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苹果你的西瓜反讽:“说得好,舌尖上的中国,哪有舌尖上的美国好,美国有肯德基、麦当劳、麦当劳、肯德基、还有汉堡、双层汉堡、三层汉堡、多层汉堡、炸薯条、炸薯块、炸薯球、炸鸡块、炸鸡翅、炸鸡腿、三明治这么多美食,中国有几种啊?”
不得不说,在这些年的改开中,中国迎来了飞速的经济发展。国力日益强盛。西方国家,已经无法阻挡中国的崛起,于是开始鼓捣中国崩溃论,试图把中国逼到自我崩溃的角落。各种基金会、各种学术研讨会,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堂而皇之的走进了中国。
网络上更是乌烟瘴气,今天报道打死人路人大笑,明天报道国民麻木不仁,后天又报道怎么怎么。给人感觉中国人有劣根性。要乱了,要崩溃了。投向西方才是正确的。
让广的爱国网友,憋屈不已,不知道该相信什么了。
这些憋屈如果不加以引导。迟早要憋出病来。
这时候《舌尖上的中国》这部以美食人文故事包装,宣传中国美好形象的纪录片,一下子就成为大家矛盾的释放点,成为了爱国情操的寄托。否则一部纪录片,做得再好,也不能在短短时间里,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
携带着如此广泛的关注和赞扬,《舌尖上的中国》威力不仅仅是收视率。
让中国人发泄了大国自豪感,让世界惊叹于中国的软实力在逐步上升,开始向国际上输出中国文化。
更让淘宝网上的美食销售翻番,只要是《舌尖上的中国》有播过的美食,淘宝的销售都是几十倍的增加。节目上出现的门店,更是每天都排起了长龙,前去品尝的人络绎不绝。
“从没有一部中国的纪录片,达到这样强大的影响力,万小虎总能做出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来。很多人说万小虎的电影内容空洞,缺乏中国气息的人文关怀,现在这些话显得尤为可笑,《风声》改变了主旋律死板的形象,《舌尖上的中国》蓬发的大国自豪感,这是中国文化最好的宣传!”
面对越来越火热的《舌尖上的中国》,《焦点访谈》也开始做了一期特别节目,主持人敬一丹采访了回到中国做《功夫熊猫》宣传的万小虎,一起聊着这部美食纪录片。
“万小虎导演……”
ps:
旅美作家沈睿的评论,这取自一个她的文章,标题是《舌尖上的中国:有多好?》,老白当初看的时候,被这个老太婆恶心死了,拿在这里恶心一下大家,哈哈。
另外,别说老白造谣,大家关注一下最近的政府新闻,点名批评了社科院,说社科院的一大批专家学者,被境外实力点对点渗透,要彻查。根据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统一部署,二○一四年五月至七月底,拟对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ngo)及其活动情况开展一次全国范围的全面、彻底调查摸底,摸清底数。
习总上台之后,宣布了折腾中国的那批人失势,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啊!
0308 (访谈)
“用事实说话,焦点访谈!”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焦点访谈》特别报道《纪录片的崛起》。”
敬一丹从容的做着介绍:“在过去的半个月里,本台在每晚的22点40分新开辟了《魅力纪录》栏目,专门播放优秀的国产纪录片,而首播的纪录片,就是如今火热全中国的《舌尖上的中国》美食纪录片。”
“《舌尖上的中国》是由我国著名国际大导演万小虎亲自编导,著名导演宁皓、任长箴、刘洋、程耳、陆剑青、乌尔善和胡迎迎担任分集导演,介绍中国美食和背后人文故事的一档大型高清纪录片。在3月19号首播后,立刻成为了国民关注的焦点,引发了众多的讨论和赞扬。”
“是什么样的一种原因,能够让一部纪录片,取得这样多的话题,受到这样多的人关注,成为时下最火热的焦点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焦点访谈》栏目组特别做了这期《纪录片的崛起》报道。”
敬一丹做完了开场白,画面跳到《舌尖上的中国》画面,然后就是一段旁白。
“《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目标观众不单止是为喜欢美食的‘吃货’,执行总导演宁皓表示,拍摄的时候,剧组就把观众群体锁定为普通的正常人,并表示该片的目标是以美食作为窗口,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中华饮食之美,进而感知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变迁。”
“通过展示人和食物之间的故事,透过美食来看社会。向观众展示传统农耕的中国,同时也告诉观众很多中国传统正在改变。而有些片中出现的人很有可能是最后一代传承手艺的人,纪录片拍摄的是承载中国人精神的食物。”
画面一闪,宁皓出现在镜头前。
不见记者,只见话筒:“《舌尖上的中国》收视率非常高,节目影响也是巨大的。你们当时做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有想过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吗?”
宁皓似乎是在拍摄《黄金大劫案》的现场,坐在监视器后面:“设想过,因为我们规划的时候,投资很大。我们几个导演,跟万小虎商议的时候,就说了,不要过度煽情。不要随意浮夸,不要介绍超过50元一道的菜,要介绍人和食物的关系,做食物的人的家庭变迁。观众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纪录片。”
“是什么动机,促使你们拍摄这部纪录片?”
“万小虎提议的,他的想法很多,他说我们拍一个美食纪录片,尝试一下纪录片这个题材。然后就开始做脚本做计划。”
“《舌尖上的中国》影响力这么大,但是只有七集,很多观众意犹未尽。会有续集吗?”
