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第3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一路疾驰,很快便来到了一座城池,等到走近时,公孙恭抬头一看。竟然是朐县的县城。

此时此刻,公孙恭开始暗自盘算道:“朐县是张彦的地盘。他被带到这里来,莫非是事发了?”

公孙恭开始感到一阵莫名的害怕,如果他的目的真的被朐县的县令知道了,那么他就休想再活着离开徐州了,摄政燕王张彦不把他生吃活扒了才怪。

可是,现在公孙恭前后左右都是人,他逃是逃不掉的,万一这边刚想逃跑,那边就被这群全副武装的人给杀了,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公孙恭带着忐忑的心情,跟随这群人进入了朐县县城,然后直奔朐县的县衙。

到了县衙,众人纷纷下马,那个将军模样的人对公孙恭说道:“公孙先生,我们已经到了,请吧!”

公孙恭表面看上去很镇定,可是内心里却已经是澎湃不已了,更是带着一股子恐惧的心里。

很快,公孙恭便被带进了县衙大厅,被安排在这里等着那将军模样的人的主人到来。

过了片刻,一个人从后堂走了出来,身穿着一身官服,正是朐县的县令糜强。

糜强原本是糜竺家里的管家,后来张彦开始盐铁官营,废除私盐,并严令禁止私人冶铁,以朐县作为重点的试点县,这才破格提拔为县令,专门负责管辖朐县里的盐铁,并且由此带动周边的几个县,一起打击私盐,私铁。

由于糜强是糜竺的管家,跟随糜竺多年,耳濡目染,也十分懂得经商之道,再加上糜家在整个徐州都很有名望,任何人都要卖给他三分薄面,所以糜强做起事情来,可谓是得心应手。

由此,朐县渐渐成为了产盐、铁的重点县,再加上靠近海边,可以走海路,也可以走陆路,交通十分方便,以此为点,向四周辐射,带动周边几个县,大家一起把盐铁官营的生意弄得如火如荼。

直到现在,通过盐铁贸易所得来的金钱,还是整个国库的七分之一。而盐铁带动的税收,虽然没有贸易得来的金钱多,但也是一直很稳定的。

所以,放眼张彦所统治的范围内,徐州是最富庶的一个州,徐州的东海郡,则是富人最多的一个郡,而朐县,则占据了徐州富人的四分之一,其中多数都是盐商,拥护盐铁官营,并且通过在县衙注册登记,取得盐商的合法地位,加入到盐铁官营的这个大组织里面,根据贸易所得,向官府缴纳一定比例的税收,由此可见,盐铁官营给这些盐商所带来的巨大利润。

这其中,糜强可谓是功不可没。并且因此被张彦破格封为一等男爵,食邑朐县三百户。

糜强来到县衙大厅,看了一眼坐在大厅里的公孙恭,便径直走了过去,毕恭毕敬的道:“想必这位一定是公孙先生吧?”

公孙恭在辽东也是当太守的人物,自然知道这身官袍是县令,于是便对糜强道:“大人客气了,先生二字,我可担当不起。敢问大人如何称呼?”

糜强道:“我姓糜,是本县的县令。”

“原来是糜县令。失敬失敬。”

糜强道:“公孙先生太过客气了。要知道。公孙先生可是辽东侯的弟弟,又是乐浪太守,糜某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哪能跟公孙先生相提并论呢。”

“穷乡僻壤的太守,哪能跟中原的县令相提并论呢?对了糜县令,不知道把我请来这里,有何贵干?”公孙恭道。

糜强道:“是这样的,昨天有一伙海贼。说是抓到了一个叫公孙恭的人,并且向我勒索赎金,说公孙恭是当今太后的哥哥,要我拿钱去赎,否则的话,就杀死公孙先生。我于是便派人带着金钱去与海贼接触,这才将公孙先生给赎了回来。”

公孙恭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说道:“唉!这伙海贼应该是从辽东就盯上我了,因为我刚一下船,他们就把我给劫持了。还把我给打晕了过去。”

“对了,公孙先生怎么会穿成商人的模样?据我所知。那艘船是从辽东去江东的,莫非公孙先生是要去江东……”

“不不不……”公孙恭急忙否认道,“不是那样的,我只是凑巧坐在那艘船上了,其实我是想来徐州的。那艘船正好要在徐州靠岸,我穿成商人模样,也是为了行事方便,其实我来徐州,最主要的目的是来采购精盐,然后贩运到辽东卖掉的。”

糜强道:“公孙先生已经是贵为太守的人物了,又是辽东侯的亲弟弟,采购精盐这等小事,交给属下去做就是了,为什么公孙先生要亲自来呢?”

“这是我第一次做生意,所以我想严格把关,交给别人的话,我并不是太放心。而且,我既然来到了徐州,我还想去彭城一趟,去探望一下太后娘娘!”公孙恭信口开河,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

“对了,糜县令,海贼说,他们把我的东西都交给了你,能否把那些东西还给我,其中有一些对我还是很重要的。”公孙恭道。

糜强点了点头,让人去把东西给取来,然后当面交给了公孙恭。

公孙恭检查了一番,这些东西都是他的,只是,好像少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公孙康交给他的诏书。

公孙恭的脸上**辣的,不时看了看糜强,心想:“那诏书是至关重要的东西,如果丢了也就算了,可是如果落入到糜强的手里,那就糟糕了……”

“公孙先生,你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是不是少了什么东西?”糜强突然问道。

公孙恭听了以后,心中一惊,急忙说道:“是少了一样东西,一样我随身携带的玉佩。糜县令,这些东西都是海贼交给你的吗?”

