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是啊!这期节目拨出去,我猜有些奸商都有可能故意在佛像下面按个盖子,刷上漆,好引你们上钩呢!”
“你这么一说到还真有可能啊!不行,这事还真要注意一下,别到时候上了当……”
正当场下群众议论纷纷的时候,楚琛也把佛像里面的东西拿了出来,正是他事先用灵宝眼看到的一方小巧的田黄印章。(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十一章 鉴宝活动(八)
此时现场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了楚琛手中的那枚田黄印章上。
此方田黄石硕大方正,质地特别的凝腻、温润、细结,凝灵成冻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油润感,其色泽自然柔顺、呈淡“橘皮黄”色,肌理蕴极细致之萝卜纹,绵密欲化,红筋显著易辩,纹理清晰特征典型,显然是一块非常出色的田黄冻石。
路昌顺坐在楚琛的旁边,看得非常的真切,当即就轻咦了一声,道:“是居然是一方“薄意”章!”
路昌顺口中的“薄意”,是寿山石印章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技法。它是从浮雕技法中逐渐衍化而来的,它比浅浮雕还要“浅”,因雕刻层薄而且富有画意,故称“薄意”。由于引薄意雕刻刀法流利,刻画细致,影影焯焯,备受金石画画家欣赏和推崇。
薄意艺术是在明末清初石章的博古纹饰和锦边浮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康熙时已初露端倪,雍正时臻于完善,到了同治、光绪年间,“西门”派艺人潘玉茂兄弟,专事深刀雕刻,奠定了薄意雕的基础。
至清末民初,林清卿吸收中国画艺术精髓,熔雕、画于一炉,以刀代笔,别开生面地将薄意艺术提高到新的境地,作为寿山石雕中独门别类的艺术形式。
薄意雕品素以“重典雅、工精微、近画理”而著称,它融书法、篆刻、绘画于一体,是介于绘画与雕刻之间的独特艺术,正因如此。优秀的薄意作品往往具有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特别富有欣赏价值。
楚琛手中的这方田黄印章。表层簿意浅刻山石云纹,所现景致重峦叠嶂、浮云缭绕。寥寥数笔,一挥而就,风格清雅、意境悠远,倍显其刀法之精湛。
此章十分注重画理、讲究笔墨,整个画面宛如意境幽远的山水画,于清润中见艳丽,用刀如笔,手法洗练纯熟,因材施艺。工巧天成。
底刻印文“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楚琛拿起放大镜仔细把手中的印章观察了一番,随后就把印章放到路昌顺面前,说道:“路掌柜,这方印章我觉得很可能是林清卿大师所作,您看看是不是?”
“什么?林清卿?”现场的专家和一些对薄意雕刻有所研究的藏友,听到林清卿的大名,全都非常的吃惊,路昌顺连忙拿起放大镜,郑重的鉴定起来。
“这林清卿是什么人啊?”有人问道。
藏友中就有人解释道:“林清卿可是清末民国时期薄意雕刻的大师啊!他夙嗜诗书画。师从寿山石雕高手陈可应学习薄意雕刻。因为天资聪颖,再加上刻苦钻研,未弱冠就小有名气。”
“他自感艺术功底薄弱,为了专攻薄意雕刻。带着更大志向,暂放雕刀,转而拜师学习水墨画。从中领会中国画的笔意、章法和画理。后又从古代石刻和画像砖中寻找灵感。历时五年,学有所成。自觉融会贯通之后,才又重操旧业。专攻薄意,并将其推上巅峰。”
“林清卿用他的天才与勤奋,开创了薄意艺术的崭新风貌,他集国画艺术和古代雕刻精华于石雕刻意艺术之中,是近代最杰出的薄意艺术大师。被称为“西门清”。”
“龚纶的《寿山石谱》赞其“精巧绝伦,真能用刀如笔,在杨玉璇、周尚均二家,别开生面者。”当时著名国画家熊文镛见到他的作品,曾惊叹道:清卿画石非人之画纸所能及也,是石以画传者。”
听了那人的讲解,当即就有人惊讶的说道:“这林清卿这么厉害,那这方印章应该不便宜吧?”
