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印盒,又称印奁,盛放印泥的文房用具。多扁圆形,体积较小,有铜、瓷、玛瑙、象牙、玉等,以瓷质为最佳。
前人有“印色池,惟瓷器最宜。若瓦器,耗油。铜锡有锈。玉与水晶及烧料俱有潮湿之弊,大害印色。近有以石为之,亦不适用。”
这件墨彩山水印盒子母口盖紧合,下承阶式圈足,造型典雅,胎骨较为缜密,釉汁纯净。盖面绘墨彩山水,绘画流畅,颇具观赏性,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市场价值应该在六千左右。
楚琛也没怎么犹豫,直接给温老太太开了六千的价格,当然,这个价格温老太太也不会反对了。
最后一件东西,是文房用品之中最为常见的毛笔,而这只毛笔,也让楚琛的眼前为之一亮。
这支毛笔应该制于清中期,整只笔是用象牙所制,材质整齐精良。笔身浅刻和合二仙,衬以山石、树木、灵芝等,笔套刻双鹿、山石、树木。浅刻工艺精湛,笔法流畅。而且,这支毛笔居然没有使用过的痕迹,这点颇为难得。
楚琛把毛笔稍微试了一下,笑道:“温奶奶,看来您家祖辈上就是书香门弟啊。”
温老太太有些得意的说道:“那是,我家以前可是官至户部侍郎,换到现在可是副部长级别的高官了。”
楚琛微笑着点头道:“那确实很了不起了,那您这除了这三样文房用品还有其它的吗?比如说砚台之类的。”
温老太太摇了摇头,抱歉的说道:“以前是有,不过一些我看着值钱的东西都拿去卖了,就剩下这三件了。”
听温老太太这么说,楚琛不禁遗憾的摇了摇头,看这温老太太家的架势,好东西应该不少,可惜自己知道的晚了一点,很可能一些自己中意的东西就此错过了,不过这次能有这把不可多得的茶壶也算意外之喜,到也没必要太过遗憾。
接下来,那支毛笔双方定下了一万这个价格,这样,今天这几样东西,一共二十三万一千,楚琛起草了合同,双方完签字,只要等赵齐瑞把钱拿过来,就可以了。
“小伙子,不知道你收不收“袁大头”?”
“袁大头?”
楚琛闻言有些愣了愣,这东西自己还真不太收,市面上普通“袁大头”不过五十左右一枚,“龙洋”也不过七十八左右,这东西价格差不多是死的,也只有量大,才能多赚一些钱,这种生意,他还真不是太愿意做。
“嗯,我这有好几枚袁大头,你如果愿意的话,也一起收走吧。”
“那行,我看看吧。”
楚琛心想,闲着也是闲着,就看看吧,如果是那种特殊版别,价格也不是很便宜,特别稀有的几万、几十万的都有。
温老太太拿出十来个银币放在了桌子上,楚琛定睛一看,发现其中大部分都是普通的袁大头,还有少量龙洋,并没有发现其中有什么特别稀有的银币,不过他也没多少失望,如果稀有的那么好找,那还称的上是稀有吗?
楚琛数了下银币的数量,袁大头九枚,龙洋六枚,都是普品,而且有两枚龙洋的品相不是特别好。
“温奶奶,这些都是普通的银币,袁大头算您一枚五十,龙洋就算七十五吧,一共十五枚银币,九百,您看怎么样?”
“啊?”
楚琛以为她不同意,解释道:“温奶奶,我这个价很公道了,不信您去问问。”其实这些银币楚琛收不收还真无所谓,如果温老太太不同意,那就算了。
温老太太闻言连忙摆了摆手,道:“不是不是,小伙子,你误会了,这个价格我很满意,只是我刚才数了明明有十六枚的,怎么现在就只有十五枚了,真是奇怪。”
说完,温老太太就开始翻找起来,找了一会,才发现是这个布袋底下有些破了,那枚银币被卡在了破损处。
“给,我说有十六枚的吧。”温老太太笑着把银币递给了楚琛。
楚琛本来也不太在意,以为又是一枚袁大头或者是龙洋,不过等他拿到面前准备检查完好度的时候,突然就愣住了。
“荆楚造“本省”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这怎么可能?”
