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2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清军并没有立刻攻城,而是向史可法劝降。

发现清军的时候,史可法当即传檄四野,要求江淮所有军队都向扬州集结。

同时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对策。

扬州总兵刘肇基提议:“大人,乘敌大众未到,立脚未稳,出城一战。”

此时清军在城外只有几千人的先头部队。别说包围了,连扬州四门都阻断不了。

史可法没有同意刘肇基的建议:“锐气不可轻试,且养全锋以待其毙。”

刘肇基又建议说城西地形偏低。唯一有一个高阜,那是曾经在扬州做官的一个李姓官宦的坟茔,上面树木繁茂,刘肇基担心被鞑子利用,说要烧了那些树,否则留给敌人打造攻城器械对扬州不利。

史可法也没有同意,说那是人家的荫木,砍伐了破坏风水,不忍心。

杨潮倒是不在乎。虽然砍伐四周树木,是兵法上的要诀。但是如果连靠梯子攻城的军队都挡不住,这仗也就没法打了。

杨潮在海州可是跟虏兵的盾车。攻城梯没少打交道,觉得那些东西起不到什么作用。

杨潮更关心的是城防。

扬州城虽然比不上南京城,但也是一座大城。

早在唐代就是江南第一大城,后来经过宋元,地位稍有下降,但依然是一繁华鼎盛的第一等城市。

现在的扬州城,跟淮安城类似,分为两部分,新城和旧城。

旧城是明朝修复战乱中的古城,借助了部分唐宋旧城墙,但是面积只是唐朝时期最核心的部分,是一条南北狭长的小城,显然大明一贯的态度是,重军事轻商贸。而新城则是后来因倭寇之乱,从东城墙到运河边加了三面城墙,将城东一片商贾林立的街市保护起来,反倒是扩大了扬州城的规模。

于是旧城是缙绅阶层的集中地,而新城则居住着富商阶层。

新旧二城连为一体,使得原本的狭长小城,变得周正了起来,大体上相当于一个正方形,不过东西略长南北略短,跟过去刚刚反了过来。

因为前后两次修筑,扬州城规模很大,旧城九里多,新城十一里,有十二道城门出入,城内有两条南北横贯全城的运河,都是东西走向,近乎平行,一条在旧城叫做汶河,一条在新城,叫做小秦淮。

因为有运河的存在,所以城中也有水门,但是这并不影响防御,因为每座城门都增设瓮城、关城、箭楼等防御设施,所谓前后月城三重,水陆城门并肩,要强攻这样一座城池,不死个十几万人是不可能的,当然前提是守城的人战斗意志跟攻城的人一般水平。

杨潮详细查看过扬州城防建设,对守城十分有细心,只要城内军队有十分之一的斗志,甚至只要不逃跑,这城就攻不下来。

但是杨潮心中却不由有些阴影,扬州十日太出名了,虽然杨潮认定这座城只要好好守,基本上不可能被攻破,但是历史上他就是被攻破了,而且被屠城了。

知道这种可能的结果让杨潮不得不十分谨慎,所以制定出了详细的防守策略,以史可法的名义命令各路军队分段把守,杨潮带着自己的一千多精锐作为预备,来回巡视。

扬州此时军队极多,加上高杰余部,就有十万人上下,因此根本就不缺军队,因此根本就不用像海州那样动员民众,在怎么说这些也是士兵,只要溃退的毛病不发作,总比普通百姓强得多。

而杨潮之所以不停的巡城,其实就是在防备士兵们不战而逃,因此巡城过程中,不断的向一只只不同的军队宣示军纪,不需要详细的军法,只要告诉他们临阵脱逃者斩首即可。

不逃,仅仅是不逃,杨潮就认为不会打输。

城外的动向也是杨潮极为关注的,清军先头部队驻扎在城北的蜀冈下。

蜀冈东西纵横,与扬州城平行,算是扬州的北部屏障,可惜扬州没有精锐能驻守哪里,杨潮也不敢冒险让史可法分兵,顾虑分兵出去会一去无回,弄不好直接投降了。

这不是杨潮杞人忧天,而是城里现在就是这局面,人心惶惶,士兵军纪废弛,常有劫掠发生,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杨潮就是想弹压都有些投鼠忌器,生怕激变了他们。

