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那么容易布下九宫八卦阵,当年凌风州九宗十八派只是被延陵老妖知道他们要用什么阵法,就被延陵老妖乱了天时改了地势致使阵法没布成,还差点反被困入延陵山中。”
“想不到你老莫居然是个胆小鬼,你不敢去,我去。”这个妖艳女子说罢看了一眼站在风雨中一直没有出声的书生,见他没有什么表示后,又娇笑一声后消失在风雨之中,但她的笑声仍没散去。就在这女子离去之后,一直没有说话的那清秀书生说道:“东陵虽非天下名山,也非地上福地,却也是我们的修行成道之地,岂能容人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若是今日我们不做点什么,他日东陵五圣还怎么在天地间立足呢。”
他的声音不轻不重,倒像是在自语,又像是在背圣贤书。剩下的三人中的那个名叫老莫的老者笑了笑,说道:“大哥你也对那个琉璃盏与广寒剑动心了吗?”
第十三章 观浪映天地
这老者看上去年纪比那清秀的年轻人大数倍,却叫他大哥,听上去颇为怪异,但是在修行界这事却是再正常不过了。这清秀的年轻人名叫本是人间的一位读书人,所读的是儒家圣贤书,然而却因家中遭逢大变机缘巧合踏上了修行之路,他入过许多宗门,拜个许多师,最终却在这东陵山占山为王,与妖为伍。
“对于这种灵宝,如果是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就取得的话,没有人能不动心。你只管将九宫八卦阵驱动就是了,如果她能破阵而去就任同她离去,如果不能的话,那我们又岂能放任两件灵宝随风雨而去!”
他虽然长相清秀,看上去并无特别之处,但是他这个时候能够出现在这里,并被其他人称之为大哥这就是最特别之处,老莫没有回答,却消失在了风雨之中。只这一会儿,五人只余下两人站在这里,书生名叫张正凌,访仙山无数,学法术无数,然而只有与他在一起的四人才知道他修有一样神通才是真正的看家本事,这神通名叫驱神赶山。
而这张正凌旁边的那人正是一位神祗,只不过是被人破了神域的神祗,但是他却机缘巧合下没有死,成了一位自由的神祗,与张正凌相遇,被其折服,结伴与另外三人在这东陵山中结道场修行,共号东陵五圣。
风雨依旧,不知从何时起,这风雨之中的雾气更为浓郁了,即使是修行之人也难以看清,只是他们注意力都在颜洛娘的那琉璃定神灯与广寒剑上,所以一时没有注意到。
世间之事总逃不过一个缘字。
缘起水火能相融。缘灭,魂魄可分离。
万物又总逃不过一个时运二字。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陈景对于机缘与时运的理解并不深刻,或者说他根本就从来没有想过这方面的东西,因为那是冥冥之中的事物,不可捉摸。而对于他现在来说一切都似要淡忘了,他又开始坐在河神庙前的门槛上了,然而看在大红虾的眼中,此时的陈景阴神就像一缕轻烟,没有任何的思想,没有任何的生命。这是与以前坐在河神庙门槛上讲道释疑时不一样的,那时的陈景虽然也是阴神,但是大红虾却清晰知道河神爷在那里,那是一种看在眼里映在心中的感觉。
而在现则不然,看在眼里,心中的感觉却告诉他那里什么也没有,唯有空气,这是一种极其矛盾的错觉。陈景自己这会儿自然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变化,他的心已经沉入了空幻之中,融入了波涛之间。
一只蝴蝶落于小波浪之中,就像是立于花丛之中的花朵上,波浪一波波的向下游涌去,蝴蝶却一动不动,总是在那绣春弯的前那一处位置,不见它动,却也并没有随波逐流。
此时陈景的心境就如泾河中的波涛一样,以一种永恒不变的方式向下流淌着,但是却又有一种异样的安静,安静到他能听到河域之中鱼儿吐泡声,能听到每一朵浪花拍打在堤岸所发出的声音不同之处,只是这些都只如流水淌过境面一样,没有在他的心中留下半丝痕迹。
他脑海之中流淌着千罗山中看的道藏,与及所学的一切东西都像是已经融入到了河浪之中,在他的心里一波一波的涌起,形成一朵朵浪花,又一次次的沉寂,那浪花之中存在的不是河水,而是各种释道理念,是各种法术真言。这其中有并不算高明的《千罗接引诀》,又有专修元神的《神游星空诀》,就连《祭剑心经》也融入一片河浪之中。
这《祭剑心经》中关于剑化形后的祭剑方式,融法、结胎、生灵在河浪之中一一呈现,又有《天妖化形篇》及巫族的《巫咒》在河浪之中翻涌。
然而虽然每一朵浪花之中呈现的都不同,但是终究是在一片绵绵不绝的河浪之中,一浪一波,一浮一沉,融合,碰撞,想互渗透。
修行修行,修的尘世法身,修的是映天清心。
天地间修行的法门从来都不曾缺过,但是踏入长生之门的传承却突然断了。就像是一个人站在泾河这边看着泾河对岸,想过去又不得过,因为河上的桥已经没有了。经过千年徘徊与寻找,人们终于确定那象征着直通大道的桥已经消失,然而他们也终于惊醒,桥并不需要有,在许多年前,河上本就没有桥,想要过去的人都是纵身于浊浊河浪之中游过,过则成仙得道,不过则永世沉沦,迷失无归期。
陈景不记得自己是在什么时候生出这种念头:“我是人呢,还是妖?我是神祗,我修的却是道门练气法,我修元神,我收信仰,我的个修行之路又该怎么走。”这个念头一直存在于他的潜意识当中,自他成神祗的那一刻起,他便不知道修行路该怎么走了。自他从阴间归来后,更是几乎迷失。