“除了你随身携带的金银首饰和钱财,其余的东西都在这里了,你的那个玉佩,估计是太值钱了,被海贼给拿走了,只怕不会归还了。不过没关系,彭城的街市上有许多贩卖珠宝玉石的商人,而且成色都很不错,公孙先生不是要去彭城拜见太后娘娘吗,不妨到了彭城,让太后娘娘赏赐给公孙先生一块吧。公孙先生,这两天我也正好要去一趟彭城,不妨我们就一起上路吧,这一路上也好有个照应。”糜强道。

公孙恭要去彭城,只是随口一说罢了,没想到糜强真的当真了,而且这两天就要去了。他怕产生糜强的怀疑,所以便同意了下来,准备和糜强一起去一趟彭城,见见他多年没见的妹妹。

不过,对于那丢失的诏书,既然糜强说没有见,他也就信以为真了,反正丢了也比落在糜强手里好,否则的话,他就危险了。

当夜,糜强热情的招待了一下公孙恭,第二天一大早,糜强便和公孙恭一起,带着十几名随从,正式前往彭城,而这一路上,公孙恭则是特别的别扭,本来公孙康给他的任务是出使江东和荆州,可睡曾想,他竟然阴差阳错的去了彭城。而且他还把最重要的诏书给弄丢了,即便是离开了彭城,只怕再也难以去江东和荆州了。

一想到这里,公孙恭便是愁眉苦脸的……

第0章473山雨欲来风满楼(10)

彭城,燕王府。

大厅里,张昭、陈群、顾雍、王朗、董昭等人都手捧着一份小册子在细细的阅读着,这是张彦所书写的改革的大致内容和细节,他费尽了心机,才写出来的这份手册,然后连夜让人印刷出好几册,至少保证他的心腹们人手一本。

张彦则静静的坐在那里,品着香茗,显得悠然自得的。

他在改革手册当中已经明确指出了现在政治体制的利弊之处,最后得出结论,弊端大于利端,如果不对现在的政治体制进行改革,今后国家很难再维持下去。

首先,张彦从皇权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并且举例说明,自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之后,大权全部握在皇帝一个人的手中,如果遇到一位有作为的明君,国家或许会走上兴旺昌盛的局面,但若是遇到昏君,那么国家几十年内就会由盛而衰。

例子就在眼前,东汉王朝的灵帝就是最典型性的一个例子,汉灵帝当政以来,国家日益衰弱,重用宦官,打击忠良,多少人受到迫害,最后直接导致了黄巾之乱的爆发。

汉灵帝之后,大汉国势日渐衰弱,汉献帝根本就是被董卓、李傕、郭汜他们玩弄在鼓掌之中的傀儡。如今的小皇帝刘冯,还是个婴儿,根本不能当政,但谁有能够保证,刘冯在长大以后会是个明君、贤君?

即便是张彦代汉自立,也成为了新的皇帝,但是谁也保证不了张彦的后代就是个个明君。所以。关键在于政治的体制。

张彦是穿越过来的人。中国延续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中,历经了多少个朝代,每个朝代,都会有兴衰,每个朝代的开国之君都很了不起,但是后代呢?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像他们的祖先一样伟大?

在张彦看来,这种封建的君主制度,要不得。他可不希望他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最终被他的子孙给败坏了。

所以,必须在源头做出决断,首先确立合适的政治体制,才能使得国家走的越来越远。

这一阵子,张彦看了不少先秦的书籍,再加上对历史的了解,他倒是很喜欢尧舜禹时候的禅让制,即首领必须要是一位有能力的贤臣。

不过,现在再恢复古制。并且废除皇帝制度,已经是不太可能了。因为皇帝制度已经存在多年,封建思想也是根深蒂固,老子传儿子,儿子再传儿子,这种世袭的制度,也是根深蒂固。

所以,张彦在参考中外各种政治体制的时候,最终选择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即保留皇帝制度,但是皇帝的权力应该得到限制,天下不是你皇帝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皇帝还是至高无上的,是国家的象征,但是权力却不能全部给你,权力要得到限制。

根据张彦所写的改革手册,其中明确的规定,皇帝是至高无上的,是可以世袭的,但是皇帝的权力会得到应有的限制。

皇帝只是国家的象征,有建议权,却没有决定权,所有国家大事的决定权都在内阁手中,由丞相总领内阁,内阁成员由丞相,尚书台的六部尚书,都察院的都御史,以及大理寺卿一共九人组成。

根据手册所规定,国家大事的决定权都在内阁手中,丞相负责总领内阁,所有国家大事,均有内阁成员举手表决,以少数服从多数做出最终决定。但是丞相却拥有一票否决权,即其余八个内阁成员意见一致时,只要丞相投出反对票,则这件事就算不通过。同时,被丞相一票否决的事情,就会自动提交给皇帝来做出决定,内阁将无权再决定此事,而且每次内阁会议,皇帝必须在场,否则即便是举行过的内阁会议,也视为无效,而通过的公文,必须要加盖上丞相的私人章,以及皇帝的玉玺,才视为最终通过。

在内阁之下设立尚书台,都察院、大理寺三个机构,尚书台是行政机构,都察院是监察机构,大理寺是立法机构,三大机构权力相等,但却又互不从属,而内阁虽然高于尚书台、都察院以及大理寺,却没有权力进行干涉三大机构的内部事情。

尚书台设有六部,即即工部、刑部、礼部、兵部、吏部、户部,每部各设尚书令一人,侍郎两人,郎中四人,员外郎六人,分管每部里的事物。

都察院由都御史统领,都御史以下,更有副都御史,左都御史,右都御史,佥都御史,除此之外,都察院还在各州设立监察御史一人,负责监察各州官员的情况。

大理寺则由大理寺卿统领,其下设有大理寺少卿两人,大理寺正四人,大理寺推丞四人,大理寺断丞六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