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然换了一个怀抱,她不安稳地哼唧两声,傅母便拍着她的后背哄她,她很快再度睡熟。
傅母抱着魏箩走进英国公府大门,宋晖在门外站立许久,直到看不见人后才转身坐上马车。
马车一路驶回忠义伯府,宋柏业和徐氏不在,祖父忠义伯年事已高,偌大的伯府只靠他一人当家。他想起今天魏箩在珍萃斋说的那番话,思量许久,仍是决定让人去调查当日真相。
忠义伯府的侍卫虽不如英国公府那般训练精良,但若想调查一些事情还是不难的。
不多时便有人回来禀道:“少爷,确有其事。”
宋晖握紧手中定窑斗彩小盖钟,哑声道:“详细的说。”
那侍卫便把当日情形一一复述,包括杜氏联络人牙子;金嬷嬷替她顶罪,最后被国公府的人活活打死;以及杜氏被查出怀有身孕,目下被关在国公府一个小院子里……看来魏箩说的话都是真的,杜氏当真要卖掉她。
这简直不可饶恕。
宋晖听罢沉默良久,毫无预兆地把小盖钟砸出好远!
小盖钟落在地上,四分五裂。底下侍卫噤若寒蝉,谁都不再开口。
良久,他站起来道:“这件事先不要让爹娘知道,等他们从洛阳回来,我亲自告诉他们。”
侍卫说是,见他再没有吩咐,便识趣地退出屋外。
宋晖在厅堂坐了很久,他没有让人进去服侍,丫鬟们也不敢自作主张。
少爷的脾气是最温和的,几乎从不动怒,今日居然气得把茶杯砸了,可见真是火气不小。她们不知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暗暗揣测原因,始终猜不出所以然。等到日暮西陲,云蒸霞蔚,堂屋没有点灯,屋里黑透了,他才慢慢从里面走出来。
*
英国公府。
魏箩一觉睡到第二天早晨,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找自己昨儿买的长命缕。好不容易在妆花枕头底下找到了,连鞋子都顾不得穿便要出门找常弘。
她一头乌发披在身后,更衬得身板儿小巧玲珑,碧纱裙下一双光裸白净的小脚踩在地面,她也不嫌凉,跑得谁都拦不住。所幸魏昆来得及至,蹲在门口一把把她纳入怀中,搂着她站起来问:“阿箩急哄哄的要去哪儿?”
魏箩握着长命缕,扭了扭身子,“爹爹快带我去找常弘,我有东西要送给他。”
魏昆好奇地抬眉,“什么东西?”
她只好把长命缕拿出来。没想到魏昆看后,居然大大地夸赞她有心,是个懂得照顾弟弟的好姐姐。
清晨天气凉,光着脚走路容易着凉。魏昆便亲自给她穿上红缎绣如意纹鞋子,等她穿好衣服,洗漱完毕,才带她去正房找常弘。正房桌前早已摆上一桌早点,常弘坐在朱漆楠木圆桌后面,端端正正地等着他们。
魏箩跨过门槛,迫不及待地走到他跟前,笑盈盈道:“把你的手给我,我给你一个好东西。”
常弘不明所以地伸出手。只见她从背后变戏法一样掏出一个五色绳子,垂眸仔仔细细地系在他的手腕上,末了打一个死结,“这叫长命缕,傅母说了,戴上这条绳子就能保一辈子平安。”
她嫌原本的绳子太单调,又让金缕临时串上一颗东海珍珠。珍珠圆润光滑,个头虽不大,一颗却很值钱。这珍珠是有一回阿箩生日英国公送给她的,她一直藏在匣子里,舍不得佩戴,偶尔拿出来看一看。这回居然大大方方地送给了常弘,可见她并非小气之人。
常弘听她说完最后一句话,伸手要摘下来,一本正经道:“我不要……你戴着,你平安。”
魏箩见他真要摘,顿时瞪着圆溜溜的眼睛,撅嘴威胁:“不许。你敢摘下来,我要生气了。”
他立即住手。
这招百试不爽,常弘最怕她生气的,她一用这句话威胁他,他就会乖乖听话。
没一会儿,魏筝穿戴整齐地走来,坐在魏箩对面。她穿一件翠蓝缠枝牡丹纹绉纱衫,头梳丱发,跟魏昆打了一声招呼便开始吃饭。她吃饭时从不跟他们说话,自己埋头吃完饭就走。她跟魏箩、常弘两人合不来,魏箩和常弘也不搭理她,如此一来反而清净不少。
这日用罢早饭,魏昆搁下筷子对几人道:“后日便是皇后寿宴,宫中设宴邀请咱们国公府前往。你们三个去了以后老实一些,不要出什么乱子。”
魏箩喝一口鸡丝香蕈粥,自从掉了门牙以后她就不敢吃包子了,怕把另一颗门牙也吃进肚子里。闻言慢吞吞点了下头,不由自主想起别的事情来。上辈子她无缘进宫,自然也没见过陈皇后的面,听说陈皇后是一位很有气量的皇后,举止不凡,端庄大方。她跟崇贞皇帝并肩上过战场,既然她那么出色,皇帝又为何会宠幸宁贵妃?