“这个要看情况,毕竟我们这些导演,除了任长箴和胡迎迎,都是电影导演,现在我们都没有时间了。万小虎要在好莱坞拍《猩球崛起》,我要拍《黄金大劫案》。乌尔善要拍《画皮》,刘洋要拍《叶问》,程耳和陆剑青,也在计划新的电影了。”宁皓一边回答问题,一边还不忘趁机宣传一下电影。
接着,又是一段旁白,介绍了一下《舌尖上的中国》剧组的主创人员。
主创人员介绍完,万小虎出现了。
坐在一张老板椅子上,标志性的三七开发型,梳的铮明瓦亮。这是在蒲公英大厦顶层,万小虎的办公室中接受的采访。整个办公室宽敞明亮,桌上摆着文房四宝和几份文件,整个办公室的装饰,都是高大上档次的。
不过,在万小虎椅子的背后墙上,一幅字画,格外的显眼,而且破坏格调。
这是一幅毛笔字,用鎏金的画框裱起来。
上面行书四个大字“成功人士”,落款是万小虎自己的名字。
在一个如此典雅的办公室,出现如此拉风的一副书法,还上了如此高档的节目,简直吊炸天。
很多观众几乎是当场就笑喷了。
而《焦点访谈》中接受采访的万小虎,反倒是板着脸,一本正经接受采访。
记者依然只见话筒不见人:“万导,您是如何想到要拍摄《舌尖上的中国》这样的题材?是像很多观众认为你的,您也是一个吃货吗?”
“准确的说,我不是一个吃货,我对吃的研究并不多,而且也不挑食。之所以想做这样一个纪录片,更的多是想要用这样的一种方式,去传递一些被我们忽略的东西。而且我其实很早之前,就想要拍纪录片了。”
“万导,您是一个高产的电影导演,应该说非常忙碌,为什么还要拍纪录片?”
“导演你是创造故事,纪录片更像是保存历史,它就是一面镜子,是一个国家不可缺少的相册。我们国家现在在纪录片上的投入不是很大,事实上要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软硬两个方面你都要去提升,文化产业就是软实力的最直接体现。我们现在大力发展电影业,这是必须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文化在别的方面的发展,纪录片同样如此,如果我能尽一份力,我肯定要这么做。”
“现在《舌尖上的中国》已经开始在央视二套重播,而且已经在海外也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你会想过,它能起到宣传中国文化的作用吗?”
“当然啦。”万小虎很肯定地说,“我在布置脚本任务的时候,我就告诉这个团队,我说我们不要只看到国内,我们要放给外国人看。我还给他们布置了任务,我说你们要去学一下bbc的纪录片,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纪录片的。我们不去刻意美化,刻意用数据来表现,我们就一个目标,诚意。”
“也就是说,这部纪录片一开始就是面向海内外的所有人?”
“对,现在已经有好几个国家,找上门来希望购买版权。而且我们也接到了戛纳电影节方面的邀请,希望《舌尖上的中国》去参加纪录片环节展映。我们也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外国人,看到这一部纪录片。”
即便是这种官方的正规的舆情节目,万小虎聊起来也无所顾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到了他现在的地位,想说点话真没人能拦着。
而在中国这个官本位的国家,一旦混的出人头地了,最终都会想要在政治上插一手。
就像古代文人范仲淹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万小虎现在就是发达了,想要更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说自己的政治主张。公知叫兽说得,他一个大导演难道还说不得吗。
所以,在《焦点访谈》中,万小虎敞开了说。
“我之所以拍《舌尖上的中国》,是有我的目的的,除了我之前说的,要传递中国文化,更主要的是要展现中国。我因为拍电影的关系,经常往返中国和美国,我就能很深刻的感受到一点,两个国家的民众,互相不了解。”
“中国很多人,总觉得西方国家有多好多好,西方人生活在天国,其实不然,西方人和我们的生活方式不同,我遇见过很多美国人,他们也被生活压迫的喘不过来气,每天要面对大量的账单,甚至流落到露宿街头。”
“而西方人对中国人的生活,误解就更深了,我记得美国一个机构发布了中国人~权报告,拍了几组照片,上面可能是一个农村家庭围着桌子吃炒韭菜,然后它旁边配了一段文字,说‘中国西部的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吃野草度日。’”
“还有一个加拿大还是哪国的电视台,说中国只有30万权贵喝得起可乐……你说这些内容可笑不可笑,但是西方发达国家很多人还就信以为真,他们对中国的认识,还在上个世纪停留,还认为中国养不活自己的老百姓,又穷又落后。”
“说真的,我在美国虽然也受到很多人的吹捧,但依然感觉有些格格不入。他们给我的感受就好像,你是从一个落后的国家,投奔他们发达国家一样,其实我只是去赚钱的,而且我觉得中国现在的商机,比全世界任何地方都要多。”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认为西方世界各种好生活,外国人认为我们吃草、喝不起可乐?因为西方国家它会宣传,它们的电影啊、电视剧啊、纪录片啊各种样式的文化宣传非常到位,它把自己好的一面都拿出来宣传了。”
“你再看看中国,为什么总书记开会时说我们要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因为我们不懂得展现自己,我们生活已经越来越好,大家都奔着小康去了,可别人不知道啊。我们以前的电影,拍农村题材,不能说不好,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