体战况如何?”崇祯皇帝马上关心地问道。
文华殿内一下变得静悄悄地,所有人都看着中兴侯,听他讲述海州之战。
于是,钟进卫就把海州之战从头到尾给他们复述了一遍,特别是讲到牛头岗阻击战的时候,更是让人担心不已。
不过他们听到新军撤回牛庄驿的路上,建虏基本上无计可施的时候,却又露出幸福的神情。
新军有那么多伤亡,确实出乎意料。这点因为有了新军以前的伤亡情况做参考,对比效果就更为明显。
崇祯皇帝听完之后,马上说道:“钟师傅,新军陷入如此惊险的处境,还是因为新军人数不够多吧?”
“是的,陛下。”钟进卫点头回答道。
崇祯皇帝很有气势地用手一挥,同时说道:“那就再次扩建新军,这一次把京营都整编成新军吧!”
新军非常好用,让崇祯皇帝彻底放心了这个建军路子。
这么一来,新军从五千人的编制一下就能扩展到五万人左右。这简直是飞一般的速度,太让人意外了。
户部尚书毕自严一听,连忙出列奏道:“陛下,朝廷用钱之处尚多,新军一下要扩编这么多,会影响到藩王封建北美和各地救灾之事。”
内阁首辅温体仁也出列反对道:“陛下,心急吃不得热豆腐,还需各地兼顾才行!”
其他文臣也跟着奏对,说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今年要在什么地方用多少钱之类的。
你说我说,说到后面,崇祯皇帝就犹豫了。
钟进卫见了,就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步子大了容易。。。那个,就是说,新军也不需要增加那么多。如果有个两万新军,臣觉得就能去攻打辽阳了。”
他一个顺口,差点就把后世那句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的话说出来。幸好说到后面及时发现,就给替换了。
钟进卫这个新军统领这么说了,就等于给了崇祯皇帝一个台阶。因此崇祯皇帝看向钟进卫,点头同意道:“如此就按钟师傅说得暂时扩编到两万人吧。”
之前的时候,每打一次仗,就能捞一笔钱进来。特别是破袭沈阳之战,更是钱财无数。
但最近几次,就都只是花钱没有赚钱。藩王封建北美之事也要加快,更是需要花不少钱。诸事发展的瓶颈,钱这个事又开始出现了。
“毕卿,钱粮一事,得精打细算,诸项非必要的用度,还得以节省为主。”崇祯皇帝吩咐毕自严道。
“是,陛下。”毕自严答应一声,然后话锋一转,马上又奏道,“臣知道节流,但光凭着节流也不是办法,臣以为还需开源才行。”
文华殿内所有人,不但崇祯皇帝,还有内阁、六部或者是东厂提督和锦衣卫指挥使,听到毕自严说起开源,就都把目光看向了中兴侯。只留下一个郑芝龙觉得莫名其妙,也顺着大家的目光看着中兴侯。
钟进卫都有点无语了,这也不能老来找自己啊!不过他也没有推托。因为他知道,他们想要开源,无非是征税之类的,思想局限性大,也不会有好主意。这开源之法,归根结底还是要自己来想为好。
因此,他先想了一下,就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臣建议,正式开放海禁,成立市舶司,收取进出大明货物的商税。”
荷兰人在这次的要求中就盯上了这个市舶司的权力,可想而知其中的利益有多大。
钟进卫想着自己这个主意说出去之后,肯定会有人提疑问,然后自己也已准备好了如何运作这个市舶司的方法。
他想得没错,果然是有人有疑问,但却不是他想的那方面。只听户部尚书毕自严说道:“中兴侯,我朝虽禁海,却也有市舶司的。不过多为入不敷出,眼下只剩福建、广州两处市舶司而已。”
“啥?”钟进卫听得大吃一惊,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他看看崇祯皇帝,又看看殿内其他人,发现他们一脸就是如此的表情,不由得纳闷。
于是,钟进卫连忙追问道:“怎么会入不敷出呢?”
“海上大风大浪,风险很大。朝廷为体恤民间疾苦,并没有加以重税,因此每个市舶司一年所得有限。到如今,每个市舶司采取了定额的包税制。朝廷只管市舶司上交事先规定的税收,就不再要求征税了。”毕自严给钟进卫解释道。
他说完之后,发现钟进卫的目光呆滞,仿佛傻了一般。不由得纳闷,不知道自己哪里说错了。
崇祯皇帝也发现了,就唤钟进卫道:“钟师傅,钟师傅。。。”
一连唤了三声,才把钟进卫从那呆滞状态中唤了回来。
“陛下,这狗屁不通的市舶司制度是谁搞出来的,简直是脑袋被驴踢了!”
钟进卫这一番话,一下震惊了文华殿内的所有人。他们没想到平时也算温文儒雅的中兴侯,竟然爆出了如此的粗口。
崇祯皇帝听钟进卫这么激动,马上就醒悟这中间怕是有不少猫腻,他连忙问道:“钟师傅,为何有如此一说?”