荆楚造“本省”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由荆楚银元局仿岭南银元铸造流通于市,初铸时龙图左右嵌“本省”二字,以示与外省有所区别,后因窒碍难行,收回再铸时,将“本省”两字去之,未销毁重铸而留存至今者屈指可数。
并且剩下的银币多为磨损或打戳,完全未使用品罕见。近代钱币鉴藏家张璜在其著作《中国银圆及银两币目录》中将此币编号ch133,并特别指出:“此币只有一种,并无其它版别。”
楚琛实在有些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这枚银币居然会是这种罕见的钱币,而且品相完整,看上去就像是新的一样,这实在是太令他惊讶了!(未完待续。。)
第两百一十章 银币(续)
在场的其他人,看到楚琛表情惊讶的不停的翻看这枚银币,最后更是拿出放大镜仔细观看,都不由的有些好奇,难道这枚银币很珍贵吗?
等楚琛终于确定了这枚银币的真伪,放下手中的放大镜时,赵荷妍连忙问道:“表哥,这枚银币你怎么看了这么久,很少见吗?”
楚琛笑着回答道:“当然少见了,这种银币又叫“本省”银币,与普通荆楚光绪银币不同,这类银币背面龙图两侧加铸“本省”两字,这在咱们国家铸币史中唯此一例。”
“而且当时发行之后,因为流通困难,老百姓并不接受,结果只能很快便退出流通并被销毁重铸,留存至今的基本上寥寥无几。”
“这样啊!”
赵荷妍听了楚琛的解释,把银币拿到手上,翻看了一会,又看了看旁边其它的银币,说道:“这银币不就是银币吗?重量都差不多,怎么会流通困难呢?”
楚琛呵呵笑道:“这是你不了解当时的特殊情况,正好有时间,我就给你说说是怎么回事。”
清代光绪年间,自咸丰朝以来的铜原料供给紧缺愈加显现,致使铜铸制钱与白银的兑换比价动荡不稳,并急速向“钱贵银贱”的趋势发展。到了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二年,才两年时间,银币一元就从可换制钱一千二百文降到了八百四十文。
这种情况,造成了流通领域的混乱和不安。于是,在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的主持下。荆楚造币厂铸发了这种背面有“本省”两字的特殊银币,用来平抑荆楚境内的钱、银兑价。
当时用行政命令的形式强制规定。新铸的“本省”银币一元折制钱一千文,所有本地的官项收支必须使用这种银币。商民应缴各项税赋。也必须用制钱一千比一的兑换率到官方专设机构兑换成“本省”银元,再行税赋缴纳。
这项行政措施,主旨在于,通过官方制定的银元与制钱的统一定价来带动民间的比价稳定。但是,由于当时银、钱比价的起伏动荡,不仅是银、钱复本位币制的先天缺陷,同时也是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银、铜原料供需变化所造成的。
这种情况,肯定不是一地一域的强制行政干预能够奏效的。所以。这项政令的推行,遭到了民间的强烈抵制,人们用种种理由不去兑换定价高估二成的“本省”银元,以致于这项地方性的法规在推行不久便告搁浅。
讲到这里,楚琛说道:“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银元都没有到老百姓的手里,就被大量回收熔化,就算是留存于世的,其中绝大部分也被磨损或打戳。完整的除了现在这枚,其它的我到现在为止都没见过,也没听说哪里有存在。”
“表哥,那也就是说。这枚银币是一枚孤品喽?”
“那也不一定,毕竟这种银币也是发行过的,说不定其它哪个角落也有这种品相的银币。不过数量应该寥寥无几。”
说到这里,楚琛转头问温老太太道:“温奶奶。您家以前是荆楚人吗?”
