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就是集结,听说清军有大规模行动,有打仗要打了。
十月初,江南等地的夏秋二粮都已经收缴完毕,老百姓缴了一千万担粮食,还有四百万两银子(银票)。
之所有又有大米,又有白银,是因为杨潮一直采取的保护粮税制度,各县的督粮官一到收粮的时候,立刻在各县开官仓,不限量收购粮食,以一两银子一担的保底价格收购,而一亩地的赋税只有一两,也就是缴纳一担粮食或者一两银子,都算完税。
对于江南地区好田能产五六担粮食来说,这税并不算重。
但是并不是每个农民都会种粮,甚至在湖州一带几乎没有完全用来种粮的土地了,但凡有条件种桑养蚕的地方,全都是一片桑林。
所以有人缴纳粮食,也有人缴纳银子,但是至于谁纳粮,谁纳银,这个还真说不好,有的农民把粮食卖给粮商,然后缴纳银子,有的桑农反而买粮食纳粮,情况十分复杂,有时候是有粮价波动,有时候则是因为运输的关系,桑农家或许有小船就更愿意买粮食,而农民则愿意以稍低于一两的价格卖给粮商。
还有一种是让杨潮不愿意看的情况,那就是跟官府打交道太难,老百姓不太愿意把粮食交给挑剔的官府,宁愿用九钱一担的价格卖给粮商纳税,也不愿意大老远背负粮食到官仓变卖。
独立经营的小民就是这样,对粮商没有议价权,对官府更是完全处于劣势,中国几千年来都是如此,最后改变命运的是彻底放弃向农业收税,可是那时候的农业产出已经不值一提,农民种粮的收入还比不上外出打工,依然是最底层。
对此杨潮也十分无奈,已经排除了督粮官,这些督粮官也还算是尽职尽责,但是严格收税制度,也会让农民不舒服,觉得官府挑剔,可是如果放开了,随便什么粮食都收的话,农民却又会施展小民的那种狡黠,敢用陈粮来交粮。
除非所有的公职人员都能培养出服务大众的意识,否则这种情况就是派是个督粮官去,依然无法改变,杨潮也改变不了。
但是相比较而言,杨潮的收粮制度,比过去要受到粮商、豪族和官府三座大山欺压要好了太多,起码小农有多一个选择,因此即便拿不到一两银子的粮价,在官府保护价之下,也能拿到接近的价格。
光是这样,就已经对杨潮感恩戴德了,用文官的话来说“乡野愚民不知大义,只知有杨都督,不只有圣天子。”
“是时候了,今年秋粮大丰收啊!税粮收了一千万担粮食,税银四百万两。”
杨潮得到税收状况之后,觉得时候到了,憋了一年了,也给了清廷一年的时间,现在是到了该打一打的时候了,看看清廷这一年的兵练的如何了,也检验一下自己的军队战斗力。
“主攻方向,李五六进兵河南,赵康防守山东,王璞居中支援。”
让李五六攻打河南,其实主要还是练兵,李五六新编练的火枪阵型,自己吹嘘天下无敌,杨潮要去检验一下。赵康是骑兵军,对上八旗为主的北直隶清军不会有机动上的劣势,让王璞居中侧影,可以保证两方都不会陷入困境。
而杨潮也打算亲自前往河南一趟。
军令同时传达下去,等杨潮赶到北方,各军绝对准备好了,否则就是军官懈怠,军纪不严,杨潮就该手提大棒收拾这群人了。
“至于南方?凤府,跟满清的谈判也该做个了断了。这样,把索尼送到广东去,就说我没有权力谈判,一切最后还是要由皇上定夺。但是把苏克萨哈放回去,在做点小动作,你相信你听的明白。”
满清来来回回大半年,最后终于还是派出了重量级的代表,正黄旗的重臣索尼和镶白旗的苏克萨哈,这两人一个是皇太极一系的忠臣,一系则是多尔衮的心腹,应该说八旗还是有诚意的。
只是杨潮一直就没有打算跟他们谈判,就算有谈判的意思,这两人提出的条件,那也太过离谱了,就算换成小皇帝,也绝对不会接受的。
至于为什么把索尼送到广东,却把苏克萨哈放回去,还是因为这两人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势力,也许他们能同时参与谈判,也是代表双方的意见,也许只是多尔衮没人可用,所以派索尼这种老奸巨猾的人物,同时又不放心,派苏克萨哈来监视。
