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我独裁-第6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鲁道夫也赞同道:“我们都受够了被中华帝国一直欺负。想想他们给我们的经济制裁给帝国造成多大的危害。想想他们无耻的抛售马克。套现和卷走数百亿龙币。每念及此。我都恨不得马上几百倍的报复他们。”
  鲁登道夫说到此时咬牙切齿。满脸的义愤填膺。愤怒的眼神似乎要喷出火来。
  其他人也同样如此。对于中华帝国给德国造成的巨大伤害。包括希特勒这个曾经对中华帝国狂热崇拜的元首都改变了对华态度。何况他手下的这些纳粹党高官们了。
  勒紧裤腰带也要研发核武器!
  这句话很快成了希特勒教育手下们的一句口头禅。德国上下顿时掀起研发核武器的浪潮。德国政府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依然拨款360亿德国马克给海森堡实验室。用于研发核武器。
  事实上。早在1932年圣诞节前夕。海森堡便受命希特勒研发核物理工程。当时只是为了在科技上面不落后于中华帝国。一种跟中华帝国争夺世界科技中心的面子工程而已。
  海森堡手下没有多少人。希特勒许诺给他的经费基本上没有到位。被各级部门层层克扣。到海森堡手上的经费基本上只够理论研究之用。甚至原本海森堡聘请来的核物理学家们也都被更高待遇的中华帝国皇家科学研究院挖走。
  在这种环境下。海森堡的手下奥托?哈恩教授在柏林达勒姆威廉皇帝化学研究所完成了一系列核物理学的实验。他用中子轰击第92号元素铀。结果惊异地发现。铀原子核在此过程中发生了“破碎”。成为不再是铀的两部分。这就是原子裂变现象。
  哈恩对实验结果不太有把握。于是给以前的同事。在中华帝国皇家科学院工作的莉丝?迈特纳写了封信。将心中的疑问统统告诉了她。迈特纳无法帮助哈恩。因为她有自己的职业操守。为中华帝国核物理工程工作。不可以泄露相关技术。同时。她是居里夫人的坚定支持者和粉丝。中华帝国对核物理工程又许诺只用于和平能源使用。因此对于哈恩提及的德国在开发核炸弹技术。她持强烈反对态度。不过。哈恩毕竟是她曾经的男朋友。念及旧情的她最终把她的外甥、同为物理学家的奥托?弗里施介绍给了哈恩。因此。奥托也未能如愿的去中华帝国皇家科学院进修。在哈恩的感召下。加入了德国核物理工程实验室。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最终他们找到了理论依据。到了用著名学者尼尔斯?玻尔的“液滴模型”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液滴模型”显示。重原子核的运转形态大致就如同滴落的液体。能够像一只灌满水的气球那样被拉伸和压缩。而在一个质量尤其重的原子核(像铀核)里。如果其整体表面张力因外来附加力撞击而被减弱。情况就会变得类似于充满水的气球在外来力的一再作用下使表层厚度变薄。以至于整个气球变得大而重。随后。“气球”被轻轻一戳。便形成了某个确定的、以原子核突然爆裂为目的的足够环境条件。
  原子裂变之谜就这样被揭开了。哈恩和弗里施又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被击碎铀核的两部分。理论上比分裂前的原子轻一些。减少的质量部分转化为能量。这个转化值是相当可观的。换言之。在原子裂变过程中蕴藏着惊人的破坏力。
  二人为此沾沾自喜。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以为他们就是揭开核力量的伟大科学家。但是。当他们将论文提交给位于天津的国际核物理研讨会时。却被告知中华帝国皇家科学研究院早在十年前就发现了这个秘密。并且发布了系统化的原子学理论。只不过一直处于皇家科学院的严格保密。并未公开给外国学者。但这是事实。因为很快哈恩等人受到中华帝国皇家科学院的学术研讨邀请。有资格了解事实。不过。哈恩和弗利最终因为拒绝加入中华帝国皇家科学院而未能看到这套核心理论的全部内容。但他们仅仅看来其中一小部分就已经受益匪浅了。回国后坚定的投入核子工程的研究。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状态。
  到了1935年底。中华帝国的核动力战列舰的开工建造。刺激了德国的神经。希特勒加大了对核物理研究的投入力度。使得核物理试验得到资金保障。可以顺利进行。
  2月初。奥托?哈恩将其系列实验结果发表。立刻在物理学界引起了轰动。一向被中华帝国垄断的核物理工程学术研究从此不再那么神秘了。各国无缘进入中华帝国皇家科学院的专家学者们纷纷到德国求经。一定程度上为德国核物理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和知识。
  3个月后。汉堡大学教授保罗?哈特克上书第三帝**事部。提出关于开发核爆炸物的可行性问题:“第一个利用这种核爆炸物的国家。将拥有其他国家无法超越的优势。”
  希特勒对哈特克大为褒奖。并且对核武器的信心倍增。财政部的资金加大了支持力度。
  就德**方而言。核裂变蕴含的重要性可谓非同一般。首先被推到前台的是主持德国陆军武器装备和军需品研发与制造的机构——陆军军械局。
  物理学家埃里希?舒曼自1934年开始担任陆军军械局研究处处长。按行政级别论。舒曼相当于政府副部长。而在军队系统中。则官拜陆军少将。鉴于舒曼醉心于军队进行曲的创作。而且把很多时间花在了关于双簧管音色问题的博士后论文上。批评者将他贬低为一个“江湖骗子”。可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低估了此人在科研方面的组织才干。
  机会很快出现了。那就是1936年6月中旬。由舒曼的上级卡尔?贝克尔将军召集的一次会议。贝克尔此前阅读过威廉皇帝化学研究所的一篇论文。文中做出了如下假设:“体积为1立方米的铀金属氧化物内部所聚集的能量。足以将体积为1立方千米(总重量为10兆千克)的水抬升至2。7万米的高度。”
  这正是贝克尔感兴趣的。因为这个理论的成功。表明中华帝国用核反应堆来推动十五万吨级的终极战列舰以35节高速前进。续航力达到100万海里的技术是可行的。正面德国核物理工程研究的方向没有错。
  他立即指示舒曼等人。着手集结一个更加顶尖的核物理研究团队。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征兵。没过几天。埃里希?巴格就接到了军械局派发的征兵令。这位年轻人是理论物理学巨匠维尔纳?海森伯格(又译海森堡)的助手。刚获得中华帝国北洋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他被要求向舒曼报到。
  当时。他“开口便问:‘找我来这里到底做什么?’接待他的军方人士面带诡异微笑(最快更新):‘做与核炸弹有关的事啊!’”
