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阳光大秦-第2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谢你们,鞠躬感谢:)

第两百五十八章【百家之争】

天气真好,过了元节不过五日,春姑娘就舞动着绿色的裙角赶来了,前几日还冷得出不了手,天气却在转眼间就变得温暖起来,现在白家的火炕都不烧了,太热,白越氏差一点就要流出鼻血来。

距离春耕不过月余,一种名为‘公输犁’的新式农具正从老秦悄悄流传出去,制造简单、节省畜力人力,熟练的庄稼把式只要看上一眼就会喜欢上,现在甚至传到了楚国这种边缘强国,甚至还有人带去了巴蜀。

公输家还是有能人的,如今从关中通达蜀中的道路就不是人走的,路上不仅有毒蛇猛兽,甚至还有哼哼的同胞、有野人、其中有没有食人部落都很难说。白栋听过金牛计和美人计的故事,这是小宝宝赢驷的壮举,有人说他是日后用了美人计哄骗蜀王、又派了五名大力士随后开凿山路,有人说他是用了一头会屙金的金牛骗蜀王自行打开了蜀路,谁知道呢,现在是没办法求证的。

如今入蜀最方便的道路是经商於、绕路楚国;公输家子弟行走天下的经验丰富无比,他们自然会想出最短的路线来,白栋只是不曾想到公输家子弟会在巴蜀撞上了农家的许行许老夫子。

这位一生致力于推广农事、以为天下粮足则天下无争为原则的夫子问清了公输犁的真正发明者后,更是对白栋佩服的五体投地,农家是最纯粹的,就知道农具越是先进收获的粮食就越多,粮食越多就越好。完全不明白后世谷贱伤农的可怕。自然也猜测不到白栋的真正心意。

许行是和公输家子弟一同来到栎阳的。在他之前,颜俭老夫子和慎到、孟夫子等人已经到达。先秦时代交通不便,夫子们虽然早就闻得凤鸣书院之名,却终究是没有亲眼见过,这次除了曾经来过老秦‘实地调查’的老颜俭是带了铺盖卷儿来的,孟珂和慎道他们还是抱着先看一看的主意。

大家都是冲着白栋的文名而来,想要与这位天下第一位独立发明新文字的大贤多多亲近,可谁也不清楚凤鸣书院的氛围如何。教学环境怎样?是否能容纳百家学说?百家见面就爱互相论辩,日后学生们主学哪一家才是?法家能快速强国,可惜教出的都是些逐利酷人;儒家讲仁义教化,却少霸道手段;工家机巧,却不通政事,终究还是缺乏了底蕴;农家倒是与世无争,可你只会种地也不成啊?正不知这位白子是如何想的。

白栋似乎没有众位夫子的顾虑,迎到众位夫子后,也不着急谈论日后百家分教的事情,就连各位夫子最关心的招生考题也不曾谈及。第一件事就是安排住所。

老颜俭他们本以为是要留宿院中了,见了白栋才知留宿院中的只是学子。他们这些‘先生’得到的是别院,就在书院外围,不称宫室,而被白栋称为‘别墅’。

妙啊,这个墅字用的最好,野外之土,虽无车马喧哗,却有恬淡之静。走进这些独栋小楼,看到那铺设在地上的实木地板,淡彩色的墙砖,视野良好的白氏明窗,真是让人心旷神怡,而且打开窗就能看到外面的林木芳草,元节刚过,立春不久,这就见到绿木生发了?