反正只要他们代表两种不同势力就好,放一个回去,将另一个送到广东交给皇帝,让两人分开,然后制造一点不和谐的谣言出去,又得让八旗内部闹腾一番。(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八节谁勾结杨潮
杨潮启程后,黄凤府跟一干智囊团很快就商定好了阴谋。
他们料定把索尼交给广东朝廷,大概有两种可能,第一是朝廷直接把索尼杀了,第二是朝廷把索尼放了。
无论哪一种,这两人肯定一方不知道另一方的情况,他们打算护送苏克萨哈一直到山东,然后将他送还给南四旗的同时,让南四旗转交给多尔衮一封信,信上的内容暧昧一点,就装作跟多尔衮达成协议的口气,赞同划分疆界就以南四旗的圈地为界。
显然这是挑拨离间,多尔衮肯定能看出来,济尔哈朗也能看出来,但是不妨碍他们会把这件事当成火力,必要时候拿出来打官司。
如果广东小朝廷把索尼杀了那更好了,把正黄旗的代表杀了,派兵护送两白旗的代表,这又足够让八旗内部起疑心了。
所谓离间,正因为有间,才能够离。
八旗中两黄两蓝的南四旗,和两白旗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相当深刻的程度,到现在还没有打起来,就已经算他们顾全大局了,要不是一直有杨潮的压力,恐怕早就动手了。
其实不出杨潮所料,以苏克萨哈平安回北京为导火索,八旗内部又开始争吵起来。
济尔哈朗代表南四旗上书皇帝,表示怀疑苏克萨哈勾结杨潮,不然为什么索尼被送到广东去了,苏克萨哈却被人礼送回来。
而且他们手里握有铁证,那就是杨潮写给多尔衮的信,杨潮在信中表示。愿意接受多尔衮的提议。以真定府到河间府为界。基本恢复北宋时期的态势,允许满清割据北方,跟大明约为兄弟。
多尔衮看到这封信都气炸了,老子哪里跟杨潮约定什么分割南北,以河间为界了,老子提都没提过。
他同时对杨潮十分无语,这到底是个什么人物啊,能玩出夜袭扬州。水淹海州这种大手笔,却不是给你来一下造谣生事这种鸡鸣狗盗的伎俩,多尔衮跟济尔哈朗心里都很明白,这是杨潮在搬弄是非,可是却是济尔哈朗手里最好的牌,济尔哈朗就算不相信,也依然会打出来。
当济尔哈朗打出这张牌后,多尔衮就知道,他在南四旗中收买到的那些人心,甚至安插的那些桩子。基本上就失去作用了,这种事情他和济尔哈朗都不信。但是不妨那些八旗中层和年轻权贵相信,这些人年轻没经验是一方面,跟他们有切身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根本不想冒险,万一此事是真的,那么他们就要损失自己的庄园和包衣了。
所以南四旗从上到下,一瞬间就站到了济尔哈朗一方,因为济尔哈朗是坚定的主战派,宣称一定会保护南四旗的圈地,同时多尔衮则被动的被打入了议和派一方。
不过此时多尔衮早就对南四旗不报希望了,他现在期待的是汉八旗成长起来,从辽东抬旗的汉人,以及通过外交手段,联姻外加赏赐,从蒙古也招募了十万丁口,多尔衮在这二十万新丁中,掺进去大量两白旗的亲信作为军官,如果这二十万人成长起来,毫无疑问,都是多尔衮的实力。
所以在之前,多尔衮只要稳住南四旗而已。
因此多尔衮一时只能采取守势,对苏克萨哈的指责,他表示索尼去广东拜见明朝皇帝,才是最可疑的,反倒是苏克萨哈被送回来,那是不想让他知道索尼跟明朝皇帝谈判的内容,至于杨潮那封信自然是子虚乌有的。
虽然越描越黑,明明是事实,越说反而越没人信,但是多尔衮依然不停的说,不停的解释,因为他只有这一个办法,而且也只是用来拖延而已。
对南四旗对他勾结杨潮的指责,多尔衮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但是正主杨潮,此时却好整以暇的跟一个重要人物谈判呢。
“豪格,你可想好了,放你回两黄旗,你能够保证你不会对我大明用兵?”
