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数民族自治?无常兄,文革打算怎样实行这种自治?有哪些特殊政策呢?”熊式辉怀疑地望着冯诡。
“其实也没有别的,”冯诡解释说:“就是培养méng古干部,让méng古人推行我们的政策法律,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定下规矩,让他们自己去执行。这样的好处是,如果我们制定的政策有偏差,他们能很快反应上来;另外,如果有什么怨恨,也牵扯不到民族问题上。”
在讨论民族自治时,庄继华本打算执行些优惠政策,可冯诡坚决反对,冯诡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新疆叛luàn便是明证,对他们的管制应该更严厉;李之龙也反对,李之龙认为优惠政策本就是一种歧视,倒不如在平等的法律下政策下,公正对待各族。
庄继华权衡后,接受了李之龙的意见,让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同样可能导致少数民族的民族主义高涨,前苏联和共和国建国几十年依旧没有平息的东突问题便是明证。“文革的目的就是,以这个省作为标杆,吸引méng古人,告诉他们,生活在中华境内,要比生活在苏俄体制下幸福,这样对几年后的投票产生一点影响。”冯诡进一步解释庄继华的目的。
这又牵扯到méng古问题,根据德黑兰会议决议,战后méng古问题由méng古人民自行决定是独立还是回归中华,可这个决议有个巨大缺陷,就是没有说明时间,斯大林完全可以在对自己最有利的情况下进行投票。
当然,庄继华也没完全将希望寄托在这上面,斯大林要想让méng古按照自己的意志独立,可以有几十种方法,将全部希望寄托在这上面不过是缘木求鱼,设立这个省不过是为将来作点准备。
熊式辉轻轻叹口气,中国以巨大代价击败日本人,可面对比日本强上几倍的苏俄,依旧感到力不从心,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国际社会的压力。
“如果是这样,倒也不是不好。”熊式辉心里迅速盘算,按照庄继华的计划,战前的东三省就变成东六省,最复杂的黑龙江分成三个,就算庄继华将三个全拿走,自己只要控制住辽宁和吉林,也就控制了东北核心地区。
“这么说,主任是赞同司令的意见?”冯诡问道。
“这个嘛。”熊式辉迟疑下点点头,冯诡lù出了一丝微笑,好像终于卸下一副重担似的:“这样好,这样太好了,老实说,主任,您要是和司令分歧,我们下边的人是很难办的。”
熊式辉差点忍不住就骂出来了,你冯诡有什么为难的?为难的是我,东北行辕主任,东北行政的最高官员。
冯诡恬不知耻地接着说道:“主任,将来便是东北六省,这六省的行政长官,不知主任是否有考虑?”
现在事情进入另一个层面,这个问题更加具体,直接关系到双方的势力范围。熊式辉打醒jīng神,准备与冯诡好好较量下。
然后冯诡却让他意外了,冯诡喝口水缓缓地说道:“主任,庄司令告诉我,委员长设立东北行辕的目的是将军事和行政区分开来,不能掌握在一个人手中,以避免出现新军阀。”
熊式辉一下愣住了,冯诡费了这么大劲,绕了这么多弯路,不就是为了争这几个省主席吗?怎么突然一下便放弃了?
