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走之际赤目还有些怀疑,问拈花:“你说的那招当真能好使?”
拈花森森冷笑:“我是何人?主掌**的天灵上神!天下女子的心思,便如我自己的掌纹一般清透,岂有我对付不了的女子!”
说话之间三尸走到浅寻门口,拈花一点不客气,开门见山道:“你若不放我们走,我便要脱衣服了,我们三个都脱!”
浅寻稍显纳闷:“脱衣服?”
“不错!若不放行,从此以后你家小岛上便会多出三个赤条条的大男人,成天跑来跑去,光着屁股练剑”
不等拈花说完,浅寻就一点头,打断:“明白了,脱吧,无妨。”她不侧头、不回避,就那么望着拈花,目光平静且懒散。
拈花仔细打量了浅寻片刻,没脱衣服,而是问道:“我错在何处?”到底是主掌**的灵怪,能看得懂女子神情,拈花看得出对方是真格不在乎自己的威胁。
“沉世渊的弟子,若连一块布都看不穿,也就不用去和尸体打交道了。”浅寻如实回答。
拈花恍然大悟,冷笑了一声:“你让我脱我偏不脱,走了,练剑去了!”
第八十三章 少年锋利
三年不见,离山依旧,和苏景离开时没有丝毫变化。沈河真人还没回来,不知他遇到了什么麻烦,不过每个月他都传讯回来报上一声平安,凭着他的本领,旁人也实在不用担心什么。
苏景回山算不得什么大事,可他的辈分摆在那里,山中重要人物都过来打了声招呼。用了小半天的工夫把这些同门寒暄一一应付过去,苏景闭门谢客,重拾‘耀世天灵’、再次开始如是境的修行。
黑风煞主动请缨,离开大圣玦来到光明顶为主公护法,大黑鹰忠心耿耿,该他做好的本分绝不会有半点含糊。
小泥鳅裘平安也跟着一起出来透透气,两大妖奴守在小院门口,坐了一阵裘平安无聊起来,开口道:“黑哥,我听那些乌鸦提到过,咱家主公是两门道法同时修炼?”
待黑风煞点头后,裘平安撇了撇嘴吧:“就主公那根骨、资质,还两门功法一起修行?”
背后指摘主上是妖奴的大忌,不过东北妖怪性子直,想说啥就说啥。
见黑风煞不开口,裘平安也不当回事,自顾自地说道:“两门功法并修,习有所成法术威力大增,这是没错的,可是莫忘了修行用去的时间也跟着翻倍,自古以来,能修得不同法基于一身者,莫不是惊才绝艳之辈,咱家的主上啊我觉着这事整瞎了。”
大黑鹰摇了摇头:“你有所不知,主公的风火双修是经高人指点,两道元基相生相济,彼此补益。破境小真一之前的确会用去两倍的工夫,但之后,风动则火生、火起则风至,就再不会耽搁时间了。”
裘平安眼睛一亮:“还有这等奇妙事情不过就是小真一之前,耗用两倍时间主公也受不了吧?”