  尽管德国政府高度重视对核物理的研究。但是德国陆海空三军高官都想借助研发核武器来向帝国财政部要钱。这笔巨款打着核武器研究的旗号被挪用其他的武器项目上去。同时。德国各个学府科研部门都为了向希特勒邀功。众多研究小组各自为战。使得德国人才、资金被大量分散。无法像中华帝国那样集中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搞核武器。使得德国研发核武器的进度大打折扣。
  德国人选择的研究途径。有别于中华帝国所走的道路。有关“铀项目”的研究工作。是通过分属19个不同机构的上百名科学家展开的。同位素分离和反应堆建造是最初的两项任务。它们被置于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关键课题名下。其研究成果引导“铀项目”朝着两个不同方向发展:建造生产能源的设备和制造核炸弹所需的原材料。
  陆军、海军和空军也各有部署。三军分别拥有技术资源。在任务分配方面也明显涉及核物理学领域。军方研究小组定位明确。与一般的学术研究完全不发生横向联系。德**方的期望是:开发出新型爆炸物和小型核反应堆。
  同样。这种好事也少不了纳粹党卫队。其拥有独立的核物理研究小组。在野心的驱使下。“黑色兄弟会”(指党卫队)也迈入了核物理研究行列。要注意的是。党卫队是仰仗其至高无上的特权而介入该领域的。他们想在社会各个阶层发挥决定性的影响力。知识分子被招募加入这个组织并被赋予“特殊使命”。在产业界、军界和科技界扮演着重要角色。(未完待续。
  第548章 暗战
  ~~~~~~~~~~~~~~~~~~
  “什么?德国人开始核武器计划了?”shuhaige。
  御书房内,当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得知这件事时,顿时震惊无比。从来没有在王辰浩的脸上出现过这种程度的紧张不安之情,令旁边皇太子国庆,以及国土安全局和中央情报局的两个最高官员陈感恩和黄沐恩意识到了不妙。
  陈感恩和黄沐恩二人虽然也出身自御前侍卫队,但跟以前那些情报局高官都是出自王辰浩官邸时代的侍卫队元老级成员不同,当年跟随和保护王辰浩的那些侍卫队成员如今都成为了帝**政法商察五界的高官了,而他们二人则是他们当中的陈靖国的长子和黄克疆的长孙,从他们二人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他们的长辈们正是出于对王辰浩的提拔重用的感激,而直接将他们的孩子更名为感恩和沐恩,以并将他们送到王辰浩的身边做事,表明他们将整个家族永远作为皇室家臣,世代效忠皇室的决心。
  这也正是王辰浩最为高兴的,因为他已经不再是几十年前孤身一人了,而是跟成千上万个家族结成了拥有共同利益的联盟。这个巨大的联盟将保证王辰浩时代过去之后,他的后代们的皇权皇位的稳定。
  王辰浩很重用这些开国功臣们的儿女子孙,以此彰显他的皇恩浩荡。陈感恩和黄沐恩能够年纪轻轻的就坐上了中华帝国两个最大的情报机构的领导位置。除了因为他们二人出色的个人能力之外,也是因为他们跟皇太子国庆从小一起长大,情同手足一般,王辰浩希望通过对他们二人的精心培养以便能够辅佐皇太子未来顺利的接掌皇位和军权。同时作为皇太子的同龄人一起伴随新皇到老,减少中间权利交替而引发的不稳定因素。
  见到王辰浩满脸的虑色,陈感恩和黄沐恩二人看向皇太子国庆,后者于是问道:“父皇,德国人短时间内应该无法研制出核武器或者核反应堆,毕竟帝国目前还未完成核武器的制造,而核反应堆也是经过二十多年的辛苦努力才有今天的成就。”
  王辰浩看了看国庆,自从五年前太子国庆完成了管理学博士学位和在军队完成三年的历练之后。王辰浩便将他放在身边,允许他旁听国家大事,学习处理经验。
  在普通人看来,太子的推断是完全可信的。但对于王辰浩而言,他实在太清楚纳粹德国的科技爆发能力了。历史上的纳粹德国从1938年开始研发原子弹,到了1944年已经进行了三次核试验,如果不是英美的特工阻止,德国将在战败前研发出原子弹。那么二战的结局也就改变了。而如今中华帝国早期对希特勒的刻意扶植和纵容,导致希特勒和纳粹德国变得被历史上的还要强大。如今听到希特勒成立了核武器研究部门,王辰浩不担心才怪。
  当然,这些事情也只有王辰浩自己心里清楚。
  “你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王辰浩想了想。说道:“那就是帝国开发核力量的时候是没有任何基础资料可供参考的,这才耗费了二十多年时间。但如今帝国已经完成了核反应堆的理论和技术实践。核武器工程也进入到了关键时刻,这些理论相当一部分会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