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可以在帖子里解释,她赶紧打开电脑,准备注册个号帮自己辩解。没想到刚点进论坛,便看到自己的名字铺天盖地挂满了网页。
“原来是捞女,呵呵,果然不会教育孩子”
“有张婉鸣这样的妈妈,她女儿真可怜”
“富豪娶美女改善基因,也要考虑到品行智商。一不小心娶个张婉鸣回家,悲剧”
……
类似的帖子几乎刷新一次遍蹦出来一个,张婉鸣彻底傻了眼。
正不知所措急得团团转,许久没用过的座机突然响了起来。她本能地接起,却是暴跳如雷的老公打来的:“打了几十通电话你都不接,心虚了是吧!当年我哥们儿说不能娶娱乐圈的人,不干净,我不信邪,结果还真被你送了十几顶绿帽子!说什么想用你的名气帮助酒厂,其实是想趁我亏钱另找饭票吧!你这个——”
一开始她还试图解释,不是故意,是手机摔坏了没响。但她老公根本不听,只自顾自地骂下去。自知理亏,向来脾气大的她也不敢还嘴,赔了无数不是流了无数眼泪,好不容易劝得老公怒气稍平。
结婚十几年,两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加上这事只在个八卦论坛上爆出来,各家媒体都没出新闻,算是没定性,给彼此留了最后几分颜面。最终,罗家公子提出可以不追究过去,但她必须马上回乡下老家老实待一年,并保证以后再不踏足娱乐圈。
这么一闹,张婉鸣自己一脑门的官司,自然再没心思再给水军续费。
而萧可目前还没有太大名气,转发视频的人以为他是新人,也不会特地去搜他的新闻。加上何伦花钱公关了一下,那几篇通稿冒头不到两天,便永远被关进了小黑屋里,连闻思平都没发现。
这天晚上,韩熙林难得按时下班,也没有应酬,回家在客厅里等开饭。看新闻时收到何伦发来的邮件,里面是处理经过和张婉鸣的去向。
删除了邮件,韩熙林走进厨房。
萧可正忙着做最后一道荷叶蒸蟹糕,见他进来,还以为他是饿了:“韩董,还得十分钟才好,你饿的话先吃吧。”
“……”看着他一如继往的清澈双眼,韩熙林咽回了想说的话,改口道:“不急,等你一起吃。”
作者有话要说:
☆、甜食甜食
次日,有媒体报导了张婉鸣回老家并声明再次息影的事,从普通观众到圈内人,都以为她是受不了舆论压力。没人联想到韩氏,更没人想到萧可。这场小小风波就这么平静地结束了。
当天中午,钟导联系了萧可,告诉他剧本写好了,已经发到邮箱。剧组后天到B市开发布会,当天举行开机仪式,让他赶快准备。
通常剧本不该给得这么晚,但这事是韩熙林临时起意,加上电视台想赶春节档捞一把,才弄得仓仓促促跟草台班子似的。考虑到这点,剧本把台词精简了许多,让一帮非专业演员们背起来不用太吃力。
这倒方便了萧可。他最担心的是台词太多太长,以自己的简体字水平记不全。发现不难,立马把悬了好几天的心放回肚子,津津有味地看起剧本来。
故事开始,是两名家长在等孩子补习班下课,为孩子不爱念书同病相怜,相互抱怨时,开玩笑说要是孩子来当几天大人,就能体会到社会竞争多么激烈,知道家长是为他们好。谁知当天晚上,这两位家长真和自己孩子互换了灵魂。
之后是一连串因灵魂交换而引发的搞笑故事。比如为了即将到手的大单,逃学押送女儿来谈业务,却被老师发现严厉批评带回学校的妈妈;喜欢买彩票却被儿子挪用所有私房买了零食玩具的爸爸;以及如何瞒过亲朋好友,免得被当成研究对象……
两对大人小孩为了应付每天层出不穷的突发状况,疲于奔命。但又在种种事件中,彼此更加相互了解。孩子发现家长并非平时表现出的牛皮哄哄;家长则发现,孩子念书并不轻松,小孩的世界里也少不了攀比和争斗。
虽然有个俗气的开头,故事却没有什么说教内容,只是点到即止,不动声色地引导观众思考:除了知识,孩子还应该拥有怎样的品质,长大后才能获得更好的人生?