“受不受得了,不是咱们能担心的,主公自己心里有数便是。”说着,黑风煞面露微笑:“你追随主公时候尚短,还不晓得他的性子。他这个人做事情,要么不做,要做便做到最好。平坦大道通山腰、崎岖小路抵山巅,他就一定会选那条小路的。”
“这脑子里想得都是啥玩儿啊,”裘平安嘿嘿嘿地笑,压低了些声音,原来他也晓得数落主人得小点声:“崎岖小路是能通达山顶,但爬之前也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若是死在了半路上啥景色可都瞅不见了,还不如选那条平坦路,至少还能到山腰去瞅瞅。”
黑风煞平时少言寡语,但他心里有数,看事情比着东北泥鳅明白多了,继续摇头道:“所以说老弟还是不晓得苏景的性情,他宁可死在险路上,去博一个登顶的机会,也不愿只去山腰,你说他傻,他却觉得这样才是爬山嘞。”
说完,黑风煞把话锋一转,不肯再去评论主人,两个妖奴换过了话题,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着,转眼两天两夜过去,耳听得小院里传出动静,裘平安笑了句:“主公练功暂歇。”起身推开院门去看苏景。
阳火、金风,两道元基轮流运转大周天,以苏景现在的程度,至多修炼二十几时辰就是极限了,由此他的闭关,只是不理会外事,并不是凡人想像的那样入定几十几百年纹丝不动。
草草吃过些东西,苏景连衣袍都不曾脱掉就一头倒于榻上沉沉睡去。两个妖奴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不料才离开院子还没来得及关门,忽然又听到屋中传来‘锵’的一声轻鸣。
黑风煞与裘平安不敢怠慢,重返屋中探看主公,苏景不知为何又坐起身来,手中正横着一柄长剑,之前那声轻响就是长剑出鞘时的嗡鸣
妖奴认得这把剑,是浅寻赠给苏景的。普普通通的长剑,凡间就能买得到,三十两银子一柄。
裘平安皱了皱眉头,正要开口问一声‘还不睡你干哈呀’,黑风煞手疾眼快,及时捂住了他的嘴巴,同时传音入密:“莫打扰,主公并未醒。”
准确说苏景不是未醒也不是没睡,他现在的状态,非修炼过金乌真策之人很难理解:乌眠于心。
心眠而身醒。
凝翠泊三年时间,够不够养成一个习惯,让苏景再睡梦中不自觉就发动‘乌眠于心’、拔剑出鞘?会如此或许和刚刚过去三年日夜不休的习剑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苏景喜欢剑,他痴迷于剑。
此刻的苏景变了模样,往日里无论醒时或梦中都挂在脸上的微笑不见了,长发垂于肩、神情漠然且肃穆,腰身笔直正襟危坐。
乌眠于心让人处于特殊状态,苏景的神情也会因此而更改么?无关的,会有这样的变化仅在于:一剑在手。
到现在为止,苏景甚至还不会一招剑法,因为三年的辛苦修炼,学习的并不是什么剑术剑法,而是剑意仁见仁智见智、无法言喻却直问本心的,剑意;让妖更妖魔愈魔、让仙佛永念慈悲、让心性变本加厉的,剑意。
即便现在苏景清醒,他也未必能明白讲出自己养下的剑意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它太玄虚、难以言辞形容,但说不清不代表它不存在,当剑锋于执掌,锐意便自然涌起于心胸,这便是苏景的剑意。
剑在手,心头锐,这便是少年锋利!
不曾起身舞剑,不曾纵跃扑击,苏景坐于榻上,静静把玩着长剑,偶尔歪歪斜斜地刺出一剑,继而微微侧头,好似思索着什么。身虽醒可心已眠,自然不可能再思索揣摩。与思虑无关的,他只是在感受,以身体去感受手中长剑。
良久,长剑还鞘,苏景仍不睡不醒,又取出了九十九只剑羽,继续着他的‘感受’。
把玩剑羽时,他的神情又有了些许变化,之前的锐利萧杀减弱少许,但威严煌辉气度更盛
一天之后,苏景真正苏醒回来,略作准备后又催动阳火、金风,继续第三境的修行。
如此,两天静心凝神专修正法、一天金乌于心感受剑意,往复不休,苏景把自己困在光明顶,再不理会其他事情。
不知不觉里一年过去,三百六十一处穴窍依旧没有松动的迹象,修行事急不来、何况着急也没用,这条路上计较的不是得失,而是‘耐不耐得住’,这一重早在青灯境时陆崖九就已经给少年点透,是以苏景平静得很,认认真真地修炼,心境并无半点松动。
直到一次,金乌阳火受心意催动,缓缓游走于经络,一个大周天尚未完成,苏景只觉左额角突兀跳了几跳,继而一阵轻风拂来,仿佛额头破了个窟窿似的,那风儿真就从‘外面’一路吹拂着、流淌着,自额头直入体内,游走于四肢百骸,让他遍体清凉说不出得清朗舒爽。
不是风,是天地间的灵元;不是额头穿洞,是一条‘气路’开通!苏景欣喜异常,又怎会不明白,自己终于打通了一枚穴窍!