清军驻扎蜀冈后,地理位置占优,相比扬州城是居高临下,因此城上的炮打不到他们,起不到什么作用,让杨潮想打一打提振士气都做不到,相反白白浪费火药炮弹,反而可能会让士兵认为大炮无用,更没有了守城的信心。

而清军第一批军队十八日赶到后,每天都有援军到达,而明军的援军却始终没有影子,直到二十一日,总算看到了明军的援兵,他们从南面安江门入城,直入总督府,确实很涨了一下城内军民的士气。

可是很快巡城的杨潮收报,这些兵攻击淮扬总督府,被刘肇基阻挡。

城中受此影响,军心大乱,已经有不少士兵偷偷逃出城去了。

杨潮不由大惊,

小心翼翼的维护着这危如累卵的军心,没想到还是出事了。

立刻带领本部士兵,赶往淮阳总督府。

杨潮立刻赶到总督府,此时交战已经结束,总督府门前稀稀拉拉倒着几具尸首。

杨潮直入总督府,面见史可法。

很快弄清情况,这而是甘肃总兵李栖凤和监军太监高岐凤所带领的士兵,一共四千人,他们打着援军的旗号入城,目的却是想劫持史可法然后向清军投降,换取一个好前程。

结果被刘肇基阻挡,他们转而要求出城,史可法已经答应了他们。

听完史可法的诉说之后,杨潮立刻请命,这些杂种,不说守城了吧,竟然浑水摸鱼,想要擒拿主帅想换一个富贵,如此败类不除,不但心里不甘心,还担心会有人效仿。

“史大人,末将请命诛杀此乱军,以定军心!”(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六节平叛

扬州城有甘肃的兵,此时城中军队混乱,全国各地的都有,甘肃的、四川的、贵州的,都是因为天下大乱败退到江南来的,这种复杂的状态,让杨潮想整顿都无从整顿,反不如在海州时候来的痛快,组织民壮都比这五花八门的军队有用。

全国各地的乱兵,甚至语言都不通,这些士兵都在城中,史可法安排民宅给他们居住,天天都有主人跟士兵之间的冲突,被偷了钱了,被抢了东西,被揍了之类,甚至还有被淫了妻女的。

这些杨潮都只能忍了,可这种直接造反的,那就肯定不能忍了,必须出重手弹压,千万不敢有丝毫大意,否则其他军队效仿不说,恐怕史可法的权威将荡然无存,主帅没有权威,还如何指挥十万军队。

史可法却摇了摇头,十分颓丧的叹道:“若攻杀,恐引起内变!”

此时这些人还在城中,甚至没有急着出城。

但是杨潮态度坚决,立刻叫过许多男:“集合全军,披甲冲锋,务必以最短的时间全歼反贼!不得有丝毫拖延!”

许多男领命而去。

杨潮必须要弹压,而且要快,如果不能弹压自然城内军心彻底荡尽,史可法再也指挥不了军队,如果慢了,怕是会让其他军队人心惶惶,以为城内大乱了呢。

史可法竟然也不阻拦杨潮,只是长长的叹气。

“史大人,请立刻出示安民告示。并晓谕各军,李栖凤、高岐凤作乱,已被诛杀,要各军严防信地,不得有误!”