前面有人接口道:“当然不便宜,先不说林清卿的手艺,这方田黄印章的品质就非常不凡,光是料的话,我估计就值五十万,加上名人的效应,我觉得这方印章可以值七八十万!”
周围人听说这方印章居然这么值钱,顿时一片哗然。
“看来这是天无绝人之路啊!”
“是啊!只是有些可惜的是,如果这方印章没有印文的话,就更加值钱了……”
正当场下议论纷纷的时候,路昌顺也看完了,楚琛连忙问道:“路掌柜,您觉得这方章是不是林清卿的作品?”
路昌顺笑着说道:“是不是林清卿的作品,咱们先来说说林清卿作品的特点,小楚你应该知道,林清卿对薄意景物表面的刻画可谓是别开生面,对树干疤节、花瓣、花叶,人物的结构和衣褶等均以小圆刀开纹,运刀疏密有致,刀笔生花。”
“他对烟、云、山石等则使用圆刀或半圆刀,刀法圆顺浑朴,刚柔相济,左右逢源,而对写意的竹叶、芦草等多保留光面,竹叶的尾部有意与底地相融,更有墨趣和立体感。他刻水纹的功力特别令人钦佩,寥寥数刀,丝毫不能更改,真疑有神助。”
说到这里,他总结道:“综上所述,这方印章雕刻的特点,全都符合林清卿的风格,所以我认为,这方印章应该就是林清卿的作品,而且还是他的一件精品之作,非常的难得。”
“路掌柜你这么说,那我就放心了。”楚琛笑着说道。
“小哥,那这东西到底能值多少钱啊?”李大娘小心翼翼的问道。
楚琛先是和路昌顺商量了一下,才微笑的说道:“刚才我好像听到有位藏友说这方印章值七八十万,我认为他确实看得比较准,经过我和路老师的商议,这枚印章的市场价值应该有八十万!”
“啪啪啪!”楚琛的话音刚落,不知是谁起了头,现场就响起了如雷般的掌声,而刚才被楚琛提及的藏友,此刻更是满面红光,笑得嘴角都快咧到耳后根了,能得到专家老师的肯定,对他来说就是莫大的荣誉。
与此同时,李大娘听到楚琛说出“八十万”三个字时,脑子里“嗡”的一声,瞬间连思考的能力都没有了,直到楚琛的唤了她两声,她才回过了神来。
“李大娘,您没事吧?”楚琛有些担忧的问道。
“没事!”李大娘连忙摆了摆手,随后问道:“小哥,我那样东西真得能卖八十万?”
“对,确实能卖八十万!”楚琛肯定的点了点头。
得到了楚琛肯定的答复,李大娘当即就喜及而泣,有了这些钱,孙子的命应该就能保住了,世界上还有比这能让她更高兴的事吗?
看到李大娘的情绪波动有些大,楚琛连忙让工作人员把她带到一边安慰一下,至于那尊佛像和田黄印章的交易,还是等一会再说吧,不过场下许多人虎视眈眈的模样,看来很多人都对这两样东西感兴趣……(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十二章 鉴宝活动(九)
正当工作人员在安慰李大娘的时候,楚琛也没闲着,他连忙又快速和细致的鉴定了几件持宝人拿上来的东西。
经过从上午到现在一系列出色的表现,楚琛在台下这些持宝人和观众心目中的地位,已经不比关国康他们这样的老师傅低,大家看向楚琛的目光里,也充满了敬佩之色。
这一点,楚琛因为事先已经料到了,并没有觉得意外,不过他没想到的是,等到这次节目播出之后,他在全国的古玩行里打响了自己的名头,而且有许多藏友心里也认同了楚琛这个异常年轻的专家,有些人更是成为了他的粉丝。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正当楚琛鉴定完一件元代的玉摆件时,徐导领着李大娘走了过来。
楚琛笑着问道:“大娘,您的这两样东西,是准备现在就卖掉吗?”