第六百八十九章 重现大明无敌水师
明朝的市舶司制度最终演变成这样,是由各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这其中,占据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以前海外贸易,皇帝吃独食,群臣没捞到好处。
因此,海贸商人的代理人一掌权,就利用历代足不出深宫皇帝的无知,忽悠成了这个结果。
而大明的官员又很重视自己的声誉,不少人甚至做出损朝廷的税钱,去讨好百姓和商人,为自己增加一个爱民如子的护体光环。
因此,虽有人意识到开海禁,搞海贸能给朝廷带来富足,却没有人去推进革新这个市舶司制度。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钟进卫用国企的利润,藩王封建北美的国策把大明的官员利益绑到了朝廷身上。
国企赚得越多,大明官员告老还乡时的廉洁金就会越丰厚;朝廷的钱越多,藩王封建北美的事情就进行的越快,藩王在大明空出来的利益就能早日腾出来。
至于其他利益也还有,不过那些更多的就是间接利益了。
因此,文华殿内的群臣听到钟进卫攻击现在的市舶司制度,并没有人站出来辩解,只是看着钟进卫要说些什么。
钟进卫听崇祯皇帝问他,就大声地回答道:“陛下,市舶司制度要用得好,大明走向强盛就会容易很多,朝廷也不会为没钱而苦恼,大明各地的物资紧缺情况也可以得到缓解。。。”
崇祯皇帝听着钟进卫在滔滔不绝地例举合理市舶司制度的好处,听得他目瞪口呆。
按照中兴侯的意思,就是有一座金山摆在自己的面前,而自己却视而不见,还到处找钱,并且为了多几个钱出来而省吃简用。
“钟师傅,真会有那么多钱?”崇祯皇帝等钟进卫一说完,首先确认这个事情道。
钟进卫一听,用手指着边上的郑芝龙道:“他应该非常了解这其中的利润有多大!”
崇祯皇帝顺着钟进卫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发现是福建水师的海防游击郑芝龙,心想他确实会比一般人了解海贸,就问道:“郑卿,你据实回答朕,不得有丝毫欺瞒!”
郑芝龙看着崇祯皇帝,眼角瞄到殿内的高级官员都看着他,心里稍微犹豫了下,最后还是据实回答道:“陛下,一般货物运往东南亚,能得三倍利润左右;如果再运东南亚的货物回大明来销售,又可得三倍利润左右。这一来一回,只要不遇暴风雨而沉没,或者不遇到海贼打劫,共可赚九倍利润左右。”
崇祯皇帝再次陷入目瞪口呆的状态,他没想到利润竟然会这么大。一艏船出去一趟,赚个几万两都是小意思了。
他呆滞了好一会,才醒过神来。神情有点生气,转头质问温体仁道:“温卿,有如此赚钱的海贸为何不向朕说明?要说你不知道,朕可不信!”
温体仁微微苦笑,前人种下的苦果,今日让他来尝了。他出列回答崇祯皇帝道:“陛下,刚才郑游击也说了,利润虽大,风险却高。我大明沿海一直多倭寇,虽然近些年来已不再有。但海贼却是众多,而大明水师一直自保都吃力。”
说到这里,他转头看了眼郑芝龙,然后又对崇祯皇帝道:“福建水师在以前,就被郑游击打得全军覆没,还被其攻占泉州,便是一个案例。”
“因此,虽然海贸利润极大,但没有大明水师的强大,只能是望梅止渴而已。而要重建强大的大明水师,却需要大量的钱财才行。陛下应该知道,前几年的时候,朝廷连边军军饷都发不出来,又哪里还有钱来打造水师!”
温体仁这么一说,这个问题好像是无解的。要不是钟进卫的横空出现,有了抄汉奸、盐商,打沈阳所得到的钱财,大明也会一直陷于无钱的死循环中。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不由得心中对钟进卫又多了一份感激。此时的他,早就信了,如果不是钟进卫,按照崇祯二年的情形演变下去,大明肯定是被穷死的。
于是,他便不再纠结市舶司以前的事情,对钟进卫说道:“钟师傅,你给朕说说市舶司的具体方略和好处。”
文华殿内的文臣见崇祯皇帝不再纠结于历史问题,心中都松了一口气。对于温体仁的机智回答,都感到由衷的佩服。
“陛下,臣刚才无意中提及了市舶司,因此并没有系统整理,只能有一说一。”
钟进卫的这个理由,崇祯皇帝能理解,他点头道:“无妨,钟师傅尽管说来便是。”
“一,大明可以开放多个港口城市,进出大明的货物必须通过这些港口进出,这是为了方便管理。”
“二,对进出大明的不同货物要征收不同的税。比如大明现在急需粮食,就可以规定出口粮食要收重税,收得没有商人愿意出口粮食的程度为止;而进口粮食可以降低关税,甚至可以不收,从而鼓励商人从海外进口粮食。”
“这第二点还包括向海外倾销我大明的商品。比如玻璃,这种东西应该说还是富人用的多,因此可以提倡向海外倾销,对,就是倾销。西洋人也有玻璃,但我们比他们有优势,打垮他们,占领东南亚的所有市场,为大明赚取尽可能多的钱财。”
崇祯皇帝听得眉开眼笑,仿佛看到了钱财滚滚而来。
“三,建立强大的大明水师,可以按地域多建几支水师。比如说,护航北美必须要有一到两支强大的水师;保护大明沿海安全,也必须要有水师;为大明商人往东南亚甚至更远的地方通商,也必须要有水师。另外,水师打击走私也是一个重要的职责。”
温体仁听得眉头都皱了起来,崇祯皇帝还是青年君主,性子中还有一丝冲动。在刚才之前还说了一下扩编五万新军的事,现在中兴侯这么说,他生怕崇祯皇帝又是手一挥,然后说建他个十支水师出来。
于是,温体仁赶紧插话道:“中兴侯,现在朝廷建不了那么多水师。”
没等钟进卫回答,崇祯皇帝站了起来,大手一挥道:“现在建不了就将来建,绝不再让江南之乱再有发生。朕一定要让大明水师布满大海之上,朕要重现永乐年间大明水师无敌于天下的盛况!”
第六百九十章 建虏求和
钟进卫看着慷慨激昂的崇祯皇帝,他心中也颇为激动。有这么一个有志气的君王,实在不应该亡国啊!
忽然他想起,好像偏题了。之前是在说辽东的事情,怎么说着说着又说到水师去了。
于是,他向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