看着熊式辉满脸不相信的神情,冯诡在心里叹口气,蒋介石对庄继华的猜忌已经非常深了,战后恐怕首先要解决的不是**而是庄继华。庄继华决定不去争省主席,这个决定得到冯诡的支持,却让李之龙有些突然,庄继华的意图是,将省主席让给熊式辉,不过下面的市长县长却必须去争。在庄继华看来,他的追随者中有资历和能力出任省主席的也就是李之龙,其他的也就是市长县长的资历;尤其是,这些人大都是关内人,对关外并不熟悉,在东北历练七八年才行。
此外,庄继华认为省主席不过是jī肋,政策的推行最主要在县乡两级政权,他的追随者中有大批适合这些职位的人员。
“不过,主任,”冯诡显得很诚恳地替熊式辉谋划:“我sī下为主任打算,光复东北后,到底会出现,”正说着院mén被推开,宫绣画从外面进来,她看了看便朝冯诡他们过来,冯诡一下便停住了,看着宫绣画,宫绣画的神sè有些严肃:“熊主任、冯先生,苏军突破日军外兴安岭防线,满洲国防军崩溃,正在向中苏边境撤退。鉴于这个新出现的情况,司令让我来告诉熊主任,暂时不能过来,请主任原谅。”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熊式辉和冯诡都有些意外,苏军在远东发动进攻是在预料之中,可这么快便发动进攻,却是出乎他们意料之外。
这是个重大变故,如果苏军抢在中**队之前攻入东北,那对战后解决méng古将产生重大影响,国民政fǔ会陷入极大被动。
“苏军打到哪了?”熊式辉抢在冯诡之前,急匆匆地问道。
宫绣画摇摇头,她的神情有些疲惫,冯诡拿过一只碗倒上碗茶端给宫绣画:“宫秘书,歇歇吧,这事就让文革去烦,喝碗茶,你也歇歇。”
宫绣画顺势坐下好像也真想歇歇,端起茶碗大口喝下去,冯诡和熊式辉jiāo换个眼sè,俩人看得出来,宫绣画是真累了。
宫绣画放下碗看看俩人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渴死我了,林月影一走,连倒水的人都没有了。”
冯诡有些心疼,他知道宫绣画和庄继华的关系,以他的道德观,这根本没什么。俩人在刘殷淑走后,就没有xìng关系了,在冯诡看来,宫绣画过得很苦。
在东北战区成立后,庄继华对秘书科进行了调整,一些秘书被派到各处,科内新进了一批人员,不过林月影倒没有被调出秘书科,相反升职担任秘书科第三组组长。只是最近庄继华将秘书科的几个秘书派到冀东各地调查,林月影则是被派到秦皇岛兵站。战区高参蓝江报告,秦皇岛兵站有盗卖贪污行为,庄继华派她带人去查。
冯诡已经察觉庄继华对秘书科的看重,在这点上,庄继华与蒋介石有些相似,蒋介石将shì从室的人看做他亲手培养的干部,庄继华也有同样情结,在一些他看重的事情上,他会让他的秘书科直接干预。
“情报是军统提供的,”宫绣画慢慢解释道:“军统几乎策反了整个满洲国防军,于芷山邢士廉都不清楚苏军打到哪里了。”
在华北会战后,军统潜伏在东北各地的情报人员全部出来活动,满洲国上下人心惶惶,各级官员见到军统人员如同见到救星,纷纷承诺反正起义。
熊式辉没听懂,神情有些míhuò:“满洲国防军不是刚打退一次苏军进攻吗?怎么这么快便崩溃了?”