“是的!”李大娘点了点头,有了这个意外之喜,此时她的脸上也是容光焕发了。
李大娘的话音刚落,下面就有一位老板模样的中年男子大声问道:“楚老师,这两样东西,我能不能买啊?”
场上的几位专家闻言之后,全都暗自苦笑了一声,这两样都算是挺不错的东西了,本来他们也动了心思想把东西买下来,现在看来想要得到应该不会那么容易了。
楚琛向其他几位专家看了一眼,随后才说道:“可以,不过具体的方式我们得先商量一下。”
说完之后。楚琛向诸位专家和徐导示了下意,大家又移步到后场商量起来。
关国康率先开口道:“其实也没什么好商量的。我看现场有好多人都对这两样东西感兴趣,干脆就现场竞价吧。”
这也是现在最好的办法了。大家对此都没什么意见,徐导有些兴奋的问道:
“那咱们起拍价是多少?”
王先功说道:“咱们又不是拍卖会,起拍卖就以估价为准吧!”
“行!……”
大家又回到了原位,徐导又把商议的结果告知了李大娘,对她来说只要能拿到钱就行了,怎么操作她都没意见。
于是徐导拿起话筒说道:“各位来宾,各位朋友,经过商议,我们决定把李大娘的这两样东西现场拍卖。不知道有多少朋友对这两样东西感兴趣?感兴趣的朋友请举手!”
徐导刚把话说完,现场“刷”的一下,举起了二三十只手。
“好!”徐导高兴的说道:“不过有一点,竞拍结束后,就会进行转帐交易,请想要竞拍的朋友们注意一下。”
说完,他向站在旁边的邹影做了个手势,示意对方可以开始竞拍了。
邹影虽然并没有拍卖东西的经历,不过她还是做的有模有样。先是对物品简单介绍了一下,才说道:“明代的林朝景德化窑弥勒佛像,起拍价十五万……”
“十六万!”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马上就加了一万,这让大家全都有些惊讶的看了他一眼。
“十六万一千!”不过马上就有人又加了一千。
“十六万两千!”
“十六万三千!”
“十七万!”开价的还是刚才那位男子。
这尊佛像的估价不过十五万。溢价一两万还可以说因为喜欢,再高对许多人来说就没必要了。而且林朝景并不太出名,如果是何朝宗的作品。那估计还要争夺一番才行。
于是等了一会,见没有人再出价了。邹影就宣布了结果。
见自己如愿得到了佛像,那男子连忙说道:“各位老师。一会能否麻烦你们,在鉴定证书上都签上各位大名啊?”
楚琛等人相视一笑,马上就明白这人打的什么主意,虽说这人买的确实贵了,但如果有一本他们都写上姓名的鉴定书,那完全可以把这些损失弥补回来。而且有了这样一本鉴定证书,这尊佛像将会有着更好的升值潜力。
不过,虽说这人耍了个小聪明,但佛像毕竟是李大娘的,签个名字权也当做好事了,因此包括楚琛在内的各位专家都答应了下来,而且还表示那方田黄印章他们也会出具同样的鉴定证书。
“kao,居然还有这一招,那十七万买下来不就赚了嘛!”
有人万分懊恼道:“就是啊!早知道能这样,我就拍下来了。”
“不是还有一方印章嘛!”
那人捶胸顿足道:“关键是我没带足钱啊……”
不管许多人怎么懊恼,拍卖还是照常进行,不过这方印章的争夺可就比刚才激烈多了,经过一番竞价,最后之前那位老板模样的中年男子,以一百零五万的价格,买下了这方印章。
这个价格也说不上占便宜或者吃了亏,如果以现在来的市场来看,肯定是亏了,但如果照着现在古玩行情发展,至少比存在银行合适多了。
不管怎么样,此时的李大娘已经激动兴奋的说不出话来了,一个劲的对着各位专家和周围的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