看着窗外柳树上抽发的新芽,老颜俭摇头晃脑就想吟首新诗,可惜毕生功夫多用在经义上,对新诗体还不熟悉,一时竟然吟之不出,结果闹得老脸通红。幸亏有孙子救场,吟了首水准实在一般的打油诗,惹得众学宗哈哈大笑,正要公推白栋来一首的时候,白家快马送来的酒食到了,酒是二十度左右的佳酿,食物也是别出心裁,一份饴糖拔丝河藕就吃得众人无不欢笑。孟珂文思最快,立即为这道菜取了个‘藕断丝连’的名字。

吃过白家的饭食,一向追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儒家门人也要赞不绝口,从孔夫子那辈儿算起,儒家就没号召过节俭,穿草鞋着布衣那是墨家的玩意儿,在当年就被大儒们鄙夷过了。

什么是礼?食有鱼行有车就是一种礼,这凤鸣别院中用竹管引来的清溪水和那种叫做‘冲水马桶’的东西就是礼,彻底解决了堂堂名士还要在水缸里舀水喝,还要蹲在茅坑上用竹筹擦屁股的不雅问题。你看看人家白子想得多麽周到?不但单独在房间内划出了卫生间,就连便后清洁都是用的绫纸,而且那绫纸还与市面上卖的不同,一张张柔软芳香,别说是伺候尊臀,就算用来擦嘴巴也是一等一的好。孟珂吃一条鱼就擦了五六次,害得许行直拿眼瞪他,农家和墨家最为亲近,都是崇尚节俭的学派,可看不下这样的做派。

让诸位学宗最满意的还是老秦的态度。在‘迎文会’上,嬴渠梁和太夫人骊姜双双抵达,若只是嬴渠梁也就罢了,太夫人骊姜是老秦特殊的人物,她的出现就等于是代表了故去的老赢连。

这可是两代国君的面子啊,而且与嬴渠梁相见时不是像别国国君那般宾主分坐、国君上席,大家坐在同一张白式圆桌上,不用人分酒布菜,大家的食著可都是搅在一个碗里的;这种新颖的共食方式让诸子学宗有一种‘宾至如归’的亲切感,顿时就少了几分陌生,大家言笑晏晏,仿佛是亲人故交重逢一般。谁说这位太夫人是历来少有的司晨牝鸡了?这不就是位邻家妇人麽?而且还是位美妇人。。。。。。

骊姜似乎也很喜欢这种聚宴。世人都传她翠袖独断,是个不好相与的女子,要世人改观对她的看法,首先就要天下学宗对她有所改变,如今看来效果甚好。

望了白栋一眼,骊姜心中大是得意,堂堂老秦第一书院的女院长啊,日后更可能成为天下第一书院的女院长,你小子以为那个野丫头能成?

做儿媳妇的终究还是要让着婆婆,在她的力争下,卜戎异的院长梦破灭了,‘愤愤不平’地抱回了小嬴驷;骊姜认为她现在就是个胜利者,从开宴时起,就一直带着胜利者的微笑望着白栋。她准备要将自己的胜利发扬光大,让这个小子知道,以后有了这样的好事第一个应该想到的是太夫人,而不是什么国夫人。

“先师孔圣曾言,为教者,当怀天下之心,育天下之才。可怜我辈儒门中人却从未想过女子也当得教,以往虽有公侯贵室之女得其文事,却不过出于家学也;凤鸣学院却肯开时代之先招收天下女学子,这才是‘尽天下之教、有教无类的’本意啊。。。。。。惭愧惭愧,我辈儒门弟子,却被你小子抢了先去。老夫当要自罚两杯,敬太夫人与你小子一杯,有了太夫人为书院女长,此举定会引导天下学宫,让天下向学的女子都能得其教,实为大善也。。。。。。”

“颜老夫子,您还是少喝些吧,还是小子敬你,你只喝一杯就好。”

白栋哭笑不得地望着老颜俭,心说你不就是想要多喝几杯我家的酒麽?这是二十多度的‘高度酒’,你都年届九十的人了,怎能如此暴饮?

“不成,要喝要喝,如此兴事,如何可以不喝酒呢?你小子该不是心疼了罢?”