内视中清晰可见,金红色的阳火精元化出一线直冲左额角,与开窍处跳跃不休,最终化作一滴炎熔,以极难察觉的速度缓缓的旋转起来,而它每旋转一周,就是这道‘气路’的一次吐纳,就是苏景修为的一丝增长。
但是刚刚开通的这枚穴窍,并不是三百六十一处大穴之一。
在如是境修行中,要打通的三百六十一处大穴,指的是任督二脉、正十二经与奇经八脉上分布的重要穴位,每一穴都记录在册有案可查。而人身结构何其复杂,除了这三百六十一处已经为世人探明的主穴之外,另外还有无数无名穴道。
这些无名穴道不定、无应甚至都没有固定的位置,它们真实存在,可是全无表象难以察觉,这一类穴位有个统一称呼:阿是穴。
苏景这次打通的,就是一枚阿是穴。
第八十四章 贺喜我主
在中土的医经、武典中,阿是穴的地位远不如三六一主穴来得重要,但是对于如是境的修行来说,被打通的阿是穴明明白白也是一条‘气路’,在吐纳天地灵元的效果上,与正穴主窍没有丝毫的分别。
由此这铸就灵基的如是境,也是对日后修行成就影响最最重大的筑基境界。要知道,打通三百六十一处主穴是如是境破关的标准,但并非全部,更不是圆满再好算不过的一笔账,于正穴之外,每开一个阿是穴便会多出一条气路,修炼的效率、吸敛吐纳天地灵元的效率自然相应提高。
陆崖九给苏景讲过,他在如是境的修行中,另外打第八十四章 贺喜我主通了三百七十七枚阿是穴。换个说法便是陆崖九比起那些普通修士,多出一倍有余的气路,身体吸收‘养分’的速度也要快出一倍有余!
当时老祖面露笑容目蕴得意,显然是个了不起的成绩了。
只是阿是穴游走不停隐藏难见,根本没有一个确定的办法能将其打通,这种事说穿了和撞大运差不多,修家省心得很,干脆将其归入‘天资’。
一般来说,在如是境的修行中能‘顺带’打通百枚阿是穴,就是很不错的天分了;想陆老祖那样一口气打开近四百枚阿是穴,简直就是奇才鬼才。
阿是穴,开一窍。
苏景长长呼出一口气,按下心中的欢喜,秉心入静继续催动真元。十天之后,左尾指的末节轻轻跳动,又开一处阿是穴,不过这次是金风开壳,一团风行真元驻窍;再十天,阳火又破新窍,依旧阿是穴;仍是十天,金风也打通新窍到现在苏景也能想通,之前一年的修行并非徒劳无功,而是在‘温养’,待第八十四章 贺喜我主火候到时穴窍自然一个接一个的开通。
之后苏景修行进境异常未定,十天开一窍几乎从无变化,一个月下来稳稳当当打通三窍。
山中无日月,转眼四年流过,苏景周身上下已经打通了近一百五十枚穴窍,进境不可谓不快,但他打通的无一例外都是阿是穴,正穴大位仍无一松动。这其间双姝偶尔会来光明顶探望,两个丫头关心师叔祖,每次来都会讯问他的修行进境,苏景懒得多做解释,没提阿是穴的事情,只说大穴一个没打开。开始双姝还劝他耐心,苏景倒是真挺耐心的,就是到了后来见他五年还未开一窍,俩丫头都急眼了
这一天黎明时分,苏景休整完毕正要再度行功,突然大圣玦中鼓声隆隆,苏景催动令牌放出击鼓传讯的乌上一夫妇,问道:“何事找我?”
乌上一一个头磕在地上放声喊道:“贺喜我主!”
乌下一跟着夫君一起跪,大声附和:“齐天大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