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宗奥说道:“我劝你还是早点走!你是学军事的,应该看得出来,现在欧洲的形势也是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万一德国真的和英法打起来,再想回去就难了!更何况,我感觉德国政府对我国的态度好像开始出现变化了,没有以前那样友好了。”
张君泰问道:“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赵宗奥回答道:“淞沪会战刚开始的时候,德国很同情我们,报纸上刊登的新闻都是对中国有利的,可是现在却很少有这样的报道了,反倒是夸耀日军战斗力的多了起来,不是很蹊跷吗?”
张君泰想了想,说道:“可能真的是这样,不过,装甲兵作为全新的兵种,对中国军队来说太超前了,难得有机会学习它的战法,我不想半途而废!”
赵宗奥说道:“既然这样你就自己保重吧!”
张君泰问道:“上海已经沦陷,你准备从哪里上岸?又准备到哪里去开始你们的实验?”
赵宗奥回答道:“福建!我感觉那里应该有实现报国理想的机会!”
第九十章 犹太军团
1937年底,德国政府对犹太人的迫害日趋严重,不但全部没收其财产,而且命令所有的犹太人必须佩戴统一的标志,以便与其他民族区别开。另外,全面禁止犹太人离境,封住了最后的逃生之路,纳粹党内部的种族极端分子甚至提议修建集中营,把犹太人全部抓起来,然后再逐步消灭。元首希特勒没有立即批准这个计划,因为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已经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的关注,谴责的声浪日益高涨,他需要一个很好的借口来启动这个计划。
罗思柴尔德得到消息后心急如焚,请求杜周南以福建政府的名义和德国政府协商,希望可以继续对前往福建的犹太人网开一面。由于福建地方政府和德国政府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所以此前对福建大规模接收犹太人的举动故意视而不见,但是,德国政府已经调整了犹太人政策,明确告知福建政府,犹太人已经被禁止离境,无论前往哪里。
罗思柴尔德家族世代居住在欧洲,对那里的历史了如指掌,知道每隔几百年就会发生针对犹太人的迫害事件,而统治者们为了转移社会矛盾,更是在后面推波助澜,不但使迫害行为合法化,甚至会由政府直接出面组织参与。现在德国执政的纳粹党为了凝聚德意志民族的力量,转移公众的视线,毫不犹豫地采用了迫害犹太人的政策,历史的经验表明,目前的状况只是个开始,往后会更加严重。为了尽最大的努力挽救族人,罗思柴尔德思索再三,最后再次来到省政府杜周南的办公室。
罗思柴尔德说道:“杜先生,德国政府已经禁止我们犹太人离境,而且将要讨论建立集中营,把他们全部关押起来。我请求你代表福建省政府和德国政府交涉,要他们继续放行。”
杜周南说道:“罗思柴尔德先生,我本人非常同情犹太人的处境,也非常乐意给与力所能及的帮助。但是,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变化,我们实在是爱莫能助啊!”
罗思柴尔德问道:“为什么?”
杜周南答道:“虽然我们和德国政府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但是自从中日战争爆发后,德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就开始出现了非常微妙的变化,似乎准备在中国和日本中间重新选择合作对象!福建作为地方政府,必然要受到两国之间关系的影响,现在德国政府已经开始把支援的军事教官和技术人员逐步撤回,同时也限制我们到德国去接犹太人。”
罗思柴尔德急忙说道:“可是德国不是对钨砂有迫切的需要吗?他们难道就不怕你们翻脸吗?”
杜周南详细地解释道:“自从还清贷款之后,钨砂出口就变成单纯的商业交易,牵扯不到政治。抗战爆发了,虽然我们福建的军工发展不错,基本上不用依赖进口,可是中央军和很多地方部队的武器装备还没有实现自给,远远满足不了作战的需要,只好大量从国外进口。由于中央军采用的是德国陆军的编制和装备,德国理所当然地成为主要进口国,这样一来,我们怎么能和德国交恶呢?不为福建,也要为国家想想啊!”
罗思柴尔德深深地吸了口气,说道:“杜先生,我知道政府的难处,也能够理解你们的处境。但是,我还是希望政府能够尝试一下!我建议直接和德国政府谈判,用钨砂换人!”
杜周南好奇地问道:“怎么换?”
罗思柴尔德回答道:“简单地说,德国每放行一个犹太人,我们就无偿提供相当重量的钨砂作为交换。我们犹太商会支付全部的费用,不会增加政府的负担。另外,我愿意和美国政府联系,促使其同意向福建出售一些比较先进的武器装备作为补偿,美国犹太人是有能力促成此事的。”
杜周南迎着罗思柴尔德热切的目光,深深地被这个犹太老人的民族感情打动了,说道:“罗思柴尔德先生,我终于明白了犹太人尽管没有自己的国家,却能够生存几千年!我会尽快和孙百里联络,如果他同意的话,福建政府会立即和德国政府谈判,讨论钨砂换人的具体事宜。”然后,杜周南望着罗思柴尔德说道:“在此之前,我还有个问题,希望罗思柴尔德先生能够给我满意的答复!”
罗思柴尔德见他说得非常郑重,意识到不是小事,急忙说道:“请讲。”
杜周南缓缓说道:“福建本来的人口是600多万,这几年虽然从周边的几个省份流入不少,但是还没有达到700万,如果和德国政府的谈判成功的话,按照目前的钨砂产量计算,每年至少要接收几十万犹太人。现在,福建境内的犹太人总数已经超过50万,按照这种速度增加下去,用不了几年,就会达到一两百万,势必对本地人带来很大的冲击,如果不能得到认同,很难保证德国的事情不再这里重现!”