魏箩托腮,不得不说是好奇的。
她想见一见这位大梁的女将军,看看她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只不过一想到皇后是赵玠的母亲,就有点意兴阑珊。
赵玠笑话她的事她还没忘呢!
她就不信他没掉过门牙,没见过掰着别人的嘴巴要看的。很好笑么?魏箩瘪瘪嘴,觉得他真无聊。
☆、第020章
陈皇后过寿是在五月初八这一日。
这些年帝后日益不和,关系僵持,闹得人尽皆知的地步。就连这一次设宴,都不如往昔隆重。寿宴设在皇宫太液池旁的新雁楼和临江楼上,这两座楼台依山傍水,雕梁画栋,楼顶的琉璃瓦光彩夺目,鸱吻盘卧两端,翘角飞檐,朱甍碧瓦。远远望去,有如画中仙境,遥不可及。一待走得近了,便能看到两座楼浮雕彩绘的龙凤呈祥,龙在上,凤在下,盘旋缠绕,腾云驾雾。
两座楼分别接待朝中大臣和大臣的官员,魏昆亲自将几个孩子送到新雁楼下,不放心地交给四夫人秦氏:“这几个孩子劳烦四嫂看顾……四嫂若是带不过来,请嬷嬷照看也是可以的。”
秦氏自己就有三个儿子,再加上魏箩、魏筝和魏常弘,委实有些捉襟见肘。原本出席这种场合是该带着杜氏一起来的,但是杜氏刚犯下大错,魏昆说什么都不会带上她,便把她一人留在家中。魏筝没有母亲,年纪又小,一来到皇宫便怯了场,亦步亦趋地跟在魏昆身后,连话都比平时少。
秦氏把几个孩子接过来,笑着打趣:“五叔说的什么话?这算什么难事,你放心把他们交给我就是了。”
英国公府来得早,此时两座楼前尚没有什么人,唯有来来往往的公公婢女,忙着往楼里添置瓜果点心。魏昆见秦氏带着三个嬷嬷,三个孩子又分别有自己的傅母陪伴,想来不会出什么大事,便点了点头,转身走向临江楼。
秦氏看着魏昆走远,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杜氏不是他的良配,他这么多年虽儿女环膝,但心里少了一个人,始终是孤单的。若是姜妙兰还在就好了,哪里还轮得着杜氏呢。
她一壁想一壁带着几个孩子走入楼阁,这么一看,她这儿可真够热闹的,统共六个孩子,一人一句话就能把人的声音淹没。一旁的大夫人看了,笑着问道:“可还看顾得过来?若是看顾不来,就把阿箩和常弘交给我吧。”
大夫人只有大少爷魏常引一个儿子,没有女儿,对府上的姑娘们都十分喜欢。
秦氏抿唇一笑,婉拒道:“平时都是我带着阿箩和常弘,这会儿想必也没什么问题。”
话音刚落,魏筝便挣开秦氏的手,跑向前面的三夫人柳氏,“我要三伯母!”