不但要快速平叛。还要立刻告诉其他军队情况,让他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不至于大乱。而且借机震慑一些这些人。

史可法只是叹了一口气,似乎对军法不服管束已经麻木。对杨潮不顾他的态度默认了,让书办们去书写告示去了。

其实到了这时候,杨潮依然坚持通过史可法办事,已经比其他军阀强了太多了。

当然杨潮有自己的考虑,因为史可法是督师,有他这杆大旗才能名正言顺的勒令全军,杨潮才没有越俎代庖,尽力维护史可法的权威。让城中军队有一个名义上的唯一统领。

如果杨潮越权了,就给了其他军队一个坏例子,纷纷效仿之下,也不用打仗了。

所以杨潮还要做一个表率,哪怕事实上已经放弃了让史可法指挥,但是依然需要通过他来下达命令。

“杨潮,你的援军何时能到啊?”

史可法问道。

杨潮摇头:“多则十日,少则四五日!”

史可法又道:“可否发急报,让其即可来援?”

杨潮摇头:“来不及了,军令最忌朝令夕改。”

扬州到太平府水路千里。此时江淮以乱,快马不通,走水路过去。十天都未必能到。

而且就算到了,杨潮也不想下这个命令,已经跟王璞约定,十日后即可向扬州开发,如果突然更改命令,反而多了变数,反正只需要坚持最多十天而已,到时候自己的十万大军一到,就不用怕清军了。

但是坚守十天。史可法已经完全没有信心了,这几天天天都有坏消息。让他夜不能寐,日不能食。心血已经快要熬干了。

甚至发出的安民告示也充满了消极情绪,告诉百姓:守城他一力担当,不会连累百姓!

半个时辰之后,许多男回来复命,而且是请罪。

“请大人责罚,末将无能,未能全歼叛敌!”

杨潮不由皱眉,许多男所带士兵,都是百战精兵,还有自己的亲兵一起出动,一千多人的精锐对付四千对叛军,精锐没能全歼?

“细细说来!”

杨潮命令道。

许多男这才详细说完。

原来李栖凤带兵离开总督府后,并没有急着出城,反而沿街劫掠而去,并且勾结上了川军胡尚友、韩尚良部,总共上万人一起出城投降。

许多男刚刚击溃李栖凤部,却发现背后出现了川军,又是一番乱战,血染街头,没能全歼对方,让至少五千多人夺门而出!

“我军战损如何?”

听完战况,杨潮也知道许多男没能完成任务是突发事故,情有可原。

许多男回道:“战死十余人,伤三十。”

杨潮点点头:“可有俘获?”

许多男道:“斩杀李栖凤,擒拿太监高岐凤,川将胡尚友二人,及甘兵、川兵千余。”

杨潮点头道:“好!命人将首级装车,推上城墙顺城巡游。”

接着杨潮又对史可法道:“史大人,请邀各军众将前来,监斩叛军!”

史可法脑子充血,思维完全跟不上,疑惑道:“斩谁?可是高岐凤等辈?”

杨潮语气森寒:“斩高岐凤、胡尚友,及叛军千人!”

史可法顿时睁大了眼睛:“斩千人!”

他没想到杨潮竟然如此狠辣,将俘虏的上千人都要斩杀。

他顿时犹豫:“杀孽太重,恐有伤天和。”

杨潮的耐心已经到了极限,大喝一声:“史大人!大敌当前,怎可如此妇人之仁。若是不杀叛军,震慑他人,如何守城?请大人速速决断!”

史可法依然犹豫:“可否先行收押?”

杨潮道:“必须立斩!”

史可法这才叹道:“那就如此吧。”

说完挥了挥手让手下去城墙上传令,喧谕各级总兵前来观刑。

呼啦啦一下子就来了近百号人,这全都是总兵!

此时城中军制十分混乱,有的只有一两百人的,也是总兵官。

原因是北京失陷之后,江北地区几乎是失控状态,老实说江南的文官政治能力比之北方那些大顺军来了投降大顺,清军来了投降满清的文官还要差些,因为凡是在南京任职的官员,不是政治斗争失败被排挤到南京的,就是那些年纪大了没处安顿的家伙,过去南京六部可一直都是养老的地方。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史可法这个北京失陷前的南京兵部尚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