“那些法门都不足以让我长生,都不能让我从天地间的滔滔洪流之中脱身而出,不能让我看清方向游到彼岸去。”
于是他开始思索,踏上了真正的修行之路,不是依着别的修行方式修行,而是要努力的认清这个天地,形成自己的修行法门。
在这种观心、观泾河浪涛的过程中,他慢慢忘记了一切修行法门,一切的法术,那些修行法门就像是不同颜色的水,被陈景倒在了一起慢慢融合,慢慢的变成一种谁也不知道的颜色。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他不知道最终会变成什么颜色。陈景坐在河神庙前,手捧着三页《黄庭》,像是在认真仔细地看,又像是在发呆。
在这种寂静的姿态不知过了多久,在他的眼中不知何时已经没有了那《黄庭》经,唯有一朵朵河浪,在他的心中也只有河浪在亘古不变的涌动。天地静寂,世间万物生灵都消失,唯有河浪在一波一波的涌动,然而他心中又不知从何时起开始传来一些模糊的窃窃私语声,这声音初时根本就听不清楚,只知道有声音传来,映在他的心中像是镜中的迷雾。
陈景精气神都融于泾河之中,内观心,观的是泾河,外观天地,观的依然是泾河,在不知不觉间沉浸到了一种玄妙的状态。在这玄妙的状态之中,他自然而然的捕捉到了一丝奥妙。这一刻,天地在他心中,在他的眼中,他所见的这一朵朵浪花便是这个世界。
他精、气、神完全融入到了泾河之中,此时他就是河浪,是泾河,感受出泾河的气息,仿佛连通着亿万里之外的地域,连通着一切有形与无形的事物。
一天天过去,突然有一天,他从这窃窃思语之中听到了两个字:“陈景……”
陈景蓦然惊醒,从那种神妙不可言的状态之中惊醒,想到了传说之中有一种神通名叫顺风耳,这种神通能从风中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他不认为那是幻觉,虽然那种状态妙不可言,似幻似真,他是他知道那绝对不是幻觉。
但是他再想听时,耳中却只有呼啸的风声、河浪声及远处树梢摩擦的声音,偶尔而还几声夜间怪鸟鸣声夹杂其中。却根本就不是那种天地静寂的感觉,然而,有些东西一但出现,便是神而明之,那种状态在出现之时已经铭刻在了陈景的心中。那是一种神游天地的感觉,又或者说是精气神都契合到了河浪之中,河浪在泾河之中一波波的涌动,就像是天地音符,在天地的另一边有人触动了这个音符,所以声音在这遥远的泾河响起了。
这种奇妙的状态不同于打坐静神,不同枯坐参禅,而是进入一种似真似幻的状态,当这种感觉一出现之后,就再也不会消失,永远在心中烙下印记,就像是琴的弦,一旦在琴上定下,只要拔动就能发出琴音。
陈景再次触动心中那似有似无烙印时,便慢慢地再次遁入了那种无念无想的状态,在他眼中与心中,出现了一片河浪,河浪越来越清晰,除河浪之外的一切事物都慢慢的淡去,这其中包括河浪声,风声,以及眼眼所能看到的一切事物,唯有一波一波的河浪。
静寂之中,陈景耳中再次听到了不知从何处传来的声音,声音不止一个,而是多个,初时迷糊不清,当陈景集中精气神去听某一个声音时便能听得清清楚楚,就像是有人在周身说话,仔细的听去,又发现这声音是从那一朵朵的河浪之中传来,每一朵河浪之中的传出来的话都不同,夹杂在一起颇为嘈杂,就像是另一种河浪声。他将心力集中到其中一朵河浪上时,那声音立即清晰了起来,只听河浪之中声音说道:“泾河河神陈景介于神魔之间,非必要千万不要去他的神域之中。”这声音不但分不清从何处传来,甚至连男女老少都分不洽,但是陈景能从那字里行间听出警示嘱托的意味来。
第十四章 观大道而生神通
这话很简短,只这一句,并没有听到有人回答,他也不知道这声音是在天地间存在了许久,还是刚刚说的。他换过另一朵河浪,又听到有声音说:“泾河绣春弯那里是魔域,你们尽量不要去那里。”这话中同样有警示之意,陈景依然听不出声音是从何处传来,不知有多远,不知是男女老少。
曾几何时,泾河绣春弯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魔域了,从什么时候起,曾经那个小河神也成了别嘴里尽量不要招惹的存在了。无论是别人还是陈景来说,都说不清,但是事实就是如此,这一切都是河神庙前那一条条生命堆积而成的。
又听了一会儿,他突然明白,在这河浪之中他只能听到关于谈论到自己的话,在那一句话中还要有自己的名字,除此之外再也听不到别的东西了。只是不知道这些话是刚刚说的,还是早就说过了的。
“如果这些话早就说过了的话……”陈景仿佛此时再次的发现,这天地原来是这样的浩瀚而神秘,飘渺之中,又给他一种触手可及的感觉,只要再进一步,就能了解更多。陈景心中突然想起一句话:“观大道而生神通。”
而他观的是泾河之水,观的是本心,观的是所学的一切。
他思索着自己的这种境界,在千罗山中看过的道书中有一句话来形容:“心如明镜映天地,一念不生晓生死。”
那道书上有说能有这种境界的人就能悟出一些特别的神通,如顺风耳,千里眼,就是通过这种境界而生出的神通。陈景虽然不知道谁练成过,但是那书上会写,就说明一定是有人会。
在初得神位之时他就听到过河前村中的人谈论他,不过那时他们是充满了怨气,怨念深,又离得近,所以陈景很容易就听到了。但是这次却不一样,这次说话的人还不知道是在几千几万里之外,更不知是说于何时。
“本想重修法门,不曾想却悟得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