柳氏猛地被她拉住,诧异地回头看了看,很快明白过来怎么回事,朝秦氏笑了笑,便带着魏筝上楼了。柳氏和杜氏走得近,连带着对魏筝也亲近,所以魏筝宁愿亲近三伯母,而不愿亲近四伯母。
秦氏微微一怔,旋即一笑,颇有些无奈。她用空出的那一只手牵住常弘,柔声道:“我们也上楼吧。”
新雁楼统共三层,第一层是供人凭栏赏玩的地方,四周竖着屏风壁画,四角各摆放一个落地画珐琅花鸟纹瓶。正东方摆放一张八宝琉璃榻,榻上置猩红妆花迎枕,一会儿陈皇后过来,便是坐在这个地方。二楼和三楼正中间分别摆着一张朱漆螺钿小几,几上放置瓜子、花生、桃子等瓜果点心。
魏箩跟在秦氏身后甫一进去,便看见一个穿紫绫半臂,系一条结彩鹅黄锦绣裙的小姑娘坐在那儿剥花生。她面前的花生壳儿剥了一片,她自己却一个不吃,把红皮花生一个个摆放整齐,摆成一排大雁的形状。她大约也是六七岁,圆脸蛋儿,杏仁儿眼,笑起来脸颊有两个酒窝。
魏箩听她身边的丫鬟叫她“二小姐”,正准备揣摩是哪家的二小姐,便被前面的梁玉蓉叫了过去。
梁玉蓉穿着葱绿织金短衫儿,月白湖罗裙,头上梳着圆圆的包髻,她生得精巧,细一打扮更是莹然如玉,光洁剔透。她半坐在矮榻上,扶着红木浮雕扶手往外看,兴致勃勃地指着对面,“看,阿箩,这里能看到那边的场景。”
魏箩配合地走上去,挨着她坐下,果真看到了对面临江楼的情况。临江楼不像他们这边三面都围绕青帷幔帐,而是四面露天,两座楼隔得不远,甚至能看清里面的人行为面貌。梁玉蓉闲着没事儿,便开始找自己认识的人,这个是她的爹爹,那个是她的哥哥,还有她认识的叔伯……忽地一定,她指着一处问:“阿箩,那个是不是你的大哥哥?”
魏箩循着她指的地方看去,果真在太液池湖畔看见了自家大哥的身影。魏常引坐在轮椅中,隔得太远,看不清脸上的表情。他对面立着一个褒衣博带的少年,少年背对着她们,负手而立,看不出是谁。
魏箩点点头,刚要说话,忽然停住。
这时候的梁玉蓉刚见过大哥几面,对大哥只有一些同情。魏箩想到他们上辈子不得善终的结局,拖着腮帮子想,要不要这时候开始阻止他们?上辈子梁玉蓉那么努力都没有结果,与其再痛苦一辈子,不如从一开始就断绝这份感情的源头。
她把梁玉蓉拽回来,抓起桌上剔红梅兰纹圆盘里的花生递过去,“那么远,我看不清……咱们别看了,吃花生吧。”
梁玉蓉接过花生,刚剥开一个准备吃,感觉到对面射来一道不大友善的目光。她抬头看去,朱漆小几后面的女娃娃正瞪着她,她不明所以地眨眨眼,大方地把剥好的花生递过去,“你也要吃么?”
哪知对方不是想吃,而是她面前的“大雁南飞图”尚未摆完,盘子里的花生被魏箩抓去一把,顿时不够用了。她气呼呼地把面前的花生一推,摆了半天的图案霎时化为乌有,她撅着嘴巴道:“不摆了,不摆了!”
原来这位小姑娘是镇国公府的二小姐,名叫高晴阳,跟魏箩和梁玉蓉一般大,也是六岁。镇国公夫人是陈皇后的亲妹妹,膝下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饶是如此,镇国公夫人因为娘家和陈皇后的关系,地位不可撼动,这么多年镇国公只纳了一房妾室,妾室即便生了儿子,也要记到她名下抚养。镇国公夫人对两个女儿宠爱有加,除了这个小女儿,她还有一个大女儿名叫高丹阳。高丹阳今年十四,听说艳丽无双,是个一等一的美人胚子。
目下高晴阳生气了,梁玉蓉非但不像别人那样阿谀讨好,反而好奇地问她:“这些花生你还要么?”
她哼一声,“不要了。”
只见梁玉蓉拿了一把包进绢帕里,高晴阳以为她要吃,正要不屑地讽刺一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