至于萧可的角色,是家甜食店的小老板,手艺超群,做出的糕点美味无比。两家小孩都是他的常客,出事后也念念不忘,经常光顾小店。但到了最后他们才发现,之所以交换灵魂,正是因为吃了小萧老板自创的新品种点心……经过一系列折腾,吃了无数配料奇葩但依旧美味的伪黑暗料理,终于变回原状的两家人,追着小萧老板一路捶打到天边。
这结局看得萧可直乐,但笑完了又发愁:本子里写的都是西式糕点,他不会做啊。
把担忧和钟导一说,对方在电话那头哭笑不得:“小萧啊,道具都是事先准备好的。如果都让你做,那多耽误时间。”
也对。萧可又上了一课,但想做点心的想法却不知何时钻进了心里。背了两遍台词,见到了饭点,他去加热午饭,等回过神来,料理台上已经摆满了各色点心材料。
东西都拿出来了,那就做呗。萧可吃完午饭,开始忙活。趁烧水之类的空当,再背背自己的台词。两边开动,时间过得飞快。等发现自己已将台词倒背如流之时,才注意到天已经全黑了。桌上堆满了点心,晚饭却还没做。
想到韩熙林这两天都按时回家吃晚饭,萧可抓了抓头,赶紧切菜。
《我家小弟》最新一集开播一周之后,软广的效果逐步体现出来,经销商的订单基本每天都在创新高,现在一天的出货量,抵得上过去一个月。目前愁的不是销路打不开,而是原材料供应不上。
形势一片大好,无需韩熙林再操心。至于原本的地产行业,今年大环境不佳,除非直接跳水大降价,否则再怎么玩促销花样,都难以提升销量。但韩氏流动资金充裕,犯不着做这种后患无穷的决策。再说只是利润下降,并未亏损。几经商讨,董事会一致同意韩熙林的决定,准备到明年新政策出来,再调整行销方案。
公事负担一少,韩熙林难得清闲。若是往年,他大概会约几个朋友出国度假散心。但今年,有了萧可的他每天只想回家,用美食犒劳自己的肠胃。
这天到家,他像平常一样,公事包还没放下,视线先往餐厅那边瞄去。发现桌上摆满大大小小的盘子,十分丰盛,心情顿时更加愉悦。
匆匆忙忙洗了手,迫不及待地走到餐厅,刚想取筷子,他的表情忽然僵住:餐点的确丰盛,但却都是他不喜欢的甜食。虽然经过萧可的调理,它们色香味俱全,造型更是琳琅如画,赏心悦目,但也改变不了甜食的身份。
难道今晚就吃这个?
韩熙林默默收回手,考虑要不要像以前那样,让常去的酒店送外卖上门。
由奢入俭难,被美味佳肴养刁了的嘴,想再吃回味同嚼蜡的流水线食品,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但是,甜食也太……
韩熙林正在做激烈的思想斗争,萧可手端托盘走了进来。看他一动不动,还以为是在等自己介绍,便把手里的鲜烩三丁放下,一道一道介绍甜点:“韩董,你回来啦。这是桃仁象眼饼、雪花酥、鸳鸯奶卷、蜜果酥……”
韩熙林的视线早飘到那盘鲜烩三丁上了,看配菜似乎是海参鸡丁加了火腿?勾芡清爽无比,衬得菜品色泽愈发鲜润,真想尝尝入口是什么味道。
虽然恨不得马上开吃,他却没有打断萧可的介绍。自从确定只有萧可的手艺能满足自己,稍有闲暇他都会琢磨,该怎么让萧可为自己做一辈子的饭。没想出办法之前,他绝不会让萧可不快——虽然就算有办法,他肯定也不会招惹萧可。
于是,坐拥几十家分公司,生意最好时分分钟上千万入账,平时说一不二的韩大董事长,就这么强忍着食物的诱惑,生生听萧可说完了那一长串名字。
见他听得专注,萧可误解愈深:“我好久没做点心了,你尝一尝味道如何。”
尝……尝……尝……
现在拒绝比一开始就表明没兴趣更糟糕。韩熙林强行忍住掉头就走的冲动,僵硬地点了点头:“好。”
作者有话要说:
☆、韩董梦想
在十几盘点心里挑选片刻,韩熙林最后选了那碟鸳鸯奶卷。至少表面没有糖霜没有甜丝,而是凝脂般洁白的长糕块,应该不会太甜吧?