罗思柴尔德听了并不感到意外,他语气轻松地说道:“杜先生,这个问题我早就考虑到了,并且和社团领导磋商过,为了表示犹太人是中华民国的公民,取得中国国民的完全信任,我们决定组建犹太军团,作为中国军队,参加对日战争!”
看着杜周南意外的神情,罗思柴尔德解释道:“坦白地说,我和我的同胞们非常喜欢福建、喜欢中国!这里的人民纯朴而善良,这里也同样充满着机会,非常适合犹太人定居,更难得的是,在这里,我们可以享受全部的公民权利,而不是只尽义务。如果你不相信的话,就放开出境的限制,看看还有多少人愿意到美国去。自从十九路军在上海击败日本帝国的精锐部队以后,我的族人开始不再担心福建的安全,愿意继续在这里生活。为了保卫我们新的家园,我们也要像个普通的中国公民一样抗击日本的侵略,毕竟日本也是种族论的坚定支持者!”
杜周南问道:“犹太人长于经商、科研,打仗可能不行吧?”
罗思柴尔德回答道:“德国开始排斥犹太人以前,有很多族人在军队里任职,并且都有良好的表现,在福建就有几千个这样的前德国军人,我想把他们重新征召起来,组建全部是犹太人的军团,武器装备从美国采购,费用也由我们来负担,你看怎么样?”
杜周南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道:“这支军队由谁来控制呢?”
罗思柴尔德回答道:“当然是由孙将军来直接指挥,军官也由他来任命,但是我们也有一个条件,就是不接受国民政府的命令!说老实话,我们不是很信任南京,不能把宝贵的力量交到他们手里。”
杜周南深深地吸了口气,极力平静自己激动的心情,说道:“罗思柴尔德先生,非常感谢中国犹太人对政府的支持,我想组建犹太军团是可行的,但是需要孙百里的首肯才可以。”然后,他微笑着说道:“他肯定会同意的!”
第九十一章 固守南京
送走了罗思柴尔德,杜周南立即发报给孙百里,把会谈的内容和自己的意见详详细细地写了下来,他知道前线形势紧张,孙百里作为军长,要对数万人的生命负责,肯定事无巨细都要过问,后方的事情就尽量不麻烦他了。孙百里在的时候,好像是个甩手掌柜,把行政事务完全丢给自己,把全部精力和时间都投在军队的建设上面,可是在他率部奔赴上海的三个月里面,自己的事情却多了很多,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看来,还是错怪了他。
几个小时之后,孙百里就发来回电,完全同意了罗思柴尔德的提议,要杜周南妥善处理此事,千万不要因此和德国交恶。
杜周南随即通过德国政府驻福州领事馆和德国政府展开谈判。在他看来,用钨砂来交换犹太人,对德国政府来说简直是一本万利的生意,没有理由不答应的,因为关押犹太人不但需要场所,还要占用人力。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德国政府对犹太人的立场非常坚定,以至于到了顽固的地步,必欲除之而后快,迫使杜周南不断加价,好在这笔费用不用福建政府来承担,否则他早就放弃了。由于德国正在全力备战,意图彻底击溃宿敌法国和英国,取得欧洲大陆的主导权,迫切需要大量的钨砂,不愿意和福建政府翻脸,最后勉强答应每100公斤钨砂交换一个犹太人。
罗思柴尔德为了表示对福建政府的感激,不但把年内钨砂换人所需的费用一次付清,而且再次捐款100万元给十九路军作军费。在得到孙百里的首肯后,犹太军团的组建工作也开始进行,大批的美制装备源源不断地从美国运抵。组建军队和捐款的钱大部分都是罗思柴尔德从美国犹太人社团募集而来的,他们雄厚的财力和对美国政府的影响力给杜周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十九路军主力开赴上海以后,在杜周南等人的努力下,福建的形势非常稳定,各项事业都在稳步前进,当部队在淞沪战场取得巨大胜利的消息传来之后,更是给福建民众和在这里投资创业的人士吃了定心丸,不再担心日军可能的入侵了。新加入中国国籍的犹太人在耳闻目睹福建军队的强大之后,态度也发生很大的转变,不再惶惶不可终日,整天寻思如何离开这里,而是全副身心地融入社会,努力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周边身份的爱国青年在十九路军辉煌战绩的吸引下,纷纷赶到福建,希望能够加入这支名闻天下的强军,为全面抗战尽自己的力量,这样一来,十九路军就拥有了极为充足的后备兵源。
福建仰仗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工业,源源不断地把兵员和物资送到前线,使孙百里可以后顾无忧,集中精力组织作战。
就在十九路军不遗余力地休整补充军队,整备工事,准备在吴福防线痛击日军的时候,国民政府大本营也开始着手准备保卫南京。
担任大本营副参谋长的白崇禧认为,日军挟淞沪会战胜利之余威,以优势的海陆空军和重型装备,沿着长江和京沪公路前进,机动性大,后勤补给便利。南京在长江的弯曲部内,地形上背水,故而可以由江面用海军封锁和炮击,从陆地上也可由芜湖截断我军的后方交通线,然后再海陆空三军协同攻击,则南京将处于立体包围的形势下,肯定守不住。国军主力在淞沪会战中损失太大,又经过混乱的长途撤退,基本上没有什么战斗力,只有在后方基地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补充整训,才能恢复。故而当前的战斗任务是贯彻持久抗战方针,避免与敌人决战,用机动灵活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