温老太太此时也已经有些愣了神,她不明白。怎么银元还有什么珍贵不珍贵的,除了上面的花纹不同,其它不都一样吗?最多相差个几十块,难道一块银元还能卖个成千上万吗?
听到楚琛问她,她回过神来,回答道:“对,我娘家以前就是荆楚的,这些银币都是我陪嫁过来压箱底的钱。小伙子,我问问你,这枚银币能值多少钱啊?”
“这……”
如果是其他人,楚琛或许还能心安理得的多赚一点,但面对着这张饱经沧桑的脸,他如果像平常做古玩生意那般开价,他的良心也过不去,只是如果他讲出了真实的价格,不知道这位老人能不能承爱的住这命运的捉弄。
“温奶奶,这个……我说出来您不要……”
楚琛话还没说完,他的手机就响了起来,一看是舅舅的号码,连忙接了起来,简单说了几句,他挂掉了电话,对赵荷妍道:“小妍,你去接下你爸爸,他就在刚才进来的路口那边。”
等赵荷妍出去了,温老太太就说道:“小伙子,你是怕我受不了吧,你放心,为了我孙女,我也不会倒下去的,你就直说吧。”
听温老太太这么说,楚琛心里还是有些担心,不过想想这事她们早晚都要面对,于是开口说道:
“这种银币因为从来都没有交易过的纪录,我只能按照这枚钱币的珍贵程度,借鉴以往的珍稀币种的拍卖记录,得出了一个比较平均的价格,应该在八十万左右。”
温老太太听到八十万这个价格时,只觉得脑袋翁的一声,一片空白,呆呆的站在一动不动。
楚琛见此,连忙把温老太太扶着坐到凳子上,又是抚背,又是呼喊,最后更是掐起了人中。
而温雪岚虽然听到这个价格也,也有些发蒙,不过她到底才十五六岁,有些事情还有些懵懂,在这种情况下,承受能力无疑要比她奶奶要好一些,见此,也顾不得哀伤,慌忙上前也一同呼喊着温老太太。
这样足足过了三五分钟,温老太太才“哇”的一声,哭了起来,一个劲的埋怨自己,抱怨着命运的不公。
等赵齐瑞他们走进来时,看到此情此景,也有些丈二摸不着头脑,不是说买古玩嘛,怎么成了这个模样?
见此,楚琛走到他们身边,苦笑着其中缘由说了一遍,而后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哎,我这也是好心差点办了坏事,如果刚才老人家出了事情,我会愧疚一辈子的。”
赵齐瑞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这事你也不是故意的,而且现在人也没事,你也别愧疚了。以后遇到这种事情,多想想,可以让人家有个心理准备再告诉她,情况可能会好一些。”
楚琛摇了摇头,自己还是太年轻,处理事情有点毛糙了,以后要吸取这次的教训。这办好事,光有一颗好心不行,还要有合适的方法和时机,充分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不然真成了好心办坏事,那真是悔之晚矣了。
看到温雪岚在那不停的安慰温老太太,赵齐瑞拉着楚琛来到院子中,兴奋的问道:“那枚“本省”银币呢,快给我看看,全新的我还没见到过呢。”
接过楚琛递来的银币,赵齐瑞连忙仔细观察起来,过了好久,才长舒一口气,赞叹道:“确实是真品,这种没有戳记和磨损的,就算不是孤品,也是凤毛麟角。”
听到这里,赵荷妍奇怪的问道:“这银币还有作伪的吗?”
楚琛哈哈笑道:“怎么可能没作伪的,只要能赚钱,总有一些不法分子会动歪脑筋的。不说现在了,就说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沪市钱商平玉麟就曾先后有三版此一元币的伪造。”
“这三个版本里面,前两版因太过拙劣而废弃。但是第三版,是他与造币厂职员串通,在造币厂中,利用专业机械及湖北光绪一元普通币废模,加字改造,程度极高,几乎可以以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