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小郎中-第3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记忆力超强,左少阳评说仲景医圣关于中风的观点的话,一句句的历历在目。

难道仲景医圣也有犯错的时候?

这个念头刚刚冒出来,便被孙思邈断然否定了,不可能从来没人说孙思邈什么地方说错了,也从来没人说孙思邈什么地方不对,这小娃娃竟然连续挑出仲景医圣的两处错误当真是,呃,真是这个……

是什么,孙思邈又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评价左少阳,说他是狂妄之徒?井底之蛙?无知小辈?可是他用便宜的药方治好了多起病患,这件事却是千真万确的。

这些方剂真是建立在对仲景医圣中风理论的颠覆上面的吗?还是偶得方剂,牵强附会扯上仲景医圣,哗众取宠?

想了几天,孙思邈最终还是决定,再去找左少阳,一定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买不买那些便宜治疗中风的方子现在倒成了次要的问题了,现在的关键是,左少阳提出仲景医圣的两处错误,到底是不是正确的。

孙思邈已经想好了如何证明这一点,那就是先让左少阳说出中风的方剂,然后再让他用他的理论分析为什么这样配伍,由此便可知道这些方剂是不是真的建立在他所说的这些理论上,由此便可判断,他说真的依据这些不同于仲景医圣的理论创立的方剂,还是牵强附会的。当然,如果是前者,那还需要对这些方剂进行验证,果真如此,那……仲景医圣还有自己,还有所有的医者,关于中风的观点便都是错的了

那白虎汤证的错误呢?是不是也是真的?

除了这两个错误,还有没有别的错误?还有多少?

别的先不说,光是中风理论错误这一点,无疑将是一个震耳欲聋的晴空霹雳张仲景是全国所有医者的圣人,是数百年来人人敬仰的神,不亚于读书人心目中的孔孟,数百年来的医者,人人都认为张仲景的话是字字珠玑,是绝对真确无误的,没人有过哪怕丝毫的怀疑。张仲景的《伤寒论》和关于杂病的许多论断,都是每年医举的必考内容,是太医署的主修内容。如果自己宣布张仲景的书也有错误,那时候,不知道整个杏林将会是怎样的一个震动和混乱

如果这小郎中又找出一连串的张仲景的错误来,那,这场风暴将会是怎样的狂烈呢?

孙思邈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他必须搞清楚这件事,要是没有决定代师收徒,收左少阳入师门,他也就懒得管这件事,但是,现在左少阳要拜入师门,成为自己师弟,他要在外面乱说一通,人家只怕会指着自己的鼻子骂的,自己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别人毁掉自己数十年心目中的完美无缺的圣人形象,这个结果可能是让人很不愉快的。他也必须搞清。

孙思邈想好之后,决定还是找左少阳搞清楚这件事。他几天不出门,写下了自己的长寿心得,主要是养生术。不过,最核心的返虚吐纳功没有写,这是需要当面教授指点的,也不能外传。

写完之后他又来到了东南医馆。

左少阳忙把他请到了后院。店伙计奉上香茶后退下。

左少阳很快明白了孙思邈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凌乱的逻辑思路,笑了笑,也不碰桌上的那本长寿术的书,说道:“治疗中风的方剂分两类,一类是中经络的,主要有天麻钩藤饮、化痰通络饮、星蒌承气汤、补阳还五汤、镇肝熄风汤;另一类是中脏腑的,主要有羚羊角汤、苏合香丸、羚角钩藤汤、参附汤,——最后这个方剂是需要用人参的。另外还有一些比较次要的方子。”

左少阳列举的这些方剂,全部都是宋朝之后才出现的,而且大部分都是近现代的方剂。孙思邈自然一个都没听说过。

左少阳又道:“我那天已经说了中风的病因病机,老爷子记忆力超群,想必已经牢记,我就不重复了,说一下中风的治疗原则,因为我认为,中风是本虚标实,上盛下虚之病,发病后半个月内的急性期,表实症状比较突出,急则治标,治法应当以祛邪为主,常用平肝熄风、清热化痰、化痰通腑、化痰通络、活血通络、醒神开窍等,而半个月至半年的恢复期多虚实夹杂,邪实未清而正虚已现。治法上应使用扶正祛邪,常用育阴熄风、益气活血等办法。”

左少阳接着把前面提到的几个方剂的配伍用药都说了,

孙思邈低头沉吟片刻,这些药果然都与他的那些奇怪的理论相符的,肚子里有些疑虑,便阴着脸没说话。

左少阳道:“天麻钩藤饮这个方剂,是治疗中经络的肝阳暴亢,风火上扰的中风的。这种中风,是肝气不舒,郁久化火,阳化风动,风火上扰,上犯于脑,闭塞脑脉或者血溢于脑脉之外而出现的偏枯。所以,必须平肝泻火,通络熄风。”

孙思邈听他又说中风是因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引起,明显与仲景医圣的经络空虚,外风入侵所致的理论大相径庭,不禁脸又沉下来了,本想喝问几句,可是到底还是忍住了,暗中告诫自己一定要听完。缓缓道:“你说一下这些方子为何这样配伍?”

“好,方中天麻、钩藤用于平肝熄风,是君药;生石决明镇肝潜阳,帮助君药平息肝风,是臣药,栀子、黄芩、夏枯草清肝泻火,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滋水涵木,僵蚕熄风通络,牛膝引亢逆之血下行,共为佐药,甘草调合药性,为使药。”

接着,左少阳又说了临诊加减的原则。

孙思邈行医数十年,别人说一个方子,又说这方子用来治什么病症,他立即便可以知道这方子究竟有没有这个作用。从左少阳说的这个天麻钩藤饮的用药和配伍来看,的确是用于阳亢化风、肝风内动,风火上扰病症的,而且用药思路清洗,目标明确,相得益彰,十分的精妙,绝对不是信口胡诌能编出来的。

孙思邈肚子里暗道,莫非,中风当真可以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引起?