他拿起筷子刚要挟,手里立即被萧可塞进一只勺子:“这是用牛奶凝出的薄皮卷了新鲜的冰糖山楂条,和研碎的黑白炒芝麻,奶皮容易破,得用勺子吃。”
奶卷小而滑,韩熙林依言舀了几次,却总是不成功,反倒弄破了两块,把馅料搞得满盘都是。他皱眉看了看手里不听使的小勺,还要再接再励,却被看不下去的萧可拿过,轻轻松松地舀起一只,喂到他嘴边:“来。”
因为动作的缘故,萧可身子探过餐桌,彼此面孔贴得极近,几乎能数清睫毛数量。
韩熙林已经记不清上一次和人这么亲近是什么时候了,但却并不排斥。就着萧可的手吃下奶卷,心中的些许波澜立即被惊讶取代:奶皮入口即化,浓郁奶味配上沾了原香芝麻的酸甜山楂,格外清爽适口,半点都不会觉得甜腻。等他反应过来,食指大小的奶卷已经被吞下了肚子。
他居然也有吃甜食的一天。
做为一个幼儿园开始就不吃糖果的人,韩熙林对萧可的手艺佩服得五体投地:“你做的菜色很不常见,似乎和八大菜系都不一样。是在哪里学的?”
萧可把甜食盘子一一挪开,“以前跟一位老师傅学的。”
他暗暗记下八大菜系这个名词,决定等下上网查一查。
韩熙林也帮着布菜:“这位师傅有没有说过他的来历?”
东吴时期还没有菜系之说,萧可想了想,依稀记得老御厨虽是带艺入宫,但之后按皇室菜谱学了十几年。如果非要分派系,那么应该算是皇家的,“他自称是皇室御厨传人。”
“御厨?”韩熙林愣了一下。
打着御厨旗号的餐厅不知有多少,韩熙林四处找美食那阵子,就吃过不下十家号称某某朝正统御膳传人的店子。但基本上都是挑选名贵食材精雕细琢而成,匠气过重,鲜美不足,并不见得有什么特别。唬唬外行人可以,但要骗韩熙林这种不惜工本只求美食的人,火候还远远未到家。
现代好吃的东西多不胜数,极度发达的交通能让人吃到来自全球的美食。当然,越是上等的食物,价格也越是不菲。普通人能分辨好吃与不好吃的区别,但只有尝遍顶级食材的饕客,才能品尝出好吃与更好吃的细微差别。
韩熙林当初之所以能在短短两年内获得美食圈前辈认可,被人在美食评论家前加上资深这个尊称,从某种角度讲,完全是拿钱砸出来的。普通吃货可没他的财力,做不到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没法养刁舌头。
经过顶级食材的洗礼,韩熙林知道,能用普通食材做出极品美味的萧可,手艺有多么了得。但要说这是御膳——自清朝被民国取代之后,紫禁城御膳房世代相传的皇家食谱《玉食。精诠》就湮灭于战乱之中,这么多年都没人知道下落。
如果萧可那位师傅真有来历,学到了这本传承数朝、经由历代御厨添增修订的御膳食谱之精髓,那必定是一代大家。
但韩熙林想了又想,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