宫绣画苦笑下:“军统的情报上也解释了,最近有消息传出,日军将撤离东北,固守朝鲜,这个消息不知怎么传到远东满洲军军中,军队顿时人心惶惶,连日本军官也弹压不住。苏军突然从méng古国攻入远东地区,迂回到外兴安岭防线侧后,这两个因素加起来,不崩溃都难。”
日军要撤离东北!这个消息惊得熊式辉和冯诡几乎同时站起来,冯诡声音很大:“消息证实了吗?”!。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十一章 朝天阙 第一节 一个美国记者的目光(十)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十一章朝天阙第一节一个美国记者的目光
韦伯被院子里的说话声惊醒,他睁开眼拿起旁边的手表看了看,已经是下午四点了,这一觉睡了足有六个小时,他坐起来chōu了支烟,才感到肚子里咕咕直叫,强烈的饥饿感袭来,他起chuáng穿上衣服,推mén出来。
房东大娘已经听到房间里的动静,连忙将灶捅开。韦伯推mén出来时,房东大爷正将打好的粮食装进袋子里,看到韦伯出来,大爷冲韦伯打声招呼,韦伯也含糊的应了句,大娘端出盆水放在石桌上,韦伯也没客气便就着水开始洗漱。
一切都显得很自然,好像他们在一起生活了很长时间。韦伯刚住进来时,老两口对家里来个洋鬼子很是担忧,可韦伯给的租金很高,是**的两倍,老两口看在钱的份上,勉强接受了。
韦伯住进来后,老两口才发现,这洋鬼子待人很和气,与中国人没多大区别,可能唯一的区别就是喜欢白天睡觉,晚上却整宿整宿不睡,房间里的灯光从晚亮到早,家里灯油比平常消耗快了几倍。
最让老两口满意的是,韦伯在吃饭上根本没讲究,他们吃什么他也吃什么,第一天老两口专mén给他作了饭菜,结果被他发现,他居然坚决要求与老两口一同吃,还特地告诉他们,以后再不要给他单做。
洗漱之后,韦伯开始帮房东大爷装粮食,房东大爷并非没有儿nv,他们有两个儿子两个nv儿,大nv儿出嫁,小nv儿被鬼子糟蹋后自杀,两个儿子全部参军,大儿子早年参加**,后来不知道去了那,小儿子在小nv儿死后便参加了八路军游击队,现在也不知道在那,家里就剩下老两口。
韦伯对农活并不熟悉,可依旧干得很尽心,房东大爷似乎也习惯了韦伯的举动,手上的动作比单干时慢多了,明显是在配合着韦伯。俩人就这样还一言不发的将房东大爷挑回来的粮食全部装好,房东大娘这时也将留的午饭温好端出来。
“真香。”韦伯深深的吸口气,抓起个窝头很咬口,黄灿灿的窝头散发着yù米的香气,乡下的午餐很简单,几块腌菜,一碗汤,用盘子装着几个窝头。
“韦洋人,”房东大爷拍拍身上的尘土,看着正狼吞虎咽的韦伯问:“你在美国吃什么?也是窝头?”
韦洋人这个称呼,是房东大爷想了好久才想想出来,韦伯曾经抗议,可老大爷就是不改,让他毫无办法。
听到大爷的话,韦伯一愣,抬头望着房东大爷,房东大爷的神情告诉他,这个问题已经在他心里憋了很久,韦伯一笑:“当然不是,不过,我们也吃yù米,但不将yù米磨碎,而是就怎样煮熟。要论吃,我们美国人是这个,”韦伯竖起小手指,然后又换成大拇指:“你们中国人是这个。”
大爷呵呵笑了,lù出了满意的神情,大娘这时端着个簸箕出来,坐在院子里,又开始掰yù米,韦伯清楚,这是在准备明天的东西,晚饭不会吃窝头的,晚饭一般是yù米糊。
“那跟咱们也没什么区别,”大娘说道:“我听说你们美国人生吃牛ròu,我就在想,那牛ròu生的怎么吃呀。”
韦伯一听便明白他们说的是什么,他笑了笑解释道:“这话也不错,我们称那是牛排,我们作牛排一般是烤,烤上五分熟,或者七分熟,这样可以保证牛排的味道不被烤坏。”
韦伯不是厨师,也不是营养学家,不知道这个几分熟到底好在那里,到底怎样保持营养,他担心房东大娘继续追问,便立刻转换话题:“其实牛ròu我还是喜欢吃四川的红烧牛ròu。”
房东夫fù显然不知道红烧牛ròu是何物,韦伯看着大爷将粮食提进屋内,不由问道:“今年的收成怎样?”
“好,”提起这事大娘便lù出笑容,满脸的皱纹堆在一起:“今年老天开脸,是少有的好年景,说来还是赶走了小鬼子,才有这么好的收成。”
“还是庄司令是好官,减租减息,咱们可算松缓了,要是小鬼子还在,再好的收成也吃不饱。”大爷从屋里出来,瓮声瓮气的说道。
“说来也是,说来说去,还是碰上了好官,”大娘认真的点点头:“以前就算小鬼子没来,日子也没这么踏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