老颜俭把想要开口劝说自己的儿子和孙子瞪了回去,连干了两大杯,足足有二两多酒,竟然是脸不红眼不花,摸了下嘴角道:“你小子的主意虽好,可这女子与男子都可入学,又该是如何一个考法?就算是贵族世家的女子,腹中藏书也远远不及男子,若是考题一般,便是对这些女学子不公平,依老夫看,应该分成‘男试’和‘女试’两类才好。”

“男女之试还好解决,这入学考试题的内容才是关键所在。。。。。。”

慎道看了眼自从开宴后就一直沉默不语的卫鞅:“究竟是以法家题目为基础,还是儒家、兵家、墨家、甚至是农家?凤鸣书院不比稷下学宫那种争鸣之所,学子是来进学,不是来争鸣论辩,依本夫子看来,应以一家学说为基,百家学说只为补益,就如当年的吴起一般,虽是以儒家出身,却有兵家手段、法家之能,可他真正的根基还是在兵、法两家。卫子是书院的招生司领,不知你以为如何?”

“慎子倒是位趣人,卫子同为法家,难道还会支持别家不成?书院要教的是学子,并非朝中官员,自是以我儒家学说为好,正如慎子所言,吴起以兵家为战,以法家手段为政,可他的根基却在我儒门,书院学子自也当如是,若无我儒家仁义教化,只怕空有诸般手段也要走错了道路呢。。。。。。”

老颜俭和孟珂向来稳重,自然不想在此时与慎道争论,漆雕藐却是性如烈火,他可不管嬴渠梁与骊姜在坐,当即出言反对。

“呵呵,若是儒家教化有用,天下为何还有纷争?自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以来,各国相继变法,所用之人,无不是我法家名士,怎就不见有人请动儒门夫子呢?”卫鞅终究还是忍不住,加入了论战。

ps:有时想着多写些字,就会不觉变得罗嗦,也就是‘水’,今天修改这章时就发现很多可以删除的文字,各位或许不相信,原本是近五千字,生生被我删除了一千多。。。。。。光暗真不是往自己的脸上贴金,只是为了警醒自己。。。。。。

第两百五十九章【百家互融?】

“法家也好,儒家也罢,就再加上那个出世的道家,都要先吃饱了肚子才好说话罢?说到根基,只怕无过农、工两家。老夫以为,入院的学子不分男女贵贱、出身高低,第一就要学会种田。。。。。。”

“种田?若是凤鸣书院教出的学生都去种田,做先生的还有什么脸面?许子,你那套农事兴国的理论还是不用说了,粮多固可安民,也能令各国野心频生,引发连绵战火呢。。。。。。”

众人齐齐白眼,没人去搭理许行,只顾继续激烈论辩;其中论辩最激烈的就是儒法两家,公输清虽然也列坐,倒是没有参与这种无谓的争论,在他看来书院学子学习哪家的经典并不重要,心灵手巧才是根本,公输家之兴,当在凤鸣书院也。

公输家不能再墨守成规了,为什么总是被墨家压制,就是因为不肯将手艺传于外姓人,甚至连本族中的旁出庶子也无法得到真传;这样下去万万不成,如今正好借凤鸣书院选拔天下贤才,将公输家的手艺发展到巅峰,祖上班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那就是制造出可以比奔马更快的车子和能够飞行在天空的木鸟,这样伟大的想法是否能够在自己的手中实现呢?

“各位不必再争了,我观百家虽有纷争,却也有互通之处。儒家法家虽为朝堂之政,可墨家主张的兼爱大同又何尝不是儒法两家追求的最终目标?道家看似出世,实是先求世上无争、而后人方无为,更似儒家追求的垂拱之治。所以外王而内法。以法治国。以德求全理法之人,才是治国经民的大道所在。。。。。。”

“各位固于己见,岂非是钻进了牛角之中、越走道路越窄麽?孟夫子请想,你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此与法家所主张的‘公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又有多大的区别?慎子和左庶长是法家名士,追求的最高目标则是‘君明则国愈强、君不明而国不见弱’。这就是虚君之意,有没有君主、君主是周公还是商纣,都不会对国家造成太大的影响;虚君则君无为,岂非也是源于道家的‘无为’之说?各位学宗,其实条条大路都是可以通向周王室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合理规划这些道路,让它们相互连接,成为一条捷径,各位又何需争论?”

“白子此言虽有牵强之处,倒也十分有趣。。。。。。”

听了白栋这番话。诸子学宗不觉陷入沉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