接着,左少阳又说了用化痰通络饮治疗的中风是因为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而星蒌承气汤治疗的中风是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补阳还五汤是对付气虚血瘀所致的中风;镇肝息风汤是对付阴虚风动的等等。他花了大半个时辰,详细地把治疗中风的所有方剂全部解说了一遍。

孙思邈刚开始还强忍怒气听他说,到后来,已经变成了惊讶,到最后,成了满腹疑窦。因为左少阳说的这些方剂,的的确确都与他前面所说理论吻合的,所用之药也是治疗这些病证的。配伍也是如此的精妙绝伦,连想找一点毛病都找不到。

左少阳说完方剂,又取来自己诊病的登记本,说了这段时间自己用这些方剂治疗的病案,每个病案都有名有姓有记载,包括病患的病症,自己随证加减的思路,和治疗之后的疗效。

第465章 伟人

最后,左少阳道:“老爷子,我这些方子中,有几种方子是需要用到附片的,而且,有些多年沉疴,则必须用大剂量的附子乌头才能奏效,需要提醒老爷子的是,附片和乌头,只能使用我的新法炮制的,绝对不能使用别的人炮制的,否则很可能会中毒我这还有一些附片,可以先给老爷子用着,我已经联系了合州恒昌药行,请他们尽快到京城开办药铺,炮制新附片乌头。到时候,老爷子可以直接从他们哪里进货。”

孙思邈点点头。

“那好,老爷子,我说完了,我治疗中风的所有方剂就这么多。请您指点。”

孙思邈沉吟良久,才叹了口气:“你说的,我都记住了,你说的方剂,已经经过检验,证明是有效的,但是,我始终觉得,你对仲景医圣的否定是不对的……”

“老爷子,我没有否定仲景医圣,我只是说他有个别地方……”

孙思邈一摆手,有些苍凉地低声道:“不管是整个否定,还是个别地方,都是……让人不能接受的……”

左少阳没有再说话,他知道,孙思邈这样的论断,是基于对张仲景近乎顶礼膜拜的崇敬而来的,容不得别人说半点伟人的不是。这时候,除了沉默,他找不到更合适的态度。

这是孙思邈最担心的,说了这话,眼巴巴望着他,那眼神,甚至有一种抑制不住的祈求在里面。

这让左少阳的心咯噔了一下,大名鼎鼎的药王孙思邈,对指出张仲景的谬误都有如此强烈的抵触反感,甚至不惜哀求,其他医者会怎么样呢?

医圣张仲景的确是一位伟人,在中医发展史上,他的地位无人能撼动,他的《伤寒杂病论》,就算在现代,也是中医应用得最广泛的著作,可以说,后世的绝大部分方剂,都是从他的这部书发展而来的。中医的绝大部分理论,也是从他的医学理论中发展而成的。正是因为他这种无以匹敌的巨大作用,千百年来,从被人喻为医圣

圣人,那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无人能出其右

但是,这只是说张仲景在医学发展史上的至高地位和作用,而不是指他的医术是最高的,是无人能超越的,毕竟,医学跟所有科学一样,都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过程,长江后浪推前浪,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自然会比前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医学水平和成就,也会比前人更高。这是无人质疑的。

张仲景的理论已经过去了将近两千年,这两千年的时间里,无数的名医继承病发展了张仲景的医学,推陈出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医术成就,特别是近现代社会,随着高科技技术的飞跃发展,现代医学中西融合,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不说历史成就,只说医学水平,张仲景的医术,跟两千年之后的现代医者相比,肯定是有很大的不足的和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就像现代的医生,没办法跟两千年之后的医者比肩一样。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但是,唐朝距离张仲景所在的东汉还不到五百年时间,唐朝的医学技术发展本来就比较缓慢,加之东汉到唐朝,数百年间大多是战乱,严重抑制了医学水平的发展,所以,唐朝的医术整体上并不比东汉时期进步多少,因此,在唐朝人眼里,伟大的东汉神医张仲景,依然是心目中最伟大的医者,是不容亵渎抨击的神

左少阳已经开始明白这一点,他并不是故意要贬低医圣张仲景,但是,他要引用现代更先进的医学理论,就必然冲击张仲景当时的理论,这种矛盾是无法回避的,除非,他闭嘴,该干什么干什么去。

看见孙思邈都情不自禁露出哀求的眼神,左少阳发现,自己还是有些鲁莽了,侵犯了唐朝医者心目中至高无上的神。所以,他只能选择沉默,冲着孙思邈,轻轻摇了摇头。

孙思邈大喜,这就是说,除了这两处毛病,医圣张仲景没有更多的毛病了,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乐呵呵笑了:“行了,你已经把医方都告诉我了,明天日出时分,你到我家里来,我代师收徒,然后教你返虚吐纳功。”

“好”

孙思邈离开东南医馆,坐马车回家。半路上,他又改变了主意,让车夫径直前往“孙氏医馆”。

孙氏医馆是孙思邈的大徒弟,也就是他的大儿子孙守然开设的医馆。他的九个徒弟,有六个在太白山里修道,其余三个,都在这医馆里坐堂诊病。

孙思邈是几乎不坐堂问诊的,所以医馆都是大儿子料理。孙思邈的大儿子孙守然已经七十岁了,头发胡须都已经差不多全白了,皮肤也全是皱纹,他父亲孙思邈站在一起,不知道的经常把两人搞混淆。

因为孙守然等的医术已经很高明,在京城已经是小有名气,所以孙思邈很放心他们,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