徐州,杨潮将带到了这里。
已经关押了一年多,怎么看豪格都是一个粗人,以前杨潮还以为这是装出来的,目的是躲避多尔衮的政治迫害,就像朱棣当年在建文帝削藩的时候装疯卖傻一样。
可是经过这一年多的观察和了解,这真的是一个粗人,精神上除了有中武士的荣誉感,其他精神世界十分空虚,可以用满汉文读书写字,但是对诗词歌赋完全没有欣赏能力,也不喜欢看兵书谋略,相对于孙子兵法,他更喜欢三国演义。
很难想象这是皇太极这种重量级政治人物的儿子,看来不光是汉人才有老子英雄儿混蛋的现象,皇太极也没有生出好儿子来。
难怪当年握有绝对的优势,有皇太极留下的三个兵强马壮的旗,还有济尔哈朗的支持,却在多尔衮色历任内的威胁下,放弃了皇位,之后让多尔衮一步一步通过控制皇帝打压到了现在这种结局。
“杨大都督,你放心好了,我豪格说话是算数的。我回去只为报仇。我大清不争你们汉人的天下了,等我收拾了多尔衮,就带兵回辽东去。”
经过一年半时间,豪格已经想清楚了,而且杨潮让精兵监视着他在江南各地也都看过,让他见识了下杨潮在江南的作为,对比江南的潜力,豪格心中已经不相信八旗能够打赢了,而且虽然他的两黄旗精锐损失惨重,可是多铎手里的两白旗精锐损失更重,两次全军覆没于扬州,两白旗跟两黄旗的实力对比,已经趋于平衡了,加上还有两蓝旗支持自己,豪格确信在实力上,他已经占据了优势。
杨潮笑道:“那好,那就预祝肃亲王旗开得胜了,我十万大军就在山东,随时可以北上肃亲王。”
豪格却摇头道:“杨大都督美意本王心领了,但是这是我两黄旗和两白旗之间的恩怨,本王不需要假手他人!”
杨潮道:“好。那本王就不送你了。借你三匹快马,在派十个精兵护送你去大名府!”
送走豪格之后,杨潮才下令。
“全军听令:发兵归德府!”(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九节逐鹿中原
“我军以兵法中原,不日即可克复河南!”
江南报整个版面,在杨潮出发不久,立刻就刊登了这个轰动性的消息。
顷刻间整个江南轰动,继而全天下都轰动了。
河南虽然从一开始,就是明军跟农民军拉锯的战场,如果说明季之后,最惨的是四川,那么第二惨的肯定是河南,四川被杀了十分之九,河南至少也有十分之八。
但是这个省份意义太重大了,而且作为南兵,北伐如果不打中原似乎总说不过去。
当年陆游、辛弃疾以及岳飞等人口中的北伐,都是指的是河南中原之地。
嘉兴侯家,聚集了一大帮子文士,有老有少,都是因为这个消息吸引而来的。
“各位前辈、各位仁兄,在下决意要去中原观兵!”
热切的讨论之后,顾炎武立刻激动的表示,他早就在报纸上评论,江南兵已经有能力收复北京了,数次批评杨潮用兵的保守,这次杨潮兵法河南,让他看到了天下再次一统的希望,心中顿时翻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